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于是,李珂开始潜心研读《史记》等历史典籍,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同时,他还将年号改为永宁,寓意国家永远安宁、百姓安居乐业。这一系列的举措更为大夏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无为而治政策在永宁七年画上了句号,自此之后,他开始着手于全面深化改革,巩固皇权的治理之路。
  他大力鼓励臣民告密,以此加强对国家的掌控。
  这一系列旨在强化皇权的举措,无疑会对那些功臣、士族门阀的既得利益造成巨大冲击。宫廷内的气氛因此再度变得波云诡谲,各种势力间的明争暗斗也愈演愈烈。
  永宁七年,门下给事中崔叔方突然发难,向朝廷告发门下侍郎杨尚志和户曹参军事宇文同暗中勾结,图谋不轨。听闻此事,李珂勃然大怒,立即下旨贬黜二人官职,以示惩戒。然而,这只是李珂清洗统治阶层的一个开始。
  此后十多年间,李珂似乎沉迷于权力斗争的漩涡,他鼓励告密,屡兴大狱,将矛头直指那些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和拥有深厚背景的士族阶级。一时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统治阶层人人自危,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清洗的对象。
  永宁年间,奸凶竞进,谗毁大兴。在这样的背景下,真正的君子无所容身,真正的小人却志得意满。
  社会风气败坏至极,子女背叛父母,奴仆陷害主人,上下离心,君臣解体。旧臣宿将相继被诛杀,就连骨肉亲姻也难以幸免,整个朝廷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
  就连曾作为李珂幸臣的王鹏归,也未能逃脱这场灾难。他因被诬陷而遭捕杀,令人唏嘘不已。功臣鲁弘深更是因其三子蒙受冤狱,气愤难平,最终含恨而终。而元皇后长兄元间,一个原本忠诚勤勉的大臣,也被李珂随便找了个借口放逐边疆,从此音信全无。
  在皇族内部,李珂的清洗行动更是毫不留情。他的异母弟沛王李琅因涉嫌谋反而被赐死,这一事件震惊朝野,也进一步加剧了皇族内部的矛盾和分裂。
  李珂曾多次与大臣说道:朕最不喜兄弟相争、骨肉相残的事情发生。因此他杀光了他的所有兄弟和侄子侄孙,除了文宗皇帝独子肃王李澄。
  永宁十四年润四月,文宗皇帝独子肃王李澄也不幸薨逝,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他的兄弟以及兄弟的血脉与他相争的问题。
  一时之间,宫廷内外风声鹤唳,暗潮汹涌澎湃,局势动荡不安。就连太子李沣和安王李澈,这两位李珂的亲生儿子,也难以幸免于难,饱受着李珂的猜忌和打压。
  李珂的疑心病日益加重,对身边的人和事都充满了戒备和猜忌。太子李汶和安王李澈作为他的儿子,也常常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压迫和威胁。李珂的每一次猜忌和打压,都让他们感到朝不保夕,命运多舛。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李汶和安王李澈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行事,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向。他们深知,稍有不慎,就可能引来李珂的怒火和惩罚。这种生活,让他们倍感压抑和无奈,却又无能为力。
  李珂继位后不久,原配皇后马氏便于永宁二年去世。
  永宁六年二月,太师隆光济率群臣三上表乞选中宫。
  李珂怀疑他与贵妃宇文冰露勾结,想立她为皇后,以谋私利,于是将宇文冰露的家族和隆光济的家族都株连了九族。
  永宁十四年润四月初,李珂正式册封西宫正五品尚寝梅清涵为贵妃,这一决定在皇宫内外甚至朝廷内外都引起了广泛热议。册封诏书曰:西宫正五品尚寝梅清涵,出身名门望族,系已故尚书令梅山之从女,自幼受家族熏陶,品德高尚,才情出众。淑慎性成,勤勉柔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保持雍容华贵、粹然纯真的品德,她性行温良,对待身边的人总是和颜悦色,从不轻易发怒,深受众人敬爱。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克娴内则,淑德含章,在宫中女官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着即册封为贵妃,钦此!
  梅清涵时年已四十三岁,李珂还特许了她协理后宫之权。
  梅贵妃观察到,每当李珂提到皇后马氏时,他总是神情悒郁,心中似乎藏着深深的忧虑与不快。为了缓解李珂内心的苦楚,梅贵妃心生一计,特意请求李珂为她的侄子梅廉、梅尧赐婚于马氏后族的两位千金,希望能借此以慰帝心,让李珂心中的阴霾得以消散。
  李珂对梅贵妃一直颇为宠爱,对她的请求大多都应允。然而,自那次赐婚之后,李珂的行为却悄然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广纳妃嫔,所选之人多为那些精通文墨、晓畅音律的成熟美女。闲暇之余,李珂便常常流连于这些新纳的妃嫔之间,品鉴她们的才艺,享受每个人独特的韵味与风情。
  如此一来,梅贵妃与李珂相处的时间愈发稀少。
  一如往常,梅贵妃在宫廷之中展现出了她那与众不同的胸襟与气度,面对周遭的纷争与诱惑,她全然毫无妒色,甚至在永宁十五年,她亲自挑选了一位名叫邓玥的寡妇,将她献给了李珂,此举更是彰显了她的贤良淑德与宽广胸怀。
  梅贵妃在阂宫宴饮时声称:邓玥此人,聪慧敏达,才情出众,自幼便对诗书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独到的见解。她擅长史书,学识渊博,常常能够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令人叹为观止。她自永宁二年守寡以来,虽身处逆境,却始终保持着一份坚韧与淡泊,过着清苦却充实的生活。膝下并无子嗣的她,并未因此而沉沦或沮丧,反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学问的钻研与追求之中。她的才华与气质,如同璀璨的明珠,即便在最暗淡的时刻,也依然能够熠熠生辉,引人注目。
  值得一提的是,因与文宗皇帝之妻孝贞皇后元氏长得颇为相似,邓玥初入宫时,掖庭主管还以为她是元氏重生。
  民间说书艺人每每说到邓玥都如此这般形容:......身高七尺二寸的她,站立在人群之中,犹如鹤立鸡群,分外引人注目。她的姿颜姝丽,无论是精致的五官,还是那散发出的非凡气质,都让人为之一振,简直是惊艳绝绝。
  她的一举一动,都透露出一种高贵与优雅,令人不禁心生敬畏。周围的左右之人,目睹此景,无不惊讶万分,纷纷投来惊叹的目光。百姓从未见过如此出众的人物,仿佛是从天而降的神祗,让人.........
  邓玥在未得到皇帝的临幸之前,就被破格封为淑妃,承宠之后,她更是独得圣宠,成为后宫中的焦点。
  每当宫中举办宴会,众妃嫔贵人们无不精心打扮,争妍斗艳。她们的发簪和耳饰闪烁着璀璨的光芒,犹如繁星点点;袿裳更是鲜艳明丽,犹如百花齐放。然而,在这群花枝招展的佳丽之中,邓玥却显得与众不同。她身着一袭素衣,没有任何华丽的修饰,朴实无华,宛如一朵清雅的百合。
  尽管如此,皇帝的目光却始终停留在邓玥的身上。他忽略掉那些浓妆艳抹的佳丽,只与邓玥饮酒问好,调情说爱。这一幕幕画面,让后宫中的众人无不心生嫉妒。
  第24章 秽乱
  ◎奢靡◎
  李珂对邓玥的迷恋之情确实已经达到了难以自拔的地步,他不仅全心全意地爱着邓玥,更是在邺城皇宫内特地为邓玥另行建立了一座富丽堂皇、无与伦比的寝宫。
  寝宫的中庭一片朱红,仿佛燃烧着熊熊烈焰,充满了尊贵与庄重的气息。那些殷柱上都精心施用了油漆,要知道,在大夏王朝,朱红是一种象征着尊贵与权力的颜色,而油漆在当时还是一种极其珍稀的物品,其价值堪比珍珠玛瑙。
  寝宫的门限更是别具一格,都是由珍贵的铜制成的,要知道,在当时铜还是一种稀有金属,其珍贵程度几乎可以与黄金相提并论。而更令人惊叹的是,铜门限之上还镀上了一层璀璨夺目的黄金,使得整扇门限价值连城,熠熠生辉。
  此外,寝宫的台阶都是由雪白的玉石砌成,每一块玉石都经过精心雕琢,温润如玉,散发着独特的光泽。
  步入寝宫内部,墙壁上挂满了用黄金制成的精致壁灯。每一盏壁灯都散发着柔和而温暖的光芒,将整个寝宫照得亮如白昼。壁灯上的黄金雕刻栩栩如生,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仿佛随时都会从壁灯上跃然而出,令人不禁为之惊叹。
  寝宫的每一个角落,都被珍贵的蓝田墨玉和璀璨的翡翠珠宝所点缀。这些宝石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似夜空中的繁星,将整个寝宫装点得富丽堂皇、美轮美奂,宛如人间仙境。
  永宁十六年八月庚辰,李珂立邓玥为皇后,制曰:皇后之尊,乃天下之母仪,与帝王同体,共承乾坤之重命,维系社稷之安宁。其德行修养之深厚,犹如江河之水,方至浩瀚无垠,以滋润苍生,泽被万物。
  昔有莘氏之女,姿容端丽,才情出众,佐成汤以定鼎中原,奠定商朝之基业;又有姜任之贤淑,温婉端庄,辅姬昌而开周室之基,开启八百载之盛世。此二代之隆盛,皆因内宫之德,皇后之功不可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