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古董字画什么的,比较难换成银子,先按下不管。
但这些大家族家里抄出来的现银,都有数千万两。
许焕文不敢私吞,要运回给朝廷。
运回来肯定是要运的,但香君让他暗中运送,别让人知道了。
香君自然是知道她手上马上就要有银子了的。
当初在江南顾家的时候,她就看过顾家的账本。
大齐百姓也穷,皇帝也穷,那钱到底去了哪里?
那一刻,香君便知道,钱去了哪里。
后来让袁好女杀去江南,一方面是为了集权,一方面就是为了搞钱。
但此事,她决定先瞒着大臣们,因为她还有第三道诏书要颁发。
第三道诏书便是,从今年起,朝廷改收商税,所有商业税收提到三成。
而且,香君还提出了一个新的算法,除了传统的商业之外,别的一些交易也要收税。
比如说,自己家种地自己吃,这个自然是不用交税的。
但是自己家地里的粮食卖出去,就要交三成的税收。
这个商税其实很难收明白,因为百姓的交易是很小的。
那些很难逃避税收的,反倒是变成了那些有大量田地的大户。
那都是那些官绅们。
原本他们的地是不用收税的,太后也没有废除祖制。
但这一个商税,硬生生把他们不用交税的地,都变成了要交高额赋税的地了……
到了此时此刻,那些官绅们才知道,太后这三道诏书,是冲着他们来的。
终于,老实了许久的官员们,坐不住了。
这道诏书颁布的第二日,香君桌上的奏折,就堆成了小山高。
第439章 (番外)太后的日常4
(五)
什么叫权力?
权力就是这事儿我说办,你就得办。
香君压根就不管这些官员们怎么吵、怎么闹、怎么在大殿上唾沫横飞,她下了诏书,昭告了天下,那就没有收回的道理。
那些个奏折爱上便上,反正她有的是精力,一个个全都骂回去。
刚刚把京中官员的奏折骂回去,很快,地方的奏折也都递了上来。
这回又是三座小山。
到了半夜,香君还在昭临宫里笔耕不辍地骂人,顾亭雪就在旁边安安静静地替香君研墨倒茶。
如今梦梅、喜雨她们是不用守夜了。
晚上守夜的活辛苦,都是昭临宫的宫人们轮流来的。
只是小宫女们都害怕顾大人,他在这边,大多不敢上前,所以多是顾亭雪一个人伺候在旁。
香君没好气地瞪顾亭雪一眼。
“不是让你先睡么?宴太医都说了,你要好好养身子。”
“娘娘不在旁边,我哪里睡得着。”
香君想了想,“你要哀家陪你睡么?但我没骂完这群狗官呢。”
“娘娘出气是应该的,只是为了骂这些狗官,累坏了娘娘身子就不值了,这过不了几个时辰,娘娘可又要上早朝了。”
香君看着外面的天色,问下面伺候的小宫女:“什么时辰了?”
“回太后娘娘的话,子时了。”
香君算了算,卯时又要上朝了,的确是没几个时辰休息。
香君如今管理了国事才知道,坐在这个位置上有多少事情要操心,她有时候都想不通,先帝哪里来的时间去后宫,香君如今连睡觉都没空。
顾亭雪知道娘娘的性子,不能逼,要劝着,又说:“娘娘就当是陪我吧。”
香君犹豫了一下,终于肯歇息了。
下面的小宫女们也是松了一口气,梦梅姑姑可是叮嘱过的,不让太后娘娘熬得太晚,前几日都因为此事,梦梅姑姑教训了她们一顿,怪她们没有为主子着想。
但她们哪里敢劝,娘娘这几日火气那么大,也幸好娘娘心疼顾大人。
(六)
又过了些日子,就连大将军王也递奏折入京,问起香君新政的事情。
香君也是觉得奇了,大将军王不是向来不管这些“小事”的么?从前先帝执政的时候,大将军王就只对打仗和薛娇娇相关的事情有兴趣。
香君打开一看,大将军王还是一贯的直白、粗鲁,奏折里写着:太后娘娘这是疯了么?本王封地的属官都要因为你的新政闹起来了,你倒是会给自己找麻烦,你这是要和全天下的官绅作对么?哼,本王倒是要看看,你要如何收场。
香君实在是怀疑大将军王小时候有没有好好念书,哪有奏折这么写的。
香君便也没好气地回复:哀家不是为了大将军王的北伐大计么?想要银子北伐,你就应该督促着你封地的人都好好执行哀家的新政!好好做个表率!
香君放下回复给大将军王的奏折,想了想,又拿了回来。
她心里不舒服,这大将军王对她这般不尊重,她也得给大将军王再找些事情做才是。
她在奏折上画了个地图,又圈了个范围。
北边几个重镇,香君全部给画上。
然后又下令,让大将军王在这几个地方,把朝廷新政好好推广落实下去。
担心大将军王不听她的,香君末了还加了一句:朝廷如今正在仿造红夷大炮,能给大将军王的天德军几门大炮,就看这回全国推行新政的事情,能不能成了。
奏折是正常发回给大将军王的,但是大将军王的回复是用的神鹰。
“小事一桩,太后娘娘只管等本王的好消息,那红夷大炮,本王要定了!”
……
香君和大臣们吵了一阵子,大臣们也吵不动了,这太后娘娘实在是一点意见都不听。
最可气的是,谁要是前天上朝骂太后骂狠了,隔天就一定要倒霉。
那阴险的手段,都不用想便知道是谁干的。
小人!实在是小人!
这顾亭雪从前是先帝的鹰犬,也不知道耍了什么手段,从前先帝在的时候,太后明明与他不睦的,据说还差一点弄死他,现在却极为宠信他。
如今权势更胜从前了。
大臣们只能小心翼翼,换了种消极抵抗的办法。
总之,事情是要下面的人去办的。
若是他们上下沆瀣一气,阻拦香君推广新政,让她收不上来税收,她自然会继续收百姓的农税。
而且商税根本就不好收。
这农税都收了千年了,百姓都习惯了,哪里那么容易改呢?
(七)
但香君是不信邪的。
不习惯交商税,没关系,多交几年便习惯了。
只是,香君的确有些烦恼,这税如何核算,如何收缴,哪里来的那么多人给她办事呢?若是官绅们真的沆瀣一气,底下的人不肯办事,也不能一个个全都杀了吧。
要她立刻培养一批专门查税、收税的人,这三年五载的可是培养不出来的。
香君苦思冥想的时候,陆令仪倒是给她出了一个主意。
“太后娘娘,这算账的人可是现成的,只是您一直没有发现罢了。”
香君好奇,“在哪里?”
陆令仪回禀道:“这大户人家里的主母们,一个个可都是看账本的好手。她们不仅要执掌中馈,管理家族的财务、日常开销、田产收支、仆役薪资、人情往来等等。许多还需管理田租、商铺,处理佃户关系,和商铺之间的商业往来,不少主母,还要主导家族里的纺织、饲养等副业。娘娘要收商税,要查那些官绅们的田产收支,找家里管事的女人们,是最好不过的。”
“对啊!”香君觉得此法甚妙,但想了想,又说:“但你别忘了,这税收的就是这些大户人家的税,他们的主母,怎么会愿意帮本宫?”
“娘娘,您可以让四川的去查江南的,让京城的去查湖广的,怎么调动,全凭娘娘的心意。这样,便不会互相包庇。娘娘还可以给这次选出来的女眷们官职,就按照朝廷官员的等级来划分,同等级的女官,地位和待遇都要比诰命夫人高才可以,这样这件事,便能成为一种荣誉。”
香君想了想又说:“女眷们毕竟说了不算,若是家中的男子不让她们出来参与选拔,你给她们再好的待遇也是无用的。”
陆令仪叹气,的确如此。
香君安慰陆令仪,“没关系,就先给他们一些好处吧。不是马上就要开恩科了么?这回,凡是选中参与新政的女眷,她的家族就可以多一名直接参与乡试考试的名额,人数不限。家里有几个女眷被选中了,哀家就给几个名额。”
陆令仪笑起来,“娘娘想的极是,只有把此事的好处与家族的利益捆绑在一起,那些家族才会肯放家里的女眷出来抛头露面。”
第440章 (番外)太后的日常5
(八)
娘娘的第四道诏书,又一次引起举国哗然。
太后娘娘在全国寻找那些持家有方的女眷,选中的女眷可以领女官的职位,不仅每年有俸禄,家中的子弟还可以获得一个参与今年恩科乡试的名额。
但这些大家族家里抄出来的现银,都有数千万两。
许焕文不敢私吞,要运回给朝廷。
运回来肯定是要运的,但香君让他暗中运送,别让人知道了。
香君自然是知道她手上马上就要有银子了的。
当初在江南顾家的时候,她就看过顾家的账本。
大齐百姓也穷,皇帝也穷,那钱到底去了哪里?
那一刻,香君便知道,钱去了哪里。
后来让袁好女杀去江南,一方面是为了集权,一方面就是为了搞钱。
但此事,她决定先瞒着大臣们,因为她还有第三道诏书要颁发。
第三道诏书便是,从今年起,朝廷改收商税,所有商业税收提到三成。
而且,香君还提出了一个新的算法,除了传统的商业之外,别的一些交易也要收税。
比如说,自己家种地自己吃,这个自然是不用交税的。
但是自己家地里的粮食卖出去,就要交三成的税收。
这个商税其实很难收明白,因为百姓的交易是很小的。
那些很难逃避税收的,反倒是变成了那些有大量田地的大户。
那都是那些官绅们。
原本他们的地是不用收税的,太后也没有废除祖制。
但这一个商税,硬生生把他们不用交税的地,都变成了要交高额赋税的地了……
到了此时此刻,那些官绅们才知道,太后这三道诏书,是冲着他们来的。
终于,老实了许久的官员们,坐不住了。
这道诏书颁布的第二日,香君桌上的奏折,就堆成了小山高。
第439章 (番外)太后的日常4
(五)
什么叫权力?
权力就是这事儿我说办,你就得办。
香君压根就不管这些官员们怎么吵、怎么闹、怎么在大殿上唾沫横飞,她下了诏书,昭告了天下,那就没有收回的道理。
那些个奏折爱上便上,反正她有的是精力,一个个全都骂回去。
刚刚把京中官员的奏折骂回去,很快,地方的奏折也都递了上来。
这回又是三座小山。
到了半夜,香君还在昭临宫里笔耕不辍地骂人,顾亭雪就在旁边安安静静地替香君研墨倒茶。
如今梦梅、喜雨她们是不用守夜了。
晚上守夜的活辛苦,都是昭临宫的宫人们轮流来的。
只是小宫女们都害怕顾大人,他在这边,大多不敢上前,所以多是顾亭雪一个人伺候在旁。
香君没好气地瞪顾亭雪一眼。
“不是让你先睡么?宴太医都说了,你要好好养身子。”
“娘娘不在旁边,我哪里睡得着。”
香君想了想,“你要哀家陪你睡么?但我没骂完这群狗官呢。”
“娘娘出气是应该的,只是为了骂这些狗官,累坏了娘娘身子就不值了,这过不了几个时辰,娘娘可又要上早朝了。”
香君看着外面的天色,问下面伺候的小宫女:“什么时辰了?”
“回太后娘娘的话,子时了。”
香君算了算,卯时又要上朝了,的确是没几个时辰休息。
香君如今管理了国事才知道,坐在这个位置上有多少事情要操心,她有时候都想不通,先帝哪里来的时间去后宫,香君如今连睡觉都没空。
顾亭雪知道娘娘的性子,不能逼,要劝着,又说:“娘娘就当是陪我吧。”
香君犹豫了一下,终于肯歇息了。
下面的小宫女们也是松了一口气,梦梅姑姑可是叮嘱过的,不让太后娘娘熬得太晚,前几日都因为此事,梦梅姑姑教训了她们一顿,怪她们没有为主子着想。
但她们哪里敢劝,娘娘这几日火气那么大,也幸好娘娘心疼顾大人。
(六)
又过了些日子,就连大将军王也递奏折入京,问起香君新政的事情。
香君也是觉得奇了,大将军王不是向来不管这些“小事”的么?从前先帝执政的时候,大将军王就只对打仗和薛娇娇相关的事情有兴趣。
香君打开一看,大将军王还是一贯的直白、粗鲁,奏折里写着:太后娘娘这是疯了么?本王封地的属官都要因为你的新政闹起来了,你倒是会给自己找麻烦,你这是要和全天下的官绅作对么?哼,本王倒是要看看,你要如何收场。
香君实在是怀疑大将军王小时候有没有好好念书,哪有奏折这么写的。
香君便也没好气地回复:哀家不是为了大将军王的北伐大计么?想要银子北伐,你就应该督促着你封地的人都好好执行哀家的新政!好好做个表率!
香君放下回复给大将军王的奏折,想了想,又拿了回来。
她心里不舒服,这大将军王对她这般不尊重,她也得给大将军王再找些事情做才是。
她在奏折上画了个地图,又圈了个范围。
北边几个重镇,香君全部给画上。
然后又下令,让大将军王在这几个地方,把朝廷新政好好推广落实下去。
担心大将军王不听她的,香君末了还加了一句:朝廷如今正在仿造红夷大炮,能给大将军王的天德军几门大炮,就看这回全国推行新政的事情,能不能成了。
奏折是正常发回给大将军王的,但是大将军王的回复是用的神鹰。
“小事一桩,太后娘娘只管等本王的好消息,那红夷大炮,本王要定了!”
……
香君和大臣们吵了一阵子,大臣们也吵不动了,这太后娘娘实在是一点意见都不听。
最可气的是,谁要是前天上朝骂太后骂狠了,隔天就一定要倒霉。
那阴险的手段,都不用想便知道是谁干的。
小人!实在是小人!
这顾亭雪从前是先帝的鹰犬,也不知道耍了什么手段,从前先帝在的时候,太后明明与他不睦的,据说还差一点弄死他,现在却极为宠信他。
如今权势更胜从前了。
大臣们只能小心翼翼,换了种消极抵抗的办法。
总之,事情是要下面的人去办的。
若是他们上下沆瀣一气,阻拦香君推广新政,让她收不上来税收,她自然会继续收百姓的农税。
而且商税根本就不好收。
这农税都收了千年了,百姓都习惯了,哪里那么容易改呢?
(七)
但香君是不信邪的。
不习惯交商税,没关系,多交几年便习惯了。
只是,香君的确有些烦恼,这税如何核算,如何收缴,哪里来的那么多人给她办事呢?若是官绅们真的沆瀣一气,底下的人不肯办事,也不能一个个全都杀了吧。
要她立刻培养一批专门查税、收税的人,这三年五载的可是培养不出来的。
香君苦思冥想的时候,陆令仪倒是给她出了一个主意。
“太后娘娘,这算账的人可是现成的,只是您一直没有发现罢了。”
香君好奇,“在哪里?”
陆令仪回禀道:“这大户人家里的主母们,一个个可都是看账本的好手。她们不仅要执掌中馈,管理家族的财务、日常开销、田产收支、仆役薪资、人情往来等等。许多还需管理田租、商铺,处理佃户关系,和商铺之间的商业往来,不少主母,还要主导家族里的纺织、饲养等副业。娘娘要收商税,要查那些官绅们的田产收支,找家里管事的女人们,是最好不过的。”
“对啊!”香君觉得此法甚妙,但想了想,又说:“但你别忘了,这税收的就是这些大户人家的税,他们的主母,怎么会愿意帮本宫?”
“娘娘,您可以让四川的去查江南的,让京城的去查湖广的,怎么调动,全凭娘娘的心意。这样,便不会互相包庇。娘娘还可以给这次选出来的女眷们官职,就按照朝廷官员的等级来划分,同等级的女官,地位和待遇都要比诰命夫人高才可以,这样这件事,便能成为一种荣誉。”
香君想了想又说:“女眷们毕竟说了不算,若是家中的男子不让她们出来参与选拔,你给她们再好的待遇也是无用的。”
陆令仪叹气,的确如此。
香君安慰陆令仪,“没关系,就先给他们一些好处吧。不是马上就要开恩科了么?这回,凡是选中参与新政的女眷,她的家族就可以多一名直接参与乡试考试的名额,人数不限。家里有几个女眷被选中了,哀家就给几个名额。”
陆令仪笑起来,“娘娘想的极是,只有把此事的好处与家族的利益捆绑在一起,那些家族才会肯放家里的女眷出来抛头露面。”
第440章 (番外)太后的日常5
(八)
娘娘的第四道诏书,又一次引起举国哗然。
太后娘娘在全国寻找那些持家有方的女眷,选中的女眷可以领女官的职位,不仅每年有俸禄,家中的子弟还可以获得一个参与今年恩科乡试的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