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婉儿,陛下已下旨封你为贵妃,正月十六入宫。可这中间却有诸多蹊跷,你入宫之后,定要小心行事。这宫中看似繁华,实则暗藏玄机,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司徒信语重心长地说道,眼神中满是担忧,仿佛已经看到了女儿在宫中可能面临的艰难险阻。
  司徒婉微微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说道:父亲放心,女儿定会在这宫中站稳脚跟,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女儿知道,这宫中的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但女儿有信心应对一切挑战。她的声音清脆而坚定,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如同一位即将奔赴战场的勇士,毫不畏惧。
  司徒信道:你三姐在宫中没有依靠,你凡事要多顾着她一些。
  他不敢把司徒明玦如何设计李澄让李澄宠幸她的事让婉儿知道,婉儿从小被自己宠坏了,绝不肯让着明玦,只得修书一封告诉司徒明玦,要她从长计议。
  殊不知他的信却被李澄的人截获。
  而莲花这边,得知李澄册封司徒婉为贵妃的消息后,心中虽有一丝失落,但看着身旁的小皇子,又很快恢复了平静。她知道,这宫中的恩宠本就如过眼云烟,她又是异域贡女,不能有任何奢望,唯有孩子才是她真正的依靠。她轻轻抚摸着小皇子的脸颊,眼神中充满了母爱与坚定,仿佛在告诉自己,无论未来如何,她都要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司徒婉入宫后,李澄便以司徒婉是贵妃,而林清言只是妃位,将协理后宫之权交给了司徒婉。
  司徒婉在家虽然学了中馈之事,可是她从小娇生惯养,身子较弱,不出一月便累病了。
  令她喜出望外的是,她生病却是因为她怀孕了。
  李澄又以司徒明玦乃司徒婉之姐为由,命司徒明玦来照顾司徒婉。
  三月的一天,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司徒婉的宫中,宫中静谧得有些诡异,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李澄与司徒明玦在司徒婉的宫中,仿佛被欲望的恶魔驱使,全然不顾廉耻地颠龙倒凤。
  李澄的眼神中燃烧着炽热的火焰,那火焰如同贪婪的野兽,要将司徒明玦吞噬。
  司徒明玦则半推半就,这其实是她求之不得的事情,她的脸颊泛起红晕,如同天边绚丽的晚霞,娇艳欲滴。她的双手轻轻搭在李澄的背上,手指不自觉地揪紧了他的衣衫,仿佛害怕一松手,就会从这美妙的梦境中醒来。她的身体微微颤抖着,随着李澄的动作而起伏,口中不时发出几声娇吟,那声音如同春日里的微风,撩拨着人的心弦。
  司徒婉原本虚弱地躺在床上,听到耳房内传来一些异样的声响,心中好奇,便强撑着身子起来查看。当她推开那扇门,看到眼前不堪的一幕时,整个人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她的双眼瞪得极大,眼中满是愤怒与失望,那愤怒如同燃烧的火焰,要将眼前这对男女吞噬。她的嘴唇微微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你们你们竟做出如此苟且之事!司徒婉的声音颤抖着,带着无尽的悲愤与绝望。
  李澄很是不悦,满不在乎的自己亲自理好衣服。
  司徒明玦看着司徒婉那愤怒的眼神,心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便镇定下来,她整理了一下衣衫,冷冷地说道:婉儿,你莫要声张,此事若传出去,对你我都没有好处。
  司徒婉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司徒明玦骂道:你身为我的姐姐,竟与陛下做出这等丑事,还有脸让我莫要声张!
  李澄则拉着司徒明玦到了旁边的宫室继续寻欢作乐,走的时候对司徒婉道:朕是天子,可以妻尽天下女子。
  从那以后,姐妹俩彻底反目成仇。司徒婉心中对司徒明玦充满了怨恨,而司徒明玦也嫉妒这个妹妹,她一个贱婢所生的庶女,也配成为贵妃,让她这个嫡女来伺候她,因此,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除掉她。
  第59章 毒杀
  ◎罪证◎
  司徒姐妹夺宠的事搅得莲花心烦不已,李澄又体恤司徒婉怀孕辛苦,让莲花继续摄六宫事。
  但莲花知道,自己身为异域贡女,虽已封为皇贵妃,看似尊荣无比,实则在这复杂的宫闱之中根基浅薄。
  她心中因宫中的混乱局势而满是无奈与失望,可她又能有什么法子呢?在这大夏皇宫之中,她即无家族势力可依仗,又无深厚背景可依靠,能走到皇贵妃这一步,已然是拼尽了全力,如今她只能接受现状,不再奢望更多。
  待身体稍微好一些,莲花便强打起精神,继续帮安平公主把关青鹄的事情。青鹄团文武双阁的事关乎是否能打破士族垄断的事,也是莲花觉得她在宫中为数不多能用心去做、能体现自身价值的事。她每日仔细查阅文武两阁的各项事务,从人员的调配到物资的采购,从活动的策划到成果的展示,她都一一过问、严格把关,力求将文武双阁之事做到尽善尽美。
  四月,黄河发生严重水患,滔滔洪水如猛兽般肆虐,淹没了大片农田,冲毁了无数房屋,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朝廷上下为此事忧心忡忡,李澄更是日夜召集大臣商议治水之策,却始终未能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清河崔氏旁支子弟崔明远,一直关注着朝廷的动向,他心中明白,此次黄河水患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崔氏虽为士族大家,但在家族中的势力错综复杂,旁支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并非易事。崔明远苦思冥想多日,终于想到了以工代赈的治水策。
  他深知,若采用传统的治水方法,不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还可能因为各方利益的纠葛而难以顺利实施。而以工代赈则不同,它可以发动受灾的百姓参与治水工程,百姓为了生计会积极投入,朝廷只需提供少量的粮食和物资作为报酬,既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又能调动大量的人力进行治水,可谓一举两得。
  崔明远将自己的治水策整理成详细的奏章,呈递给了莲花,莲花本就对民间疾苦颇为关注,看到崔明远的以工代赈治水策后,眼前一亮。她深知此策若能实施,不仅对治水有益,还能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更能赢得百姓的拥护。
  于是,她让房洐在李澄面前极力举荐崔明远。房洐向李澄详细阐述了以工代赈治水策的优点和可行性,还提及崔明远在治水方面的才华和决心。李澄听后,觉得此策确实可行,便下令让崔明远负责治水之事,并让他入工部任职。
  崔明远成功入仕后,成为了士族倒戈第一人。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一方面要尽力实施治水策,为百姓谋福祉;另一方面也要在士族与朝廷之间寻找平衡,为自己和家族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他的这一举动,也在朝廷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各方势力开始重新审视局势,一场新的权力博弈悄然拉开帷幕。
  莲花见离间世族和庶族之计初见成效,心中大喜。为进一步巩固青鹄在朝堂与民间的地位,她决定展开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行动。
  在宫中,莲花以感念先祖这一庄重且又无法拒绝的理由,设立了青鹄祠。
  她深知,祠堂在中原大地是极为神圣且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所,通过设立青鹄祠,能为青鹄营造出一种与先祖紧密相连的神圣氛围。
  莲花命画师精心绘制安平公主与太祖戎马图并列悬挂。那画师技艺精湛,将太祖的英武豪迈与公主的飒爽英姿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中,太祖身披战甲,手持长枪,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在指挥着千军万马;公主则骑在战马上,英姿飒爽,眼神中透露出无畏与果敢,与太祖并肩而立,毫不逊色。这一幅幅戎马图,不仅是对先祖功绩的纪念,更是将青鹄团长安平公主置于与太祖同等重要的地位,向世人暗示青鹄团领袖的尊贵与不可替代。
  此外,莲花还特意请了国学大师撰写《青鹄赋》。这位国学大师学识渊博,文笔斐然,在赋中,他将青鹄领袖与大夏开国众功臣相提并论。
  莲花明白,仅在宫中为青鹄造势还不够,民间的舆论同样至关重要。于是,她暗中收买说书人,将青鹄的故事编成《青鹄英雄传》在茶楼传唱。
  这些说书人都是民间口才极佳、深谙传播之道的人物。他们将青鹄的故事演绎得绘声绘色,茶楼里,听众们围坐在一起,听得如痴如醉,对青鹄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一时间,民间对青鹄的敬仰之情如潮水般涌来。无论是街头巷尾的百姓,还是远在乡村的农夫,都在谈论着青鹄的传奇故事。而此时,士族诋毁青鹄谋逆的折子刚递上朝堂,民间便已流传青鹄乃太祖托梦选定的谣言。
  这谣言看似荒诞不经,但在大夏迷信盛行的社会背景下,却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百姓们纷纷相信,青鹄是太祖在天之灵选定的守护者,是上天派来拯救大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