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尚未。】赵敏拨弄着面前烧得噼啪作响的柴堆,漫不经心地回道。
往大都的这一路上她都有些消沉,0017试探过好几个别的话题,都挑不起她的兴致。本以为谈到正事,赵敏总该多点回应,没想到还是对它爱答不理的,让它不得不开始重新评估这件事对整个任务的影响力。
赵敏此时身在一座山间小庙避雪。
从前她路过此地时,这座寺庙早已荒废。多年无人打理修葺,墙垣屋角都已残败,正殿里的佛像上都结满了蛛网。没想到今日再来,竟已有两名僧侣在此挂单。不仅将整座庙宇都收拾得十分干净,之前的破损之处也都一一填补,还为过路歇脚的旅人特意腾出了一间厢房。
这雪下得突然,赵敏本来只求有片瓦为座下良驹遮蔽,没想到寺中还备下了干草与热茶。就她在屋中烤火这片刻,已有好几个附近的村民不顾风雪来庙中上香,想必平日里香火定是颇为兴旺。
【十七,你可知,这一间庙宇的变迁,就是这方圆数百里兴衰的印证。】默了半响,赵敏突然道【几十年来,我大元终于有一丝中原之主的迹象,这其中又耗费了多少心力?开疆拓土能名垂千古,难道固守江山就不值得万世称颂?能治世数百年的又有几家?以我所见,太子仁厚守矩,正是守成之君,可惜我那哥哥看不透这点。】
0017谨慎回道【人有不同,又怎能强求思虑皆是一般?宿主,还请您不要为此伤神。】
赵敏道【是啊,你说的一点不错。连自小一同长大的至亲手足都不能同心同德,要在这世间寻一位志同道合之人,何其艰难。】
她忽然忆起与周芷若快意纵马的那些时日,忆起那人随风飞扬的青丝与衣袂。
【不知如今的我们可算是心意相通?】赵敏暗自想到。若是再与周芷若执剑相向,她恐怕是受不住的。
雪不知何时停了。地上积雪甚少,赵敏便留下香油钱继续赶路,终于在天黑前回到了大都。
城中热闹更胜以往,满腹心事的赵敏行走在街头灯火人声鼎沸间,恍惚觉得自己如在梦中。所幸家宅何处她仍牢记,还不至于找不着路。
护卫还是从前那批,见了她虽然诧异还是镇定有素,立刻有人上前为她牵马、开门、通报。还没等赵敏走到前厅,府里的大管家就已匆忙来迎。
“小姐,您可算是回来了!老爷夫人可是天天念着您呢!您这是从哪回来的?可用过饭了?老爷与夫人都已吃过了,眼下都在正堂,您快过去吧!”他喜形于色地亲切叫唤着。
目之所及皆是熟悉,赵敏却陡然生出一阵怯意。她为自己的来意而羞愧,为自己或将破坏的一切而不安,即便那罪魁祸首并不是她。但她不曾迟疑半步。
显荣堂中灯火通明,汝阳王与王妃俱在上首端坐,看着女儿一步步走近。
赵敏走到他们跟前,各扒着两人的一条腿跪下,乖巧地冲他们笑道:“爹,娘,敏敏回来了。”
汝阳王不作声。王妃绷着脸,冷哼一声道:“今日是怎么了,竟能在家中见到诸事繁忙的绍敏郡主?你不在外奔走,回家来做什么?”
赵敏赶紧扑到她怀中撒娇。
“阿娘,敏敏知道错了,您不要生气。我大元疆域辽阔,敏敏一路慢行,如今才走遍各省,绝不是故意不回家的。就如爹娘日夜念着敏敏一般,敏敏也是时常挂念着你们的!”
王妃见惯了她这副样子,本想揭穿她不过就这一刻能装一装,过后还是我行我素,但到底许久未见她,心中怜爱尤甚,只是轻轻推了推她的脸,故作嫌弃道:“还不起来?刚回来成什么样,也不怕人笑话!”
笑话就笑话吧,奏效就行,赵敏向来不在意手段。知道自己过关了,她听话地站起来,退到一旁垂手而立。
汝阳王这才关切问道:“敏敏,怎么回来也不先派人通传?正好今日的菜都是你爱吃的,我已命厨下准备了,你再等等,一会儿就好。”
如他所说,热菜热汤很快就奉上来了。赵敏其实不饿,却并不想扫兴,与父母一同在圆桌坐下,边吃边回答他们所问。
一夜很快过去。久违地在王府中醒来,赵敏竟觉得有一丝疲惫。看了眼天色,她起身用过早饭就往显荣堂而去。
察罕特穆尔独自在书房中,看到她来毫不惊讶。
“往日你倒是起得更早,可是昨夜睡不安稳?”
赵敏一愣,含糊道:“许是昨日赶路太累了,这才贪睡了会。”
汝阳王又问道:“那又是为何一起来就来找阿爹?”
“哥哥近来可有写信回家?”
“有过几封。他在偏远之地,我嘱咐他勤写信,免得遇到难处了家中也不知。怎么,你在外边遇到他了?”
“是。我在杭州见到了哥哥。”
听到这话,汝阳王大为吃惊,他猜测女儿此时回来是有要事,但没想到竟与库库特穆尔有关。赵敏一看他神情,便知库库特穆尔所为全是他自己的主意。
她继续道:“哥哥说是您遣他去的,阿爹,您可知他在杭州做了什么?”
汝阳王脸色霎时铁青。
他怒道:“难道那混账真敢对朴怜花下手?他不怕掉脑袋吗?”
赵敏终于忍不住追问道:“阿爹,如今朝中势态究竟如何?哥哥对太子极为不满,您可知这其中缘由?”
汝阳王长叹一声道:“此事恐怕还要从四年前,陛下任命四方行枢密院使一事说起。”
第68章 京中瞒昧疲
却说四年前,朝廷大刀阔斧精简官职,为防各行省官吏不听调令,先选派了行枢密院诸职。若真有胆敢不奉旨行事之人,正、副二使便可共同决断就地将其格杀,不必经朝廷批复。
库库特穆尔正是看准了这是自己大展身手的好时机,才坚持要离京。只是原本他以为自己能驻守江浙或是河南,这两处却都在太子谏言之下落在了旁人手上。他自那时起就对太子颇有微词。
当时赵敏仍在京中,但却记不起曾听到他抱怨。
“阿爹,你早就知道了?”
汝阳王道:“我也是后来才知晓。也速在河南大举肃清乱党,屡受陛下褒奖。朴怜花因整治军纪震慑官场有功,也多得恩赏。你哥哥觉得自己毫无建树,就愈发失意,行事放浪,有天喝醉了酒险些将自己一个部下用鞭抽死。高脱不敢瞒我,传信问我该如何处置,我遣人去压着他受了一顿军棍,他才收敛。我以为他改好了,又欲令他振作,便不时以京中大事劝诫他,让他沉住气。没想到太子一事竟叫他生出狼心狗胆!
“敏敏,你实话告诉爹爹,你哥哥究竟在杭州做了什么?”
赵敏将自己的见闻一一相告。
“我到杭州时,朴怜花已死,此事已无法挽回。我只能赶回大都,向您面陈此事。爹,如今朝中究竟是何光景?太子与右丞相大人真已离心?我让哥哥务必将所有布置清理干净,只怕真思也难逃一死。那父子二人死了以后,太子一系可有人能接任江浙行枢密院使?”
汝阳王失神了片刻,才无力道:“太子与我等因使毒一事有过争执不假。初时他确实对这等手段极为厌恶,曾当面斥责我二人。但他很快便亲自出宫登门道歉,并于宴请我二人,长谈此事。太子也知如今安宁来之不易,他又没有足够后继之人,能将朝堂大小官吏一一撤换,只能同意我们行事,以十数年之久化解这困局。从那之后,或许不能说心无芥蒂,但至少面上太子与从前并无二致。
“再说江浙之事。朴怜花倒还有个弟弟,只是才干名望远逊于他,恐怕担不起这般重任。”
他缓了缓,又道:“若不拘于太子外家,倒还是有几个人选,我要与右相细细商议。”
赵敏道:“事不宜迟,阿爹,遣人到江浙、与右相商议都要尽快!”
汝阳王当然知晓厉害。
“你放心,我即刻命人去办!”
听闻实情远不如库库特穆尔所说那般严峻,朝中又不乏接替之人,赵敏心中大石终于落下。她不再打搅汝阳王,出门转到后院去陪自己娘亲去了。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汝阳王每日都为善后奔波不停。
在等待江浙详情回报之时,他与脱脱彻先将所有属意之人列举出来,分别私下与他们约见,最后选中了两三人祥加考察。只等那边消息传回再做抉择。
诸多事宜在众人毫不知情之下行进,倒还算是顺利,只是到底事关重大,汝阳王在府中也免不了整日愁眉苦脸。
“别的我倒是不甚担忧,就怕太子承受不住这骤然悲痛,又要生出事端。”
察罕特穆尔心下不安,这般行事,已然是欺君之罪。想不到他一生忠心侍主,眼下却要为了阖家性命欺上瞒下,实在是惭愧。连亲儿都教不好,如他这般怎配位极人臣?
赵敏却觉得此事已成了大半,劝慰他要放宽心,免得被有心人瞧出来不妥。
往大都的这一路上她都有些消沉,0017试探过好几个别的话题,都挑不起她的兴致。本以为谈到正事,赵敏总该多点回应,没想到还是对它爱答不理的,让它不得不开始重新评估这件事对整个任务的影响力。
赵敏此时身在一座山间小庙避雪。
从前她路过此地时,这座寺庙早已荒废。多年无人打理修葺,墙垣屋角都已残败,正殿里的佛像上都结满了蛛网。没想到今日再来,竟已有两名僧侣在此挂单。不仅将整座庙宇都收拾得十分干净,之前的破损之处也都一一填补,还为过路歇脚的旅人特意腾出了一间厢房。
这雪下得突然,赵敏本来只求有片瓦为座下良驹遮蔽,没想到寺中还备下了干草与热茶。就她在屋中烤火这片刻,已有好几个附近的村民不顾风雪来庙中上香,想必平日里香火定是颇为兴旺。
【十七,你可知,这一间庙宇的变迁,就是这方圆数百里兴衰的印证。】默了半响,赵敏突然道【几十年来,我大元终于有一丝中原之主的迹象,这其中又耗费了多少心力?开疆拓土能名垂千古,难道固守江山就不值得万世称颂?能治世数百年的又有几家?以我所见,太子仁厚守矩,正是守成之君,可惜我那哥哥看不透这点。】
0017谨慎回道【人有不同,又怎能强求思虑皆是一般?宿主,还请您不要为此伤神。】
赵敏道【是啊,你说的一点不错。连自小一同长大的至亲手足都不能同心同德,要在这世间寻一位志同道合之人,何其艰难。】
她忽然忆起与周芷若快意纵马的那些时日,忆起那人随风飞扬的青丝与衣袂。
【不知如今的我们可算是心意相通?】赵敏暗自想到。若是再与周芷若执剑相向,她恐怕是受不住的。
雪不知何时停了。地上积雪甚少,赵敏便留下香油钱继续赶路,终于在天黑前回到了大都。
城中热闹更胜以往,满腹心事的赵敏行走在街头灯火人声鼎沸间,恍惚觉得自己如在梦中。所幸家宅何处她仍牢记,还不至于找不着路。
护卫还是从前那批,见了她虽然诧异还是镇定有素,立刻有人上前为她牵马、开门、通报。还没等赵敏走到前厅,府里的大管家就已匆忙来迎。
“小姐,您可算是回来了!老爷夫人可是天天念着您呢!您这是从哪回来的?可用过饭了?老爷与夫人都已吃过了,眼下都在正堂,您快过去吧!”他喜形于色地亲切叫唤着。
目之所及皆是熟悉,赵敏却陡然生出一阵怯意。她为自己的来意而羞愧,为自己或将破坏的一切而不安,即便那罪魁祸首并不是她。但她不曾迟疑半步。
显荣堂中灯火通明,汝阳王与王妃俱在上首端坐,看着女儿一步步走近。
赵敏走到他们跟前,各扒着两人的一条腿跪下,乖巧地冲他们笑道:“爹,娘,敏敏回来了。”
汝阳王不作声。王妃绷着脸,冷哼一声道:“今日是怎么了,竟能在家中见到诸事繁忙的绍敏郡主?你不在外奔走,回家来做什么?”
赵敏赶紧扑到她怀中撒娇。
“阿娘,敏敏知道错了,您不要生气。我大元疆域辽阔,敏敏一路慢行,如今才走遍各省,绝不是故意不回家的。就如爹娘日夜念着敏敏一般,敏敏也是时常挂念着你们的!”
王妃见惯了她这副样子,本想揭穿她不过就这一刻能装一装,过后还是我行我素,但到底许久未见她,心中怜爱尤甚,只是轻轻推了推她的脸,故作嫌弃道:“还不起来?刚回来成什么样,也不怕人笑话!”
笑话就笑话吧,奏效就行,赵敏向来不在意手段。知道自己过关了,她听话地站起来,退到一旁垂手而立。
汝阳王这才关切问道:“敏敏,怎么回来也不先派人通传?正好今日的菜都是你爱吃的,我已命厨下准备了,你再等等,一会儿就好。”
如他所说,热菜热汤很快就奉上来了。赵敏其实不饿,却并不想扫兴,与父母一同在圆桌坐下,边吃边回答他们所问。
一夜很快过去。久违地在王府中醒来,赵敏竟觉得有一丝疲惫。看了眼天色,她起身用过早饭就往显荣堂而去。
察罕特穆尔独自在书房中,看到她来毫不惊讶。
“往日你倒是起得更早,可是昨夜睡不安稳?”
赵敏一愣,含糊道:“许是昨日赶路太累了,这才贪睡了会。”
汝阳王又问道:“那又是为何一起来就来找阿爹?”
“哥哥近来可有写信回家?”
“有过几封。他在偏远之地,我嘱咐他勤写信,免得遇到难处了家中也不知。怎么,你在外边遇到他了?”
“是。我在杭州见到了哥哥。”
听到这话,汝阳王大为吃惊,他猜测女儿此时回来是有要事,但没想到竟与库库特穆尔有关。赵敏一看他神情,便知库库特穆尔所为全是他自己的主意。
她继续道:“哥哥说是您遣他去的,阿爹,您可知他在杭州做了什么?”
汝阳王脸色霎时铁青。
他怒道:“难道那混账真敢对朴怜花下手?他不怕掉脑袋吗?”
赵敏终于忍不住追问道:“阿爹,如今朝中势态究竟如何?哥哥对太子极为不满,您可知这其中缘由?”
汝阳王长叹一声道:“此事恐怕还要从四年前,陛下任命四方行枢密院使一事说起。”
第68章 京中瞒昧疲
却说四年前,朝廷大刀阔斧精简官职,为防各行省官吏不听调令,先选派了行枢密院诸职。若真有胆敢不奉旨行事之人,正、副二使便可共同决断就地将其格杀,不必经朝廷批复。
库库特穆尔正是看准了这是自己大展身手的好时机,才坚持要离京。只是原本他以为自己能驻守江浙或是河南,这两处却都在太子谏言之下落在了旁人手上。他自那时起就对太子颇有微词。
当时赵敏仍在京中,但却记不起曾听到他抱怨。
“阿爹,你早就知道了?”
汝阳王道:“我也是后来才知晓。也速在河南大举肃清乱党,屡受陛下褒奖。朴怜花因整治军纪震慑官场有功,也多得恩赏。你哥哥觉得自己毫无建树,就愈发失意,行事放浪,有天喝醉了酒险些将自己一个部下用鞭抽死。高脱不敢瞒我,传信问我该如何处置,我遣人去压着他受了一顿军棍,他才收敛。我以为他改好了,又欲令他振作,便不时以京中大事劝诫他,让他沉住气。没想到太子一事竟叫他生出狼心狗胆!
“敏敏,你实话告诉爹爹,你哥哥究竟在杭州做了什么?”
赵敏将自己的见闻一一相告。
“我到杭州时,朴怜花已死,此事已无法挽回。我只能赶回大都,向您面陈此事。爹,如今朝中究竟是何光景?太子与右丞相大人真已离心?我让哥哥务必将所有布置清理干净,只怕真思也难逃一死。那父子二人死了以后,太子一系可有人能接任江浙行枢密院使?”
汝阳王失神了片刻,才无力道:“太子与我等因使毒一事有过争执不假。初时他确实对这等手段极为厌恶,曾当面斥责我二人。但他很快便亲自出宫登门道歉,并于宴请我二人,长谈此事。太子也知如今安宁来之不易,他又没有足够后继之人,能将朝堂大小官吏一一撤换,只能同意我们行事,以十数年之久化解这困局。从那之后,或许不能说心无芥蒂,但至少面上太子与从前并无二致。
“再说江浙之事。朴怜花倒还有个弟弟,只是才干名望远逊于他,恐怕担不起这般重任。”
他缓了缓,又道:“若不拘于太子外家,倒还是有几个人选,我要与右相细细商议。”
赵敏道:“事不宜迟,阿爹,遣人到江浙、与右相商议都要尽快!”
汝阳王当然知晓厉害。
“你放心,我即刻命人去办!”
听闻实情远不如库库特穆尔所说那般严峻,朝中又不乏接替之人,赵敏心中大石终于落下。她不再打搅汝阳王,出门转到后院去陪自己娘亲去了。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汝阳王每日都为善后奔波不停。
在等待江浙详情回报之时,他与脱脱彻先将所有属意之人列举出来,分别私下与他们约见,最后选中了两三人祥加考察。只等那边消息传回再做抉择。
诸多事宜在众人毫不知情之下行进,倒还算是顺利,只是到底事关重大,汝阳王在府中也免不了整日愁眉苦脸。
“别的我倒是不甚担忧,就怕太子承受不住这骤然悲痛,又要生出事端。”
察罕特穆尔心下不安,这般行事,已然是欺君之罪。想不到他一生忠心侍主,眼下却要为了阖家性命欺上瞒下,实在是惭愧。连亲儿都教不好,如他这般怎配位极人臣?
赵敏却觉得此事已成了大半,劝慰他要放宽心,免得被有心人瞧出来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