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宝玉整个人都像是傻了一般,一开始还知道哭,后来也不哭了,就那么枯坐着。
  宝钗心底也是十分难过,她甚至不明白,怎么好好的一个孩子,说没有就没有了呢。不过是发热,怎么就到了这个地步?
  这孩子,好不容易才和她亲热起来,每天读书回来,都很高兴的和自己说话,一起吃点心,宝钗教他认字,教他画画。
  宝钗甚至想过,这辈子,有了芷哥儿,她也可以安安心心起来的。
  上苍总是如此,一次又一次的让她失望。
  看着好几日不吃不喝的宝玉,宝钗直接不理会。莺儿倒是十分着急,到宝玉面前各种劝慰,又把女儿也抱了去,想着能唤醒宝玉,告诉他,他不只有儿子,还有女儿。
  但无论莺儿说什么,做什么,宝玉都依旧沉浸在他自己的世界里,就这么基本上过了半个月,一日晨起,宝玉先是对着莺儿说:“这些年,也是苦了你了,日后,孩子也只能交给你了。”
  莺儿不明所以,然而没等她发问,宝玉已经去见宝钗了。
  宝玉对着宝钗作了个揖,神情中带着严肃与悲悯:“宝姐姐,过往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宝姐姐就当一切,都是云烟。”
  宝钗顿时惊住了,因为自打自己嫁过来之后,宝玉从未喊过自己宝姐姐,也从没与如此态度温和的与自己说话,只不过这话,总觉得有几分离别的味道。
  宝钗还来不及开口,宝玉又道:“那一年听戏,宝姐姐点了一出《山门》,里头那《寄生草》,辞藻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说着宝玉就念了出来: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我也要芒鞋破钵去了,宝姐姐珍重。”宝玉又作了一个揖后,转身朝着门外走。
  宝钗愣住了,回过神后赶紧跟了上去。
  宝玉却是先去辞别王夫人,不等王夫人说话,又去辞别贾母。
  到了贾母房中,宝玉正要开口,宝钗却抢先一步:“二爷就算再伤心,也不能让老太太和太太更伤心了,你如此,将老太太太太和老爷,置于何地呢?”
  宝钗原本想这些话,能让宝玉醒悟,宝玉听了面色丝毫没有变化,而是淡定的给贾母请安。
  “这些年,骗了老太太的疼爱,孙子如今尘缘已了,就此作别。”
  贾母一听顿时喝止一句:“宝玉,你在胡说些什么?你一个大男人的,不说养家糊口,竟来挖你祖母的心?这些年,我都白疼你了吗?”
  宝玉面色竟然不悲不喜,看向贾母时候眼神是冷的:“横竖我是古今第一无用的人,不能护住儿子,也无力保护家人,还是就此别过了。”
  “你住口!我知道,芷哥儿没了,你伤心,可你就不想想,你祖母我一把年纪了,白发人送黑发人,难道不伤心吗?你可知道我这些日子,夜不能寐,食不下咽。”贾母顿时哭了起来,她同样伤心难过。
  宝钗也趁机赶紧劝道:“二爷,你瞧瞧,老太太一把年纪了,还有太太,身子骨儿也不好,更别提老爷了,如今三妹妹远嫁,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你要是再一去,可叫老太太、老爷、太太如何是好啊。”
  撑着病体也赶来的王夫人还在门口就听见了宝钗这些话,更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进来,抱住她的儿子。
  “我的儿呀,你怎么如此狠心。我已经没有了珠儿,若是再没有了你,可让我怎么活呀。”
  王夫人的哭诉,让满屋子的人都生出怜悯来,除了宝玉。
  见宝玉只是呆呆站着,宝钗不由得想起了很多旧事,忙又开口劝慰起来:“二爷不看别的,就看看老太太和太太,那一年二爷被老爷打了,不还是老太太和太太最是心疼。都说打在儿身,疼在娘心。如今二爷这般,老太太和太太,又该怎么办才好呢?”
  哪知道宝玉听了,非但不回心转意,反倒是冷眼瞧着宝钗:“我原说芷哥儿太小,不要去宋家念书,可你执意如此。所谓的望子成龙,不过是满足了你做母亲的荣光,难道不是吗?”
  一句话,说的屋内的贾母、王夫人和宝钗都沉默了,因为她们三个,都是支持芷哥儿去宋家家学念书的。
  最终还是贾母开的口:“宝玉,你这是在剜你祖母的心呀,当初芷哥儿去念书,你祖母我也是同意的。可孩子生病,谁也不能料到,那孩子刚去读书,不也挺开心的嘛?所以,你不能钻牛角尖啊。”
  哪知道宝玉却立马就问:“疾病非人力能及,那么,芷哥儿母亲秋纹呢?老太太,太太都口口声声说疼我、对我好,可这些年来,几时由我自己选择一回?就连我的儿子,我也是做不了主的。”
  “我每每退让,换来的却是如今的结局,我一闭上眼,就能看见芷哥儿就冲我笑。”
  宝玉又继续说下去:“当初,我没能力拒绝这门亲事,老太太、太太、姐姐全都支持,幸好太子妃挺了过来,否则只怕我早就出家去了。也不用等到今日。”
  他这话刺激到了伤心欲绝的王夫人,尤其是听见太子妃三个字。
  王夫人咬牙切齿、双眼冒火:“你还念着太子妃?可人家却不念着你呢,你儿子会死,不就是因为太子妃女儿也病了,不然怎么没有太医?!”
  王夫人此时此刻的模样,让宝玉愣了一下,就在三人以为宝玉会清醒的时候,宝玉却忽然放声大笑。
  他的笑声,让听着的人觉得不寒而栗。
  “曾几何时,有人向我说,太太是第一个讨厌太子妃的,我还不信。如今倒是全信了。罢了,罢了,果然是该散场的时候了。”
  宝玉话音刚落就往外走,贾母赶紧吩咐丫头们拦着。
  被拦住的宝玉没吭声,反倒是又回了他的房里。
  宝钗赶紧让丫头守着,却不想半夜丫头就叫起来。
  宝二爷不见了。
  第232章 又悔又惊贾母病重
  宝二爷不见了,宝钗不敢耽搁,赶紧派人去禀告王夫人和贾母,一面又安排人到处查看。
  如此一来贾府上下都忙碌起来,宝玉失踪的消息整个府邸上下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贾政当即说去顺天府报案,王夫人则哭哭啼啼起来,赵姨娘在一旁内心窃喜,贾环则自告奋勇要带着人到外面去找,心底则巴不得宝玉就此找不到了才好。
  贾兰也不能装作不知道了,他赞同他祖父的提议,让派人去报案。
  “这么大的哥儿,哪有失踪的,只怕真是闹着出家。”大房知道消息最晚,但也还是赶了过来,邢夫人知道昨儿宝玉闹着出家的事儿,“依着我说,倒是赶紧派人到几个寺庙里找一找是正经。”
  贾母听了有道理,一叠声的叫人赶紧去找,如此忙乱着到了天亮,贾政得去衙门,贾兰要去书院,就连看笑话的赵姨娘都支撑不住,回去睡了。
  只剩下贾母、王夫人和宝钗三个,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莺儿则在屋内带着女儿,伤心的不行。
  一开始,贾母王夫人等还存着侥幸心理,期望能找到宝玉,尽量能劝他回心转意。
  可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派出去的人找不到,就连顺天府那边也是毫无收获。
  日子过得越久,贾母等人也就越发失望。
  贾政倒是最看的开的,见贾母悲痛难忍就去劝解道:“母亲,宝玉这孩子,生来就古怪,那块玉只怕不是吉祥之兆。这些年,他一直也是不务正业,倒是惹得老太太为他忧心不已。如今他既然尘缘已了,老太太何不放下心结,千万别为了那不孝的孽障,气坏了身子。”
  贾母听了这些话,更是气的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
  “何况,老太太,如今还有兰儿,又有丫头,老太太就看在重孙子重孙女的面子上,想开些吧。”贾政说的其实都是实话,如今顺天府都出人去找,还是找不到,只怕真是有些缘故了。
  贾母叹息一声,还是没说话,贾政见无法,也就下去了。
  贾母心底却是着实放不下的。
  迷迷糊糊间,就看见宝玉来向她告辞,说些功名利禄无用,他已经顿悟了之类的话。
  不待贾母开口,宝玉消失了,贾母看见的,竟然是自己早就去世多年的女儿,贾敏。
  女儿面带哀怨,开口就是质问:“母亲,您这些年,怎么能如此对待玉儿呢?那可是您的外孙女儿呀。”
  “我待她如何不好?她如今可是太子妃了,反倒是她,我不过白养了她一场了。”贾母不服气,顿时反驳。
  “母亲这是骗人骗得久了,连自己也给骗住了。”贾敏冷笑起来,“玉儿能做太子妃,不过是靠着她父亲在天子跟前的功劳,要是靠您,只怕玉儿早就不在这人世间了。”
  贾母正要开口,贾敏又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罢了,罢了,昨日因,今日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