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来了东阳围场之后,其实姜云冉更忙碌了。
行宫不比长信宫,没有那么严苛的规矩,因此各地官员但凡来觐见皇帝,其家中夫人都会入宫拜会太后和贵妃。
尤其是这位贵妃娘娘,人人都想凑到跟前说上两句话。
太后只是偶尔见上一见,但只要是有功之臣的家眷,姜云冉都不会拒绝。
日子忙碌,可姜贵妃的精神却越发好了,如今甚至不用上妆,都瞧着白里透红,满面春风。
仁慧太后不得不感叹:“真是不服不行,你啊,果然适合做当家人。”
这话说得就很直白了。
姜云冉抿嘴轻笑:“娘娘谬赞。”
贵太妃也感叹:“我记得先帝还在时,每每要处置宫事,我都头疼得很,也就两位姐姐不嫌麻烦,总能把事情处置完美。”
她说的是太后和皇贵太妃。
先帝时后宫妃嫔众多,宫中的宫人也比现在多了三成,要管辖之事,处理之麻烦可不止是三成。
人多的地方就有是非。
仁慧太后年轻时还有些执迷不悟,后来年岁渐长,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
人不能总是为难自己。
都成了皇后,还把自己累得无暇享受,岂不是得不偿失?
后来,她就把手里的宫事分了出去。
这么多高位妃嫔中,唯有皇贵太妃处事利落,迎刃有余。
想起早年的事情,贵太妃还心有余悸。
“我是做不了大事,那几个月可把我折磨得够呛。”
皇贵太妃睨了她一眼:“你躲懒,把差事都丢给我,便只能我来替你操心了。”
“大恩不言谢,明日我摆宴,宴请姐姐可好?”
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就在这时,小柳公公快步而入。
霎时间,笑声骤停。
小柳公公一贯面无表情,众人也瞧不出是什么事情。
等他来到近前,刚要见礼,仁慧太后就说:“免礼,有话直说。”
在场这么多人,见礼都要见一盏茶的工夫,浪费时间。
小柳公公也不含糊,他从袖中取出折子,恭敬呈了上来。
“恭喜太后娘娘,恭喜皇贵太妃娘娘,礼王妃于两日前生产,诞育小世子,母子均安。”
这可是大喜事。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便欢喜起来,七嘴八舌恭喜起太后和皇贵太妃。
贵太妃都说:“说曹操,曹操还真到了,人啊就是不经念叨。”
几个人欢喜了一会儿,仁慧太后才开始仔细读折子,然后便把折子交给了皇贵太妃:“你也来看看。”
姜云冉看向小柳公公:“按理说礼王妃应当月底才生产,怎么提前一月?可有什么不妥?”
这封急奏是快马加鞭送来围场的,小柳公公已经知晓事端。
“回禀贵妃娘娘,礼王妃的确早产了,根据王府属官禀报,说两日前京中大雨,礼王妃行走之间脚滑,不小心摔倒,这才导致早产。”
姜云冉蹙了蹙眉头:“王府的人是怎么伺候的!”
小柳公公腰背弯得更低:“属官已经严惩了王妃身边的宫人,不过王妃本来身体康健,加上年轻,有太医妙手回春,母子均无大碍。”
“只小世子略有些孱弱,却也只是因早产,并无大碍,细心养育就能健康。”
听到这里,所有人都长舒口气。
皇贵太妃脸上扬起喜悦的笑容,当真是开心至极。
“这就好。”
说着,她大手一挥:“明日还来百草园,我来请。”
众人一起笑了起来。
在这一片热闹中,八百里加急军报忽然而至。
————
东阳围场的御马苑是太仆寺里的冷衙门。
而太仆寺又是九寺五监的冷衙门。
能发配到太仆寺坐冷衙门的,基本以后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若是背景和政绩都强一些,慢慢爬升至太仆寺卿还好些,毕竟是从三品的堂官,说出去也算是很有体面。
若是不成,熬过二十几个年头,在致仕之前能熬到正六品寺丞,朝廷仁慈,或许会给一个恩荣致仕的优待。
一辈子一眼就能望到头。
太仆寺中,若是在京中的几个衙门还好些,若是轮到了各牧监,以后能不能归京都是个问题。
就比如现在的东阳御马场,牧监监正负责整个马场的管理和马匹的饲养,日常忙碌异常,披着官身,做得却都是农人差事。
金贵的战马可不是谁都能养,也不是谁都会养的。
一个弄不好,让战马生病或死亡,数量骤减,朝廷还会降下责罚。
今日天气晴好,马儿在马厩里待了两日,早就迫不及待,想要出门放风去了。
两名监副刚踏入衙门,就看到一名年长的官员翻看御马场账簿,瞬间紧张起来。
其中一名高大的监副上前,对官员道:“哎呦,这不是阮大人!”
他说话的语气阴阳顿挫,故意满含嘲讽。
“阮大人不是病了?怎么今日还过来当差?”他夸张地关心,“若是大人因劳累坏了身子,下属们可真是忧心。”
监副都是从九品,这种品级的官员都不入流。
一般在御马监待上一两年,表现优异,再有些人脉,就能被提拔上来。
说是官员,其实就是管理牧场的农人,平日里脏活累活都要做。
他们这种人,跟朝堂之上的读书人可完全不一样。
没那么多心机,不会虚与委蛇,笑脸迎人,却也从来不掩藏自己的内心。
嘲讽几乎贴到阮忠良脸上,他也依旧不动声色。
“病了这些时日,总要来当差,”阮忠良淡淡道,“否则即便寺丞宽仁,我也过意不去。”
御马场饲养的战马数量庞大,不可能只让一名正九品的监正处理大小事务,因此这里常年都有寺丞坐镇,以照看战马。
现在在御马场督办的就是孙寺丞。
不巧,高个的监副也姓孙。
孙监副眼睛一转,他上前一把揽住阮忠良的肩膀,毫不客气把他往前一推,就推到了另一名监副面前。
那名监副一直低着头,不言不语,看起来很是老实。
孙监副直接了当从阮忠良手中抽走了账簿,面上的讥讽意味更浓。
“阮大人,别让属下说实话嘛,咱们这御马监,可不是由监正说得算的。”
“以后咱们也是同僚了,怕是要我们哥俩伺候你到致仕,推心置腹说上一句,差不多得了。”
阮忠良被他一推,差点摔倒在地,还是那矮个的监副扶了他一把,他才站稳身体。
自从金榜题名,他何时被人这样作践过?
后来风光无限,人人见了他都毕恭毕敬,这个贱民真是胆大包天!
阮忠良方才还能稳住心神,此刻当真是压不住火气了。
“孙大壮,你放肆!”
“我还是你的上峰呢,咳咳咳……”
阮忠良的确病了。
东阳围场日夜温差极大,刚来的那两日他没有做足准备,夜里便着了凉。
当时他心情沉郁,不愿意来衙门里看那些嘲讽眼神,听这些污言秽语,便告了假。
孙寺丞大抵不想让他掺和御马场的差事,很痛快就同意了,甚至让他在家里一躺就是一个半月。
阮家如今已经败落,之前的风光全都不见,在这人生地不熟的东阳,只能租赁了一套一进的宅子。
因为屋舍狭小,跟来伺候的仆役不多,除了耿管家,就是在府上侍奉多年的李三和王厨娘。
阮含栋身边,就只跟来了鲤鱼。
即便只有这个几个人,狭小的宅子也是紧紧巴巴,尤其正房之后就是院墙,跟后巷就隔了两丈距离,每日里车马人声吵闹不休,阮忠良这个病养得精神越发差了。
他不愿意再在家里躺着,硬着头皮来衙门上差。
岂料,衙门里的情况更糟糕。
就连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贱民也敢对他大放厥词,阮忠良这会儿气得都说不出话来。
“上峰又如何?”
孙监副得意洋洋看着他:“阮家犯了那么大的事,你这监正就到头了,以为自己还是二品大员呢?”
“咳咳咳。”阮忠良咳嗽得脸都红了。
这时那名矮个的监副上前半步,叹了口气:“孙哥,算了,有这功夫,还不如把大人的差事办好。”
孙监副面色微变。
他瞪了阮忠良一眼,说:“十三郎,你带着阮大人去外面歇一歇,刚来了咱们御马监就病了,我可担待不起。”
萧十三点头哈腰,手上微微用力,就把阮忠良从衙门里搀扶出来。
说是衙门,不过只是马厩一侧的低矮民房,一点都不气派。
寻了一间无人的厢房,萧十三搀扶阮忠良进去,还给他倒了一碗茶。
阮忠良自然是嫌弃那茶碗脏的,他没有喝,却还是对萧十三道了一声谢。
行宫不比长信宫,没有那么严苛的规矩,因此各地官员但凡来觐见皇帝,其家中夫人都会入宫拜会太后和贵妃。
尤其是这位贵妃娘娘,人人都想凑到跟前说上两句话。
太后只是偶尔见上一见,但只要是有功之臣的家眷,姜云冉都不会拒绝。
日子忙碌,可姜贵妃的精神却越发好了,如今甚至不用上妆,都瞧着白里透红,满面春风。
仁慧太后不得不感叹:“真是不服不行,你啊,果然适合做当家人。”
这话说得就很直白了。
姜云冉抿嘴轻笑:“娘娘谬赞。”
贵太妃也感叹:“我记得先帝还在时,每每要处置宫事,我都头疼得很,也就两位姐姐不嫌麻烦,总能把事情处置完美。”
她说的是太后和皇贵太妃。
先帝时后宫妃嫔众多,宫中的宫人也比现在多了三成,要管辖之事,处理之麻烦可不止是三成。
人多的地方就有是非。
仁慧太后年轻时还有些执迷不悟,后来年岁渐长,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
人不能总是为难自己。
都成了皇后,还把自己累得无暇享受,岂不是得不偿失?
后来,她就把手里的宫事分了出去。
这么多高位妃嫔中,唯有皇贵太妃处事利落,迎刃有余。
想起早年的事情,贵太妃还心有余悸。
“我是做不了大事,那几个月可把我折磨得够呛。”
皇贵太妃睨了她一眼:“你躲懒,把差事都丢给我,便只能我来替你操心了。”
“大恩不言谢,明日我摆宴,宴请姐姐可好?”
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就在这时,小柳公公快步而入。
霎时间,笑声骤停。
小柳公公一贯面无表情,众人也瞧不出是什么事情。
等他来到近前,刚要见礼,仁慧太后就说:“免礼,有话直说。”
在场这么多人,见礼都要见一盏茶的工夫,浪费时间。
小柳公公也不含糊,他从袖中取出折子,恭敬呈了上来。
“恭喜太后娘娘,恭喜皇贵太妃娘娘,礼王妃于两日前生产,诞育小世子,母子均安。”
这可是大喜事。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便欢喜起来,七嘴八舌恭喜起太后和皇贵太妃。
贵太妃都说:“说曹操,曹操还真到了,人啊就是不经念叨。”
几个人欢喜了一会儿,仁慧太后才开始仔细读折子,然后便把折子交给了皇贵太妃:“你也来看看。”
姜云冉看向小柳公公:“按理说礼王妃应当月底才生产,怎么提前一月?可有什么不妥?”
这封急奏是快马加鞭送来围场的,小柳公公已经知晓事端。
“回禀贵妃娘娘,礼王妃的确早产了,根据王府属官禀报,说两日前京中大雨,礼王妃行走之间脚滑,不小心摔倒,这才导致早产。”
姜云冉蹙了蹙眉头:“王府的人是怎么伺候的!”
小柳公公腰背弯得更低:“属官已经严惩了王妃身边的宫人,不过王妃本来身体康健,加上年轻,有太医妙手回春,母子均无大碍。”
“只小世子略有些孱弱,却也只是因早产,并无大碍,细心养育就能健康。”
听到这里,所有人都长舒口气。
皇贵太妃脸上扬起喜悦的笑容,当真是开心至极。
“这就好。”
说着,她大手一挥:“明日还来百草园,我来请。”
众人一起笑了起来。
在这一片热闹中,八百里加急军报忽然而至。
————
东阳围场的御马苑是太仆寺里的冷衙门。
而太仆寺又是九寺五监的冷衙门。
能发配到太仆寺坐冷衙门的,基本以后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若是背景和政绩都强一些,慢慢爬升至太仆寺卿还好些,毕竟是从三品的堂官,说出去也算是很有体面。
若是不成,熬过二十几个年头,在致仕之前能熬到正六品寺丞,朝廷仁慈,或许会给一个恩荣致仕的优待。
一辈子一眼就能望到头。
太仆寺中,若是在京中的几个衙门还好些,若是轮到了各牧监,以后能不能归京都是个问题。
就比如现在的东阳御马场,牧监监正负责整个马场的管理和马匹的饲养,日常忙碌异常,披着官身,做得却都是农人差事。
金贵的战马可不是谁都能养,也不是谁都会养的。
一个弄不好,让战马生病或死亡,数量骤减,朝廷还会降下责罚。
今日天气晴好,马儿在马厩里待了两日,早就迫不及待,想要出门放风去了。
两名监副刚踏入衙门,就看到一名年长的官员翻看御马场账簿,瞬间紧张起来。
其中一名高大的监副上前,对官员道:“哎呦,这不是阮大人!”
他说话的语气阴阳顿挫,故意满含嘲讽。
“阮大人不是病了?怎么今日还过来当差?”他夸张地关心,“若是大人因劳累坏了身子,下属们可真是忧心。”
监副都是从九品,这种品级的官员都不入流。
一般在御马监待上一两年,表现优异,再有些人脉,就能被提拔上来。
说是官员,其实就是管理牧场的农人,平日里脏活累活都要做。
他们这种人,跟朝堂之上的读书人可完全不一样。
没那么多心机,不会虚与委蛇,笑脸迎人,却也从来不掩藏自己的内心。
嘲讽几乎贴到阮忠良脸上,他也依旧不动声色。
“病了这些时日,总要来当差,”阮忠良淡淡道,“否则即便寺丞宽仁,我也过意不去。”
御马场饲养的战马数量庞大,不可能只让一名正九品的监正处理大小事务,因此这里常年都有寺丞坐镇,以照看战马。
现在在御马场督办的就是孙寺丞。
不巧,高个的监副也姓孙。
孙监副眼睛一转,他上前一把揽住阮忠良的肩膀,毫不客气把他往前一推,就推到了另一名监副面前。
那名监副一直低着头,不言不语,看起来很是老实。
孙监副直接了当从阮忠良手中抽走了账簿,面上的讥讽意味更浓。
“阮大人,别让属下说实话嘛,咱们这御马监,可不是由监正说得算的。”
“以后咱们也是同僚了,怕是要我们哥俩伺候你到致仕,推心置腹说上一句,差不多得了。”
阮忠良被他一推,差点摔倒在地,还是那矮个的监副扶了他一把,他才站稳身体。
自从金榜题名,他何时被人这样作践过?
后来风光无限,人人见了他都毕恭毕敬,这个贱民真是胆大包天!
阮忠良方才还能稳住心神,此刻当真是压不住火气了。
“孙大壮,你放肆!”
“我还是你的上峰呢,咳咳咳……”
阮忠良的确病了。
东阳围场日夜温差极大,刚来的那两日他没有做足准备,夜里便着了凉。
当时他心情沉郁,不愿意来衙门里看那些嘲讽眼神,听这些污言秽语,便告了假。
孙寺丞大抵不想让他掺和御马场的差事,很痛快就同意了,甚至让他在家里一躺就是一个半月。
阮家如今已经败落,之前的风光全都不见,在这人生地不熟的东阳,只能租赁了一套一进的宅子。
因为屋舍狭小,跟来伺候的仆役不多,除了耿管家,就是在府上侍奉多年的李三和王厨娘。
阮含栋身边,就只跟来了鲤鱼。
即便只有这个几个人,狭小的宅子也是紧紧巴巴,尤其正房之后就是院墙,跟后巷就隔了两丈距离,每日里车马人声吵闹不休,阮忠良这个病养得精神越发差了。
他不愿意再在家里躺着,硬着头皮来衙门上差。
岂料,衙门里的情况更糟糕。
就连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贱民也敢对他大放厥词,阮忠良这会儿气得都说不出话来。
“上峰又如何?”
孙监副得意洋洋看着他:“阮家犯了那么大的事,你这监正就到头了,以为自己还是二品大员呢?”
“咳咳咳。”阮忠良咳嗽得脸都红了。
这时那名矮个的监副上前半步,叹了口气:“孙哥,算了,有这功夫,还不如把大人的差事办好。”
孙监副面色微变。
他瞪了阮忠良一眼,说:“十三郎,你带着阮大人去外面歇一歇,刚来了咱们御马监就病了,我可担待不起。”
萧十三点头哈腰,手上微微用力,就把阮忠良从衙门里搀扶出来。
说是衙门,不过只是马厩一侧的低矮民房,一点都不气派。
寻了一间无人的厢房,萧十三搀扶阮忠良进去,还给他倒了一碗茶。
阮忠良自然是嫌弃那茶碗脏的,他没有喝,却还是对萧十三道了一声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