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孟熙嫔没有表现出喜悦来,她的目光落在殿阁中,最后道:“若吴妹妹能活下来,才是对我最好的奖励。”
吴端嫔已经昏睡了,等太医们医治出来,景华琰和仁慧太后才进入寝殿看望。
也是凑巧,吴端嫔短暂又醒了片刻,同太后和皇帝都说了几句话。
她对皇帝并不关心,只一直看着仁慧太后。
太后也明白她的意思,握住她的手道:“你放心,小皇孙有太医照料,如今已经能吃奶了,慢慢养,总会好起来的。”
吴端嫔动了动嘴唇,此刻她没有任何力气,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但眼泪还是顺着眼角滑落。
仁慧太后见她这般病弱,心里也怪难受的,却没有表现出来。
“你也好好的,等你好起来,就能母子团聚了。”
景华琰适才道:“端嫔,如今宫中还有婕妤的份位,你若能康复,朕就晋升你为婕妤,到时你封妃大典,定会办的热闹。”
有太后的肯定,加之皇帝的允诺,吴端嫔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她终于艰难勾勒出一抹笑容。
然而眼角的泪水还是一滴滴滑落。
她自己也不明白,为何这样高兴的时刻,自己会流泪。
等所有人都离开,孟熙嫔依旧留在前殿。
章姑姑见她熬得眼睛通红,不由道:“娘娘,你回去歇一歇吧,既然端嫔娘娘已经醒来,此事便无碍了。”
孟熙嫔有些迟疑。
得了奖赏就离开,怕是有些凉薄。
倒是汤姑姑也劝说:“这几日娘娘的用心宫中上下都看在眼中,无人会多嘴质疑。”
她说着,也看向章姑姑:“章姐姐,这几日你也受累了,同娘娘一起回前殿歇一歇吧。”
她都这样劝说,两人便不再坚持,一起离开了后殿。
片刻后,整个后殿再度恢复了宁静。
汤姑姑叫来大宫女,吩咐她就坐在寝殿门前,守好房门。之后她自己进入寝殿,在雅室落座。
可能因为放松,也可能这几日太过劳累,她最初还很清醒,不知过了多久,眼睛就慢慢合上了。
新换的刻香幽幽燃着,散发出与平常略有不同的香味。
守着门口的大宫女,此刻也陷入沉眠之中。
一道身影在悄无声息进入寝殿。
她轻轻推开房门,一步步进入寝殿之中,路过雅室时,在瘫倒的汤姑姑身上扫了一眼。
见她也被迷香迷倒,这才松了口气,快步来到了床榻之前。
屋子里还是那股苦涩的药味。
来者面上露出不忍的神色,可最终,不忍被果决取代,她两三步上前,直接坐在了床榻上。
寝殿里很热,她都不知道,自己已经出了一头汗。
吴端嫔跟前几日一般无二,她双眸紧闭,面色苍白,眼底有一抹挥之不去的青灰。
虽然人人都说吴端嫔已经好转,但贵人们心知肚明。
熬不过这十日,吴端嫔还是一个死字。
他们说了一箩筐好话,给了无数承诺,却都是空中楼台,一挥就散了。
吴端嫔这样痛苦,即便能在病痛中熬下来,也是终生病弱,活不了多少年景。
何苦这样执着?
早死早超生,这才是好事。
来人从怀中取出金针,在吴端嫔的胳膊上行针。
刺痛传来,吴端嫔缓缓转醒。
她的眼睛不如以前灵敏,屋中又这样昏暗,一时间没有看清来人。
“端嫔娘娘,”来人的声音低低响起,“你真的信那些说辞吗?”
吴端嫔茫然了好一会儿,才剧烈地哆嗦起来。
血腥味再度弥漫开来,让人几欲作恶。
来人俯下身来,在她耳边告诉她:“他们都瞒着你,骗着你,只有我肯告诉你实话。”
“端嫔娘娘,那个小皇子,生下来就是死胎。”
吴端嫔眼睛瞪大,血丝爬满了她凸起的眼球,她整个人都挣扎抽搐着,一口鲜血喷涌而出。
眼泪再度滑落,顺着溅落在她眼角的血液,染出一条血色之路。
“不,不!”
吴端嫔挣扎着,绝望着,她只觉得自己四分五裂。
数不清的血液从身体流逝,这本来温暖如春的寝殿,现在比冰窖还寒冷。
她好冷,好疼,感觉生命都随着鲜血流尽,留在她这副残躯之中的,只有绝望和痛苦。
“是真的。”
那人叹息着,慢慢站起身,一步步后退。
她站在门槛上,怜悯而又哀伤地看着她。
从此一别,便是天人永隔。
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她无声哭泣着,却说着最冷酷的话。
“我从来不骗你。”
————
冬至之后,玉京的天气就开始好转。
钦天监上表,说今年的暴雪都已过去,之后不会再有那样诡异的风雪天气。
而玉京各司准备充足,把灾害降到了最低,让百姓平安熬过了冬至。
待忙完了冬至宫宴,转眼就要到小年。
不过有了冬至的经验,姜云冉倒也熟门熟路,这一日早晨醒来,不过一个多时辰就办好了差事。
她上午在院子里走了一圈,仰头看了看天色。
金乌藏在云层里,依旧不肯露出笑脸,虽然风雪停歇,但阳光却并未普照大地。
姜云冉微微蹙了蹙眉头。
青黛拿着大氅出来,给她披在身上:“这几日瞧着都是阴天,娘娘可注意着,别闹了风寒。”
姜云冉颔首,她叹了口气:“心里压着事,总惦念着吴端嫔。”
夭折的小皇子已经在安奉殿停灵。
待丧仪结束,就会出殡前往西郊皇陵安化殿。
命运无常,非人力能抗,即便尊贵如帝王家,也拦不住寿数将近。
景华琰不过登基五载,便有三位停灵安化殿,等待最后的入土为安。
就在这时,钱小多匆匆绕过影壁。
“娘娘,”他打了个千,“端嫔娘娘醒了,方才陛下和太后娘娘已亲至探望。”
姜云冉明显松了口气。
她浅浅露出笑容:“这就好。”
说着,她又仰头看了看天色,才道:“咱们去给小皇子上香吧。”
姜云冉虽然是长辈,却也不是不可以给小皇子上香,只为祭奠也无不可。
出乎她的意料,她抵达安奉殿时,周宜妃也在。
她一身素服,显得清雅寡淡。
姜云冉见礼:“宜妃娘娘安。”
周宜妃看了看她,淡淡道:“你也来了。”
“是,来送一送小皇子。”
姜云冉接过香,安静站在灵堂前,看着牌位上的字迹发愣。
因为早产,所以这个孩子还没来得及取名,也因夭折,他无法在史书中留下自己的名讳。
排位上写着的是皇二子,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任何痕迹。
姜云冉呼了口气,把香插入香炉之中:“好孩子,你母亲醒了,放心吧。”
一股风吹来,香烟晃动,飘摇出一团烟雾。
姜云冉平静看着香炉,最终没有多言。
她同周宜妃告退,周宜妃喊住了她:“姜贵嫔。”
姜云冉停下脚步,等她开口。
周宜妃回过头,在漫天飞舞的白幡中看她。
她面色素白,唇无血色,那双桃花眼失去了所有的明艳,只剩下波澜不惊的淡漠。
即便那日质问她,犀利和锋芒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她给出了答案,周宜妃就又恢复成如今模样。
仿佛没有任何事情能牵动她的心弦。
“姜贵嫔,”周宜妃淡淡道,“你要小心。”
姜云冉愣了一下,她只是意外周宜妃会这样叮嘱她。
“多谢宜妃娘娘,臣妾明白。”
周宜妃摇了摇头:“不,你不明白。”
她回过头,只留交给姜云冉一个单薄的背影:“我们踏入宫闱,便以身入局,除非成为最后的赢家,否则……”
“否则将尸骨无存。”
这话说得人脊背发寒,但姜云冉却并未被她吓得大惊失色,她依旧平静看向周宜妃的背影,道:“多谢宜妃姐姐。”
称呼从娘娘换成了姐姐。
“不过,似乎也不用非要成为赢家。”
姜云冉淡淡开口:“只要祸端全部落败,宫中便会重新恢复宁日。”
周宜妃没有再开口,她依旧平静看着灵堂那一口小巧的棺木,手里盘着那串蜜蜡佛珠。
“妹妹告退。”
姜云冉福了福,转身离去。
等她走了,百灵姑姑才上前,神色凝重:“姜贵嫔是何意?”
两个人如同打哑谜,让人听不懂其中玄妙。
周宜妃默默念完了心经,才若有所思:“倒是在理。”
另一边,姜云冉坐在软轿上。
不过瞬息之间,冷风再起。
轿子从东一长街行过,刚要拐入听雪宫,就听到前方传来嘈杂声。
吴端嫔已经昏睡了,等太医们医治出来,景华琰和仁慧太后才进入寝殿看望。
也是凑巧,吴端嫔短暂又醒了片刻,同太后和皇帝都说了几句话。
她对皇帝并不关心,只一直看着仁慧太后。
太后也明白她的意思,握住她的手道:“你放心,小皇孙有太医照料,如今已经能吃奶了,慢慢养,总会好起来的。”
吴端嫔动了动嘴唇,此刻她没有任何力气,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但眼泪还是顺着眼角滑落。
仁慧太后见她这般病弱,心里也怪难受的,却没有表现出来。
“你也好好的,等你好起来,就能母子团聚了。”
景华琰适才道:“端嫔,如今宫中还有婕妤的份位,你若能康复,朕就晋升你为婕妤,到时你封妃大典,定会办的热闹。”
有太后的肯定,加之皇帝的允诺,吴端嫔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她终于艰难勾勒出一抹笑容。
然而眼角的泪水还是一滴滴滑落。
她自己也不明白,为何这样高兴的时刻,自己会流泪。
等所有人都离开,孟熙嫔依旧留在前殿。
章姑姑见她熬得眼睛通红,不由道:“娘娘,你回去歇一歇吧,既然端嫔娘娘已经醒来,此事便无碍了。”
孟熙嫔有些迟疑。
得了奖赏就离开,怕是有些凉薄。
倒是汤姑姑也劝说:“这几日娘娘的用心宫中上下都看在眼中,无人会多嘴质疑。”
她说着,也看向章姑姑:“章姐姐,这几日你也受累了,同娘娘一起回前殿歇一歇吧。”
她都这样劝说,两人便不再坚持,一起离开了后殿。
片刻后,整个后殿再度恢复了宁静。
汤姑姑叫来大宫女,吩咐她就坐在寝殿门前,守好房门。之后她自己进入寝殿,在雅室落座。
可能因为放松,也可能这几日太过劳累,她最初还很清醒,不知过了多久,眼睛就慢慢合上了。
新换的刻香幽幽燃着,散发出与平常略有不同的香味。
守着门口的大宫女,此刻也陷入沉眠之中。
一道身影在悄无声息进入寝殿。
她轻轻推开房门,一步步进入寝殿之中,路过雅室时,在瘫倒的汤姑姑身上扫了一眼。
见她也被迷香迷倒,这才松了口气,快步来到了床榻之前。
屋子里还是那股苦涩的药味。
来者面上露出不忍的神色,可最终,不忍被果决取代,她两三步上前,直接坐在了床榻上。
寝殿里很热,她都不知道,自己已经出了一头汗。
吴端嫔跟前几日一般无二,她双眸紧闭,面色苍白,眼底有一抹挥之不去的青灰。
虽然人人都说吴端嫔已经好转,但贵人们心知肚明。
熬不过这十日,吴端嫔还是一个死字。
他们说了一箩筐好话,给了无数承诺,却都是空中楼台,一挥就散了。
吴端嫔这样痛苦,即便能在病痛中熬下来,也是终生病弱,活不了多少年景。
何苦这样执着?
早死早超生,这才是好事。
来人从怀中取出金针,在吴端嫔的胳膊上行针。
刺痛传来,吴端嫔缓缓转醒。
她的眼睛不如以前灵敏,屋中又这样昏暗,一时间没有看清来人。
“端嫔娘娘,”来人的声音低低响起,“你真的信那些说辞吗?”
吴端嫔茫然了好一会儿,才剧烈地哆嗦起来。
血腥味再度弥漫开来,让人几欲作恶。
来人俯下身来,在她耳边告诉她:“他们都瞒着你,骗着你,只有我肯告诉你实话。”
“端嫔娘娘,那个小皇子,生下来就是死胎。”
吴端嫔眼睛瞪大,血丝爬满了她凸起的眼球,她整个人都挣扎抽搐着,一口鲜血喷涌而出。
眼泪再度滑落,顺着溅落在她眼角的血液,染出一条血色之路。
“不,不!”
吴端嫔挣扎着,绝望着,她只觉得自己四分五裂。
数不清的血液从身体流逝,这本来温暖如春的寝殿,现在比冰窖还寒冷。
她好冷,好疼,感觉生命都随着鲜血流尽,留在她这副残躯之中的,只有绝望和痛苦。
“是真的。”
那人叹息着,慢慢站起身,一步步后退。
她站在门槛上,怜悯而又哀伤地看着她。
从此一别,便是天人永隔。
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她无声哭泣着,却说着最冷酷的话。
“我从来不骗你。”
————
冬至之后,玉京的天气就开始好转。
钦天监上表,说今年的暴雪都已过去,之后不会再有那样诡异的风雪天气。
而玉京各司准备充足,把灾害降到了最低,让百姓平安熬过了冬至。
待忙完了冬至宫宴,转眼就要到小年。
不过有了冬至的经验,姜云冉倒也熟门熟路,这一日早晨醒来,不过一个多时辰就办好了差事。
她上午在院子里走了一圈,仰头看了看天色。
金乌藏在云层里,依旧不肯露出笑脸,虽然风雪停歇,但阳光却并未普照大地。
姜云冉微微蹙了蹙眉头。
青黛拿着大氅出来,给她披在身上:“这几日瞧着都是阴天,娘娘可注意着,别闹了风寒。”
姜云冉颔首,她叹了口气:“心里压着事,总惦念着吴端嫔。”
夭折的小皇子已经在安奉殿停灵。
待丧仪结束,就会出殡前往西郊皇陵安化殿。
命运无常,非人力能抗,即便尊贵如帝王家,也拦不住寿数将近。
景华琰不过登基五载,便有三位停灵安化殿,等待最后的入土为安。
就在这时,钱小多匆匆绕过影壁。
“娘娘,”他打了个千,“端嫔娘娘醒了,方才陛下和太后娘娘已亲至探望。”
姜云冉明显松了口气。
她浅浅露出笑容:“这就好。”
说着,她又仰头看了看天色,才道:“咱们去给小皇子上香吧。”
姜云冉虽然是长辈,却也不是不可以给小皇子上香,只为祭奠也无不可。
出乎她的意料,她抵达安奉殿时,周宜妃也在。
她一身素服,显得清雅寡淡。
姜云冉见礼:“宜妃娘娘安。”
周宜妃看了看她,淡淡道:“你也来了。”
“是,来送一送小皇子。”
姜云冉接过香,安静站在灵堂前,看着牌位上的字迹发愣。
因为早产,所以这个孩子还没来得及取名,也因夭折,他无法在史书中留下自己的名讳。
排位上写着的是皇二子,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任何痕迹。
姜云冉呼了口气,把香插入香炉之中:“好孩子,你母亲醒了,放心吧。”
一股风吹来,香烟晃动,飘摇出一团烟雾。
姜云冉平静看着香炉,最终没有多言。
她同周宜妃告退,周宜妃喊住了她:“姜贵嫔。”
姜云冉停下脚步,等她开口。
周宜妃回过头,在漫天飞舞的白幡中看她。
她面色素白,唇无血色,那双桃花眼失去了所有的明艳,只剩下波澜不惊的淡漠。
即便那日质问她,犀利和锋芒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她给出了答案,周宜妃就又恢复成如今模样。
仿佛没有任何事情能牵动她的心弦。
“姜贵嫔,”周宜妃淡淡道,“你要小心。”
姜云冉愣了一下,她只是意外周宜妃会这样叮嘱她。
“多谢宜妃娘娘,臣妾明白。”
周宜妃摇了摇头:“不,你不明白。”
她回过头,只留交给姜云冉一个单薄的背影:“我们踏入宫闱,便以身入局,除非成为最后的赢家,否则……”
“否则将尸骨无存。”
这话说得人脊背发寒,但姜云冉却并未被她吓得大惊失色,她依旧平静看向周宜妃的背影,道:“多谢宜妃姐姐。”
称呼从娘娘换成了姐姐。
“不过,似乎也不用非要成为赢家。”
姜云冉淡淡开口:“只要祸端全部落败,宫中便会重新恢复宁日。”
周宜妃没有再开口,她依旧平静看着灵堂那一口小巧的棺木,手里盘着那串蜜蜡佛珠。
“妹妹告退。”
姜云冉福了福,转身离去。
等她走了,百灵姑姑才上前,神色凝重:“姜贵嫔是何意?”
两个人如同打哑谜,让人听不懂其中玄妙。
周宜妃默默念完了心经,才若有所思:“倒是在理。”
另一边,姜云冉坐在软轿上。
不过瞬息之间,冷风再起。
轿子从东一长街行过,刚要拐入听雪宫,就听到前方传来嘈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