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何宜轩落后他们两米,虽然听不清宁洵在说什么,但也扯着嗓子喊道:“梁哥,快,大家都摸呢!”
梁嘉木笑起来,伸手摸了摸面前的鱼头,然后趁何宜轩没注意,他俯下身,唇瓣贴上宁洵的耳朵,用只有他们两个能听到的声音说:“结束之后,我在桥上等你,我们一起看烟花。”
很多年之后,宁洵还想再回忆起当时发生了什么,却发现这段记忆早已经模糊了,他唯一记得的,除了马头墙上晃动的灯影,就是梁嘉木温热的嘴唇。
宁洵恍惚片刻,直到锣鼓声更加急促,队伍又动了起来,何宜轩也在后面提醒他,他才猛然回过神来,匆匆的撂下一句“知道了”,之后便举着鱼头继续向前行去。
灯会结束后,村民和游客都还没有散去,宁洵和何宜轩打了声招呼,便逆着人流往石桥的方向跑。
梁嘉木果然就站在桥上。
宁洵朝他跑过去,忽然想起他们第二次见面时的场景。人满为患的地铁站,身边的乘客都行色匆匆,只有他们两个的脚步分毫未动。
那天他丢了手机,那天他第二次遇到了梁嘉木。
宁洵避开拥挤的人群跑上桥,俯下身扶着膝盖,喘着粗气喊他:“梁嘉木!”
他在梁嘉木面前停下,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砰”的一声,天空上又炸开了一朵烟花。
梁嘉木的面容在变幻的火光映衬下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可这对宁洵来说没什么差别——梁嘉木的眉眼鼻唇早就被他刻在了心里,即使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宁洵也能准确描摹出他的样貌。
“宁洵,”梁嘉木朝他笑起来,又转头望向头顶夜空,“好看吗?”
宁洵看着他,僵硬的点了点头,讷讷的答:“好看。”
烟花渐渐止息,广阔无垠的天空慢慢归于寂静,宁洵倚在桥上,看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和近处的万家灯火,忽然说:“如果能一直生活在这儿,应该也不错。”
“很喜欢这里?”
“喜欢啊,”宁洵转过身去,背靠着桥,抬起胳膊伸了个懒腰,偏头看向梁嘉木时眉眼间盈满笑意,“怎么,梁总有意向帮我在这儿购置一处房产?”
梁嘉木轻笑出声,“不是不可以。”
宁洵一怔,旋即也跟着笑起来,“别了,我还得继续追求演艺事业呢,太悠闲的生活不适合我这样的牛马。”
“以后休假可以来这边。”
这会儿已经十点了,宁洵和梁嘉木明天都还有工作,两人就下了桥,往民宿的方向走。
等他们拐入一条小巷,路上的人便少了起来,一切喧嚣都被隔绝在高墙之外,距离他们越来越远。周围愈发安静,只能听到他们彼此的呼吸和青石板在脚下发出的“哒哒”声。
似乎刚才的情景只是一场梦。
“梁……”
一个“梁”字还没说完,梁嘉木的手机就响了起来,这一刻的宁静被打破,宁洵只好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梁嘉木按下接听键,把听筒放到耳边,他的声音不大,但语气缓慢而温柔:“嗯,过几天就回去,”他笑了一声,似乎心情很好,“在呢。”
恰好他的手机通话音量开得很大,又恰好这里很安静,宁洵虽然听不清电话里的人说了什么,却知道说话的是个女生。他无可避免的心头一颤,没注意到脚下的石阶,一个踉跄向前扑去。
“小心。”梁嘉木眼疾手快的扶住他。
等他回过神来,梁嘉木的那通电话已经挂断了。
宁洵慌忙把胳膊从他手里抽出来,低着头,心不在焉的说了声“谢谢”。
之后回去的一路上,宁洵都没再说话,只是反复的在心里想,梁嘉木有女朋友了?刚才来电话的女生……听起来他们很熟悉,关系也很近。
梁嘉木和她通电话的时候笑得很开心,和平日里的沉默寡言截然不同,宁洵仔细回忆了一下,发现自己好像从没见到他这样,似乎是卸下了浑身的防备,只剩下一副柔软的躯壳。
原来他和喜欢的人说话时,是这样的么?
和梁嘉木匆匆道了别,宁洵魂不守舍的回到房间,果然一夜未眠。
他不得不承认,即使知道梁嘉木早晚有一天会交女朋友,可真到了这个时候,他仍然无可避免的觉得难过。
如果说十年前他是满腔孤勇,为了一个未知的结果不顾一切,那么现在,他则是明知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但依然陷在这场美梦里不愿醒来。
他一整晚辗转反侧,直到天蒙蒙亮时才昏昏沉沉的睡过去,可惜没过多久闹钟就响了。
今天还要录一天节目,宁洵不允许自己在工作时出丝毫的差错,闹钟一响就翻身下床,用冷水洗了脸,逼迫自己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或许是这几天工作不忙,梁嘉木今天在民宿吃了早饭,还说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制作鱼灯。
节目组请了古城里有名的鱼灯制作技艺传承人朱老师,当地有许多像朱老师这样的匠人,他们一年能制作大大小小几千盏鱼灯。
朱老师拿着一根竹篾向大家介绍道:“传统鱼灯以鱼为形,以竹为骨,以纸为皮,分为鱼头、鱼身、鱼尾三节,竹篾的选择要选像我手里这样质地柔韧的,做之前要把竹篾泡在水里浸湿,之后再擦干,这样它就不容易断了。”
任紫嫣指了指朱老师手中的竹篾,“朱老师,我看到这上面还有很多刺,制作起来是不是会扎手?”
“对,”朱老师点了点头,“所以要把这些刺清理掉,然后把竹篾放到蜡烛上烤。”
姚新挺积极的说:“这一步是塑型吧?”
“是的,塑型,把这些竹篾绕成不同尺寸的圆圈,”朱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给大家挨个展示,“这是鱼鳃,这是鱼眼……”
“做好骨架之后就是蒙纸。”
宁洵闻言,立刻将自己面前那一叠剪裁好的宣纸拿给朱老师。
梁嘉木就站在他身边,自然注意到了他的动作,但碍于有摄像机,便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把自己的纸分给了宁洵一半——朱老师讲完之后,他们就要各自练习,宁洵把裁好的纸给了出去,一会儿他自己恐怕就得重新剪了。
宁洵低头看着他递过来的纸微微一愣,再看过去时,梁嘉木已经将目光放在了朱老师手里的鱼灯上。
朱老师一边示范一边叮嘱道:“大家一定注意,要在鱼的腹部留出一个口子,这样我们一会儿才能放灯串。”
“尽量在靠近鱼骨架和鱼骨圈连接处的地方插上腹鳍和胸鳍,鱼鳍要插/的/深一些,这样会更牢固。”
接着,她又问:“几位有没有学过美术的?”
何宜轩把目光投向冯莹莹:“莹莹姐画画可好看了。”
冯莹莹从小学习美术,不工作的时候就经常在微博上和粉丝分享自己的作品,微博还有一个粉丝专门为她建的tag,就叫作“莹莹的画画日记”。
姚新调侃道:“小何一看就是没少上网冲浪。”
“嗯,我会一点。”冯莹莹被何宜轩夸的有点儿不好意思。
“会一点就够了,”朱老师笑起来,语气柔和,“先用颜料铺色,然后用勾线笔画出细节,可以画祥云、如意或者鱼鳞这些图案。”
“最后拿出这个,”她把盒子里的珍珠拿起来,对着镜头展示了一下,“这个就是鱼的眼睛。”
“这些都做完之后,再装上木棍和灯就可以了。”
制成一个鱼灯并不容易,光是制作骨架就要花费很长时间,对工艺细节的要求也非常高。
五个人花费三天,最后才终于做出了一盏四米长,两米高,一米宽的鱼灯。
离开前一晚,宁洵作为代表点亮了他们共同完成的这盏鱼灯。
刹那间,烛火透过薄薄的宣纸照出来,斑驳的灯影映在每个人的脸上。
这条大鱼像是穿越百年光阴,从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游到他们面前。
任紫嫣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了一张照片,感叹道:“不敢相信这是我们做出来的,太有成就感了!”
姚新点头认同,开玩笑说:“我觉得我可以吹一辈子。”
九月二十二号,宁洵回到北京的第二天,《蹈锋》在水果台播出。
因为前期宣传工作到位,加上整部剧制作精良,演员演技在线,《蹈锋》一经播出,就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水花,观众在各个平台积极讨论剧情,热度居高不下,宁洵更是不出意料的连上好几条热搜。
宁洵和姜瑶在剧中饰演一对相爱相杀的恋人,两人从开始的互相猜忌到后来携手破案,感情逐步升温,暧昧的拉扯可以说是非常上头,宁姜cp也就此诞生。有的剧粉看了《大笑》后,扒出许多姜瑶和宁洵互动的细节,并且逐帧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宁姜cp是真的!
因此,《蹈锋》主创见面会当天的第一条热搜就是“宁洵姜瑶好甜”。
宁洵知道《蹈锋》热度高,他和姜瑶因此圈了很多粉,但当他到达见面会现场时,还是被热情的粉丝和媒体吓了一跳。
梁嘉木笑起来,伸手摸了摸面前的鱼头,然后趁何宜轩没注意,他俯下身,唇瓣贴上宁洵的耳朵,用只有他们两个能听到的声音说:“结束之后,我在桥上等你,我们一起看烟花。”
很多年之后,宁洵还想再回忆起当时发生了什么,却发现这段记忆早已经模糊了,他唯一记得的,除了马头墙上晃动的灯影,就是梁嘉木温热的嘴唇。
宁洵恍惚片刻,直到锣鼓声更加急促,队伍又动了起来,何宜轩也在后面提醒他,他才猛然回过神来,匆匆的撂下一句“知道了”,之后便举着鱼头继续向前行去。
灯会结束后,村民和游客都还没有散去,宁洵和何宜轩打了声招呼,便逆着人流往石桥的方向跑。
梁嘉木果然就站在桥上。
宁洵朝他跑过去,忽然想起他们第二次见面时的场景。人满为患的地铁站,身边的乘客都行色匆匆,只有他们两个的脚步分毫未动。
那天他丢了手机,那天他第二次遇到了梁嘉木。
宁洵避开拥挤的人群跑上桥,俯下身扶着膝盖,喘着粗气喊他:“梁嘉木!”
他在梁嘉木面前停下,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砰”的一声,天空上又炸开了一朵烟花。
梁嘉木的面容在变幻的火光映衬下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可这对宁洵来说没什么差别——梁嘉木的眉眼鼻唇早就被他刻在了心里,即使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宁洵也能准确描摹出他的样貌。
“宁洵,”梁嘉木朝他笑起来,又转头望向头顶夜空,“好看吗?”
宁洵看着他,僵硬的点了点头,讷讷的答:“好看。”
烟花渐渐止息,广阔无垠的天空慢慢归于寂静,宁洵倚在桥上,看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和近处的万家灯火,忽然说:“如果能一直生活在这儿,应该也不错。”
“很喜欢这里?”
“喜欢啊,”宁洵转过身去,背靠着桥,抬起胳膊伸了个懒腰,偏头看向梁嘉木时眉眼间盈满笑意,“怎么,梁总有意向帮我在这儿购置一处房产?”
梁嘉木轻笑出声,“不是不可以。”
宁洵一怔,旋即也跟着笑起来,“别了,我还得继续追求演艺事业呢,太悠闲的生活不适合我这样的牛马。”
“以后休假可以来这边。”
这会儿已经十点了,宁洵和梁嘉木明天都还有工作,两人就下了桥,往民宿的方向走。
等他们拐入一条小巷,路上的人便少了起来,一切喧嚣都被隔绝在高墙之外,距离他们越来越远。周围愈发安静,只能听到他们彼此的呼吸和青石板在脚下发出的“哒哒”声。
似乎刚才的情景只是一场梦。
“梁……”
一个“梁”字还没说完,梁嘉木的手机就响了起来,这一刻的宁静被打破,宁洵只好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梁嘉木按下接听键,把听筒放到耳边,他的声音不大,但语气缓慢而温柔:“嗯,过几天就回去,”他笑了一声,似乎心情很好,“在呢。”
恰好他的手机通话音量开得很大,又恰好这里很安静,宁洵虽然听不清电话里的人说了什么,却知道说话的是个女生。他无可避免的心头一颤,没注意到脚下的石阶,一个踉跄向前扑去。
“小心。”梁嘉木眼疾手快的扶住他。
等他回过神来,梁嘉木的那通电话已经挂断了。
宁洵慌忙把胳膊从他手里抽出来,低着头,心不在焉的说了声“谢谢”。
之后回去的一路上,宁洵都没再说话,只是反复的在心里想,梁嘉木有女朋友了?刚才来电话的女生……听起来他们很熟悉,关系也很近。
梁嘉木和她通电话的时候笑得很开心,和平日里的沉默寡言截然不同,宁洵仔细回忆了一下,发现自己好像从没见到他这样,似乎是卸下了浑身的防备,只剩下一副柔软的躯壳。
原来他和喜欢的人说话时,是这样的么?
和梁嘉木匆匆道了别,宁洵魂不守舍的回到房间,果然一夜未眠。
他不得不承认,即使知道梁嘉木早晚有一天会交女朋友,可真到了这个时候,他仍然无可避免的觉得难过。
如果说十年前他是满腔孤勇,为了一个未知的结果不顾一切,那么现在,他则是明知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但依然陷在这场美梦里不愿醒来。
他一整晚辗转反侧,直到天蒙蒙亮时才昏昏沉沉的睡过去,可惜没过多久闹钟就响了。
今天还要录一天节目,宁洵不允许自己在工作时出丝毫的差错,闹钟一响就翻身下床,用冷水洗了脸,逼迫自己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或许是这几天工作不忙,梁嘉木今天在民宿吃了早饭,还说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制作鱼灯。
节目组请了古城里有名的鱼灯制作技艺传承人朱老师,当地有许多像朱老师这样的匠人,他们一年能制作大大小小几千盏鱼灯。
朱老师拿着一根竹篾向大家介绍道:“传统鱼灯以鱼为形,以竹为骨,以纸为皮,分为鱼头、鱼身、鱼尾三节,竹篾的选择要选像我手里这样质地柔韧的,做之前要把竹篾泡在水里浸湿,之后再擦干,这样它就不容易断了。”
任紫嫣指了指朱老师手中的竹篾,“朱老师,我看到这上面还有很多刺,制作起来是不是会扎手?”
“对,”朱老师点了点头,“所以要把这些刺清理掉,然后把竹篾放到蜡烛上烤。”
姚新挺积极的说:“这一步是塑型吧?”
“是的,塑型,把这些竹篾绕成不同尺寸的圆圈,”朱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给大家挨个展示,“这是鱼鳃,这是鱼眼……”
“做好骨架之后就是蒙纸。”
宁洵闻言,立刻将自己面前那一叠剪裁好的宣纸拿给朱老师。
梁嘉木就站在他身边,自然注意到了他的动作,但碍于有摄像机,便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把自己的纸分给了宁洵一半——朱老师讲完之后,他们就要各自练习,宁洵把裁好的纸给了出去,一会儿他自己恐怕就得重新剪了。
宁洵低头看着他递过来的纸微微一愣,再看过去时,梁嘉木已经将目光放在了朱老师手里的鱼灯上。
朱老师一边示范一边叮嘱道:“大家一定注意,要在鱼的腹部留出一个口子,这样我们一会儿才能放灯串。”
“尽量在靠近鱼骨架和鱼骨圈连接处的地方插上腹鳍和胸鳍,鱼鳍要插/的/深一些,这样会更牢固。”
接着,她又问:“几位有没有学过美术的?”
何宜轩把目光投向冯莹莹:“莹莹姐画画可好看了。”
冯莹莹从小学习美术,不工作的时候就经常在微博上和粉丝分享自己的作品,微博还有一个粉丝专门为她建的tag,就叫作“莹莹的画画日记”。
姚新调侃道:“小何一看就是没少上网冲浪。”
“嗯,我会一点。”冯莹莹被何宜轩夸的有点儿不好意思。
“会一点就够了,”朱老师笑起来,语气柔和,“先用颜料铺色,然后用勾线笔画出细节,可以画祥云、如意或者鱼鳞这些图案。”
“最后拿出这个,”她把盒子里的珍珠拿起来,对着镜头展示了一下,“这个就是鱼的眼睛。”
“这些都做完之后,再装上木棍和灯就可以了。”
制成一个鱼灯并不容易,光是制作骨架就要花费很长时间,对工艺细节的要求也非常高。
五个人花费三天,最后才终于做出了一盏四米长,两米高,一米宽的鱼灯。
离开前一晚,宁洵作为代表点亮了他们共同完成的这盏鱼灯。
刹那间,烛火透过薄薄的宣纸照出来,斑驳的灯影映在每个人的脸上。
这条大鱼像是穿越百年光阴,从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游到他们面前。
任紫嫣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了一张照片,感叹道:“不敢相信这是我们做出来的,太有成就感了!”
姚新点头认同,开玩笑说:“我觉得我可以吹一辈子。”
九月二十二号,宁洵回到北京的第二天,《蹈锋》在水果台播出。
因为前期宣传工作到位,加上整部剧制作精良,演员演技在线,《蹈锋》一经播出,就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水花,观众在各个平台积极讨论剧情,热度居高不下,宁洵更是不出意料的连上好几条热搜。
宁洵和姜瑶在剧中饰演一对相爱相杀的恋人,两人从开始的互相猜忌到后来携手破案,感情逐步升温,暧昧的拉扯可以说是非常上头,宁姜cp也就此诞生。有的剧粉看了《大笑》后,扒出许多姜瑶和宁洵互动的细节,并且逐帧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宁姜cp是真的!
因此,《蹈锋》主创见面会当天的第一条热搜就是“宁洵姜瑶好甜”。
宁洵知道《蹈锋》热度高,他和姜瑶因此圈了很多粉,但当他到达见面会现场时,还是被热情的粉丝和媒体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