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吴贵妃不敢想,失去这么大一个臂膀,老二接下来该怎么办。
  吴老太太叹了口气,语重心长起来:“娘娘,正是为了瑞郡王,你父亲才必须辞官呀。娘娘想一想,当初瑞郡王极力推荐了南安王去做主帅,从头到尾又一直在兵部,当初听说因为作战方案,还跟怡郡王吵了一架,如今战事失利,瑞郡王却并未受罚,难不成陛下是真的不会惩罚吗?”
  吴贵妃心底其实也是有担忧的,尤其是当兵部尚书张子麟都被罢官后,她很害怕陛下哪天想起来就会算这笔账。
  “娘娘,你父亲这一次也是没法子,两个人之中,只怕仅仅能保住一个。若陛下答应了你父亲辞官,大约就不会再惩罚瑞郡王,若不然,只怕这个郡王的位置,都很可能保不住。”吴老太太将老伴儿的分析一一说给吴贵妃听。
  “娘娘想一想,曾经的废太子事件,如今瑞郡王退一步,反而是好的。你父亲若是不辞官,瑞郡王就有一个吏部尚书的外祖父和一个户部尚书的岳祖父,陛下会放心吗?”老太太说的更加直白。
  “可老三,不也有两个舅舅,现在他大舅舅都是兵部尚书了,二舅舅还在外领兵。”吴贵妃不甘心。
  “所以你父亲才更要辞官,让三皇子出来出风头,天子正当盛年,出风头的那个,才容易被忌惮。”吴老太太心中也有不舍,京城住了这么多年,按照老伴的意思,只要天子答应他辞官,他们夫妻就要回老家去了。
  吴贵妃终于沉默不语了,因为她知道,事情到了这一步,就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而目前看起来,父亲做出的选择是对的。
  老太太见女儿神色黯然,只好说了一些劝解的话,其实还有很多话,对着女儿,老太太也不会说。
  因为老伴儿说了一句——不能因为二皇子,赔上整个吴家。趁着天子还没有对吴家那么戒备的时候,赶紧抽身,否则就来不及了。
  当年太子被废,先皇后一族几乎满门被斩。
  吴家虽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但全族上下也有上百口人,吴炳成自己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除了大儿子在京城,其余两个儿子,一个在永新州做同知,一个则压根儿没做官,就在老家,做个富户乡绅,管理照料家中的田地和铺子,捐些银子给当地,资助有资质的穷学子读书,吴家的名声养的很好。族里也有几个读书的苗子,一时的隐退并不算什么。
  吴炳成想的是,回到老家去,虽富贵不如以前,但吴家至少能保住。这样一来,就算他日二皇子这儿出事,天子对不做官的人,总该网开一面才是。本朝也没有追责卸任官员的先例,再者,二皇子后面争大位,吴家只在背后出一点力,总不会牵连太多。
  五日之后,天子这边就同意了吴炳成的辞官申请,吏部尚书的位置空了出来,与此同时,天子将瑞郡王从兵部调到了礼部。
  一时间,朝廷官员和皇室宗亲们都纷纷有了想法:瑞郡王一下子失去了吏部尚书的支持,同时还从热门的兵部去了冷门的礼部,由此可见圣心衰落。
  反观怡郡王,他现如今同时在户部和兵部,虽然说得是学着做事,可谁也不能忽视了这么一个皇子王爷呀。
  再加上一个舅舅是兵部尚书,一个舅舅在外带兵,两相对比,是个人都会感慨,怡郡王如今是皇子中最炙手可热的。
  于是不少官员开始想法子走怡郡王的门路,可惜这位皇子看起来谦和有礼,却很会把握分寸,一件礼物也不收,一句多话也没有。
  于是官员们开始回去跟妻子说起来,希望借助内宅走动一二。然而很快内宅夫人们也发现,怡郡王妃更是难以接近。
  毕竟大家和怡郡王妃既不是亲戚又不是旧友,郡王府的门都进不去。递送帖子去,王府的下人客客气气接了帖子,不一会儿就会出来告知对方,她们王妃连日繁忙,不便见人。送了东西去,更是一概不收。
  于是不少人就把目光转向了荣国府——郡王妃可是从荣国府出来的呀。
  但很快,她们就发现,荣国府可没时间接待她们这些人。因为荣国府的姑娘,被朝廷选中,不日就要册封郡主——去岛国和亲了。
  探春在得知被选上之后,主动来拜访了黛玉。她有些话要与黛玉说说,否则这辈子只怕没机会了。
  第112章 探春黛玉彻夜详谈
  探春上门,看见黛玉眼底深处的忧伤,不由感叹,这么些亲戚,除了自己的爹娘,其他人也就黛玉惜春是对自己去和亲一事感到伤心了。
  探春反而爽朗一笑:“今儿我就不称呼王妃了,还是喊一声林姐姐吧。林姐姐可还记得,我当年就说过,我若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如今能够走出去,林姐姐不应该伤心,该为我高兴才是。”
  那是当年探春第一次管家的时候说出来的话,如今好几年过去了。大家身份大不同,好在当年的情意未变。
  “虽然对外可以说,三妹妹你是以女子一人身,安两国之好,可,你肯定也知道,朝廷休战,只是暂时的。”黛玉不知道天子出题考校姑娘们都有哪些题目,但既然天子想要嫁过去的姑娘帮着朝廷,那肯定会向她们透露这个至关重要的信息。
  探春点头:“当然,那日陛下说的很明白。就因为如此,我才必须要去。”
  黛玉静静看着探春,等待她接下来的话。
  “林姐姐,这一次太太被关佛堂,我再次有机会管家,虽然是和大嫂子、二嫂子一起,但这一次我才真的看清了府里的情况。”探春想起来就觉得惊心。
  “以前我只当府里入的少出的多,以后日子难以为继,现在才知道,府里竟然做了那么多触犯律法的事儿,只怕林姐姐你都不知道。”
  “林姐姐还记得琏二哥偷娶尤家那人?那可是国孝家孝期间,若是御史台知道了,这就是一桩罪。”
  “而琏二嫂子,放印子钱、包揽诉讼,这就是更大的罪名。”
  “他们夫妇跑出去了,以为躲得了一时,难不成还能躲得了一世?”
  “如今老爷丢了官,一大家子只有琏二哥一个人在外做官,他自己还有把柄,这个家,真的岌岌可危了。当今陛下已经惩治了甄家、理国公府、齐国公府,东府也已经被撤了牌匾,连宅邸都被没收,承袭的爵位也到珍大哥这儿结束。日后会怎么样,实在难说。”
  探春一连串话,黛玉听了同样心惊——贾琏王熙凤夫妇着急着离开,看来比黛玉想的还要复杂些。
  “林姐姐,你既然已经是怡郡王妃了,那么你和姐夫都在这个局里,大位之争,胜者为王。所以,林姐姐,我嫁过去,兴许能帮到你们呢。”探春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那日陛下的那么多问题,我觉得我有一句,陛下是看中了的。”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黛玉当然明白,探春去了,依着她的聪明才智,定然能帮到自己和萧霆钧,可她还是会不忍心。
  “那,三妹妹可知道,这位岛国国主,鹰视狼顾,颇有野心,而且都快四十岁了,以前也有妻子,只不过妻子亡故,如今还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年。”黛玉将自己知道的信息,都告诉了探春。
  “知道,这些信息陛下就没想过瞒着。”探春早就已经深思熟虑过了,“可我既然愿意,当然不指望和和美美的爱情。其实林姐姐想一想,就算我待在家里等着出嫁,二姐姐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儿,我又能得到什么样的一个家呢?”
  “可,二舅舅和大舅舅,终归有些不同。”提到迎春,黛玉最近太忙了,都没时间关心一下,她暗暗记下,明儿就派紫鹃去瞧一瞧。
  “是,但府里头的乱象,老爷压根儿没法子。林姐姐你也知道,老爷那性子。”探春虽然明白,贾政不会像贾赦那样为了五千两银子就把自己给卖了,但贾政这些年为官的本事,实在是堪忧。
  “其实妹妹今儿来,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探春并没有扭捏和遮掩,“我很清楚,朝廷册封了我为郡主,那么,老爷肯定是会有个官位的,总不至于让郡主的生父做个白身,请姐姐和姐夫帮帮忙,别让老爷去太热门的位置,他做不好。”
  不愧是探春,看的很清楚,这事儿前两日萧霆钧就和黛玉讨论过——学政一事完全揭露了贾政的性格,他脑子不灵活,没法子平衡官场。
  “我和王爷商量过了,让二舅舅去做个翰林院做个侍读学士就是了,二舅舅最喜欢读书人,那边的人事相对简单,平时也没什么利益冲突,应该没问题。”黛玉告诉探春。
  探春听后点了点头:“这个安排很好,老爷这人一板一眼,说句不大恭敬的话,板正而迂腐,在这个位置应该不容易被人忽悠。”
  “除了老爷,妹妹还希望林姐姐在紧要关头,帮一把我娘,不求多好,能让她温饱就行。”探春心中一直恨赵姨娘分不清轻重,可她到底是自己的生母,此番见自己要远嫁,赵姨娘很是伤心了一场,还跑到探春面前说了好多次,不想她当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