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卫樾冷哼了声。
  温催玉方才一直没动静,从容地等卫樾帮他把这件事怼过去了——这“差事”是卫樾特意要过去的,说要帮老师分忧,温催玉自然乐意之至。
  这会儿他才不慌不忙起身,作揖行礼:“有劳陛下、庄王殿下费心了。”
  至此,这件不大不小的事揭过。
  宫宴之后,朝臣们出宫回府,诸侯王们都在雁安这国都也各自有府邸,用不着再特意安排。
  卫樾作为皇帝,本不便再当众跟着温催玉回太傅府——两人朝夕相处两年多,今夜骤然要分开,别说卫樾难以接受,温催玉其实都有点不习惯——但卫樾难受就不憋着。
  他就是仗着当众,有能耐管辖宫防的庄王不便硬来,再有理有据也总不能把皇帝压回定风殿,所以直接起身道:“朕随温太傅一同出宫——庄王若是觉得不妥,也可以一起来,横竖你这么关心朕,想必还有问题想问吧?”
  庄王攥了攥拳,摩挲着拇指上的扳指,面上一笑:“陛下自己拿主意便是。”
  朝臣们见状,其实有些不解,总觉得今日的庄王面对少帝,好说话了许多。虽然从前庄王也因为讲究“名正言顺”,偶尔会顺着少帝,但更多时候还是拿“名正言顺”来压少帝,而且从前即便顺着,也总要少帝费些功夫,和如今不太一样……
  庄王说要给温太傅赐婚,少帝不允就作罢了……好好一个皇帝要跟着臣子回府下榻,这般不合规矩,庄王分明能名正言顺否决,却一句话都没多说……
  倒像是,有什么忌惮的把柄落在了少帝手中似的。
  说起来,他们至今都不知道,两年前庄王究竟为何会同意让少帝跟着前往景国……
  诸侯王们也正不动声色观察着摄政王和少帝的针锋相对。
  然后他们惊奇地发觉,也不知道是因为少帝已经十九、不那么“少”了所以强势起来了,还是这庄王本来就没那么强悍、过去不过是仗着早早把少帝拿捏在了手里……总之,反正少帝看起来没什么傀儡皇帝战战兢兢,又或是安安分分的模样。
  不像是传言中那样扶不起来的……
  在众人似有若无的注目下,卫樾和温催玉上了马车,出宫回太傅府。
  太傅府这两年,虽然温催玉不在,但家中留有照料的仆从,府上倒也没什么变化。
  何所有、小七和卢子白不便一同入宫,今日进了城之后就回府了,所以府上也知道温催玉要回来,早早准备好了接风洗尘。
  温催玉才跟府中人一一打过招呼,那厢府门便被叩响,卢子白过去开门一看,是庄王赵曜来了。
  温催玉和卫樾倒不惊讶。
  “都散了吧,不必招待,我和陛下自己看着办,左右庄王殿下也不是来饮茶的。”温催玉对其他人说。
  既然府上主子都这样吩咐了,静婶海伯众人也就照办,收敛了方才的热闹,各自散去。
  庄王冷眼看着,等人都走了,才道:“温太傅这待客之道,本王十分惊叹。”
  温催玉轻笑:“夜已深,庄王殿下若真是来做客的,那您这拜访之道,下官也觉得有些不妥……白水山深林中有一处猎户木屋,庄王殿下想要的那两人的下落,去看看便知道了。”
  庄王猝不及防得到了日思夜想的答案,一时顿在原地,佯装轻松的表情也凝固住了,似是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稍许后,他眯了眯眼:“温太傅当初巧言令色,骗本王又苦等了两年多,如今竟这般痛快?”
  “庄王殿下今夜既然来了,得不到答案自然不会愿意走,既然如此,下官又何必费神与您周旋?横竖这答案是给您了,您愿不愿意信,那下官就左右不了了。”温催玉慢条斯理道。
  庄王冷笑:“你承担不起戏耍本王的后果!”
  温催玉轻叹了声:“您这样说,倒叫下官有些忐忑起来。那不如下官再给庄王殿下一个建议?”
  庄王拧眉:“什么?”
  “庄王殿下是打算先派人去探查一番吧,免得被下官诓骗了?”温催玉道,“下官建议庄王殿下您亲自去,最多比手下慢个几日,正好白水山广阔林深,找那木屋也确实需要时日。”
  “但若是您慢太多,或是坐等在雁安,得到了确切的回信才启程过去,只怕赶不及往返,会耽误了本月底的百年大典……当然,若是您没惦记着亲自见岑良人和九皇子的下落,那便当下官没说。”
  白水山不单单是一座山,而是绵延的山脉,最北端陡峭、无人烟,但只距离雁安半日路程,而最南端相对适宜人深入,却距离雁安整整十日路程。
  当年岑蕙带着九皇子出逃,心存死志,其实是直接沿着最北端入山,停在了悬崖峭壁之上。
  而温催玉明知如此,这会儿却有意误导,加深庄王前往山脉南边、入山寻人的念头。
  毕竟北边怎么住人呢?就算是住在深林,也肯定是从南端开始寻人要更快……原本理应如此。
  至于庄王到底会不会听取他这“建议”亲自去寻,倒不要紧,反正以庄王寻人多年的“耐心”,在命人翻遍白水山之前,哪怕怀疑温催玉骗他,也是不会急着处置温催玉、镇压卫樾的。
  庄王摄政多年,太过安稳,状似谦和重礼,实则刚愎自用,即便温催玉和卫樾从他手底下“溜”走了两年有余,他如今也还是没太把这对无兵无权的师生放在眼里。
  不然此前不至于连想要催促他们尽快返程,也只用正好温催玉守孝期已过、给他赐婚这种不够严谨、甚至说来招笑的法子。
  庄王主观上轻敌,客观上,当下的环境也不便庄王肆意发挥。
  如今诸侯王均在雁安,庄王本也多少会受掣肘,明里暗里盯着他的目光众多,他此时做得越多,越容易被人抓住契机越到他头上去。
  所以即便庄王想要下杀手,也至少会等百年大典结束、诸侯王离开雁安,国都再度变成他赵曜一手遮天之地时,再行动手。
  温催玉和卫樾则打算赶在百年大典结束之前,彻底送走庄王。
  这个夏意渐盛的五月,他们会十分忙碌。
  第47章 “那什么时候也对我上心上心?”
  没出温催玉和卫樾意料, 果不其然,庄王虽然迟疑,但并未当即亲自前往白水山。
  不过这也不妨碍他们行事。
  翌日, 初来雁安、想要出门游玩的卫淇主动到太傅府,跟卫樾和温催玉请了安, 然后乖巧地问:“温太傅,我可不可以请你府上的子白和小七一起出门玩?我对雁安不熟悉,在这里熟识的同龄伙伴也只有他们两个。”
  温催玉颔首:“当然可以, 去吧。”
  卫淇他们离开后不久,袁昭也来了——他因为一路护卫陛下、刚从景国回来,得了一段假日,眼下正闲。
  一到温催玉和卫樾面前, 袁昭便郑重其事地行了一大礼。
  “采言一事, 属下叩谢陛下、温太傅大恩。”袁昭说明缘由。
  温催玉上前:“不必如此, 快请起。”
  卫樾则道:“这件事与朕无关, 是老师他细心。”
  温催玉无奈看了眼卫樾,又对袁昭道:“你不责怪我自作主张、越俎代庖便好。”
  ——此事要从早前说起,早到温催玉和卫樾甚至还没有前往景国的两年多以前。
  那时袁昭刚投诚、教卫樾习武还不久, 温催玉托了府上负责采买的静婶和钱婶,让她们特意多去袁家武馆所在的溪南街买东西,顺道打听打听先前小七打听出来的那些有关袁昭的流言蜚语的细节。
  袁家武馆在溪南街几代经营, 街坊邻居对他们家的陈年旧事多有了解。
  会有此安排, 一来是出于警惕、想要了解清楚,毕竟实话实说, 那时即便是温催玉也还并不放心信任袁昭。
  二来也是寻思着,袁昭投诚付出,虽然他自己说是为了赌前程、也谋一个报仇, 他的启蒙夫子毕竟死于言语得罪了庄王,但就这么虚无缥缈的果子,吊在人前头就让人干活,旁的什么也不给,温催玉总觉得不踏实。
  所以他便想着,若是此前探听得知的流言蜚语为真,说不定可以帮袁昭解一心事。
  出乎温催玉意料的是,静婶和钱婶机缘巧合的,竟然直接跟袁家武馆的老板娘、袁昭他亲娘认识了,而且几位妇女十分投契,很快处成了好友。
  在聊完了溪南街哪家的菜新鲜水灵、哪家的肉足称干净等等事宜后,有一天她们自然而然细说起了彼此的家事。
  袁家就袁昭这么一个老大年纪的光棍儿子,袁母说起来,难免哀叹他不肯成婚的事,静婶和钱婶追问缘由,也是理所当然,并不突兀。
  而对于袁母而言,自家家事不算什么说不得的秘闻,压根没多想,便坦白相告——
  袁昭原本虽然没有亲事,但有个青梅竹马、交情甚笃的姑娘,正是他那启蒙夫子家的女儿文采言。两家其实也有些默契,想要等儿女年纪再大点,便定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