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刚写完给袁好女的回信,元朗便来昭临宫请安了。
元朗提了一嘴要给皇后的父亲升官的事情,态度很是谦卑。
元朗“亲政”之后,香君反而觉得,他对自己这个母亲,比从前要小心翼翼了不少。
就像是香君对袁好女一般,即便知道两人之间可以互相信任,但因为地位的转变,她也不会像从前那般对待袁好女。
香君知道,元朗是个敏感的孩子,他知道母子两人之间的禁忌,所以总是小心的不去触碰。
也因为他的这份心,香君也更心疼他。
是她为了自己的私心,让元朗承担了他不适合承担的责任。
将来……
他兴许也要承受他本不必承受的伤害。
香君温柔地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你是皇帝,这种事情,你自己办了便好。”
听到香君这么说,元朗笑了笑,松一口气,试探着问:“儿臣想,给皇后的父亲一个荣禄大夫的虚职,可好?”
香君点点头,“极好,明日上朝,皇帝直接宣旨便是。”
元朗很开心,又陪着香君、可贞、元祚一起用了午膳,这才开开心心的离开昭临宫。
等元朗走了,香君才叫来了小路子。
小路子是如今的大内总管,这个职位是香君特意给他设置的,与掌印太监是一个品级。毕竟小路子善管后宫的事情。
至于掌印太监,还是万里春,他对政治更为敏感,香君让他继续在新帝身边伺候。
“你去查查,皇后最近是不是又闹了,也在她身边安排些人,多劝劝她,别让她走了歪路才是。”
皇帝这个皇后,是个心比天高的。
香君并不讨厌女子有野心,因为她也是这样的人。
只是,野心用错了方向,容易害人害己。
(三)承香殿
许贵妃住的是太后娘娘当年住过的承香殿。
太后娘娘让她住在这里,自然是有深意的,这是在帮她。
太后说了,皇上这辈子最美好的回忆,都在承香殿里,让许贵妃住在这里,因着这份回忆,皇帝也会常常来的。
所以许贵妃住进承香殿之后,殿内的摆设,没有改变一点,就连熏香,也是亲自去找太后娘娘求的赤檀劫,只为了让皇帝一来此处,就能回忆起从前。
宫女秋月劝贵妃:“贵妃娘娘,如今您已经有了身孕,何苦总是与德妃作对?如今压在您头上的,是那个无德无能的皇后。”
许贵妃看自己的大宫女一眼,“你是我的陪嫁,和我一同从江南来,你便应该知道,咱们的主子,不是皇上,是太后娘娘,咱们的根基也不是皇上的宠爱,而是太后娘娘的权势。只要太后在,本宫和许家便是一生无虞。皇后和德妃又有什么要紧的?”
“那贵妃为何总是处处与德妃作对?”
“你难道看不出来,太后娘娘选我们这些人入宫的深意么?”
宫女秋月摇摇头。
“太后娘娘不喜欢左相,左相代表的是朝廷里的那些顽固的臣子,他们都是不喜欢太后掌权的,只是左相这人厉害,这些年没半点错漏,让人抓不到一点毛病。叔叔现在虽然做了右相,但和左相政见不合,他们两人迟早是要分出个胜负的。”
宫女秋月有些明白过来,前朝后宫本就息息相关,互相影响。
德妃犯了错,就是左相犯了错。
左相若是被斗倒,那德妃也不会好过。
所以贵妃代表的是太后、右相、许家,在和德妃分高下。
这样看来,皇后的确不怎么重要。
“贵妃娘娘,皇上来了!”小太监进来禀报。
“这个时候么?”
今日皇上不是去了皇后那里么?
贵妃赶紧起身去迎接皇上。
皇上脸上有些愁容,贵妃自然是要好好安慰皇上一番,得知皇上是与皇后闹了矛盾,因着皇后不满意皇帝给她父亲安排的荣禄大夫的官职。
“这个官职虽然是虚职,但也是正一品,很是荣耀了,皇后娘娘想让他父亲去哪里?”
皇帝叹息道:“礼部。”
贵妃沉默了。
礼部……
这便是要实权了。
而且,如今前朝正有人议论着太后不交权给皇帝的事情,皇后让她的父亲去礼部便有些深意了。
咱们这个皇帝,性子极温柔,对宫人们也宽容,实在是世上顶顶好的人。
但你若是以为他是个笨蛋,那也是错看了他。
他敏感又直觉灵敏,所以他自然是察觉到皇后的意图了。
偏偏他这人又拧巴极了,就算知道了,却也是谁都舍不得怪罪。
所以,便只能怪自己了。
皇帝一面爱着皇后,想让她得偿所愿,一面又不愿意与自己的母亲作对,所以才这般惆怅。
贵妃本该说些什么。
但是她知道,她既不是皇帝最爱的女人,也不是太后的亲侄女。
这又是婆媳关系,又是皇权之争的,贵妃可不想也不能掺和。
但皇帝来了,她也不可以不管皇帝的情绪。
所以,今日倒是个好时机,告诉皇帝自己怀孕了。
贵妃拉着皇帝的手,放在自己的小腹上。
“皇上,臣妾已经有三个月身孕了。今日便不烦皇后娘娘的事情了,可好?”
第449章 (番外)宫3
(四)两仪殿
德妃的消息是宫里最灵通的人之一。
知道皇后因为他父亲官职的事情,生了皇帝的气,一面嘲笑皇后出身低,果真是看不清形势,所以才会痴心妄想。一面又觉得,这是自己的机会。
此事,她倒是可以帮一帮皇后。
皇后的父亲是不方便调动的,但他那几个哥哥,稍稍提拔一番,去些重要的位置,也引不起什么注意。
德妃的祖父是左相,在朝堂里耕耘了这么些年,在先帝和太后手下办了这么久的事,做了这么久的左相,也不是一般的臣子。
所以,这点事情还是能办的。
前些年,祖父和太后倒是相处得极为融洽,但左相是支持皇帝亲政的。
两年前,左相就一直在暗中做着准备,若是太后不让皇帝亲政,便要率领百官弹劾太后。
虽说这些年,太后将大齐治理的极好,老百姓们也都喜欢这位太后娘娘,极为崇拜虫娘娘。
但这礼制就是礼制,皇帝成年之前,皇帝的母亲就是这天下最名正言顺的管理者。
皇帝成年之后,就该还政于皇帝。
若是不愿意,那便就该被弹劾,
但没想到,太后就那么从善如流的让皇帝亲政了,一副贤良的做派,竟然人挑不出一点错来。
太后实在是善于以退为进。
若是太后不愿意让皇帝亲政,大臣们还有理由闹一闹,让太后交权。
太后让皇帝亲政了,但实际上,重要的事情,太后不同意,就办不下去,财权、军权都被太后捏在手里,她依旧是大齐唯一的话事人,只是退到了后面,大臣们想要攻击她,都找不到抓手。
攻击太后不交权么?
可皇帝都亲政了。
但皇帝或者他们这些大臣,调得动京城的兵马么?调得动大将军王、周子都、袁好女、卫知也么?
顾亭雪更是想都不要想,如今,还有谁不知道他与太后的关系?夜夜都与太后宿在一起,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秘密了。
不仅仅是调动不了军队,没有太后首肯,官员们想加点俸禄都不可能。
又或者,他们要办个什么大事儿,他们拿的出银子么?户部因为这些年推行新政,多了不少女官。
虽然这些女官都没有上朝的资格,只负责实际的工作,但整个朝廷的税收都掌握在太后身边的女官陆令仪手中,她就是大齐的钱袋子。
文官们如今唯一能占据的,怕是只有道德的制高点,几千年来的礼教和规矩。
偏偏,太后在这一点上,也是滑不留手。
民间都说太后比从前的刘娥还要贤德,是古往今来最好的太后。
所以,只要太后不轻举妄动,这种皇帝表面亲政,太后实际做主的情况,怕是还要维持许久。
左相让德妃入宫,自然也有左相的意图。
如今,德妃看到皇后的野心,倒是觉得,兴许改变朝局平衡的人,已经出现了。
“今夜皇后娘娘怕是睡不着了,我晚膳用得多了些,你陪本宫去皇后娘娘那里走动走动,消消食吧。”
(五)昭临宫
太后三十五岁这一年,前朝依旧风云涌动。
那些文臣们在暗中,一直没有放弃联合,想要支持皇帝彻底掌握政权。
说到底,朝廷里的文臣和香君不是一条心。
香君身边的顾亭雪,那宦官,宦官和文臣从大齐建朝以来,都一直是两方势力,此消彼长地斗了许多年。
香君支持的袁好女,当年杀世家毫不留情,更是让许多文臣清流们恨之入骨,不过是碍于对方手上的兵,所以当年他们也做不了什么。
元朗提了一嘴要给皇后的父亲升官的事情,态度很是谦卑。
元朗“亲政”之后,香君反而觉得,他对自己这个母亲,比从前要小心翼翼了不少。
就像是香君对袁好女一般,即便知道两人之间可以互相信任,但因为地位的转变,她也不会像从前那般对待袁好女。
香君知道,元朗是个敏感的孩子,他知道母子两人之间的禁忌,所以总是小心的不去触碰。
也因为他的这份心,香君也更心疼他。
是她为了自己的私心,让元朗承担了他不适合承担的责任。
将来……
他兴许也要承受他本不必承受的伤害。
香君温柔地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你是皇帝,这种事情,你自己办了便好。”
听到香君这么说,元朗笑了笑,松一口气,试探着问:“儿臣想,给皇后的父亲一个荣禄大夫的虚职,可好?”
香君点点头,“极好,明日上朝,皇帝直接宣旨便是。”
元朗很开心,又陪着香君、可贞、元祚一起用了午膳,这才开开心心的离开昭临宫。
等元朗走了,香君才叫来了小路子。
小路子是如今的大内总管,这个职位是香君特意给他设置的,与掌印太监是一个品级。毕竟小路子善管后宫的事情。
至于掌印太监,还是万里春,他对政治更为敏感,香君让他继续在新帝身边伺候。
“你去查查,皇后最近是不是又闹了,也在她身边安排些人,多劝劝她,别让她走了歪路才是。”
皇帝这个皇后,是个心比天高的。
香君并不讨厌女子有野心,因为她也是这样的人。
只是,野心用错了方向,容易害人害己。
(三)承香殿
许贵妃住的是太后娘娘当年住过的承香殿。
太后娘娘让她住在这里,自然是有深意的,这是在帮她。
太后说了,皇上这辈子最美好的回忆,都在承香殿里,让许贵妃住在这里,因着这份回忆,皇帝也会常常来的。
所以许贵妃住进承香殿之后,殿内的摆设,没有改变一点,就连熏香,也是亲自去找太后娘娘求的赤檀劫,只为了让皇帝一来此处,就能回忆起从前。
宫女秋月劝贵妃:“贵妃娘娘,如今您已经有了身孕,何苦总是与德妃作对?如今压在您头上的,是那个无德无能的皇后。”
许贵妃看自己的大宫女一眼,“你是我的陪嫁,和我一同从江南来,你便应该知道,咱们的主子,不是皇上,是太后娘娘,咱们的根基也不是皇上的宠爱,而是太后娘娘的权势。只要太后在,本宫和许家便是一生无虞。皇后和德妃又有什么要紧的?”
“那贵妃为何总是处处与德妃作对?”
“你难道看不出来,太后娘娘选我们这些人入宫的深意么?”
宫女秋月摇摇头。
“太后娘娘不喜欢左相,左相代表的是朝廷里的那些顽固的臣子,他们都是不喜欢太后掌权的,只是左相这人厉害,这些年没半点错漏,让人抓不到一点毛病。叔叔现在虽然做了右相,但和左相政见不合,他们两人迟早是要分出个胜负的。”
宫女秋月有些明白过来,前朝后宫本就息息相关,互相影响。
德妃犯了错,就是左相犯了错。
左相若是被斗倒,那德妃也不会好过。
所以贵妃代表的是太后、右相、许家,在和德妃分高下。
这样看来,皇后的确不怎么重要。
“贵妃娘娘,皇上来了!”小太监进来禀报。
“这个时候么?”
今日皇上不是去了皇后那里么?
贵妃赶紧起身去迎接皇上。
皇上脸上有些愁容,贵妃自然是要好好安慰皇上一番,得知皇上是与皇后闹了矛盾,因着皇后不满意皇帝给她父亲安排的荣禄大夫的官职。
“这个官职虽然是虚职,但也是正一品,很是荣耀了,皇后娘娘想让他父亲去哪里?”
皇帝叹息道:“礼部。”
贵妃沉默了。
礼部……
这便是要实权了。
而且,如今前朝正有人议论着太后不交权给皇帝的事情,皇后让她的父亲去礼部便有些深意了。
咱们这个皇帝,性子极温柔,对宫人们也宽容,实在是世上顶顶好的人。
但你若是以为他是个笨蛋,那也是错看了他。
他敏感又直觉灵敏,所以他自然是察觉到皇后的意图了。
偏偏他这人又拧巴极了,就算知道了,却也是谁都舍不得怪罪。
所以,便只能怪自己了。
皇帝一面爱着皇后,想让她得偿所愿,一面又不愿意与自己的母亲作对,所以才这般惆怅。
贵妃本该说些什么。
但是她知道,她既不是皇帝最爱的女人,也不是太后的亲侄女。
这又是婆媳关系,又是皇权之争的,贵妃可不想也不能掺和。
但皇帝来了,她也不可以不管皇帝的情绪。
所以,今日倒是个好时机,告诉皇帝自己怀孕了。
贵妃拉着皇帝的手,放在自己的小腹上。
“皇上,臣妾已经有三个月身孕了。今日便不烦皇后娘娘的事情了,可好?”
第449章 (番外)宫3
(四)两仪殿
德妃的消息是宫里最灵通的人之一。
知道皇后因为他父亲官职的事情,生了皇帝的气,一面嘲笑皇后出身低,果真是看不清形势,所以才会痴心妄想。一面又觉得,这是自己的机会。
此事,她倒是可以帮一帮皇后。
皇后的父亲是不方便调动的,但他那几个哥哥,稍稍提拔一番,去些重要的位置,也引不起什么注意。
德妃的祖父是左相,在朝堂里耕耘了这么些年,在先帝和太后手下办了这么久的事,做了这么久的左相,也不是一般的臣子。
所以,这点事情还是能办的。
前些年,祖父和太后倒是相处得极为融洽,但左相是支持皇帝亲政的。
两年前,左相就一直在暗中做着准备,若是太后不让皇帝亲政,便要率领百官弹劾太后。
虽说这些年,太后将大齐治理的极好,老百姓们也都喜欢这位太后娘娘,极为崇拜虫娘娘。
但这礼制就是礼制,皇帝成年之前,皇帝的母亲就是这天下最名正言顺的管理者。
皇帝成年之后,就该还政于皇帝。
若是不愿意,那便就该被弹劾,
但没想到,太后就那么从善如流的让皇帝亲政了,一副贤良的做派,竟然人挑不出一点错来。
太后实在是善于以退为进。
若是太后不愿意让皇帝亲政,大臣们还有理由闹一闹,让太后交权。
太后让皇帝亲政了,但实际上,重要的事情,太后不同意,就办不下去,财权、军权都被太后捏在手里,她依旧是大齐唯一的话事人,只是退到了后面,大臣们想要攻击她,都找不到抓手。
攻击太后不交权么?
可皇帝都亲政了。
但皇帝或者他们这些大臣,调得动京城的兵马么?调得动大将军王、周子都、袁好女、卫知也么?
顾亭雪更是想都不要想,如今,还有谁不知道他与太后的关系?夜夜都与太后宿在一起,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秘密了。
不仅仅是调动不了军队,没有太后首肯,官员们想加点俸禄都不可能。
又或者,他们要办个什么大事儿,他们拿的出银子么?户部因为这些年推行新政,多了不少女官。
虽然这些女官都没有上朝的资格,只负责实际的工作,但整个朝廷的税收都掌握在太后身边的女官陆令仪手中,她就是大齐的钱袋子。
文官们如今唯一能占据的,怕是只有道德的制高点,几千年来的礼教和规矩。
偏偏,太后在这一点上,也是滑不留手。
民间都说太后比从前的刘娥还要贤德,是古往今来最好的太后。
所以,只要太后不轻举妄动,这种皇帝表面亲政,太后实际做主的情况,怕是还要维持许久。
左相让德妃入宫,自然也有左相的意图。
如今,德妃看到皇后的野心,倒是觉得,兴许改变朝局平衡的人,已经出现了。
“今夜皇后娘娘怕是睡不着了,我晚膳用得多了些,你陪本宫去皇后娘娘那里走动走动,消消食吧。”
(五)昭临宫
太后三十五岁这一年,前朝依旧风云涌动。
那些文臣们在暗中,一直没有放弃联合,想要支持皇帝彻底掌握政权。
说到底,朝廷里的文臣和香君不是一条心。
香君身边的顾亭雪,那宦官,宦官和文臣从大齐建朝以来,都一直是两方势力,此消彼长地斗了许多年。
香君支持的袁好女,当年杀世家毫不留情,更是让许多文臣清流们恨之入骨,不过是碍于对方手上的兵,所以当年他们也做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