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其实宁洵不确定要不要用“回来”这个词,因为梁嘉木的公司就在北京,他也应该是一直生活在这里的,只是这么多年他们一次都没有见过而已。
他以前觉得北京很小,开车或者坐地铁,去哪儿都很方便。但现在他忽然觉得北京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两个人一旦分开,十年都不会再遇到。
梁嘉木似乎对这件事并不意外,很随和的说:“好,有机会你也可以带他出来,一起吃个饭。”
宁洵隐约觉得他说的不是客套话,但也没有再深入这个话题,只是礼貌的回了一句:“有时间的话,会的。”
第35章
这顿饭从天亮吃到天黑,餐厅里的客人也已经轮换了两波,他们两个才准备离开。
赵桐开车来接宁洵,顺便把梁嘉木送回家——宁洵本以为吃完饭就能各回各家了,谁成想这人非说自己中午应酬喝了酒,不能开车,恰好司机放假,也没空来接他。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总不能把他扔在路边不管吧?
于是十五分钟后,梁嘉木就坐上了宁洵的车。
赵桐不知道梁嘉木的身份,只当他是宁洵的朋友,所以说起话来也没什么顾忌,一边开车一边和两人聊天。
餐厅的位置比较偏,这会儿时间又不早了,路上几乎没什么人。
车子拐入一条小道,赵桐看了眼后视镜,不耐烦的“啧”了一声:“洵哥,有人跟车,肯定又是私生。”
因为车里坐着梁嘉木,上车后,宁洵特意拉上了车窗的帘子,但即便如此,听到有私生跟车,他还是下意识把自己的帽子扣在了梁嘉木头上,对他说:“遮住脸。”
梁嘉木面色平静,偏过头去看了宁洵一眼,转而问赵桐:“能甩掉吗?”
赵桐又瞥了一眼后视镜,有点儿为难:“他们跟的挺紧。”
她踩下油门,围着附近的建筑绕了几个圈,但仍然无济于事,那辆银白色面包车还死死的跟在他们后面。
“停车。”宁洵毫不犹豫地开口。
他拆了一个新的口罩给梁嘉木,推门下车前又叮嘱他:“别下去,别让他们拍到你。”
赵桐也跟着他下了车,宁洵便让她把车门锁上——绝对不能让他们拍到梁嘉木。
见他出来,后面的车也一个急刹停在了不远处,车上的五个人推开门,一窝蜂似的冲了过来。
宁洵站在原地,冷脸看着他们。
站在最前面的是个年轻男人,很瘦,佝偻着背,长发几乎遮住了他大半张脸,看起来人不人鬼不鬼的。
他率先发难,拉着宁洵的衣袖,近乎偏执的问:“宁洵,你刚刚和谁去吃饭了?”
“别碰我,”宁洵一把甩开他,不屑于多费口舌,开门见山的说,“把你们的手机给我,我要删掉我的照片和视频。”
他神情严肃,语气不耐,可那群人却毫无察觉似的,还叽叽喳喳的围上来,问他各种私密的问题,甚至为了拍到更清晰的照片,还把手机的闪光灯打开了。
宁洵被闪光灯晃了下眼,赵桐连忙拉着他往后退了一步。
“别拍了!”宁洵挡在赵桐前面,挥手拍掉离他最近那人的手机,“删掉!”
那群人却仍是不依不饶的追问:“宁洵,我们是关心你,你为什么要生气?”
宁洵实在忍无可忍了,直接把其中一个人的手机抢过来,开始删他相册里的照片和视频。
赵桐在一旁提醒:“洵哥,回收站的也删了。”
照片还没删完,竟然有人更变本加厉,见宁洵站在原地不动就直接扑上去抱住了他。
宁洵被她撞的踉跄了一下,后退几步扶住路旁的树干才勉强稳住身形。
他怒骂了一句:“你他妈给我滚!”
那个人明显是被吓到了,下意识松开了宁洵。
他们拍了太多照片,有的还拍到了梁嘉木模糊的侧脸。
宁洵默默松了口气,感慨自己下车的决定是正确的——梁嘉木是素人,但又不是普通人,如果他的照片被曝光,那他的生活和工作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
虽然《走近你》播出后他必然会出现在大众面前,但不该是现在,他们的关系也不能被更多人知道。
“洵哥,警察来了!”赵桐拽了拽宁洵的衣袖,欣喜的说。
宁洵抬起头,果然看到一辆警车停在了他们前方,两名警察正朝他们走过来。
“梁……”他顿了几秒,忽然笑了,“他报警了。”
警察也处理过不少私生跟车的事儿,对这套流程颇为熟悉,强制他们删了照片和视频,之后便把人带走了。
和警察道谢后,两人回到车上,赵桐拍了拍胸口,有些后怕的说:“他们太吓人了!”
梁嘉木打开车里的灯,用目光把宁洵从上到下检查了一遍,“有没有受伤?”
借着灯光,宁洵拍了拍身上的土——刚刚争执的时候他撞到了树上。
“没有,”他有些不自然的别过头去,避开了梁嘉木关切的眼神,干巴巴的说了句,“耽误你时间了,抱歉。”
对于宁洵的道歉,梁嘉木只当没听到,反而问他:“那些人经常这样?”
赵桐喝了口水,重新启动车子,义愤填膺的说:“比这更过分的他们都干过!”
她越说越来气,开始细数那些人的“罪行”。
“之前还有人大晚上进了洵哥家里,洵哥被吓坏了,从那之后的半年,他都没睡过一个好觉,到现在也……”
“小桐,”宁洵开口打断了她,“前面要拐弯了,好好开车。”
赵桐知道自己一时嘴快了,有点心虚的抿了抿唇,没敢再说话。
之后谁也没有开口。
宁洵一言不发的靠在座椅上,偏头看向窗外。
驶入大道后,路上的车明显多了起来,宁洵看见路旁的树迅速后退,也看到有的车子落后于他们,而有的车渐渐加速赶了上来。
十年前,他和梁嘉木曾坐车经过这里。
这条路相比那时,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梁嘉木喜欢的木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北京这座城市,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物质文化遗产。
长城、故宫、颐和园……它们经年累月的矗立在这里,历尽风雨飘摇却依旧巍峨不倒,只是静静的看着人们来来去去,最后或洒脱或不舍的交付自己不到百年的生命。
而它们永远都是那样,即使被千百年的岁月侵蚀,发生细小的变化,也不影响它整体的宏伟与壮观。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百年千年尚且渺小如沧海一粟,十年又算得了什么?
只不过是十次四季轮替。
普通人的生命只有几十年,宁洵恍惚的想,如果把他的寿命看作八十年,那么梁嘉木——一个只和自己相处过两个月的人,却已经扎扎实实的占据了他生命的八分之一。
车里开着空调,宁洵觉得有些冷,搓了搓胳膊,刚想调下温度,还没动,梁嘉木便抢先他一步坐了起来。
他把温度调高了一些,转头对宁洵说:“困了就睡会儿吧。”
如果身边坐的是其他人,出于礼貌,宁洵必然要打起精神来,总归不会因为犯困就冷落了人家,甚至自顾自的闭上眼打盹。
可偏偏这个人是梁嘉木。
对于自己在他身边睡觉这件事,宁洵脑子里竟然出现了“轻车熟路”这个词。
见宁洵无动于衷,梁嘉木以为他是对刚才的事还心有余悸,便侧过头去,掀开帘子,透过车窗往后看了一眼,才对他说:“没有人跟车,放心吧。”
宁洵忽然觉得眼睛有点酸,大概是太困了吧。
他闭上眼,抬起手按了按眉心,用很轻的声音说:“到了叫我。”
梁嘉木回答说“好”。
可叫醒宁洵的不是他,而是赵桐。
“洵哥,醒醒,到家了。”
这一觉睡得很沉,也没做什么乱七八糟的梦。宁洵睁开眼,下意识转头看向旁边的座位。
梁嘉木不在。
“他人呢?”
赵桐帮他把梁嘉木送的盒子拎下车,“梁先生看你睡得沉,就没有叫醒你。”
宁洵还没完全清醒,又盯着身旁那个座位发了会儿呆,但什么话也没说。
回到家,他洗了个澡,走出浴室时,视线便不由自主的被玄关处放着的盒子吸引了过去。
可能或多或少受梁嘉木的影响,宁洵对各种非遗手工艺品都很感兴趣,瓦猫也不例外,这些可爱的小东西,去云南之前他就在手机上刷到过。
他走过去,把手上的东西放下,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盒子。
里面的确放着几只小小的瓦猫,神态各异,很讨人喜欢,可宁洵诧异的目光却自始至终都停留在盒子里那只木雕小狗上。
这是一只完整的,没有断掉尾巴的小狗。小狗正仰着头,吐着舌头,乖巧地蹲在盒子里看他。
宁洵把它捧起来,拇指轻轻抚过它的头、身子,最后是尾巴。小狗被打磨的很光滑,触感很好,一点儿也不扎手,把它拿近一些,还能闻到木头独有的香气。
他以前觉得北京很小,开车或者坐地铁,去哪儿都很方便。但现在他忽然觉得北京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两个人一旦分开,十年都不会再遇到。
梁嘉木似乎对这件事并不意外,很随和的说:“好,有机会你也可以带他出来,一起吃个饭。”
宁洵隐约觉得他说的不是客套话,但也没有再深入这个话题,只是礼貌的回了一句:“有时间的话,会的。”
第35章
这顿饭从天亮吃到天黑,餐厅里的客人也已经轮换了两波,他们两个才准备离开。
赵桐开车来接宁洵,顺便把梁嘉木送回家——宁洵本以为吃完饭就能各回各家了,谁成想这人非说自己中午应酬喝了酒,不能开车,恰好司机放假,也没空来接他。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总不能把他扔在路边不管吧?
于是十五分钟后,梁嘉木就坐上了宁洵的车。
赵桐不知道梁嘉木的身份,只当他是宁洵的朋友,所以说起话来也没什么顾忌,一边开车一边和两人聊天。
餐厅的位置比较偏,这会儿时间又不早了,路上几乎没什么人。
车子拐入一条小道,赵桐看了眼后视镜,不耐烦的“啧”了一声:“洵哥,有人跟车,肯定又是私生。”
因为车里坐着梁嘉木,上车后,宁洵特意拉上了车窗的帘子,但即便如此,听到有私生跟车,他还是下意识把自己的帽子扣在了梁嘉木头上,对他说:“遮住脸。”
梁嘉木面色平静,偏过头去看了宁洵一眼,转而问赵桐:“能甩掉吗?”
赵桐又瞥了一眼后视镜,有点儿为难:“他们跟的挺紧。”
她踩下油门,围着附近的建筑绕了几个圈,但仍然无济于事,那辆银白色面包车还死死的跟在他们后面。
“停车。”宁洵毫不犹豫地开口。
他拆了一个新的口罩给梁嘉木,推门下车前又叮嘱他:“别下去,别让他们拍到你。”
赵桐也跟着他下了车,宁洵便让她把车门锁上——绝对不能让他们拍到梁嘉木。
见他出来,后面的车也一个急刹停在了不远处,车上的五个人推开门,一窝蜂似的冲了过来。
宁洵站在原地,冷脸看着他们。
站在最前面的是个年轻男人,很瘦,佝偻着背,长发几乎遮住了他大半张脸,看起来人不人鬼不鬼的。
他率先发难,拉着宁洵的衣袖,近乎偏执的问:“宁洵,你刚刚和谁去吃饭了?”
“别碰我,”宁洵一把甩开他,不屑于多费口舌,开门见山的说,“把你们的手机给我,我要删掉我的照片和视频。”
他神情严肃,语气不耐,可那群人却毫无察觉似的,还叽叽喳喳的围上来,问他各种私密的问题,甚至为了拍到更清晰的照片,还把手机的闪光灯打开了。
宁洵被闪光灯晃了下眼,赵桐连忙拉着他往后退了一步。
“别拍了!”宁洵挡在赵桐前面,挥手拍掉离他最近那人的手机,“删掉!”
那群人却仍是不依不饶的追问:“宁洵,我们是关心你,你为什么要生气?”
宁洵实在忍无可忍了,直接把其中一个人的手机抢过来,开始删他相册里的照片和视频。
赵桐在一旁提醒:“洵哥,回收站的也删了。”
照片还没删完,竟然有人更变本加厉,见宁洵站在原地不动就直接扑上去抱住了他。
宁洵被她撞的踉跄了一下,后退几步扶住路旁的树干才勉强稳住身形。
他怒骂了一句:“你他妈给我滚!”
那个人明显是被吓到了,下意识松开了宁洵。
他们拍了太多照片,有的还拍到了梁嘉木模糊的侧脸。
宁洵默默松了口气,感慨自己下车的决定是正确的——梁嘉木是素人,但又不是普通人,如果他的照片被曝光,那他的生活和工作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
虽然《走近你》播出后他必然会出现在大众面前,但不该是现在,他们的关系也不能被更多人知道。
“洵哥,警察来了!”赵桐拽了拽宁洵的衣袖,欣喜的说。
宁洵抬起头,果然看到一辆警车停在了他们前方,两名警察正朝他们走过来。
“梁……”他顿了几秒,忽然笑了,“他报警了。”
警察也处理过不少私生跟车的事儿,对这套流程颇为熟悉,强制他们删了照片和视频,之后便把人带走了。
和警察道谢后,两人回到车上,赵桐拍了拍胸口,有些后怕的说:“他们太吓人了!”
梁嘉木打开车里的灯,用目光把宁洵从上到下检查了一遍,“有没有受伤?”
借着灯光,宁洵拍了拍身上的土——刚刚争执的时候他撞到了树上。
“没有,”他有些不自然的别过头去,避开了梁嘉木关切的眼神,干巴巴的说了句,“耽误你时间了,抱歉。”
对于宁洵的道歉,梁嘉木只当没听到,反而问他:“那些人经常这样?”
赵桐喝了口水,重新启动车子,义愤填膺的说:“比这更过分的他们都干过!”
她越说越来气,开始细数那些人的“罪行”。
“之前还有人大晚上进了洵哥家里,洵哥被吓坏了,从那之后的半年,他都没睡过一个好觉,到现在也……”
“小桐,”宁洵开口打断了她,“前面要拐弯了,好好开车。”
赵桐知道自己一时嘴快了,有点心虚的抿了抿唇,没敢再说话。
之后谁也没有开口。
宁洵一言不发的靠在座椅上,偏头看向窗外。
驶入大道后,路上的车明显多了起来,宁洵看见路旁的树迅速后退,也看到有的车子落后于他们,而有的车渐渐加速赶了上来。
十年前,他和梁嘉木曾坐车经过这里。
这条路相比那时,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梁嘉木喜欢的木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北京这座城市,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物质文化遗产。
长城、故宫、颐和园……它们经年累月的矗立在这里,历尽风雨飘摇却依旧巍峨不倒,只是静静的看着人们来来去去,最后或洒脱或不舍的交付自己不到百年的生命。
而它们永远都是那样,即使被千百年的岁月侵蚀,发生细小的变化,也不影响它整体的宏伟与壮观。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百年千年尚且渺小如沧海一粟,十年又算得了什么?
只不过是十次四季轮替。
普通人的生命只有几十年,宁洵恍惚的想,如果把他的寿命看作八十年,那么梁嘉木——一个只和自己相处过两个月的人,却已经扎扎实实的占据了他生命的八分之一。
车里开着空调,宁洵觉得有些冷,搓了搓胳膊,刚想调下温度,还没动,梁嘉木便抢先他一步坐了起来。
他把温度调高了一些,转头对宁洵说:“困了就睡会儿吧。”
如果身边坐的是其他人,出于礼貌,宁洵必然要打起精神来,总归不会因为犯困就冷落了人家,甚至自顾自的闭上眼打盹。
可偏偏这个人是梁嘉木。
对于自己在他身边睡觉这件事,宁洵脑子里竟然出现了“轻车熟路”这个词。
见宁洵无动于衷,梁嘉木以为他是对刚才的事还心有余悸,便侧过头去,掀开帘子,透过车窗往后看了一眼,才对他说:“没有人跟车,放心吧。”
宁洵忽然觉得眼睛有点酸,大概是太困了吧。
他闭上眼,抬起手按了按眉心,用很轻的声音说:“到了叫我。”
梁嘉木回答说“好”。
可叫醒宁洵的不是他,而是赵桐。
“洵哥,醒醒,到家了。”
这一觉睡得很沉,也没做什么乱七八糟的梦。宁洵睁开眼,下意识转头看向旁边的座位。
梁嘉木不在。
“他人呢?”
赵桐帮他把梁嘉木送的盒子拎下车,“梁先生看你睡得沉,就没有叫醒你。”
宁洵还没完全清醒,又盯着身旁那个座位发了会儿呆,但什么话也没说。
回到家,他洗了个澡,走出浴室时,视线便不由自主的被玄关处放着的盒子吸引了过去。
可能或多或少受梁嘉木的影响,宁洵对各种非遗手工艺品都很感兴趣,瓦猫也不例外,这些可爱的小东西,去云南之前他就在手机上刷到过。
他走过去,把手上的东西放下,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盒子。
里面的确放着几只小小的瓦猫,神态各异,很讨人喜欢,可宁洵诧异的目光却自始至终都停留在盒子里那只木雕小狗上。
这是一只完整的,没有断掉尾巴的小狗。小狗正仰着头,吐着舌头,乖巧地蹲在盒子里看他。
宁洵把它捧起来,拇指轻轻抚过它的头、身子,最后是尾巴。小狗被打磨的很光滑,触感很好,一点儿也不扎手,把它拿近一些,还能闻到木头独有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