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然后紫鹃又听见黛玉感慨了另一句:“如今她们换了人管家,可下人们四处议论消息满天飞的境况,仍旧没有改变。”
紫鹃一听立马哼了一声:“以前都夸薛姑娘会管家,家里铺子奴仆管的很好,现在看来啊,成了宝二奶奶了,倒是不会管家了。”
紫鹃对宝钗母女,很是厌恶:当初在姑娘面前和善极了,又是送燕窝又是陪着说话解闷的,结果呢,狠狠的算计了姑娘。
如今看着薛家倒霉,紫鹃内心是很高兴的。
然而黛玉想的不简单,在探春生日迎春来的时候,得到了解答。
关于探春生日,其实宝钗与探春之间,还闹了些矛盾——虽然时候彼此都没有说什么,但二人却已经不是同路人了。
起因是宝钗想给探春隆重办一场生日宴。原因很简单,黛玉生日被接进宫去了,荣国府没能捞着这次拉拢京城权贵们的机会,而探春生日正好比黛玉晚一些,趁着黛玉这个郡王妃还住在荣国府,探春生日只要隆重些,自然会有不少人家前来。
如此一来,不只是探春本人能获得机会在京中权贵的夫人们面前露露脸,就是宝琴也能跟着出入一番。这对她们二人将来相看人家很有帮助。
同时,宝钗现如今管家,深知荣国府府库情况不容乐观,且为了给黛玉准备嫁妆,现如今老太太、太太的私库都拿出来不少好东西,甚至老太太还逼得大房夫妻也拿出私房。
探春生日若是隆重举办,京中有些想跟高门大户攀关系的富商,定然也会想法子出席,到时候送来的礼,可不会轻了。
思来想去,宝钗越发觉得,替探春好好办一场生日宴,是很有必要的。
知道探春素来是个有主意的人,宝钗决定先找探春聊聊。
“三妹妹。”宝钗到了秋爽斋,先是闲话一阵,而后才提起探春生日的事儿来,“我嫁过来这么些日子,恰好是三妹妹头一次生日,想着给妹妹好好办一办,妹妹觉着如何?”
探春敏锐的觉得,事情定然不简单,于是她笑着问宝钗:“嫂子打算如何办呢?”
果然是探春,不好糊弄,不过宝钗已经准备好了说辞:“三妹妹是明白人,我也就直说了。如今妹妹年纪也不小了,林妹妹她福气大,由圣上指婚。三妹妹也该是时候在大家面前露露脸了。想当初二姐姐,不就是吃了这个亏,稀里糊涂的出嫁,得了个如今的结果。”
“我素来欣赏三妹妹,不想三妹妹跟二姐姐一样,正好这一次三妹妹生日,就由我来请示太太与老太太,好好给三妹妹办个生日宴,邀请京中亲眷好友们。”
宝钗一番话,全都是为探春着想。
哪知探春却当即拒绝了:“嫂子为我着想,我很该谢谢嫂子。只是,以前二姐姐也好,还是现在四妹妹也好,都没有这样隆重过生日,单单给我一个人过,我心底过意不去。”
不等宝钗说话,探春又继续说:“何况,如今嫂子管家,知道家里艰难,就不必为了我,让嫂子难做。毕竟不患寡而患不均,家中兄弟子侄的那么多,要都隆重过生日,嫂子也不好办,不是吗?”
彼此都是聪明人,探春句句话也都是替宝钗着想,宝钗还不甘心,又劝说一番,探春索性直接道:“嫂子的心意,我心领就是了,生日那日,我已经有了安排,就不劳嫂子操心了。”
宝钗见探春如此坚定,也只好歇了心思:探春的厉害,宝钗是知道的。
探春只邀请了姐妹们聚聚,还亲自送了帖子。就是黛玉同在大观园住着,也收到了帖子。
看着探春的帖子,黛玉不由得想起她们起诗社的日子,感慨的对紫鹃雪雁道:“真是物是人非,也就三妹妹,还能有雅兴。”
末了又叹息一句:“不知道二姐姐能不能回来。”一面让紫鹃将自己新得的妆花织金缎子、红骨细洒金金钉铰川扇儿、金花红蕊簪等一并作为寿礼,给探春送去。
然而迎春回来了,很显然,还精心收拾了一番的。
见探春今日生日,只有她们姐妹并黛玉,迎春很是惊讶,脱口就问:“怎么嫂子们都不来吗?”
“不来才好。”探春索性将宝钗前些日子的提议说了,末了又道,“如今,宝二嫂子自然不高兴,想来太太也知道了,太太也不高兴,大嫂子不敢得罪太太,哪里会来。”
一句话,说的姐妹们都沉默下来。
第57章 姐妹聚首迎春解惑
黛玉看着在场的三个姐妹,不由得想:她们三个可算是各有各的苦处。惜春打小就被送到这边,亲爹去了道观,不理红尘俗世,哥哥嫂子待她不过面子功夫;探春是庶出,偏偏赵姨娘是个专爱惹是生非的人,王夫人又是个面慈心恶的人;至于迎春,就看她出嫁,也知道满府中的长辈,没一个人真的替她打算的。
黛玉于是打起精神道:“今儿是三妹妹的好日子,姐妹们都别垂头丧气的。”
探春这个做主人的也笑道:“可不是,别提晦气的人了。不过我还怕二姐姐不能来呢。”
迎春听了这话反倒是看了一眼黛玉:“说到底,还不是沾了林妹妹的光。我们家那个,本就是捐了官,没有实缺,所以一直无事可做,他当初娶我,本以为搭上了国公府,能帮他谋个一官半职的,哪知道压根儿不成。于是对我又打又骂,却没想到,转头听见林妹妹被赐婚给了皇子,后来三皇子又被册封为郡王,他就动了心思。”
这种人,听的探春惜春等都很不耻。
然而迎春话题一转,却提到了邢岫烟:“你们只怕不知道,就是邢妹妹的婚事,跟他们这些人也大有瓜葛。”
黛玉最是敏感,不过她没问,等着迎春先说。
“那人不知怎的,跟东府珍大哥搭上了线,那日喝了酒回来,一时不忌讳就什么都说了,说什么,邢妹妹知书达理,梅家这边嘛,虽然官不大,但清流人家,日后用得着。”迎春于朝政官场压根儿不熟悉,所以听了这些话也没想太多,只知道,邢岫烟的婚事,跟自己父亲、东府贾珍等人,都有关联。
然而黛玉却立马想到了:如今东府已经跟二皇子,也就是瑞郡王那边,搭上了线,他们已经站队支持瑞郡王了,想谋一个从龙之功。
那看来,邢妹妹是他们的一颗棋,用来拉拢清流人家。
不过这些话,黛玉不打算同姐妹们说,毕竟,她们不见得要参与到其中。而且,有些事儿,现在说还太早了。
探春听了忍不住哼了一声:“这些个男人,不说出去建功立业,就想着靠女人。说起来也是好笑的很,一个男人,若是病了瘸了,就说妻子克夫,若是升了官发了财,就说妻子旺夫。说来说去,要女人真有这么大本事,要男人何用?”
黛玉还头一次听到这样的话,忍不住夸探春:“三妹妹果然看的透彻,所以嘛,断然没有为了他们,委屈了自己的。二姐姐,你更是如此。如今他有忌惮,二姐姐更不必怕他,若是不顺心了,只管回来说说。我们姐妹,终归要互相扶持,才好。”
迎春听了很是动容,就连探春,也不禁侧目。
“还是林姐姐大度。”探春感叹一句,家里的事儿,兴许二姐姐四妹妹不那么清楚,但探春却很明白,太太她们用了林姐姐的银子,结果转头让二哥哥娶了宝姐姐。
哪知惜春在一旁道:“林姐姐素来纯粹,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一家子人若都需要遮遮掩掩,你算计我我算计你的,那活着还有什么趣味。”
这话说的黛玉探春都点了头:“四妹妹这话很对。”
“罢了,不提这些,我给你们瞧瞧前些日子我写的一幅字。”探春心胸开阔,起身将自己前些日子写好的字打开来。
姐妹们正谈论字画呢,外头通传巧姐儿来了,倒让探春姐妹都很意外。
一时见平儿牵着巧姐儿进来,身后还跟着小丫头拿着几样礼物,显然是给探春的寿礼。
巧姐儿小大人似的给探春作揖,口中说着祝福话,很显然,这些都是平儿提前教了她的。
看着巧姐儿,黛玉想到了贾琏夫妇,这对儿彼此算计的夫妻。都说虎毒不食子,可她们为了自己,连巧姐儿都可以不要。
迎春探春逗巧姐儿说话,黛玉见孩子可爱,也忍不住加入。有了巧姐儿,屋内倒是活泼了许多。
巧姐儿看到了探春案头的字,其中有些认得,有些不认得,指着其中一个“人”字说:“我也会写,还有这个,天,水。”
惜春想起来过这儿的小郡主高馨,她和巧姐儿一般大,可已经会背很多诗,写很多字,还会画画。
黛玉姐妹这才明白过来:二嫂子自己不认多少字,也没想过要教女儿,王家的姑娘,文墨都不通。
于是探春笑道:“巧姐儿可想念书,日后来跟着姑姑读书好不好?”
“好啊好啊,姑姑不要嫌我烦。”巧姐儿听了很高兴,拍手答应。
紫鹃一听立马哼了一声:“以前都夸薛姑娘会管家,家里铺子奴仆管的很好,现在看来啊,成了宝二奶奶了,倒是不会管家了。”
紫鹃对宝钗母女,很是厌恶:当初在姑娘面前和善极了,又是送燕窝又是陪着说话解闷的,结果呢,狠狠的算计了姑娘。
如今看着薛家倒霉,紫鹃内心是很高兴的。
然而黛玉想的不简单,在探春生日迎春来的时候,得到了解答。
关于探春生日,其实宝钗与探春之间,还闹了些矛盾——虽然时候彼此都没有说什么,但二人却已经不是同路人了。
起因是宝钗想给探春隆重办一场生日宴。原因很简单,黛玉生日被接进宫去了,荣国府没能捞着这次拉拢京城权贵们的机会,而探春生日正好比黛玉晚一些,趁着黛玉这个郡王妃还住在荣国府,探春生日只要隆重些,自然会有不少人家前来。
如此一来,不只是探春本人能获得机会在京中权贵的夫人们面前露露脸,就是宝琴也能跟着出入一番。这对她们二人将来相看人家很有帮助。
同时,宝钗现如今管家,深知荣国府府库情况不容乐观,且为了给黛玉准备嫁妆,现如今老太太、太太的私库都拿出来不少好东西,甚至老太太还逼得大房夫妻也拿出私房。
探春生日若是隆重举办,京中有些想跟高门大户攀关系的富商,定然也会想法子出席,到时候送来的礼,可不会轻了。
思来想去,宝钗越发觉得,替探春好好办一场生日宴,是很有必要的。
知道探春素来是个有主意的人,宝钗决定先找探春聊聊。
“三妹妹。”宝钗到了秋爽斋,先是闲话一阵,而后才提起探春生日的事儿来,“我嫁过来这么些日子,恰好是三妹妹头一次生日,想着给妹妹好好办一办,妹妹觉着如何?”
探春敏锐的觉得,事情定然不简单,于是她笑着问宝钗:“嫂子打算如何办呢?”
果然是探春,不好糊弄,不过宝钗已经准备好了说辞:“三妹妹是明白人,我也就直说了。如今妹妹年纪也不小了,林妹妹她福气大,由圣上指婚。三妹妹也该是时候在大家面前露露脸了。想当初二姐姐,不就是吃了这个亏,稀里糊涂的出嫁,得了个如今的结果。”
“我素来欣赏三妹妹,不想三妹妹跟二姐姐一样,正好这一次三妹妹生日,就由我来请示太太与老太太,好好给三妹妹办个生日宴,邀请京中亲眷好友们。”
宝钗一番话,全都是为探春着想。
哪知探春却当即拒绝了:“嫂子为我着想,我很该谢谢嫂子。只是,以前二姐姐也好,还是现在四妹妹也好,都没有这样隆重过生日,单单给我一个人过,我心底过意不去。”
不等宝钗说话,探春又继续说:“何况,如今嫂子管家,知道家里艰难,就不必为了我,让嫂子难做。毕竟不患寡而患不均,家中兄弟子侄的那么多,要都隆重过生日,嫂子也不好办,不是吗?”
彼此都是聪明人,探春句句话也都是替宝钗着想,宝钗还不甘心,又劝说一番,探春索性直接道:“嫂子的心意,我心领就是了,生日那日,我已经有了安排,就不劳嫂子操心了。”
宝钗见探春如此坚定,也只好歇了心思:探春的厉害,宝钗是知道的。
探春只邀请了姐妹们聚聚,还亲自送了帖子。就是黛玉同在大观园住着,也收到了帖子。
看着探春的帖子,黛玉不由得想起她们起诗社的日子,感慨的对紫鹃雪雁道:“真是物是人非,也就三妹妹,还能有雅兴。”
末了又叹息一句:“不知道二姐姐能不能回来。”一面让紫鹃将自己新得的妆花织金缎子、红骨细洒金金钉铰川扇儿、金花红蕊簪等一并作为寿礼,给探春送去。
然而迎春回来了,很显然,还精心收拾了一番的。
见探春今日生日,只有她们姐妹并黛玉,迎春很是惊讶,脱口就问:“怎么嫂子们都不来吗?”
“不来才好。”探春索性将宝钗前些日子的提议说了,末了又道,“如今,宝二嫂子自然不高兴,想来太太也知道了,太太也不高兴,大嫂子不敢得罪太太,哪里会来。”
一句话,说的姐妹们都沉默下来。
第57章 姐妹聚首迎春解惑
黛玉看着在场的三个姐妹,不由得想:她们三个可算是各有各的苦处。惜春打小就被送到这边,亲爹去了道观,不理红尘俗世,哥哥嫂子待她不过面子功夫;探春是庶出,偏偏赵姨娘是个专爱惹是生非的人,王夫人又是个面慈心恶的人;至于迎春,就看她出嫁,也知道满府中的长辈,没一个人真的替她打算的。
黛玉于是打起精神道:“今儿是三妹妹的好日子,姐妹们都别垂头丧气的。”
探春这个做主人的也笑道:“可不是,别提晦气的人了。不过我还怕二姐姐不能来呢。”
迎春听了这话反倒是看了一眼黛玉:“说到底,还不是沾了林妹妹的光。我们家那个,本就是捐了官,没有实缺,所以一直无事可做,他当初娶我,本以为搭上了国公府,能帮他谋个一官半职的,哪知道压根儿不成。于是对我又打又骂,却没想到,转头听见林妹妹被赐婚给了皇子,后来三皇子又被册封为郡王,他就动了心思。”
这种人,听的探春惜春等都很不耻。
然而迎春话题一转,却提到了邢岫烟:“你们只怕不知道,就是邢妹妹的婚事,跟他们这些人也大有瓜葛。”
黛玉最是敏感,不过她没问,等着迎春先说。
“那人不知怎的,跟东府珍大哥搭上了线,那日喝了酒回来,一时不忌讳就什么都说了,说什么,邢妹妹知书达理,梅家这边嘛,虽然官不大,但清流人家,日后用得着。”迎春于朝政官场压根儿不熟悉,所以听了这些话也没想太多,只知道,邢岫烟的婚事,跟自己父亲、东府贾珍等人,都有关联。
然而黛玉却立马想到了:如今东府已经跟二皇子,也就是瑞郡王那边,搭上了线,他们已经站队支持瑞郡王了,想谋一个从龙之功。
那看来,邢妹妹是他们的一颗棋,用来拉拢清流人家。
不过这些话,黛玉不打算同姐妹们说,毕竟,她们不见得要参与到其中。而且,有些事儿,现在说还太早了。
探春听了忍不住哼了一声:“这些个男人,不说出去建功立业,就想着靠女人。说起来也是好笑的很,一个男人,若是病了瘸了,就说妻子克夫,若是升了官发了财,就说妻子旺夫。说来说去,要女人真有这么大本事,要男人何用?”
黛玉还头一次听到这样的话,忍不住夸探春:“三妹妹果然看的透彻,所以嘛,断然没有为了他们,委屈了自己的。二姐姐,你更是如此。如今他有忌惮,二姐姐更不必怕他,若是不顺心了,只管回来说说。我们姐妹,终归要互相扶持,才好。”
迎春听了很是动容,就连探春,也不禁侧目。
“还是林姐姐大度。”探春感叹一句,家里的事儿,兴许二姐姐四妹妹不那么清楚,但探春却很明白,太太她们用了林姐姐的银子,结果转头让二哥哥娶了宝姐姐。
哪知惜春在一旁道:“林姐姐素来纯粹,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一家子人若都需要遮遮掩掩,你算计我我算计你的,那活着还有什么趣味。”
这话说的黛玉探春都点了头:“四妹妹这话很对。”
“罢了,不提这些,我给你们瞧瞧前些日子我写的一幅字。”探春心胸开阔,起身将自己前些日子写好的字打开来。
姐妹们正谈论字画呢,外头通传巧姐儿来了,倒让探春姐妹都很意外。
一时见平儿牵着巧姐儿进来,身后还跟着小丫头拿着几样礼物,显然是给探春的寿礼。
巧姐儿小大人似的给探春作揖,口中说着祝福话,很显然,这些都是平儿提前教了她的。
看着巧姐儿,黛玉想到了贾琏夫妇,这对儿彼此算计的夫妻。都说虎毒不食子,可她们为了自己,连巧姐儿都可以不要。
迎春探春逗巧姐儿说话,黛玉见孩子可爱,也忍不住加入。有了巧姐儿,屋内倒是活泼了许多。
巧姐儿看到了探春案头的字,其中有些认得,有些不认得,指着其中一个“人”字说:“我也会写,还有这个,天,水。”
惜春想起来过这儿的小郡主高馨,她和巧姐儿一般大,可已经会背很多诗,写很多字,还会画画。
黛玉姐妹这才明白过来:二嫂子自己不认多少字,也没想过要教女儿,王家的姑娘,文墨都不通。
于是探春笑道:“巧姐儿可想念书,日后来跟着姑姑读书好不好?”
“好啊好啊,姑姑不要嫌我烦。”巧姐儿听了很高兴,拍手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