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苏太傅家中无子,唯有一女,故而招婿。
  换做旁人家总会从族亲中过继来一子承血脉,可太傅一家远离族亲,又有安城公主有钱有权,族中的老辈竟没有消息敢往京都里来说过继的事由,当然也或许是说了,可被压下了,至少京都里都没人听说。
  而安城县主这一招婿,就断了族亲的念想。
  招婿,生子承母姓。
  再有子,回父姓。
  且还有家财万贯,数不胜数的好处。
  别说寻常家,就是高门大户都想要参合一脚。
  但也不敢妄为,毕竟镇国公府在后面呢。
  因为就在招婿的消息传出来第三日晚上,太傅门外就传出痛呼哀嚎,翌日京兆府外就有人被捆绑的像是粽子一样扔着呢,身上直接一张带血的布条口供——夜入太傅府,自断手指,自请入狱。
  自然掐灭了某些宵小的念头,也是确定了苏棠当真有此意。
  于是就在苏棠再出现在风云楼时,上官文也冒了头。
  “当真要招婿?”上官文问。
  苏棠微讶:“郎君所问为何?”
  上官文立刻:“不是我,我没有。”
  苏棠:“……”
  上官文手中折扇敲了下额头:“唉,其实我也是动心了,毕竟你我相识颇早,比之旁人我更熟悉女郎,只是我总归是尚书之子,若是真的这样做了,怕不是会被老父亲打断了腿。是以此来我是想说不必这样急的,大可以等一等。”
  苏棠看着上官文。
  上官文道:“事情瞬息万变,说不得你和咱们的寺丞大人尚有转机。”
  苏棠抿唇,垂首行礼:“多谢郎君告知。”
  似是根本不相信。
  上官文无奈,只能苦笑着离开。
  远处里,早有耳目看到了上官文乘车离开的身影。
  ……
  “上官家的小子也动心了?”
  太子听着下面的禀告,轻嗤冷笑,“去,派人告诉她,就说来日有孤在,少不得给她一个户部郎中的官职,当初文帝后在时,朝中也有女官,如今朝中几乎无了,但她可以胜任。岂不是比一个什么县主强多了?那时再招婿,可不是名正言顺?”
  ……
  苏棠听到消息,真震惊。
  太子殿下大手笔啊!!
  一瞬间她恨不得这位太子殿下赶紧登基,赶紧的颁下圣旨。
  当官啊,当官!!
  她居然也能做到?
  户部郎中,正五品,和大理寺寺丞同级。
  “太子还真是看重苏姐姐这棵摇钱树。”冯茵道。
  苏棠也知道必然是因为她给太子挣了钱的缘故,可陛下应该获利最多,怎么就不给她个官儿当当呢~
  冯茵不知道苏棠想什么,只问:“苏姐姐还招婿吗?”
  苏棠:“招。”
  只是苏棠还是亲笔给太子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太子看重她的生钱之策,还说若是太子还有闲钱,尽可给她,她必然不会让任何一个投资的贵人失望。
  ……
  “哈哈!”
  太子看着苏棠的信,大笑。
  “看看,不管是男人还是女子,只要是有了钱就想要更多,孤不过是许了一个五品之位,太傅那个老狐狸的孙女又如何?还不是主动来投?”
  “太子殿下英明。”众幕僚纷纷道,“有此女在,殿下便有了半个户部。”
  “此女来投,可见和那个小子也是真两断了。”
  “……”
  太子冷笑,眼中淬着寒光:“孤早就防着这一手了,证据确凿之下,他又焉能查出什么来,一个小小困兽而已。”
  只是这困兽竟是接连的破坏了他的好事。
  好不容易破了老四的羽翼,竟是被他又给收拢了回去。
  既如此,就先收拾了他。
  *******
  夜色中乍起寒风。
  太傅府中,苏棠在床上翻了个身。
  只是模糊的好似听到外面有动静。
  大黑?
  苏棠坐起来。
  屋子外面灯火晃动,是守在外面的李清田问话:“谁?”
  第92章 包括
  苏棠以为是那个人。
  可宅子四周守着的是镇国公府的兵甲,他都有本事偷摸的进来?
  事实证明她想多了。
  来的不是他,他也没来。
  来的是太子的人,趁着夜色拉了一车的东西。
  东西太多,不得不惊动她。
  物件太大,也太多,以太傅府管家仆从的眼力都能看出来价值不菲。
  苏棠也只有挑灯夜观。
  挨个上帐,挨个入库。
  太子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把这些不值钱的东西换成银钱,然后在她的手下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忙了一夜,直到天边鱼肚白现,苏棠总算是算清楚。
  一式两份,一份留着自用,另一份以防万一。
  大晚上的送了这么多的银钱来,她不得不认真。
  何况还要把这些东西换成银钱,虽然太子有言换多少都随意,可她才不是在这上面占便宜的。
  备用一份给镇国公府,请镇国公使人往宫里问问,可别是在宫里还有名的,结果却是在她手里,。
  幸好,这些东西没有在宫里备案,也就是说是属于太子的。
  “苏姐姐也太小心了,太子敢把这些东西给苏姐姐,必然是稳妥的。”冯茵道。
  苏棠:“小心一些总不会错。”
  “苏姐姐可想好了如何处置这些?”冯茵问。
  “这就要烦劳妹妹在风云台办一场拍卖了。”苏棠道。
  “没问题。”冯茵道,而后又颇有遗憾,“只是可惜了六皇子还没回京,不然他可是皇子殿下当中最有钱的。”
  “是永城又有了变故?”苏棠问。
  “倒也说不上。”冯茵对苏棠眨眨眼,“好在苏姐姐及时运送了一批粮食过去,不止帮六皇子压下了造反,还平复了民怨,可也正是因为如此,六皇子决定要多留一段时日。”
  苏棠沉吟:“放长线?”
  冯茵点头:“要不然这功劳岂不都是苏姐姐的了?六皇子说了,皇子出马若只是陪衬也未免低了格调。”
  苏棠竖起大拇指。
  冯茵也笑了笑,目光遥遥看向某个方向。
  苏棠看过地图,知道那个方向就是永城所在的方向。
  “有他在,永城的百姓总能过的好一点。”冯茵道。
  “是暂时好一点。”苏棠道。
  “暂时也是好。”冯茵道。
  苏棠无法否认。
  ……
  贵重的物件儿画上图形,说上来历,若有来历悠远的在旁边编纂上几个小故事,但凡是在苏棠这边明眼可见的有钱人家少不得叫苏棠亲自送上图样帖子,再问自家也有没有想要在拍卖会上一展风情的好东西,自然吃食玩耍也是要不得的,冠名商还用不上,但趁着拍卖挣上一笔却是理所当然。
  于是拍卖会很快就变成了京都内的盛事。
  皇帝都派大监送来了几样东西。
  拍卖会当日,京都内各处的高门贵族竟是几乎齐聚,连还没有回
  转的南夷和蛮族人也都露了面。
  大理寺的人也来了。
  陆静渊穿着一袭便装和大理寺少卿站在一处。
  大理寺少卿看陆静渊的神色不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更早就有大理寺的人说自从这位寺正被封为寺丞之后,少卿在衙门就没给过好脸色。
  苏棠只是看了眼就收回视线。
  他变得更成熟稳重了。
  在她忙着拍卖会的时日,冯茵也和她说了早先陆静渊所谓的查出来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本陆静渊手里就掌握着一些证据,如今在大理寺任职后翻查多年前的案卷,自然查出来了几个和江南一案有关的官员,而当证据渐渐齐全之后,却发现那几名官员当中有两人是太傅一手提拔上来的。
  冯茵说了那两名官员的名字,苏棠也有印象,在她入京之后,她也在祖父的宅子里见过他们。
  因为那两人是太傅提拔上来的,所以听从太傅所言就是理所当然。
  而当初还是江南御史的陆爹所上的折子少不得被太傅驳斥,一来一往的就会耽误些时日,据说陆静渊年幼时曾听父亲在家中大骂太傅。
  综述之上,如果从设定太傅是幕后之说回溯,简直就是完美的证据链。
  可太傅总归不是寻常百姓,必须要人证物证俱全。
  查不到证据就不可妄言。
  后来发生了什么就不知道了,只知道这几日陆静渊似是受了打击。
  来这边也是为了让他散散心,开开眼。
  苏棠听着,眼角一瞥,正看到陆静渊在仆从的引领下往四皇子处去了。
  冯茵也看到了。
  “四皇子向来好脾气,好性子。”冯茵道。
  苏棠不置可否。
  ……
  拍卖会热闹,四皇子在场,太子殿下也露了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