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王妃,您的确也该磨磨性子了,您瞧瞧怡郡王妃,什么时候都沉得住气,还主动向皇后娘娘要人呢。”梁嬷嬷开始慢慢向自家姑娘说起道理来。
而梁嬷嬷口中懂事的怡郡王妃的黛玉,这会儿自然已经知道了宫里发生的一切,一边剥榛子一边向萧霆钧说:“还是母后厉害,只怕这会儿,吴贵妃和二嫂,都得感激母后呢。”
可不是嘛,帮着那孩子要了个封号,最低也是个县主。
“母后和父皇年少夫妻,一起走过许多艰难日子,自然非你我能及。”萧霆钧县主要说的,不是母后,而是有事儿要告诉黛玉,“我听父皇的意思,刑部只怕要大动,这次二哥虽然主动把宁国府摘出来,但我看多少他们都会受影响。”
宁国府啊,黛玉想了会儿:“只要四妹妹没事儿,我就不担心,其他人都是罪有应得。”
见黛玉不打算管,萧霆钧也就放心了。
“而且,我瞧着,只怕宁国府那个陈家姑娘,与二哥那个完全不同。二哥那个是不乐意,被逼的,都有勇气自尽。可宁国府那个,我看心机颇深。”黛玉从惜春那儿,倒是知道不少消息。
正如萧霆钧预料的那样,很快果然瑞郡王和刑部因齐国公府一事而牵扯出来的案子,就有了结果。
瑞郡王被罚禁闭在家,不得参与任何朝政,同时罚俸禄一年。刑部尚书赵存瑞被革职,刑部侍郎被降职三级,其余刑部很多官员纷纷落马。
但同时,天子给瑞郡王女儿赐名,琼南,出自诗句“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是个寓意美好的名字。同时册封丹阳县主。
这让很多觉得瑞郡王完蛋了的官员,一时间又拿不准了——天子这意思,对二皇子还是要重用的吗?
而这时候怡郡王府来了个特别的客人——尤氏。
因为这一次,除却刑部官员的惩罚外,宁国府是受到最大牵连的——天子当朝宣布,收回宁国府御赐宅邸,摘除国公府牌匾,取缔爵位承袭。
只是还是保留了贾珍那三等威烈将军的位置,而贾蓉委署骁骑校的职位也被夺了,成为白身一个。
旨意来的太突然,毫无心理准备的贾珍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思索半日后,决定与尤氏双双出动——贾珍去荣国府求贾母,想法子进宫给娘娘递个话让帮忙;尤氏则到怡郡王府,求黛玉帮忙。
是紫鹃先出来接待的:“珍大奶奶请稍等,我们王妃才从皇后娘娘那儿回来,换身衣服就出来。”
有小丫头捧着梨木托盘上头放着米黄釉暗刻缠枝花卉纹茶杯,紫鹃亲自捧茶端给尤氏。
尤氏欠身接了,口内先夸一句:“紫鹃姑娘如今真是越发出色了,果然是女大十八变。若在外头只怕都不敢认,比寻常人家的千金小姐,还让人移不开眼呢。”
紫鹃听了只是一笑,没有多话。
尤氏此番来的目的,不用问也能猜到。
没一会儿,就见黛玉穿着家常衣裳出来,高椎髻上只有一枝西府海棠式样簪子,却淡雅秀美,让尤氏不得不感叹——往日里知道林妹妹很美,如今这郡王府风水养人,更让林妹妹显得风姿卓越。
尤氏行礼后正忖度着该怎么开口呢,就听得黛玉先开了口:“大嫂子今儿来,定然是为了府上的事情。”
尤氏赶紧点头,正要说话却又被黛玉抢了先。
“大嫂子,陛下都已经下旨的事儿,别说是我了,就是我们王爷也是没法子开口的。何况,珍大哥还将陈家女养在府里,这事儿今儿没被查出来,不代表日后不会被查出来,嫂子若是为一家人计,就回去告诉珍大哥,留不得了,否则遗患无穷。”
尤氏脸色很不自然,她预料到黛玉多半不会帮忙,却没有料到黛玉会如此直接。
“还有一句话,看在亲戚一场我就直说了,珍大哥想要东山再起,怎么也得下真功夫,一味走捷径是不可能的。”
尤氏正要开口,外头通传长公主府来人了:“娘娘,长公主府的嬷嬷来了。”
“大嫂子,恕我招待不周了。”黛玉起身,临走时候还说了一句,“大嫂子告诉珍大哥,别去为难四妹妹,这事儿就没人帮的了。”
尤氏完全没有说话的机会,就被打发了。
尤氏回去,贾珍正发火——贾母同样,也不答应帮忙。
他看见尤氏,忙问怎么样。
第95章 贾母不安黛玉预警
尤氏自然将黛玉不帮忙的事儿告知了贾珍,末了还将陈氏的事儿也一并说了。
贾珍哼了一声:“还需要她提醒,我早就知道这女人留不得了。”说着贾珍眼底闪过一抹狠绝。
“可恨,如今真的是墙倒众人推。你知道老太太怎么说?说什么都怪我心思浮动,跑去巴结二皇子,还说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让我赶紧收拾去买个小院子,够一家人住就是了。”
贾珍越说越不甘心:“不过我也没忘刺激那老太婆一下,我告诉她,我是看宫里娘娘支持吴贵妃和二皇子,才支持二皇子的,哼,我倒要看看,那老太婆要怎么办。”
尤氏对贾珍浑不吝的性子了解的很,干脆不吭声。经过黛玉的事,她对贾母并不喜,知道对方狠起来,可是连亲外孙女都不顾的。但也不得不承认,说贾珍这些话,确实是有道理的。
而贾母那头,从贾珍口中知道了那些话后,真的是十分忧心——自打知道元春每年从家里拿二万两银子后,贾母就越发觉得元春没有谋略,二万两她在宫内还如此不得意,可见处事差错。
一个后宫妃子,怎么能去支持天子的哪个儿子呢?又不是自己的儿子。
不安的贾母准备下月初一进宫探视时候跟元春说道说道,想了想又叫来探春:“你大嫂子快过生日了,不如给你林姐姐下个帖子,请她回来坐坐?”
如今探春宝钗李纨三人一起管家,给李纨过生日,是贾母能想到的唯一借口了——还不知道黛玉愿不愿意回来呢。
探春知道贾母可不是真想给李纨庆祝生日,东府出了这么大事儿,只怕老太太想让林姐姐帮忙吧。
探春想了想,虽然应了老太太的话,却叫来侍书,亲自写了一封信让她送去怡郡王府,信中的意思是让黛玉别来,免得老太太开口黛玉抹不开面,东府本就是罪有应得,何苦让林姐姐为此落人口舌呢。
黛玉收到探春的信心中还是很熨帖的,姐妹一场至少还有人有真心不是吗?
“你回去告诉你们姑娘,让她放心,我知道怎么做的。”黛玉让紫鹃送侍书出去,“对了,我新得了一方蕉叶端砚,你顺道给你家姑娘带回去。”
黛玉一面让雪雁替她找几样东西,一匹月白云绸、一匹米白杭绢、一柄团扇加上一方长方云月端砚、两锭断桥残雪诗墨,作为送给李纨的生日礼物。
黛玉上门,荣国府赶紧隆重迎接,就连贾母都亲自站在了二门内。
“老太太何必如此,晚辈怎么担当得起。”众人见了王妃自然要行礼,黛玉赶紧上前亲自扶起贾母。
而贾母看着黛玉来了终于放心了几分:看来还是玉儿念旧情,这会儿明知庆生是借口,还是来了。一时又悔恨,早知道黛玉有这样的机缘,当初她该处置得妥当些。
“王妃先到老身屋内坐坐吧。”贾母却还是想先问问黛玉元春的情形,毕竟黛玉出入宫门时候多,听说陛下皇后都喜欢,定然知道不少。
听着贾母问,黛玉就微微叹了口气:“老太太不问,有些话我觉得也该跟老太太说说。”
说着黛玉就把上次元春特意叫了自己去奚落一番的事儿详细说了一遍。
听的贾母一个头两个大:元春这不是疯了吗,就算要支持二皇子,也不必得罪三皇子夫妇呀。
“你元春表姐是个呆性子,跟宝玉都像你二舅舅,迂腐的很,玉儿可千万别往心里去。”贾母赶紧开口。
这话说的真是有意思,黛玉也没真在意,毕竟元春对她来说,不过是陌生人,又不是像探春这样,有一起长大的情份。当即摇了摇头道:“老太太放心,几句话玉儿还不至于就生气,只是有一件事,玉儿不知道娘娘可有告诉老太太。”
见黛玉脸色的确是没有生气的模样,贾母放心些赶紧问是什么事儿。
“就是二舅舅如今在学政上头,定要谨慎些,一来这是四皇子开口给二舅舅的一个官职,四皇子明知宫里娘娘支持的是二皇子,不知道四皇子安的什么心,二来,二舅舅去做学政的那边,当地的官员们跟葛家关系匪浅。”黛玉告诉贾母,“那日我也提醒了娘娘,就不知道娘娘有没有给老太太说?”
贾母上次进宫,元春压根儿就没提到这事儿,贾母对元春越发不满,不过想着自家跟四皇子也没什么矛盾,对黛玉这话贾母也没有特别放在心上。等着家中给贾政送信的时候,贾母只是在信中提了一嘴。
黛玉今儿来,就是为了说这件事的,如今四皇子虽然没有直接受罚,但葛夕佳不仅受罚了,连带着理郡王府现如今多了一个徐淑妃的人,有几分鸡飞狗跳的意思。
而梁嬷嬷口中懂事的怡郡王妃的黛玉,这会儿自然已经知道了宫里发生的一切,一边剥榛子一边向萧霆钧说:“还是母后厉害,只怕这会儿,吴贵妃和二嫂,都得感激母后呢。”
可不是嘛,帮着那孩子要了个封号,最低也是个县主。
“母后和父皇年少夫妻,一起走过许多艰难日子,自然非你我能及。”萧霆钧县主要说的,不是母后,而是有事儿要告诉黛玉,“我听父皇的意思,刑部只怕要大动,这次二哥虽然主动把宁国府摘出来,但我看多少他们都会受影响。”
宁国府啊,黛玉想了会儿:“只要四妹妹没事儿,我就不担心,其他人都是罪有应得。”
见黛玉不打算管,萧霆钧也就放心了。
“而且,我瞧着,只怕宁国府那个陈家姑娘,与二哥那个完全不同。二哥那个是不乐意,被逼的,都有勇气自尽。可宁国府那个,我看心机颇深。”黛玉从惜春那儿,倒是知道不少消息。
正如萧霆钧预料的那样,很快果然瑞郡王和刑部因齐国公府一事而牵扯出来的案子,就有了结果。
瑞郡王被罚禁闭在家,不得参与任何朝政,同时罚俸禄一年。刑部尚书赵存瑞被革职,刑部侍郎被降职三级,其余刑部很多官员纷纷落马。
但同时,天子给瑞郡王女儿赐名,琼南,出自诗句“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是个寓意美好的名字。同时册封丹阳县主。
这让很多觉得瑞郡王完蛋了的官员,一时间又拿不准了——天子这意思,对二皇子还是要重用的吗?
而这时候怡郡王府来了个特别的客人——尤氏。
因为这一次,除却刑部官员的惩罚外,宁国府是受到最大牵连的——天子当朝宣布,收回宁国府御赐宅邸,摘除国公府牌匾,取缔爵位承袭。
只是还是保留了贾珍那三等威烈将军的位置,而贾蓉委署骁骑校的职位也被夺了,成为白身一个。
旨意来的太突然,毫无心理准备的贾珍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思索半日后,决定与尤氏双双出动——贾珍去荣国府求贾母,想法子进宫给娘娘递个话让帮忙;尤氏则到怡郡王府,求黛玉帮忙。
是紫鹃先出来接待的:“珍大奶奶请稍等,我们王妃才从皇后娘娘那儿回来,换身衣服就出来。”
有小丫头捧着梨木托盘上头放着米黄釉暗刻缠枝花卉纹茶杯,紫鹃亲自捧茶端给尤氏。
尤氏欠身接了,口内先夸一句:“紫鹃姑娘如今真是越发出色了,果然是女大十八变。若在外头只怕都不敢认,比寻常人家的千金小姐,还让人移不开眼呢。”
紫鹃听了只是一笑,没有多话。
尤氏此番来的目的,不用问也能猜到。
没一会儿,就见黛玉穿着家常衣裳出来,高椎髻上只有一枝西府海棠式样簪子,却淡雅秀美,让尤氏不得不感叹——往日里知道林妹妹很美,如今这郡王府风水养人,更让林妹妹显得风姿卓越。
尤氏行礼后正忖度着该怎么开口呢,就听得黛玉先开了口:“大嫂子今儿来,定然是为了府上的事情。”
尤氏赶紧点头,正要说话却又被黛玉抢了先。
“大嫂子,陛下都已经下旨的事儿,别说是我了,就是我们王爷也是没法子开口的。何况,珍大哥还将陈家女养在府里,这事儿今儿没被查出来,不代表日后不会被查出来,嫂子若是为一家人计,就回去告诉珍大哥,留不得了,否则遗患无穷。”
尤氏脸色很不自然,她预料到黛玉多半不会帮忙,却没有料到黛玉会如此直接。
“还有一句话,看在亲戚一场我就直说了,珍大哥想要东山再起,怎么也得下真功夫,一味走捷径是不可能的。”
尤氏正要开口,外头通传长公主府来人了:“娘娘,长公主府的嬷嬷来了。”
“大嫂子,恕我招待不周了。”黛玉起身,临走时候还说了一句,“大嫂子告诉珍大哥,别去为难四妹妹,这事儿就没人帮的了。”
尤氏完全没有说话的机会,就被打发了。
尤氏回去,贾珍正发火——贾母同样,也不答应帮忙。
他看见尤氏,忙问怎么样。
第95章 贾母不安黛玉预警
尤氏自然将黛玉不帮忙的事儿告知了贾珍,末了还将陈氏的事儿也一并说了。
贾珍哼了一声:“还需要她提醒,我早就知道这女人留不得了。”说着贾珍眼底闪过一抹狠绝。
“可恨,如今真的是墙倒众人推。你知道老太太怎么说?说什么都怪我心思浮动,跑去巴结二皇子,还说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让我赶紧收拾去买个小院子,够一家人住就是了。”
贾珍越说越不甘心:“不过我也没忘刺激那老太婆一下,我告诉她,我是看宫里娘娘支持吴贵妃和二皇子,才支持二皇子的,哼,我倒要看看,那老太婆要怎么办。”
尤氏对贾珍浑不吝的性子了解的很,干脆不吭声。经过黛玉的事,她对贾母并不喜,知道对方狠起来,可是连亲外孙女都不顾的。但也不得不承认,说贾珍这些话,确实是有道理的。
而贾母那头,从贾珍口中知道了那些话后,真的是十分忧心——自打知道元春每年从家里拿二万两银子后,贾母就越发觉得元春没有谋略,二万两她在宫内还如此不得意,可见处事差错。
一个后宫妃子,怎么能去支持天子的哪个儿子呢?又不是自己的儿子。
不安的贾母准备下月初一进宫探视时候跟元春说道说道,想了想又叫来探春:“你大嫂子快过生日了,不如给你林姐姐下个帖子,请她回来坐坐?”
如今探春宝钗李纨三人一起管家,给李纨过生日,是贾母能想到的唯一借口了——还不知道黛玉愿不愿意回来呢。
探春知道贾母可不是真想给李纨庆祝生日,东府出了这么大事儿,只怕老太太想让林姐姐帮忙吧。
探春想了想,虽然应了老太太的话,却叫来侍书,亲自写了一封信让她送去怡郡王府,信中的意思是让黛玉别来,免得老太太开口黛玉抹不开面,东府本就是罪有应得,何苦让林姐姐为此落人口舌呢。
黛玉收到探春的信心中还是很熨帖的,姐妹一场至少还有人有真心不是吗?
“你回去告诉你们姑娘,让她放心,我知道怎么做的。”黛玉让紫鹃送侍书出去,“对了,我新得了一方蕉叶端砚,你顺道给你家姑娘带回去。”
黛玉一面让雪雁替她找几样东西,一匹月白云绸、一匹米白杭绢、一柄团扇加上一方长方云月端砚、两锭断桥残雪诗墨,作为送给李纨的生日礼物。
黛玉上门,荣国府赶紧隆重迎接,就连贾母都亲自站在了二门内。
“老太太何必如此,晚辈怎么担当得起。”众人见了王妃自然要行礼,黛玉赶紧上前亲自扶起贾母。
而贾母看着黛玉来了终于放心了几分:看来还是玉儿念旧情,这会儿明知庆生是借口,还是来了。一时又悔恨,早知道黛玉有这样的机缘,当初她该处置得妥当些。
“王妃先到老身屋内坐坐吧。”贾母却还是想先问问黛玉元春的情形,毕竟黛玉出入宫门时候多,听说陛下皇后都喜欢,定然知道不少。
听着贾母问,黛玉就微微叹了口气:“老太太不问,有些话我觉得也该跟老太太说说。”
说着黛玉就把上次元春特意叫了自己去奚落一番的事儿详细说了一遍。
听的贾母一个头两个大:元春这不是疯了吗,就算要支持二皇子,也不必得罪三皇子夫妇呀。
“你元春表姐是个呆性子,跟宝玉都像你二舅舅,迂腐的很,玉儿可千万别往心里去。”贾母赶紧开口。
这话说的真是有意思,黛玉也没真在意,毕竟元春对她来说,不过是陌生人,又不是像探春这样,有一起长大的情份。当即摇了摇头道:“老太太放心,几句话玉儿还不至于就生气,只是有一件事,玉儿不知道娘娘可有告诉老太太。”
见黛玉脸色的确是没有生气的模样,贾母放心些赶紧问是什么事儿。
“就是二舅舅如今在学政上头,定要谨慎些,一来这是四皇子开口给二舅舅的一个官职,四皇子明知宫里娘娘支持的是二皇子,不知道四皇子安的什么心,二来,二舅舅去做学政的那边,当地的官员们跟葛家关系匪浅。”黛玉告诉贾母,“那日我也提醒了娘娘,就不知道娘娘有没有给老太太说?”
贾母上次进宫,元春压根儿就没提到这事儿,贾母对元春越发不满,不过想着自家跟四皇子也没什么矛盾,对黛玉这话贾母也没有特别放在心上。等着家中给贾政送信的时候,贾母只是在信中提了一嘴。
黛玉今儿来,就是为了说这件事的,如今四皇子虽然没有直接受罚,但葛夕佳不仅受罚了,连带着理郡王府现如今多了一个徐淑妃的人,有几分鸡飞狗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