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要不是有阮小二,还不知道会被怎样欺负呢。
元娘半边身子都倚靠在坐着的王婆婆身上,眼珠子提溜一转,当即道:“那哪是疼,真正的疼爱要像阿奶您这样,一味宠溺只会将人养废,还得教。要不是您教得好,我和犀郎会这般出众吗?”
她眉眼精致,说话时,神态流露着一丝狡黠,看着乖乖巧巧,其实最聪明,很会忽悠人。
王婆婆一眼看穿她,却还是被恭维得周身舒畅,嘴硬道:“厚脸皮,怎么还把你自己也夸上了。”
但王婆婆手上却剥开栗子,递到元娘嘴里。
王婆婆手粗,不怕烫,她剥得轻而易举,元娘却被烫得跳起来,手捂着嘴,可劲地咬栗子肉,且大口吸气,试图把滚烫的栗子肉给吹凉。
虽然被烫得泪花都出来了,但元娘咽下以后,依然缠着阿奶撒娇,“还要还要。”
她真的永远挚爱烤栗子,甘甜发糯,越吃越甜,还有烤过的木炭香味,天冷的时候吃,整个人都暖呼呼的。
王婆婆干脆给了她一把。
元娘心满意足,递还给阿奶,让阿奶帮自己剥壳。
“懒猫。”王婆婆念了句,脸上却是笑的,帮她剥壳的动作就没停下过。
元娘嘿嘿直笑,装得无辜懵懂。
她还问了阿奶今日早食吃什么,毫无疑问,还是吃外头铺子里卖的,无非是油炸三色,油条、油饼这些,炸得金黄香脆,味道是不错的,但日日都是这些,不免有些腻味。
元娘才不敢有意见,说了以后,肯定会被近来脾气不好的阿奶骂。
她才不傻!
全家里,最会审时度势的就是元娘。
也得亏有她,平日里最闹腾,要不然家里安安静静的,半点热闹气都没有。怨不得王婆婆骂她最多,也最疼她,谁不喜欢娇娇俏俏,还爱撒欢的孙辈。
没一会儿,就到了陈括苍平日用早食的点,他放下书,带着孙令耀到堂屋边上的八仙桌坐着。
岑娘子也带着廖娘子坐上来了,孙管事自觉是下人,断然不会上桌,一早就到外头铺子那帮着指挥卸货,随意对付了两口蒸饼。
等元娘跟在王婆婆屁股后面出现时,桌上的人就齐了。
桌面上已经有蒸饼、肉馒头、油条、芥辣瓜儿了,等万贯把一瓮粥端上来,就算是齐全。
难得人这么多,往日稍显空旷的八仙桌倒觉得挤。不得不两人坐一边,胳膊时不时碰到一块,也是种新奇的感觉。
元娘觉得有意思,不想走,坐在桌前不知不觉比以往的饭量要多吃一个蒸饼。这真的不怪她,孙令耀来她家里用过好几次饭,不论阿奶如何费心准备,他瞧着都是兴致缺缺的。
但这几日,孙令耀算是受了苦日子,虽说被赶出来还能典当衣物,吃得上饭,但他终归是漂泊无依,用饭也没个点。如今虽是寄居,可王婆婆强势护短,陈括苍责任感重,处处管他,实在叫孙令耀那可无处依托的心安定下来。
为此,他的食量也惊奇的回来了。
喝了三碗粥,两个蒸饼,两个肉馒头,四个油饼和两根油条。
他虽然吃得又快又香,但毕竟做了十几年的豪商之子,吃相是过得去的,没有吧唧嘴或是米粒沾到脸上,边上的人瞧着,只觉得自己的胃口都开了,用饭更香。
等大家吃完了,差不多就快到出门上学堂的时候。
王婆婆一般会去给犀郎准备点心,犀郎则自己回屋里重新检查一遍书箱,是否有遗漏,再背一会儿书。
今日本也一样,哪知道王婆婆忽然把犀郎喊去灶房里。
孙令耀是无知无觉的,廖娘子倒是注意到了。
她悄悄走到孙令耀边上,趁着屋里没人,小声交代,“人家肯收留我们,已经是好心,若是王婆婆给括苍点心不给你,吃喝上好一些,你不能介怀,人家已经是大恩了。
“记住没?”
孙令耀哪能有什么嫉恨的心眼,他自幼想要什么都有,唯一的爱好就是撒珠子,心态宽和得不行。
他点头说记住了。
廖娘子还想拿把铜钱给孙令耀,被孙令耀拒绝了,他拍拍圆滚滚的肚子,“娘,没事,我不饿。”
廖娘子白了他一眼,“我是怕你过会儿饿,你能吃多少,我还不清楚?一会儿自己拿这钱去买两个,不对,四五个胡饼,用午食前若是饿了,就把胡饼拿出来吃,别舍不得。吃胡饼的钱,娘总还是有的。”
他就这么被硬塞了钱,感动得泪眼汪汪。
而另一边,王婆婆正忙着给布袋子里装糕点,基本上没什么精致的糕点,不是那种做成花似的茶点,那样的她们家还做不到天天都能吃得起,而且也不会用布袋子装,都是用匣子,摆得极为好看。
而是像虾棋子、糯米糕这些,能填饱肚子,闲时嘴里也能嚼东西。
王婆婆思虑一向周到,搬到汴京后,从未在衣食住行上让元娘和犀郎受过委屈。
她这时候,也没对陈括苍责骂,就是先晾着他。
王婆婆则自顾自地装糕点。
陈括苍也不似别家的孩子,他脸上没有半点忐忑,王婆婆不喊他,他就站在那,一动不动,好似什么也没发生,他就只需要站着,而且站得理直气壮,问心无愧。
知道这法子拿捏不了他,王婆婆把点心装好后,也不再拖着了。
她开门见山道:“你胆子很大,直接把人给带回来了,昨日就不怕我不应允吗?”
陈括苍表情不变,冷静、理性,他笃定道:“不怕,因为您一定会答应。”
王婆婆被气得笑了,“你凭什么觉得我一定会应允,凭你是我孙儿?”
“不,因为您身上流的血,您亦有野心,一本万利的买卖,为何不做?”陈括苍单薄的脊背始终挺得笔直,他注视着王婆婆,同样观人与微的眼光,将王婆婆看得清清楚楚,“收容他们,救济他们,施以对您而言微不足道的恩德,兴许就能得一个不错的助力,这样划算的买卖,您不会放过。”
王婆婆出自高门,她身上流窜的血液,她的见闻手段,都是自高门熏陶,她注定是个喜欢施泽恩惠,以此投机取巧的人。
这一点,不管她受过多少苦,经过多少磨难,都变不了。
被如此直白的指出阴暗面的心思,王婆婆面色不佳,冷冷笑了一声。
但陈括苍不惧不怕,仍然直视。
王婆婆面无表情地盯着这个单薄瘦弱的少年,他还很年轻,却已经长出硬挺的骨头,有了沾满胆气的筋骨,以及能看穿人心思的慧眼。
望了他好一会儿,王婆婆却突然笑了,她已年老,笑声不再清脆,甚至不慈祥,而带着些喑哑,可任谁都听得出笑声里的满足和兴奋。
她把两个装满糕点的布袋子塞到他手里,拍了拍他的肩,平视着他,眼神如能穿透人心,直勾勾的,带着审视、打量,最后是欣赏与满意,“你爹,你阿翁,泉下会高兴的。陈家,败不了。”
说完,她大步走出去。
她的身影在日光下显得臃肿,身形、面容都是岁月的痕迹,她不再年轻,没有了权势斗争的本钱,可她步伐依然矫健,她的姿态依然昂扬。
一时的得失不算什么,笑到最后才是厉害。
王婆婆在犀郎身上,看到了胜的影子。
为此,她就是咬牙熬,也要多活些年,泉下有知,哪比得上亲眼见仇人去死来得痛快。
王婆婆心里恨得越厉害,脸上笑得就越和善,她招呼孙令耀出来,掏出十文钱递给他,“好孩子,犀郎我每日是给他十文,路上买点吃的,你到了我家里,我拿你是一样看待,都是我孙儿。
“来,收着。”
孙令耀是没有陈括苍聪明,但他不是傻,哪敢要这个钱,一个劲摆手不肯收。
廖娘子也站出来,“那哪行,您肯收留我们母子,已经是大恩了,如何还能拿您的钱,我手里有钱。”
王婆婆唬起脸,假装生气,“我说了,拿令耀也当做孙儿看待,你不肯让他收,是嫌弃我一介贫老婆子吗?”
“这说的哪的话。”廖娘子急到跺脚。
最后,她到底拗不过王婆婆,还是让孙令耀收了,接着就是千恩万谢,各种客套话。
王婆婆又给廖娘子说了点体己话,都是她的经验,“别以为你家官人关进牢里就成了定论,而今的关头,把人活动出来是难,可他在里头吃喝如何,受不受苦,还得靠外面人使钱。你带出来的这点金银细软,要藏好了。”
廖娘子点头称是*,全都给记下。
等她出来的时候,正好孙令耀才要准备和陈括苍一块步行去学塾。
还没等出门,就被廖娘子给叫住了。
“方才我给你的钱呢?”
孙令耀傻乎乎的全掏出来,诚恳道:“都在这。”
然后……
廖娘子一把抓回去,塞回了自己的钱袋。
元娘半边身子都倚靠在坐着的王婆婆身上,眼珠子提溜一转,当即道:“那哪是疼,真正的疼爱要像阿奶您这样,一味宠溺只会将人养废,还得教。要不是您教得好,我和犀郎会这般出众吗?”
她眉眼精致,说话时,神态流露着一丝狡黠,看着乖乖巧巧,其实最聪明,很会忽悠人。
王婆婆一眼看穿她,却还是被恭维得周身舒畅,嘴硬道:“厚脸皮,怎么还把你自己也夸上了。”
但王婆婆手上却剥开栗子,递到元娘嘴里。
王婆婆手粗,不怕烫,她剥得轻而易举,元娘却被烫得跳起来,手捂着嘴,可劲地咬栗子肉,且大口吸气,试图把滚烫的栗子肉给吹凉。
虽然被烫得泪花都出来了,但元娘咽下以后,依然缠着阿奶撒娇,“还要还要。”
她真的永远挚爱烤栗子,甘甜发糯,越吃越甜,还有烤过的木炭香味,天冷的时候吃,整个人都暖呼呼的。
王婆婆干脆给了她一把。
元娘心满意足,递还给阿奶,让阿奶帮自己剥壳。
“懒猫。”王婆婆念了句,脸上却是笑的,帮她剥壳的动作就没停下过。
元娘嘿嘿直笑,装得无辜懵懂。
她还问了阿奶今日早食吃什么,毫无疑问,还是吃外头铺子里卖的,无非是油炸三色,油条、油饼这些,炸得金黄香脆,味道是不错的,但日日都是这些,不免有些腻味。
元娘才不敢有意见,说了以后,肯定会被近来脾气不好的阿奶骂。
她才不傻!
全家里,最会审时度势的就是元娘。
也得亏有她,平日里最闹腾,要不然家里安安静静的,半点热闹气都没有。怨不得王婆婆骂她最多,也最疼她,谁不喜欢娇娇俏俏,还爱撒欢的孙辈。
没一会儿,就到了陈括苍平日用早食的点,他放下书,带着孙令耀到堂屋边上的八仙桌坐着。
岑娘子也带着廖娘子坐上来了,孙管事自觉是下人,断然不会上桌,一早就到外头铺子那帮着指挥卸货,随意对付了两口蒸饼。
等元娘跟在王婆婆屁股后面出现时,桌上的人就齐了。
桌面上已经有蒸饼、肉馒头、油条、芥辣瓜儿了,等万贯把一瓮粥端上来,就算是齐全。
难得人这么多,往日稍显空旷的八仙桌倒觉得挤。不得不两人坐一边,胳膊时不时碰到一块,也是种新奇的感觉。
元娘觉得有意思,不想走,坐在桌前不知不觉比以往的饭量要多吃一个蒸饼。这真的不怪她,孙令耀来她家里用过好几次饭,不论阿奶如何费心准备,他瞧着都是兴致缺缺的。
但这几日,孙令耀算是受了苦日子,虽说被赶出来还能典当衣物,吃得上饭,但他终归是漂泊无依,用饭也没个点。如今虽是寄居,可王婆婆强势护短,陈括苍责任感重,处处管他,实在叫孙令耀那可无处依托的心安定下来。
为此,他的食量也惊奇的回来了。
喝了三碗粥,两个蒸饼,两个肉馒头,四个油饼和两根油条。
他虽然吃得又快又香,但毕竟做了十几年的豪商之子,吃相是过得去的,没有吧唧嘴或是米粒沾到脸上,边上的人瞧着,只觉得自己的胃口都开了,用饭更香。
等大家吃完了,差不多就快到出门上学堂的时候。
王婆婆一般会去给犀郎准备点心,犀郎则自己回屋里重新检查一遍书箱,是否有遗漏,再背一会儿书。
今日本也一样,哪知道王婆婆忽然把犀郎喊去灶房里。
孙令耀是无知无觉的,廖娘子倒是注意到了。
她悄悄走到孙令耀边上,趁着屋里没人,小声交代,“人家肯收留我们,已经是好心,若是王婆婆给括苍点心不给你,吃喝上好一些,你不能介怀,人家已经是大恩了。
“记住没?”
孙令耀哪能有什么嫉恨的心眼,他自幼想要什么都有,唯一的爱好就是撒珠子,心态宽和得不行。
他点头说记住了。
廖娘子还想拿把铜钱给孙令耀,被孙令耀拒绝了,他拍拍圆滚滚的肚子,“娘,没事,我不饿。”
廖娘子白了他一眼,“我是怕你过会儿饿,你能吃多少,我还不清楚?一会儿自己拿这钱去买两个,不对,四五个胡饼,用午食前若是饿了,就把胡饼拿出来吃,别舍不得。吃胡饼的钱,娘总还是有的。”
他就这么被硬塞了钱,感动得泪眼汪汪。
而另一边,王婆婆正忙着给布袋子里装糕点,基本上没什么精致的糕点,不是那种做成花似的茶点,那样的她们家还做不到天天都能吃得起,而且也不会用布袋子装,都是用匣子,摆得极为好看。
而是像虾棋子、糯米糕这些,能填饱肚子,闲时嘴里也能嚼东西。
王婆婆思虑一向周到,搬到汴京后,从未在衣食住行上让元娘和犀郎受过委屈。
她这时候,也没对陈括苍责骂,就是先晾着他。
王婆婆则自顾自地装糕点。
陈括苍也不似别家的孩子,他脸上没有半点忐忑,王婆婆不喊他,他就站在那,一动不动,好似什么也没发生,他就只需要站着,而且站得理直气壮,问心无愧。
知道这法子拿捏不了他,王婆婆把点心装好后,也不再拖着了。
她开门见山道:“你胆子很大,直接把人给带回来了,昨日就不怕我不应允吗?”
陈括苍表情不变,冷静、理性,他笃定道:“不怕,因为您一定会答应。”
王婆婆被气得笑了,“你凭什么觉得我一定会应允,凭你是我孙儿?”
“不,因为您身上流的血,您亦有野心,一本万利的买卖,为何不做?”陈括苍单薄的脊背始终挺得笔直,他注视着王婆婆,同样观人与微的眼光,将王婆婆看得清清楚楚,“收容他们,救济他们,施以对您而言微不足道的恩德,兴许就能得一个不错的助力,这样划算的买卖,您不会放过。”
王婆婆出自高门,她身上流窜的血液,她的见闻手段,都是自高门熏陶,她注定是个喜欢施泽恩惠,以此投机取巧的人。
这一点,不管她受过多少苦,经过多少磨难,都变不了。
被如此直白的指出阴暗面的心思,王婆婆面色不佳,冷冷笑了一声。
但陈括苍不惧不怕,仍然直视。
王婆婆面无表情地盯着这个单薄瘦弱的少年,他还很年轻,却已经长出硬挺的骨头,有了沾满胆气的筋骨,以及能看穿人心思的慧眼。
望了他好一会儿,王婆婆却突然笑了,她已年老,笑声不再清脆,甚至不慈祥,而带着些喑哑,可任谁都听得出笑声里的满足和兴奋。
她把两个装满糕点的布袋子塞到他手里,拍了拍他的肩,平视着他,眼神如能穿透人心,直勾勾的,带着审视、打量,最后是欣赏与满意,“你爹,你阿翁,泉下会高兴的。陈家,败不了。”
说完,她大步走出去。
她的身影在日光下显得臃肿,身形、面容都是岁月的痕迹,她不再年轻,没有了权势斗争的本钱,可她步伐依然矫健,她的姿态依然昂扬。
一时的得失不算什么,笑到最后才是厉害。
王婆婆在犀郎身上,看到了胜的影子。
为此,她就是咬牙熬,也要多活些年,泉下有知,哪比得上亲眼见仇人去死来得痛快。
王婆婆心里恨得越厉害,脸上笑得就越和善,她招呼孙令耀出来,掏出十文钱递给他,“好孩子,犀郎我每日是给他十文,路上买点吃的,你到了我家里,我拿你是一样看待,都是我孙儿。
“来,收着。”
孙令耀是没有陈括苍聪明,但他不是傻,哪敢要这个钱,一个劲摆手不肯收。
廖娘子也站出来,“那哪行,您肯收留我们母子,已经是大恩了,如何还能拿您的钱,我手里有钱。”
王婆婆唬起脸,假装生气,“我说了,拿令耀也当做孙儿看待,你不肯让他收,是嫌弃我一介贫老婆子吗?”
“这说的哪的话。”廖娘子急到跺脚。
最后,她到底拗不过王婆婆,还是让孙令耀收了,接着就是千恩万谢,各种客套话。
王婆婆又给廖娘子说了点体己话,都是她的经验,“别以为你家官人关进牢里就成了定论,而今的关头,把人活动出来是难,可他在里头吃喝如何,受不受苦,还得靠外面人使钱。你带出来的这点金银细软,要藏好了。”
廖娘子点头称是*,全都给记下。
等她出来的时候,正好孙令耀才要准备和陈括苍一块步行去学塾。
还没等出门,就被廖娘子给叫住了。
“方才我给你的钱呢?”
孙令耀傻乎乎的全掏出来,诚恳道:“都在这。”
然后……
廖娘子一把抓回去,塞回了自己的钱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