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萧应问探究的目光从上而下将人整个扫了一遍。
  《魏令》有则,庶人以白。手上这人穿件夹袄麻布短褐,半旧兽皮缠住口鼻,发丝捂进看不出什么布料的围儿帽——这本是风沙漫天的边城中最常见的打扮。
  只是——月白轻霜下,但瞧见一双蛾眉柔若拂水,那女郎捂住微乱的衣襟,杏眼眸光潋滟,似嗔似怒地瞪着他,又若有千言万语——
  是名女子?瞧着又这般纤弱,怎会深夜独行林间?
  萧应问眉棱轻蹙,随手将人掷在地上,冷声道,“怀里揣着什么,自己拿出来。”
  李辞盈撑住湿冷的泥土,垂眸不语。
  灌丛那边大概发现了异常,短暂的喧闹后,有人颤声喊了萧应问一句,“郎君!”
  风萧叶落,嘈杂忽得销声匿迹,萧应问察觉到不对,往前走几步,又随口吩咐道,“六郎,看着她。”
  对路赶来个玄衣少年,约莫十五六模样,一柄寒剑悬腰,墨眸若点星,步伐匆忙忙的,显出几分长安世家子的粗心浮气来。
  李辞盈识得他——永宁侯世子的亲信,方才太和殿庆宴中,两人焦不离孟,有人恭敬喊他“傅校尉”。
  傅弦首次得令看管疑犯,到了面前,莽莽撞撞曲了膝盖,一抬手掀去人家覆面,欲厉声呵她将东西交出来。
  “你——”齿间吐出一字便停住,傅弦瞪了瞪眼睛,想好的话术也被眼前所见击得七零八落,好容易收了怔愣,却是忙慌慌往后退了半步。
  这娘子好一张玉润冰清的绝妙面孔,傅弦活了十六载,一向自诩见多识广。饶是如此,一眼之下也惊到失语。
  凡间不该有如此貌美的女郎,粗麻制品覆在玉脂般的肌肤上似是亵渎,她的鬓边沾着些许污泥,眸光却如月清冷,眉间轻愁似雾朦胧,让人望之生怜。
  这时候忆起是自家表哥将人家随手扔在泥里的,傅弦不好意思地眨眨眼,声音不自觉放得温和,“你是何人,怎会这个时候出没在林子里?可是与家人走散了?”
  “……”不远处的身影僵了僵,萧应问回首看了他们一眼,哼出个好笑的鼻音,没再理会。
  眼前的情形重要太多。
  林子里躺着的人是他的亲卫之一——飞翎卫奉密令查陇西矿场贪墨案,案子经手人不多,可他们的身份不知怎的还是传了出去。
  今日本该趁夜出城,却不想请来的向导临时反水,将他们引进迷障林中而后窜逃。应付完两批刺客,派去追踪向导的人也重伤在此。
  林中似有阵法,列队往北面走,不多时竟首尾相连围出个圈儿来。
  只得待到清晨,等雾散去再寻出路。
  “戚柯怎么样?”
  想来是不好了,随行医者验过,皱着眉将囊布袋子卷起来,摇摇头,“戚长史伤在胸腹,血涌难止,这会儿更是高热不退,若是今晚还不醒,那——”
  众人面色凝重,举目去瞧萧应问,而后者才从戚长史脸上湿漉的水珠揩了两下,想起什么,皱眉侧身往后边看了一眼。
  “郎君!”*远处那两人倒像相处融洽,傅弦听得此间事毕,便拽着那女郎衣摆朝这边来。
  萧应问道,“可都弄明白了?”
  傅弦点头,“弄明白了,不过误会一场。”他瞅瞅萧应问肃整的脸色,又垂首对李辞盈道,“莫慌,我与他说就是了。”
  “…”
  那傅六郎将自家表哥拽到一旁,手中坚硬的一只荷包塞过去,低声道,“李三娘只是肃州城一普通百姓罢了,她在归家的途中听得戚长史哀鸣,原是想去为他寻得助力的,只不过月黑风高,她也与我们一样迷了眼睛,兜兜转转…总归是找不着出路了。”
  萧应问没接话,只掂了掂手中的荷包,垂下的长睫轻闪,等他继续申辩。
  傅弦知道表哥遇事多疑,也是个高深莫测的性子,可这样娇弱的女郎不可能伤到他们分毫,他想着这里夜里冷,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说道,“她拿了这只荷包,的确想着要占为己有…”他“哦”了声,帮她找补,“可是表哥,这几年你也是知道的,天公不美收成欠佳,肃州城杂税又繁重,她家中只她一人织布以捐,还要劳心照顾面摊的生意,见财起意也属一时错念…”
  傅弦道,“人家思来想去也知道错了,这不又折回来想着要还么,我瞅着她额上染着轻汗,定是良心不安,快步赶回来的。”
  良心不安?萧应问忽地冷哼了一声。
  “夜里这样冷,她孤身一人怎好挨得过。咱们就把她带上吧,反正行李、马车也寻回来了,安置个女郎也没什么的。”
  这样一小会儿,她倒是将傅家六郎收拾得服帖。
  萧应问捻了捻手指,脸上却看不出喜怒,他也未再看李辞盈一眼,点头道,“你看着办罢。”似乎此等小事并不用他费心思索。
  众人制了个简单的担床将戚长史抬上马车,便围着杉树底下起了篝火,暂且安置下来。
  此番秘驱肃州,他们依旧是扮做商贾。
  时年,大魏边境局势尚算得平和,除却吐蕃贼子春秋两回例行打谷,其余时候,肃州城商贸往来频繁,除却此乃丝绸商路必经之地,不少中原商人也来这儿贩玛瑙、香料与皮货。
  李辞盈倒是不知萧世子真名,此刻他假名萧凭意,乃是定风山庄请来的商贩,要在西边矿场好价收些魂晶石,用以锻剑。
  当然,萧世子扶着唐刀远远缀在人群之外,两眼望着雾霭一句话也没再说。只是那傅弦一张嘴没断过,无数讯息就这样入了李辞盈的耳朵。
  而李辞盈呢,堪称心惊胆战,只恨不能掏出针线把傅弦这张嘴给缝上,免得听到些不该知晓的东西,难以脱身。
  况且那几张桑皮纸还贴在她心口,浸透了的水沁湿衣衫,却不如她方才瞧见萧应问躬身在戚长史脸上按压的那两下来得凉意更甚。
  他是看出什么端倪了?
  “是还冷么?”傅弦凑过来,看了眼她苍白的脸,道,“冷的话往里头再靠靠,我去支张幄帐,你安心在里头歇一夜吧,明日一早便可回家了。”
  李辞盈很明白少年这样体贴所为何故,她不想节外生枝,只垂眉抬眸睇他一眼,低声道,“傅郎君,多谢你。”
  声若清泉击石,清冽也婉转。
  “不…”傅弦耳根忽然烫得发红,火光摇曳下,他闪闪眼睛,低声道,“不必客气。”
  被她这样看一眼,怎么的心里头小鹿乱撞,半晌也静不下。
  可惜,她这样的身份…收拾完被褥,傅弦颓靠在湿漉漉的树干,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幄帐遮了狂风,李辞盈慢慢卧在柔软的团花绸缎衾席上。
  这一刻仔细思索起来,不像有什么破绽的地方,或许与萧世子的纠缠也已经解开,过了今夜便没有了恩怨。
  除了——
  她看着帐上倒映的影子,小心将桑皮纸从上衫中取出。柔软的薄纸纵裂中略有破碎,或是取走时匆忙,有纸屑落在戚长史面上了。
  三年优渥,足够她忘却出身与从前的困苦。桑皮甘寒,入口嚼上两下,苦得人舌根发麻,可牙齿切不断纸脉上干糙的疏毛,囫囵吞下两张,梗得眼睛盈出热泪。
  多久没吃过这种苦头,她到底是不能继续,张嘴将剩余的半张吐到手心,揉揉酸疼的腮帮子,埋在被中结结实实地伤心起来。
  早知如此,她便不随裴听寒回长安去了,长途跋涉,水土不服,她还在半路着了一场风寒。朝廷里的事儿她不懂,但裴氏与李氏势成犄角,就算长乐公主美若天仙,裴听寒也不可能听令尚主的。
  该留在鄯州城,面哥儿和蛮姐儿之前那个先生年事已高,怕过不了多久就要请辞,她应亲自为他们另选合适之人,才不负阿姐临终前的嘱托。
  想到这里,她又噎得心肝子疼。既然时光能够回溯,何不干脆将人送回十岁那年,她定不允阿姐嫁到白家去——
  胡乱哭了一遭,把人家上好一张新被也打湿了,李辞盈呼了一口气,支手坐起来想灭了灯盏歇息。
  外间帘子却猛地一掀。
  少年薄怒的嗓音夹在两人杂乱的脚步声中,与凉薄月色下的寒雨轻霜一同袭入此间。
  “表哥,你不能如此——”
  就算要问询,也应当让李三娘有所准备,她进去这样久,或许已经宽衣歇下,并不适合即刻见客。
  傅弦张了手臂要挡,可惜萧应问脚下并不停歇,抬手在他曲泽穴上轻轻一摁,傅弦疼得嗷了声,抱臂跌在地上动弹不得。
  眼睁睁看见那女郎似惊惶抱住被褥,而后帐布落下,重新覆得紧密,一丝光景也见不着了。
  临时搭建的幄帐稍显简陋,萧应问又生得身高腿长,两步行到席前,躬身捞了油灯在手,阴沉的一双锐眼直盯着人家红肿的眼角,嗓音平淡,“三娘哭过了。”
  席上女郎拥被而坐,小脸儿却比方才更惨白两分,密绒鸦睫垂得恭敬,却又在他看过去的时候颤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