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当初废太子,就是先帝选的。
这其中微妙的差别,于朝堂治理,是十分关键的。
“不过,倒是能提点提点老三媳妇,让她早做准备,将王府收拾好,到时候老五两口子直接搬进去。”天子又补充了一句。
皇后当即应了,琢磨着自己该亲自去一趟,跟黛玉好好说说。
而如同天子意料,一些有眼力见的比如工部尚书田静敏等有眼力见的朝臣,已经熬夜写好了请皇上册立三皇子为太子的折子,在天子提出奖赏东南将帅和士兵的时候,就递了上来。
所以皇后去给黛玉说的时候,册立太子之事基本上已经十拿九稳了。
黛玉心底多少有些感觉,但真的有了这样一个结果,却又有些觉得不真实,听了皇后的话后,好一会儿才问:“我们住过的地方,给五弟和五弟妹,会不会委屈了他们?虽然能重新翻修,但府邸大格局不好变动的。”
皇后没料到黛玉居然问起了这个,听后一笑:“这事儿反倒是早就定了的,当初老五要成亲,周宸妃就来讨本宫的主意,本宫就问过陛下,这事儿老五夫妻心底都是有数的,你知道老五媳妇怎么说吗?”
黛玉摇头,她自然猜不到,很是好奇。
“她说,幸好不用她来,她自己可不会收拾屋子了,在家做姑娘都经常被她母亲念叨,如今能有个现成的府邸,是再好不过了。”皇后想起当时左江秋说话的模样,都觉得很有意思。
黛玉听了也忍不住一笑,她和左江秋从认识到迅速成为了密友,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那姑娘爽朗率真,是个让人容易喜欢的姑娘。
而后黛玉又关心起东南岛国,如今探春竟然还能做摄政太后,那还真算是得偿所愿了——探春的能力,加上中原王朝的支持,她做一个摄政太后,还真是很不错的。
不过细节,等着萧霆钧回来,自然就能一清二楚了。
很快,东南将帅班师回朝的日子就定下来,爵以赏功,职以任能,于是朝廷册封左清老将军为一等公,封副帅乔雨山为三等公。其余将士各加一级,转吏部考功司记档,票拟照准各职。
在礼部的二皇子萧霆锴看着这些,心底很是不爽——左老将军也就罢了,横竖他也是武将中一等一的,又年纪大了,能活几年还不好说呢。但是乔雨山,可是老三的亲舅舅,如今封了三等公,回来后还要加封抚远大将军,这对老三而言,可真是一个有力的臂膀。
更别提,已经有不少臣子上折子,奏请册立老三当太子——原来自己竟然是个傻子,还真的以为老三爱美人不爱江山,在家陪妻子待产,结果呢,人家老三早就秘密跑去了东南。
说到底,还不是父皇偏心,老三这一次去,摆明了就是捡个大功劳,他干了什么?东南布局早就是父皇和兵部以及东南那边调度好的,老三去不去根本就没关系。
忽然在人员名单中看到王子腾,萧霆锴倒是留了个心眼,这个老狐狸,倒是有几分本事,从先帝到现在,几次朝廷变动,他好像都还能稳住。
这一次,他这个福建布政使,也算有功劳,这一次竟然还能升任两江总督了。
看来王子腾这根线,得牢牢握在自己手里才是。
他记得王子腾自己去的任上,其家眷都在京城,听说王子腾还有个庶出的女儿,自己横竖也要有侧妃。
想到这些,萧霆锴找了机会进宫,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母亲。
吴贵妃一听,王家的确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你如今在礼部,该向你父皇提议,自己去郊外迎接得胜还朝的将士,你说是不是?”吴贵妃心底很清楚,老三这次回来,只怕真的就要是太子了。
“有时候,形势逼人,适当退一步,表现得低调和谦卑一些,有好处的。”吴贵妃也是想了很久,还得了自家兄长的指点,才想到了这个法子的。
萧霆锴愣了会儿,点了点头。
第170章 怡王回家夫妇再聚
萧霆钧带着一队人马抵达京郊潞河驿站的时候,远远就看见了等着的队伍。策马上前,才知道二哥竟然亲自带着礼部官员来接,萧霆钧赶紧翻身下马。
反倒是萧霆锴愣住了——怎么既没有左清老将军,也没有乔雨山,就只有萧霆钧一人带着一队人马,这与自己收到的信息可不大符合呀。
萧霆钧上来笑着向他二哥打招呼:“二哥亲自来接,这怎么好意思。我因回家看孩子心切,就跟老将军说好了,也向父皇递了信,先带人回来了。”
这虽然解开了萧霆锴的疑惑,但看着他三弟的笑脸,萧霆锴心底更是不爽了,这人说的倒是轻松,却总让人有一种他是胜利者的姿态。
其实是萧霆锴自己多想了,萧霆钧说的都是实情。
“所以二哥要等老将军他们,只怕得后儿再来了。”萧霆钧继续说。
“瞧三弟这话说的,先接了你,后日再来一趟,也是应该的。”心底虽然有怨气,但萧霆锴面上倒是笑呵呵,执着萧霆钧的手问候一番,在旁人看来那可真是兄友弟恭的。
听见萧霆钧说左清老将军等今儿不会到,萧霆锴也不再多等,直接上马与萧霆钧一道回城。
但萧霆钧却没有直接进宫,反倒是先向萧霆锴道:“弟弟已经向父皇递了折子的,父皇也准许了,这会儿就直接回王府了,二哥自便。”
说着还真就打马回怡郡王府去了,他带着的那队人马,除却几个侍卫跟着萧霆钧,其他人则都有去处——他们也不必进宫,而是各自去兵马司。
看着萧霆钧的背影,萧霆锴不由得想:难不成老三不知道朝臣奏请册立他为太子?还是说反正太子之位到手,他就如此嚣张?不过一个女儿,值得这么急急忙忙的?
萧霆钧却没在意他二哥的想法,他真的是没料到二哥会亲自来接,而且说的也都是实话:他真的很想妻子,也很想见见出生一个多月的女儿。
但萧霆钧却没有提前告知怡郡王府内的任何人——玉儿虽然出了月子,但总归是劳累的,不必让她又来操心一趟。
却没想到,自己回来,玉儿反倒是睡着了。
萧霆钧让紫鹃等不必声张,自己先去换了衣服又洗漱一番,才来看孩子。乳娘莫氏抱着孩子,萧霆钧小心翼翼接了过来。
孩子也睡着的,萧霆钧看着那一张红扑扑的小脸蛋儿,忍不住就笑起来,心底一片柔软:他想了好多次,终于见到了孩子。
“长生?”
黛玉睁开眼的时候,只见萧霆钧抱了嘉悦坐在她床边。一时间还以为自己在做梦,忍不住抬手揉了揉眼睛。
“玉儿,真的是我。”黛玉的举措让萧霆钧更是心软软,他笑呵呵的看着妻子。
“怎么也没人叫醒我?你几时回来的?去宫里了吗?”黛玉依然觉得不真实。
“我提前了两日回来,就想看看你和孩子,放心,早就禀告了父皇的。”萧霆钧刚说完,发现抱着的嘉悦发出了哼唧声,似乎要哭,忙摇晃起来。
黛玉见了却吓了一跳:萧霆钧果然没带过孩子,这可太用力了。忙起来接过孩子,然后轻轻摇了摇,待孩子又熟睡过去,才看着孩子对萧霆钧讲:“不能那么用力,孩子娇嫩,太用力了,小脑瓜子都被你摇晕了。”
见妻子的目光始终在孩子身上,萧霆钧有几分吃味:“玉儿,你都不关心关心我的。”
黛玉抬眼看萧霆钧,呆呆的,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忍不住扑哧一笑。
萧霆钧自己也笑了。
黛玉示意莫氏,乳娘就赶紧上前接过孩子并抱了下去,这才问萧霆钧饿不饿累不累。
萧霆钧却先抬手,替黛玉整理了一番有些睡乱了的头发。
“不饿,也不累。”说着倒是将二哥来接的事儿说了,“三妹妹有封信,让我亲自交给你。”
说着萧霆钧拿出来给黛玉,那是探春的亲笔信,当时在岛国安顿好了一切后,探春抱着仅有两岁的岛国小国主来送行,还单独向萧霆钧说了一段话。
“荣国府虽然是林姐姐外祖母家,却很少有人真心疼她,如今我远在海外,请怡郡王好好照顾林姐姐了。”
萧霆钧早就知道探春很有谋略,但在战乱时候,她一个女子展现出来的果敢勇毅,依然给萧霆钧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黛玉拿着书信,只觉得有千斤重。
她没有立刻打开,而是先问萧霆钧:“三妹妹如今可好?”
“好,真的挺好。只不过,作为一个摄政太后,她接下来还是会面对很多,不过你也不必担心,朝廷肯定会极力支持她。”萧霆钧告诉妻子。
“等晚上我再慢慢看,我想听你说一说,此次战役、东南的情况。”黛玉将信收了起来。
萧霆钧牵着妻子坐下,开始对她一一讲来。其实有了探春的里应外合,此次战役从发兵到结束都很顺利,毕竟岛国的城防大家都已经烂熟于心了。
这其中微妙的差别,于朝堂治理,是十分关键的。
“不过,倒是能提点提点老三媳妇,让她早做准备,将王府收拾好,到时候老五两口子直接搬进去。”天子又补充了一句。
皇后当即应了,琢磨着自己该亲自去一趟,跟黛玉好好说说。
而如同天子意料,一些有眼力见的比如工部尚书田静敏等有眼力见的朝臣,已经熬夜写好了请皇上册立三皇子为太子的折子,在天子提出奖赏东南将帅和士兵的时候,就递了上来。
所以皇后去给黛玉说的时候,册立太子之事基本上已经十拿九稳了。
黛玉心底多少有些感觉,但真的有了这样一个结果,却又有些觉得不真实,听了皇后的话后,好一会儿才问:“我们住过的地方,给五弟和五弟妹,会不会委屈了他们?虽然能重新翻修,但府邸大格局不好变动的。”
皇后没料到黛玉居然问起了这个,听后一笑:“这事儿反倒是早就定了的,当初老五要成亲,周宸妃就来讨本宫的主意,本宫就问过陛下,这事儿老五夫妻心底都是有数的,你知道老五媳妇怎么说吗?”
黛玉摇头,她自然猜不到,很是好奇。
“她说,幸好不用她来,她自己可不会收拾屋子了,在家做姑娘都经常被她母亲念叨,如今能有个现成的府邸,是再好不过了。”皇后想起当时左江秋说话的模样,都觉得很有意思。
黛玉听了也忍不住一笑,她和左江秋从认识到迅速成为了密友,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那姑娘爽朗率真,是个让人容易喜欢的姑娘。
而后黛玉又关心起东南岛国,如今探春竟然还能做摄政太后,那还真算是得偿所愿了——探春的能力,加上中原王朝的支持,她做一个摄政太后,还真是很不错的。
不过细节,等着萧霆钧回来,自然就能一清二楚了。
很快,东南将帅班师回朝的日子就定下来,爵以赏功,职以任能,于是朝廷册封左清老将军为一等公,封副帅乔雨山为三等公。其余将士各加一级,转吏部考功司记档,票拟照准各职。
在礼部的二皇子萧霆锴看着这些,心底很是不爽——左老将军也就罢了,横竖他也是武将中一等一的,又年纪大了,能活几年还不好说呢。但是乔雨山,可是老三的亲舅舅,如今封了三等公,回来后还要加封抚远大将军,这对老三而言,可真是一个有力的臂膀。
更别提,已经有不少臣子上折子,奏请册立老三当太子——原来自己竟然是个傻子,还真的以为老三爱美人不爱江山,在家陪妻子待产,结果呢,人家老三早就秘密跑去了东南。
说到底,还不是父皇偏心,老三这一次去,摆明了就是捡个大功劳,他干了什么?东南布局早就是父皇和兵部以及东南那边调度好的,老三去不去根本就没关系。
忽然在人员名单中看到王子腾,萧霆锴倒是留了个心眼,这个老狐狸,倒是有几分本事,从先帝到现在,几次朝廷变动,他好像都还能稳住。
这一次,他这个福建布政使,也算有功劳,这一次竟然还能升任两江总督了。
看来王子腾这根线,得牢牢握在自己手里才是。
他记得王子腾自己去的任上,其家眷都在京城,听说王子腾还有个庶出的女儿,自己横竖也要有侧妃。
想到这些,萧霆锴找了机会进宫,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母亲。
吴贵妃一听,王家的确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你如今在礼部,该向你父皇提议,自己去郊外迎接得胜还朝的将士,你说是不是?”吴贵妃心底很清楚,老三这次回来,只怕真的就要是太子了。
“有时候,形势逼人,适当退一步,表现得低调和谦卑一些,有好处的。”吴贵妃也是想了很久,还得了自家兄长的指点,才想到了这个法子的。
萧霆锴愣了会儿,点了点头。
第170章 怡王回家夫妇再聚
萧霆钧带着一队人马抵达京郊潞河驿站的时候,远远就看见了等着的队伍。策马上前,才知道二哥竟然亲自带着礼部官员来接,萧霆钧赶紧翻身下马。
反倒是萧霆锴愣住了——怎么既没有左清老将军,也没有乔雨山,就只有萧霆钧一人带着一队人马,这与自己收到的信息可不大符合呀。
萧霆钧上来笑着向他二哥打招呼:“二哥亲自来接,这怎么好意思。我因回家看孩子心切,就跟老将军说好了,也向父皇递了信,先带人回来了。”
这虽然解开了萧霆锴的疑惑,但看着他三弟的笑脸,萧霆锴心底更是不爽了,这人说的倒是轻松,却总让人有一种他是胜利者的姿态。
其实是萧霆锴自己多想了,萧霆钧说的都是实情。
“所以二哥要等老将军他们,只怕得后儿再来了。”萧霆钧继续说。
“瞧三弟这话说的,先接了你,后日再来一趟,也是应该的。”心底虽然有怨气,但萧霆锴面上倒是笑呵呵,执着萧霆钧的手问候一番,在旁人看来那可真是兄友弟恭的。
听见萧霆钧说左清老将军等今儿不会到,萧霆锴也不再多等,直接上马与萧霆钧一道回城。
但萧霆钧却没有直接进宫,反倒是先向萧霆锴道:“弟弟已经向父皇递了折子的,父皇也准许了,这会儿就直接回王府了,二哥自便。”
说着还真就打马回怡郡王府去了,他带着的那队人马,除却几个侍卫跟着萧霆钧,其他人则都有去处——他们也不必进宫,而是各自去兵马司。
看着萧霆钧的背影,萧霆锴不由得想:难不成老三不知道朝臣奏请册立他为太子?还是说反正太子之位到手,他就如此嚣张?不过一个女儿,值得这么急急忙忙的?
萧霆钧却没在意他二哥的想法,他真的是没料到二哥会亲自来接,而且说的也都是实话:他真的很想妻子,也很想见见出生一个多月的女儿。
但萧霆钧却没有提前告知怡郡王府内的任何人——玉儿虽然出了月子,但总归是劳累的,不必让她又来操心一趟。
却没想到,自己回来,玉儿反倒是睡着了。
萧霆钧让紫鹃等不必声张,自己先去换了衣服又洗漱一番,才来看孩子。乳娘莫氏抱着孩子,萧霆钧小心翼翼接了过来。
孩子也睡着的,萧霆钧看着那一张红扑扑的小脸蛋儿,忍不住就笑起来,心底一片柔软:他想了好多次,终于见到了孩子。
“长生?”
黛玉睁开眼的时候,只见萧霆钧抱了嘉悦坐在她床边。一时间还以为自己在做梦,忍不住抬手揉了揉眼睛。
“玉儿,真的是我。”黛玉的举措让萧霆钧更是心软软,他笑呵呵的看着妻子。
“怎么也没人叫醒我?你几时回来的?去宫里了吗?”黛玉依然觉得不真实。
“我提前了两日回来,就想看看你和孩子,放心,早就禀告了父皇的。”萧霆钧刚说完,发现抱着的嘉悦发出了哼唧声,似乎要哭,忙摇晃起来。
黛玉见了却吓了一跳:萧霆钧果然没带过孩子,这可太用力了。忙起来接过孩子,然后轻轻摇了摇,待孩子又熟睡过去,才看着孩子对萧霆钧讲:“不能那么用力,孩子娇嫩,太用力了,小脑瓜子都被你摇晕了。”
见妻子的目光始终在孩子身上,萧霆钧有几分吃味:“玉儿,你都不关心关心我的。”
黛玉抬眼看萧霆钧,呆呆的,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忍不住扑哧一笑。
萧霆钧自己也笑了。
黛玉示意莫氏,乳娘就赶紧上前接过孩子并抱了下去,这才问萧霆钧饿不饿累不累。
萧霆钧却先抬手,替黛玉整理了一番有些睡乱了的头发。
“不饿,也不累。”说着倒是将二哥来接的事儿说了,“三妹妹有封信,让我亲自交给你。”
说着萧霆钧拿出来给黛玉,那是探春的亲笔信,当时在岛国安顿好了一切后,探春抱着仅有两岁的岛国小国主来送行,还单独向萧霆钧说了一段话。
“荣国府虽然是林姐姐外祖母家,却很少有人真心疼她,如今我远在海外,请怡郡王好好照顾林姐姐了。”
萧霆钧早就知道探春很有谋略,但在战乱时候,她一个女子展现出来的果敢勇毅,依然给萧霆钧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黛玉拿着书信,只觉得有千斤重。
她没有立刻打开,而是先问萧霆钧:“三妹妹如今可好?”
“好,真的挺好。只不过,作为一个摄政太后,她接下来还是会面对很多,不过你也不必担心,朝廷肯定会极力支持她。”萧霆钧告诉妻子。
“等晚上我再慢慢看,我想听你说一说,此次战役、东南的情况。”黛玉将信收了起来。
萧霆钧牵着妻子坐下,开始对她一一讲来。其实有了探春的里应外合,此次战役从发兵到结束都很顺利,毕竟岛国的城防大家都已经烂熟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