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贾环一开始还不大乐意,宝钗细细给他分析一回后,贾环赶紧向宝钗道谢。
  “三弟别这么见外,你我本就是一家人,相互扶持才能保住这个家不是吗?如今你也瞧见了,你二哥哥不想做官,这家里能指望谁呢?就只能靠你了。”宝钗一向很会给人戴高帽子的,这会儿自然是满口夸赞贾环,“既然有了王爷扶持,三弟你去了,就好好做事,可别给王爷添麻烦才是。”
  贾环心情大好:“嫂子说的,弟弟都记着呢,弟弟好歹也读书多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心底还是有数的。真要是搞不明白的,弟弟自然回来请教嫂子。”
  “知道你一向懂事儿,我也是白嘱咐一句。”宝钗想了想,“如今三弟也是有官位在身的,月钱太少了不合适,一个月十两银子吧,三弟看如何?”
  一下子给自己十两?贾环自己还没有考虑到这个呢,于是当然高兴不已,满口谢过宝钗这个嫂子。
  “另外,也该多两个人跟着你出门,要有爷们的气派才是,如今你二哥哥不出门,倒是让茗烟和李贵都跟着你,你看如何?”宝钗的意思,是要让人看着贾环的,免得他有二心。
  贾环虽然有一点儿不乐意,这不是派人盯着自己嘛,可转念一想,无论是这个官位还是银子,都要靠宝钗这个嫂子,如今嫂子和瑞郡王妃交好,对自己而言有诸多好处,两个下人就算跟着,也不能真的不听自己的,索性依着宝钗就是。
  于是就点头应了:“还是嫂子考虑周到,弟弟在此就多谢嫂子了。”说着还作了一个揖。
  而后贾环欢欢喜喜的告辞,宝钗看着贾环的背影,琢磨着:内务府是个好地方,贾环能去,说不定还能帮着贾蔷那边的生意呢。
  贾环去当官的事儿,很快荣国府上下都知道了,赵姨娘倒是十分得意,贾政却有忧心,叫了儿子到跟前耳提面命一番。可如今,他自己做官都不怎么样,只能告诉儿子,不要犯错,不要贪心,踏踏实实办事,才是最要紧的。
  惜春自然也知道了,等着她去怡郡王府看黛玉的时候,就把一切都告诉了黛玉。
  黛玉这儿如今消息源也不只是惜春,李纨那边也通过紫鹃母亲递了消息来,还递来了一个惜春这个姑娘家不知道的消息:如今宝玉那奶嬷嬷李嬷嬷一家子,都被宝钗拉拢了去,李贵跟着贾环出门,就是替宝钗看住贾环的。
  内务府呀,最近怎么总觉得什么事儿,都跟内务府有些瓜葛。”黛玉想起宫里的郭充仪,总觉得有些不平静。
  不过内务府的事儿,黛玉没必要跟惜春这个姑娘讲,毕竟她和内务府没有瓜葛的。
  “王妃,淳老王妃派了人递了个帖子来。”紫鹃拿着帖子进来,黛玉很是好奇,赶紧接过来,却先问紫鹃来的是什么人。
  “之王府的嬷嬷,奴婢请了她们喝茶,还让送了几样点心过去,等着王妃您过目了好去告诉她们结果。”紫鹃也很好奇,淳老王爷是天子的叔叔,就是王爷王妃的叔公,往日里淳王府还从未送过帖子来。
  黛玉打开一看,更是有些不明白了:老王妃要上门拜访,问黛玉可有空闲。
  黛玉和萧霆钧一直以来都有些避讳与皇亲国戚们往来,除了长公主府因为长公主对黛玉特别关照外,其他王爷府上,黛玉她们保持着不咸不淡的往来。
  但淳老王妃要来,黛玉也不好拒绝,想了想:“紫鹃,请嬷嬷们进来说话吧。”
  不管如何,先看看淳老王妃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但黛玉万万没想到,淳老王妃竟然是为了做媒才上门的。
  第151章 王妃做媒相中宝琴
  淳老王妃来,是为自己娘家侄儿做媒来了。
  淳老王妃出自襄阳侯府彭家,弟弟彭毅如今是大理寺卿。弟弟家里有个小儿子彭沣,因早年麻风病,落下了残疾,一只腿行走不便,走路是个跛脚的。
  这也还罢了,偏偏两年前,原本订亲的姑娘又因病亡故,这下子竟有人传出,说彭沣命硬,克死了那姑娘。
  本来因为跛脚,彭沣就有些自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姑娘不嫌弃他,哪知又是这个结果。自打那个姑娘去世,彭沣借酒消愁,沉闷了一年多。
  “也不怕玉儿你笑话,我那侄儿,若是论家世,倒也有人家愿意将姑娘嫁进来,偏偏他还有几分挑剔,要一个聪明识大体的姑娘,不在乎出身。”淳老王妃心疼侄儿,就亲自上了黛玉的门。
  这话倒也不假,大理寺卿是正三品,又是掌管刑罚重地,且还有一个王妃的姑姑,又是侯府出身,彭沣的家世的确能让很多人家乐意将姑娘嫁给他。
  “玉儿那个画堂春绣,我倒也是去订了两回东西,看中了一个名叫宝琴的姑娘。”淳老王妃也不遮掩,她已经差人打听过宝琴的出身的,“我打听到她原本是皇商薛家的侄女儿,本来还有些犹豫,后来又得知她与那一家是断了亲的,这才放心下来。那姑娘如今上无父母,听说兄长快要成亲,但到底新妇没进门,就没有嫂子替她张罗。所以,就来问问玉儿的意思。”
  老王妃看中了宝琴,这倒是真的说明,彭家公子不在乎姑娘的出身。论长相和才学,宝琴的确称得上个中翘楚。
  但这事儿,黛玉并不能替宝琴做主。
  “叔祖母,虽然琴妹妹在画堂春绣帮忙,和我呢也算有些旧交,只是婚姻这种事儿,我也不能替琴妹妹答应的。”黛玉选择了实实在在的回答。
  淳老王妃就喜欢黛玉这态度:自己这个淳王妃以及背后的淳王府在皇室宗亲还是很有地位的,但怡郡王妃可不会为了巴结自己去说话做事。比如现在,这事儿要是一个人,只怕就满口答应下来,毕竟能结个姻亲关系,就算是拐了个弯,日后兴许也能用到这份关系。
  这反倒是说明,怡郡王妃是个有原则的人。
  “这是当然,我今儿来找玉儿你呢,就是想你去替我问问那姑娘。若是我们直接找人上门,多少有点儿仗势欺人的意思,那姑娘只怕都不好拒绝吧。”淳老王妃想着,若是那姑娘不乐意,也就算了,强扭的瓜不甜嘛。
  见淳老王妃如此开明,黛玉就放心多了:淳老王妃若是个不讲理的,自己还得费更多心思。
  “那就劳烦叔祖母耐心等两日,等着先问过宝琴妹妹后,再来向您回话。”既然淳老王妃如此通情达理,黛玉也就很是爽快。
  淳老王妃见目的达到,在怡郡王府用了午饭后就起身告辞。黛玉亲自送到了仪门处,等着萧霆钧下朝回来,黛玉就把这事儿讲给他听了——如今萧霆钧休养了约莫一个月,也该去做事儿了。
  萧霆钧听后让黛玉不用担心:“放心吧,就算我们和淳王叔公走得近,父皇也不会介意,我这个叔公,一向是不理政事的,论做王爷,没人比他更逍遥的。”
  听萧霆钧这么说,黛玉彻底放下心来,毕竟若是在天子那儿留下一个拉拢人心的印象,也不太好。
  黛玉这边很快邀请宝琴上门,也很是直接的将淳老王妃的意思说给宝琴听了——当初元春和王夫人还妄想将宝琴送给怡郡王做妾室,宝琴也是如此直接上门来向黛玉表明态度的。
  “淳老王妃特意强调了,若是琴妹妹不乐意,不必勉强自己。”黛玉将淳老王妃的态度也给宝琴说得明明白白。
  宝琴一点儿扭捏也没有,思考一会儿后就直言:“王妃也知道,我父母都不在了,就一个哥哥,如今家里还忙着迎娶嫂子过门。所以我自己的事儿,唯一可以商量的人就是哥哥了。”
  黛玉点了点头,宝琴的情况的确就是如此。
  “我和王妃也相识多年,所以不怕王妃您笑话,若是单单论家世,彭家真的是很不错的人家了。自打梅家退亲后,中间也有一些人家来打听,可基本上都不是什么好人家。”宝琴在黛玉面前,决定不隐瞒,一来没什么好隐瞒的,二来,她分析利益得失,如今她们兄妹和伯母家断了亲,那么保持和怡郡王府的往来,对他们而言是很重要的。
  虽然太功利,但现实就是如此。
  “淳老王妃既然选择坦诚,那我也就不用藏着掖着。”宝琴听了黛玉的描述,觉得淳老王妃起码是个坦荡人,否则她不用来找怡郡王妃,直接托冰人上门,自己还不好拒绝呢。
  “彭家公子残疾我倒不介意,但人品我还是挺在意的,实在是不了解,所以不知道王妃能不能帮忙打听一二?”宝琴当然会让她哥哥想法子打听,但高门大户,她哥哥人脉可没有那么厉害,怡郡王府就不同了。
  黛玉见宝琴如此直接,也就如实相告:“琴妹妹如此爽快,那我也就直说了。这一位彭家公子呢,我已经打听过了,因为跛脚所以暂时并不会出来做官,但还是很有学识的。旁的倒也还好,但有一样,心思较为敏感,大概是因为他多年跛脚,所以性子有些孤僻。”
  宝琴想,这也是人之常情,一个人出身这么好,偏偏因为生病导致了跛脚,一开始想来是受不了人们的眼光的,所以就不乐意与人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