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就是这样一个资金匮乏的剧组,就是这样两位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演员,却把《鸽子》近乎完美的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在我心里,《鸽子》应该得奖的,”孟书茵低头笑了笑,“不过以袁老师的才华,她以后一定还会有更多好的作品。”
  袁棋是《鸽子》的导演,也是孟书茵的至交好友,她入行十八年,拍过不少作品。
  可惜女性要想在这个行业蹚出一条路来太难了,袁棋的想法得不到认可,她想表达的东西大众看不懂,有的人甚至不愿意看懂,因此她拍的片子总是被投资者打上“没有商业价值”的标签。
  但就如孟书茵所说,她很有才华,也足够强大。
  宁洵始终记得袁老师在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是史铁生写的——“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辛茹月是她摄像机里的人物,也是她内心想法的外化,她们有着同样坚韧的灵魂,在黑夜中仍能够翩翩起舞。
  也就是去年,袁棋终于凭借一部女性电影闪耀国内外,拿下了金鸡奖最佳导演奖,她的片子也从此广受电影市场关注。入行近二十年,才算是苦尽甘来。
  宁洵默了片刻,拿起酒杯,一口气将杯里的酒饮下大半。酒是好酒,可惜了,他心里不是滋味,喝什么都味同嚼蜡,白搭。
  “书茵姐,那你呢,”他看着孟书茵,神色执拗的过分,可只有宁洵自己知道,他心里多么忐忑,“你真的不打算继续写剧本了?”
  这世界上不缺好的剧本,更不缺优秀的编剧,可宁洵仍然感到遗憾——为孟书茵多舛的命运和未竟的志向。
  孟书茵看他这副坐立难安的模样,竟然又笑起来,不知是搪塞他还是什么,说的话仍然和从前一样:“以后再说吧,我还没潇洒够呢。”
  宁洵知道她心里有个过不去的坎,那就是齐老师的死。
  她们母女吵了十几年,对彼此放过数不清的狠话,但即使是这样,也没有一个人真正想过要离开对方。
  对孟书茵来说,齐老师离开的太突然,她心里紧绷了这么些年的一根弦猝不及防的断了,就像高楼的地基轰然坍塌,以至于顷刻间整栋建筑都化为废土。
  重建一座高楼尚且需要数年,更何况是重新拼起一个破碎的灵魂。宁洵知道孟书茵需要时间,听到她这么说,他便也不再追问了。
  两个人多年不见,自然是有说不完的话,一直到十点多,这顿饭才算结束。
  宁洵一边往外走一边问她:“书茵姐,你怎么来的?”
  “打车。”
  “那我送你回去,正好小赵已经到了。”
  “不用,有……”两人走出电梯,孟书茵一句话还没说完,就看到冯莹莹戴着帽子和口罩,全副武装的站在门口。
  “书茵姐,洵哥。”
  宁洵脚步一顿,诧异道:“莹莹?你最近不是在全国跑路演吗,什么时候到的上海?而且……”
  而且她怎么知道他们今晚在这里吃饭的?
  宁洵似乎是想明白了什么,有些疑惑的把目光投向孟书茵。
  孟书茵刚想开口,却被冯莹莹抢了先:“正好今天是五周年,又听说书茵姐回来了,我……就想过来见见你们。”
  末了,她还找补了一句,“不过我也是临时决定的,刚落地没多久。”
  宁洵觉得孟书茵和冯莹莹之间的气氛有些奇怪,但又说不上是哪儿不对劲,如果非要说,那大概比他和梁嘉木好不到哪里去。
  他知道孟书茵喜欢女孩儿,可冯莹莹……
  而且明明两个月前她还来向自己打听孟书茵的情况,怎么两个月之后她们就这么熟悉了?
  宁洵百思不得其解,但很聪明的没有多问。想着冯莹莹应该是下了飞机就赶过来的,还没来得及吃晚饭,他便提议:“来都来了,咱们再去吃一顿夜宵呗。”
  “宁洵,”孟书茵叫住他,“我可不吃了,最近胖了不少呢,别诱惑我啊。”
  她拍了拍宁洵的肩,宽慰似的冲他一笑:“莹莹送我回去就行,你回酒店吧,路上注意安全昂。”
  宁洵怔了片刻,还想再劝,但眼神在两人之间逡巡了几个来回,他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只是和孟书茵拥抱了一下,“书茵姐,照顾好自己,有需要和我说。”
  之后他便退开两步,朝冯莹莹笑了笑,“那咱们改天回北京再聚。”
  孟书茵点点头,还不忘调侃他:“你也是,好好拍戏,我等着你拿影帝呢。”
  宁洵和她们两个挥了挥手,站在大厅门口看着孟书茵上了冯莹莹的车。
  他现在好像知道书茵姐口中的“人脉”是谁了。
  冯莹莹虽然不知道他和梁嘉木的关系,但很可能无意中和孟书茵提起过他们在一起录节目。
  第48章
  宁洵回北京后几乎没怎么休息,立刻就动身飞往安徽录制《走近你》了。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梁嘉木和宁洵照例是下了飞机后各走各的。
  外面阴天,临近飞机落地时又下起了雨,但来接机的粉丝依然很多,宁洵就让小赵去买了热奶茶分给大家。
  他从机场离开的时候正值晚高峰,又因为下着雨路况不好,本来一个小时的路程硬生生开了两个小时。
  受阴雨天影响,其他人的航班也都延误了,宁洵到达古城的民宿时,就只有冯莹莹一个人。
  她正坐在沙发上刷手机,见宁洵来,才抬起头,挺热情的和他打招呼:“洵哥,你来啦。”
  宁洵笑起来,朝她点头示意,“hello啊莹莹,什么时候到的?”
  “刚到没多久。”
  “今天天气不好,”宁洵一边推着箱子往里走一边说,“新哥他们估计要挺晚才到了。”
  宁洵把箱子放进自己的房间,果然看到新的床上四件套已经被铺好了,桌子上还摆着三个保温盒。
  他把手机拿出来,给梁嘉木发了条消息。
  宁洵:桌上的饭也是你准备的?
  梁嘉木回的很快:嗯,今天吃饭可能会比较晚,你先垫一垫,不然容易胃疼。
  宁洵打开保温盒看了一眼,就知道这饭不是出自梁嘉木之手,但又想故意逗逗他,就问:都是你做的?
  梁嘉木那边几分钟都没有回消息,宁洵盯着聊天界面皱了皱眉。
  这问题很难回答吗?
  他刚准备退出微信,手机铃声忽然响了起来,梁嘉木竟然弹了条语音通话过来。
  宁洵一愣,脑子还没反应过来,却已经下意识的按了接听。
  电话里,梁嘉木对宁洵的问题避而不答,还反问道:“怎么了,是不好吃吗?”
  宁洵发现,梁嘉木这人简直就是蔫儿坏,明明已经猜到了他是故意那么问的,但还要特意打个电话过来逗他。
  好吧,他们俩臭味相投,谁也别说谁了。
  “好吃啊,”宁洵捂着手机听筒笑了两声,“比你以前做的都好吃,厨艺进步很大啊梁嘉木。”
  梁嘉木轻笑出声:“是么,可惜今天的菜不是我做的,”他语气里透着点儿遗憾和惋惜,“看来我还要继续努力。”
  宁洵这人吃软不吃硬,一听梁嘉木这么说,忽然就不想戏弄他了,瘪了瘪嘴,说:“我知道不是你做的,这菜……没你做的好吃。”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但梁嘉木还是听清了。
  “嗯,知道了。”他说。
  “梁嘉木,你笑什么?”
  梁嘉木还在笑,但笑了一会儿就又恢复了严肃的神色,如实回答:“听到你这么说,很开心。”
  梁嘉木的声音通过听筒传进宁洵的耳朵,他的嗓音很沉,语调缓慢,尾音却因愉悦而微微上扬,宁洵感觉到自己的脸红了,于是默默在心里骂了自己一句没出息。
  “宁洵,”梁嘉木忽然喊他,“怎么不说话?”
  “啊?哦,没什么,”他拉开凳子坐下,伸手摸了摸鼻尖,慌忙的应付他,“你去忙吧,我吃饭了。”
  “嗯,好,那我挂了。”
  “等下,”他刚想起来了什么,忽然很急切的问,“你……明天回来吗?”
  宁洵知道,录制这几天,梁嘉木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待在古城,他有很多工作要处理,一般都会在附近的酒店住,大概只有当天需要他出镜时,他才会回到民宿这边。
  “怎么了?”
  “就……听说明天晚上有灯会,”宁洵抿了抿唇,状似不经意的说,“应该挺有意思的。”
  灯会这事儿是宁洵是刚刚进门的时候听冯莹莹说的。这座古城最著名的非遗就是鱼灯制作技艺,每年的灯会更是吸引了数不清的游客。宁洵觉得,梁嘉木如果错过了会有点儿可惜,自己有必要提醒他一下。
  梁嘉木似乎很轻的笑了一声,之后才给他吃了颗定心丸:“今天晚上就回去。”
  挂断电话,宁洵忽然有些懊恼。
  梁嘉木不会误以为自己是想和他一起看灯会才这么说的吧,不然他刚才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