第48章
卫樾仿佛盯上了他这个出头鸟, 坚持道:“朕觉得你挺年轻的,不必妄自菲薄, 说得像朝廷要凉了老臣们的心似的。这差事既然你喜欢,那就给你了,不用你想要不敢要。”
毕竟是皇帝, 还是个很能借题发挥的皇帝,尚书令不好当众继续和卫樾唱反调,只得看向庄王。
庄王放下酒杯,道:“好了,尚书令大人快些坐下吧,陛下也别拿他寻开心了。臣是真觉得监察史这差事好,温太傅毕竟是帝师,多出去看看,回来也好多给陛下讲学,纸上谈兵总是空洞嘛。”
“不过陛下不舍温太傅远行,臣也十分理解,不如这样吧,让此前去过景国的官员,此番再陪同温太傅一起走一趟。就陛下方才提到的那位在景国待过三年的,丞相家的长公子、御史丞李锳,一同前往,如何?”
大殿之下,突然被点到名的丞相和李锳略微一愣,然后李锳起身行礼,没说什么。
“李锳既有经验,是在场众人中最为熟悉景国情况的,又是温太傅同辈,年轻人之间容易相处,不怕起了龃龉。就让温太傅作为监察史,李锳从旁协助,一同前往景国,如何?御史丞可有异议?”庄王道。
李锳拱手道:“臣听从朝廷调遣。”
庄王笑说:“好,御史丞李锳大人愿意,不知温太傅考虑得如何了?”
卫樾蹙眉:“朕……”
“温太傅以为如何?”庄王却看也不看卫樾,目光有些强势地落在温催玉身上。
温催玉抬眸,接着也慢条斯理起身,作揖道:“庄王殿下有心栽培,处处为臣考虑周全了,臣虽愧不敢受,但也不敢再不知好歹地推辞。”
卫樾眉宇间纹路更深,他还想开口,但又怕打乱了温催玉的盘算,便只能坐在龙椅上隐忍不发。
因着温催玉这总算“识趣”了的回答,庄王脸上的笑更真切了些:“温太傅实乃国之栋梁。来,本王敬你一杯!”
卫樾冷冰冰道:“温太傅身体不好,不宜饮酒,庄王可真是惜才。”
庄王心情正好:“那温太傅以水代酒便是。”
温催玉客气地喝了点清水。
看着这一幕,其他朝臣们咂摸着——这温太傅是实在推拒不了,所以被迫接受现实呢?还是意识到跟庄王对着干讨不着好,所以顺坡下驴不再触怒庄王、也顺便远离陛下呢?
不过,不论是哪种情况,可以板上钉钉的是,少帝和帝师的确要分开了,且帝师此去说不准什么时候才回得来,以他体弱多病的身子能不能周全回来都不一定……少帝这才起没多久的亲近之情,是要中道崩阻了。
还有这丞相家的长公子李锳也是倒霉,莫名被搅和进去,才从景国回来不到一年,又得去了,实在是运气不佳啊!
……
宫宴结束后,卫樾要送温催玉回府。
庄王得知了,也并未以夜已深作为理由横加阻拦,还十分体贴地说:“温太傅不日便要离开国都,陛下想要在此之前多多亲近也是理所当然。”
卫樾懒得理他。
上了马车之后,卫樾匆匆放下落满雪花的伞,看向刚坐下的温催玉,忍不住蹙起眉头:“老师,你不会真打算委屈自己去景国走一趟吧?”
不等温催玉回答,卫樾又难以自制地快速道:“我不单单是因为不愿和老师分开才不想让老师去的,景国封地在大燕北境荒原之外的山区,可以说是穷乡僻壤,景王也是个不好相处的,又不知道庄王有没有在沿途动旁的手脚,老师若是去了,受苦受累还是轻的,我怕有更多危险。”
“庄王说到底不过是想让我们分开罢了,便是实在推拒不过,我也想讨价还价,好歹给老师安排个没那么遭罪的封地做那什么监察史……”
卫樾着急上火,温催玉抬手摸了摸他的脑袋,柔声宽慰:“好了,别急,阿樾,我们慢慢说。”
卫樾抿了抿唇。
“你也说了,庄王是有意分开我们,那旁的封地若不难缠,他应当也不会改口,毕竟他又不是真乐见我快去快回还攒了实绩。”
温催玉说着微微摇头:“庄王突然发难,倒也是让我们措手不及,不过我也算是明白,为何这几个月你日日来往太傅府,庄王竟没有横加干涉了……原来是早就等在这里,索性冷眼旁观了,在他看来,反正这几个月我们也做不了什么,至于养出的师生情分,分开久了自然就不牢靠了,不必忌惮。”
见温催玉平心静气,卫樾一时不确定这是因为温催玉本性不爱急躁,还是因为胸有成竹。
“老师……你是想好了什么应对的后招,所以方才权宜之下才暂且应承了庄王的吗?”卫樾问。
温催玉失笑:“若说后招……称病算吗?我寻思着,反正都知道我体弱多病,那临出发前,我当真病一场,庄王还能让人抬着我出雁安城不成?”
卫樾:“不,真病一场,老师得吃多少苦,我……”
“这是下策,我其实也不太想尝试。”温催玉和声道,“毕竟,庄王若是真能舍下最后一点体面,真让十个八个太医同行也要把我抬去景国,那只怕我病得再厉害也没用。”
卫樾咬牙:“我好歹是皇帝,他若是真敢强行送老师离开雁安,大不了我跟他鱼死网破……反正我身无长物,从前孑然一身,如今只有老师这唯一牵挂。”
温催玉握住卫樾绞紧的手:“我想庄王应当也不至于,他要面子,好一个‘名正言顺’,方才宫宴上要我答应去景国,都给了一套又一套的漂亮说辞,若是真到要强行送我离开、不顾脸面的地步,那他直接给我安个罪名杀了我不是更没后患?还没到鱼死网破那一步,阿樾别急。”
卫樾不禁有些茫然了:“可……那老师还有别的盘算吗?我……我当真无用,除了‘大不了你死我活’之外,一时竟想不到别的办法了……”
他反握住温催玉的手,自责和不安汹涌澎湃。
“倒还真有一个。”温催玉仍是不骄不躁的温和模样,“不过,阿樾再跟我具体说说那景国的情况?李锳此前被拖在景国三年是怎么回事?”
卫樾虽然无权插手朝政,但毕竟天天坐在龙椅上听早朝,有心还是能记下一些事务的。
他静下心,回忆道:“景国可以说是诸侯王封地里条件最差的一处。雁安出城北上,路程一月左右,会抵达草原荒漠,横跨荒漠便是大燕最北边的群山,景国封地就位于其间,北境的百姓们基本都是景国人。”
“景国虽然幅员宽广,但环境实在差,一年里四五个月都在飘雪,隆冬大雪封山无法出行是常事,而不下雪的时候又多沙尘,田地本就少,还不适宜耕种,又少有经商往来,所以说是穷乡僻壤都有些抬举了。”
“上一任景王母家势大,但本人不受其父皇,也就是我那没见过的皇祖父待见,所以虽然倚仗母家得以获封,却被拨去了那么个地方。”
“六年前,上一任景王离世,其子卫榆继任、接管封地。大概是不满封地疾苦,朝廷还不怎么救济,所以每年监察史前往景国收受旧年文书、体察民情时,都会被卫榆放肆怠慢。”
“他登基第一年还算收敛,虽然怠慢监察史,但好歹让人在入秋之前能回雁安复命。第二年开始便越来越过分,态度也敷衍,给些‘地方太大路难走,百姓情况难以核实登记’之类的缘由,拖着不交付文书,当年去的监察史拖到第二年才回。”
“有了前车之鉴,朝中都知道去景国是个苦差,不光往返路难走,到了封地也不像别的监察史那样是去诸侯王跟前当座上宾的,所以也就没人乐意去景国。”
“那李锳作为丞相长子,虽然外朝的三公九卿在庄王束缚下越发没有实权,但丞相毕竟还是明面上的百官之首,这种苦差若无人针对,本也落不到李锳头上。不过丞相似乎不大喜欢这个长子,当年是他自己向庄王请旨,安排李锳那年去景国的。”
温催玉若有所思,没有插话。
卫樾继续细细说道:“李锳去了景国,具体过程我也不大清楚,反正就是被拖着,景王不交文书,李锳无法复命,只能候在景国,月月传信回朝廷,好歹不算杳无音讯。但多候几个月,景国王都所在的地界大雪封山,监察史也就走不了了。”
“既然都拖到了来年,那朝廷就不会再派新的监察史过去,就让李锳连着第二年的文书一起拿到了再回来。就这么着,李锳在景国耗了三年,好像是半年前刚回来的吧……庄王为了推老师进火坑,又把李锳捎上了,也算他倒霉。”
温催玉感慨:“这般听来,他可不是一般的倒霉。”
卫樾才懒得管旁人如何:“老师,关于景国的事,我也只知道这么点了,可对你想法子有助力?”
“当然有。”温催玉道,“让我更觉得我打的盘算可行了。阿樾,你和老师一同去景国,可好?”
卫樾一愣。
毕竟是皇帝, 还是个很能借题发挥的皇帝,尚书令不好当众继续和卫樾唱反调,只得看向庄王。
庄王放下酒杯,道:“好了,尚书令大人快些坐下吧,陛下也别拿他寻开心了。臣是真觉得监察史这差事好,温太傅毕竟是帝师,多出去看看,回来也好多给陛下讲学,纸上谈兵总是空洞嘛。”
“不过陛下不舍温太傅远行,臣也十分理解,不如这样吧,让此前去过景国的官员,此番再陪同温太傅一起走一趟。就陛下方才提到的那位在景国待过三年的,丞相家的长公子、御史丞李锳,一同前往,如何?”
大殿之下,突然被点到名的丞相和李锳略微一愣,然后李锳起身行礼,没说什么。
“李锳既有经验,是在场众人中最为熟悉景国情况的,又是温太傅同辈,年轻人之间容易相处,不怕起了龃龉。就让温太傅作为监察史,李锳从旁协助,一同前往景国,如何?御史丞可有异议?”庄王道。
李锳拱手道:“臣听从朝廷调遣。”
庄王笑说:“好,御史丞李锳大人愿意,不知温太傅考虑得如何了?”
卫樾蹙眉:“朕……”
“温太傅以为如何?”庄王却看也不看卫樾,目光有些强势地落在温催玉身上。
温催玉抬眸,接着也慢条斯理起身,作揖道:“庄王殿下有心栽培,处处为臣考虑周全了,臣虽愧不敢受,但也不敢再不知好歹地推辞。”
卫樾眉宇间纹路更深,他还想开口,但又怕打乱了温催玉的盘算,便只能坐在龙椅上隐忍不发。
因着温催玉这总算“识趣”了的回答,庄王脸上的笑更真切了些:“温太傅实乃国之栋梁。来,本王敬你一杯!”
卫樾冷冰冰道:“温太傅身体不好,不宜饮酒,庄王可真是惜才。”
庄王心情正好:“那温太傅以水代酒便是。”
温催玉客气地喝了点清水。
看着这一幕,其他朝臣们咂摸着——这温太傅是实在推拒不了,所以被迫接受现实呢?还是意识到跟庄王对着干讨不着好,所以顺坡下驴不再触怒庄王、也顺便远离陛下呢?
不过,不论是哪种情况,可以板上钉钉的是,少帝和帝师的确要分开了,且帝师此去说不准什么时候才回得来,以他体弱多病的身子能不能周全回来都不一定……少帝这才起没多久的亲近之情,是要中道崩阻了。
还有这丞相家的长公子李锳也是倒霉,莫名被搅和进去,才从景国回来不到一年,又得去了,实在是运气不佳啊!
……
宫宴结束后,卫樾要送温催玉回府。
庄王得知了,也并未以夜已深作为理由横加阻拦,还十分体贴地说:“温太傅不日便要离开国都,陛下想要在此之前多多亲近也是理所当然。”
卫樾懒得理他。
上了马车之后,卫樾匆匆放下落满雪花的伞,看向刚坐下的温催玉,忍不住蹙起眉头:“老师,你不会真打算委屈自己去景国走一趟吧?”
不等温催玉回答,卫樾又难以自制地快速道:“我不单单是因为不愿和老师分开才不想让老师去的,景国封地在大燕北境荒原之外的山区,可以说是穷乡僻壤,景王也是个不好相处的,又不知道庄王有没有在沿途动旁的手脚,老师若是去了,受苦受累还是轻的,我怕有更多危险。”
“庄王说到底不过是想让我们分开罢了,便是实在推拒不过,我也想讨价还价,好歹给老师安排个没那么遭罪的封地做那什么监察史……”
卫樾着急上火,温催玉抬手摸了摸他的脑袋,柔声宽慰:“好了,别急,阿樾,我们慢慢说。”
卫樾抿了抿唇。
“你也说了,庄王是有意分开我们,那旁的封地若不难缠,他应当也不会改口,毕竟他又不是真乐见我快去快回还攒了实绩。”
温催玉说着微微摇头:“庄王突然发难,倒也是让我们措手不及,不过我也算是明白,为何这几个月你日日来往太傅府,庄王竟没有横加干涉了……原来是早就等在这里,索性冷眼旁观了,在他看来,反正这几个月我们也做不了什么,至于养出的师生情分,分开久了自然就不牢靠了,不必忌惮。”
见温催玉平心静气,卫樾一时不确定这是因为温催玉本性不爱急躁,还是因为胸有成竹。
“老师……你是想好了什么应对的后招,所以方才权宜之下才暂且应承了庄王的吗?”卫樾问。
温催玉失笑:“若说后招……称病算吗?我寻思着,反正都知道我体弱多病,那临出发前,我当真病一场,庄王还能让人抬着我出雁安城不成?”
卫樾:“不,真病一场,老师得吃多少苦,我……”
“这是下策,我其实也不太想尝试。”温催玉和声道,“毕竟,庄王若是真能舍下最后一点体面,真让十个八个太医同行也要把我抬去景国,那只怕我病得再厉害也没用。”
卫樾咬牙:“我好歹是皇帝,他若是真敢强行送老师离开雁安,大不了我跟他鱼死网破……反正我身无长物,从前孑然一身,如今只有老师这唯一牵挂。”
温催玉握住卫樾绞紧的手:“我想庄王应当也不至于,他要面子,好一个‘名正言顺’,方才宫宴上要我答应去景国,都给了一套又一套的漂亮说辞,若是真到要强行送我离开、不顾脸面的地步,那他直接给我安个罪名杀了我不是更没后患?还没到鱼死网破那一步,阿樾别急。”
卫樾不禁有些茫然了:“可……那老师还有别的盘算吗?我……我当真无用,除了‘大不了你死我活’之外,一时竟想不到别的办法了……”
他反握住温催玉的手,自责和不安汹涌澎湃。
“倒还真有一个。”温催玉仍是不骄不躁的温和模样,“不过,阿樾再跟我具体说说那景国的情况?李锳此前被拖在景国三年是怎么回事?”
卫樾虽然无权插手朝政,但毕竟天天坐在龙椅上听早朝,有心还是能记下一些事务的。
他静下心,回忆道:“景国可以说是诸侯王封地里条件最差的一处。雁安出城北上,路程一月左右,会抵达草原荒漠,横跨荒漠便是大燕最北边的群山,景国封地就位于其间,北境的百姓们基本都是景国人。”
“景国虽然幅员宽广,但环境实在差,一年里四五个月都在飘雪,隆冬大雪封山无法出行是常事,而不下雪的时候又多沙尘,田地本就少,还不适宜耕种,又少有经商往来,所以说是穷乡僻壤都有些抬举了。”
“上一任景王母家势大,但本人不受其父皇,也就是我那没见过的皇祖父待见,所以虽然倚仗母家得以获封,却被拨去了那么个地方。”
“六年前,上一任景王离世,其子卫榆继任、接管封地。大概是不满封地疾苦,朝廷还不怎么救济,所以每年监察史前往景国收受旧年文书、体察民情时,都会被卫榆放肆怠慢。”
“他登基第一年还算收敛,虽然怠慢监察史,但好歹让人在入秋之前能回雁安复命。第二年开始便越来越过分,态度也敷衍,给些‘地方太大路难走,百姓情况难以核实登记’之类的缘由,拖着不交付文书,当年去的监察史拖到第二年才回。”
“有了前车之鉴,朝中都知道去景国是个苦差,不光往返路难走,到了封地也不像别的监察史那样是去诸侯王跟前当座上宾的,所以也就没人乐意去景国。”
“那李锳作为丞相长子,虽然外朝的三公九卿在庄王束缚下越发没有实权,但丞相毕竟还是明面上的百官之首,这种苦差若无人针对,本也落不到李锳头上。不过丞相似乎不大喜欢这个长子,当年是他自己向庄王请旨,安排李锳那年去景国的。”
温催玉若有所思,没有插话。
卫樾继续细细说道:“李锳去了景国,具体过程我也不大清楚,反正就是被拖着,景王不交文书,李锳无法复命,只能候在景国,月月传信回朝廷,好歹不算杳无音讯。但多候几个月,景国王都所在的地界大雪封山,监察史也就走不了了。”
“既然都拖到了来年,那朝廷就不会再派新的监察史过去,就让李锳连着第二年的文书一起拿到了再回来。就这么着,李锳在景国耗了三年,好像是半年前刚回来的吧……庄王为了推老师进火坑,又把李锳捎上了,也算他倒霉。”
温催玉感慨:“这般听来,他可不是一般的倒霉。”
卫樾才懒得管旁人如何:“老师,关于景国的事,我也只知道这么点了,可对你想法子有助力?”
“当然有。”温催玉道,“让我更觉得我打的盘算可行了。阿樾,你和老师一同去景国,可好?”
卫樾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