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光是爱情观,连价值观仿佛都变得有些扭曲了……他这几年是经历了什么?
此时,她倒也想听一听何屿白的看法,不知道他是不是也被徐言灼同化。
显然,何屿白与她的感官相同。
何屿白听了这一番话后,眉心刹那间出现一道很深的褶皱,面容严肃起来,以一种难以言喻的目光望着徐言灼。
“徐言灼,你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吗?”她搁在办公桌上的手紧握成拳,声音里也满是怒火,“你也是在你的姑姑、我的妈妈身边长大的,平日里受到她很多耳濡目染,怎么还能说出这一番话!?”
“事业心强,有野心,这些对于女性来说是什么缺点吗?至于你说的什么利用、压制……我最后再说一遍,这是我们之间的私事,与你毫不相干。”
徐言灼低着头,她看不清他的表情。
“还有,你不要再把于萦牵扯进来,这样岂不是同时我们侮辱了三个人?如果你真的认为于萦是一个很好的姑娘,更不应该肆意地去评判她!”
邓绥无声地笑了笑,心底的沉郁逐渐消散,为了徐言灼不再说出更离谱的话,她适时地敲了敲门。
两人抬头看了过来时,她的神色毫无破绽,面带微笑地说∶“何总,时间差不多了,采访马上要开始了。”
何屿白面色一怔,旋即应好,给挡在他面前的徐言灼一个警告的眼神,便不再理会他,大步朝着邓绥走来。
“我们走吧。”
好在徐言灼一句话都没说,他跟在两人后面出来,看见不远处的电梯,直接溜了。
邓绥也没有理睬他,而是和何屿白公事公办道∶“管彤刚才跟我说,之后的采访又加了一个问题。”
何屿白又应了一声好,心不在焉地往前走。
邓绥发现他面色有些差,关心道∶“屿白,你怎么了?我看你有些不对劲。”
何屿白沉吟了一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你……是不是听到言灼之前说的话了?”
邓绥听了这个回答,顿时收回关切地眼神,双臂环抱,目不斜视地往前走,留给他一个冷漠的侧影∶“是啊,我是听到了。”
何屿白立刻道歉∶“对不起。”
“你跟我道什么歉,又不是你说的!”瞧着他神情忐忑的样子,邓绥斜了他一眼,“再说了,他还是孩子气,我不至于和他计较。”
何屿白放松之余,心里也有些不满,不是针对她,而是徐言灼,他都这么大了,已经参加工作一年,哪里还是孩子,也早就应该懂事,知道什么是谨言慎行了。
“你没有生气就好。”何屿白停下脚步,站定在休息室外,神色纠结∶“那你为什么叫我何总……”
“你以为我是迁怒你了?”邓绥哑然失笑,慢慢靠近他∶“屿白,从我回来以后,你好像也没有叫过我的名字啊,难道你也是在生我的气吗?”
感受着她近在咫尺的呼吸,何屿白眼神一滞,躲闪地垂了下来,嘴唇蠕动几下,溢出一声叹息∶“我没有生气。”
没在一起之前,为了显得亲近,他一直是叫她姐姐,而在一起之后,为了缩短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他便跟其他人一样改叫了名字。
——不是直呼其名,而是叫她“阿绥”。
但如今时过境迁,他和她分了手,叫“阿绥”似乎太过亲密,若直呼其名,又显得两人关系太过疏远,叫回“姐姐”她恐怕会觉得他莫名其妙,他踌躇不定,不知该如何是好,索性便省略了称呼。
此时此刻,望着她催促的目光,他最终还是低声唤了一声“阿绥”。
13
第13章
◎何屿白看她的目光仿佛比这湖上春水还要动人三分。◎
长长的过道走廊间,他们两个人相对而立,彼此都没有再说话,只静静地对视着。
柔和的灯光下,两人的距离太近,对方的五官变得模糊起来,徒留下一股微妙的情绪在彼此的眼眸里流淌、蔓延。
不知过去多久,身后传来皮鞋落地的声音,越来越近,邓绥蓦然后退一步,与他拉开了距离,随即转身循着声音望过去。
何屿白微微垂下眼眸,下意识抚摸着袖口,平缓着心脏处的激烈跳动,与杂乱无序的呼吸。
那是一个穿着酒店统一制服的男性,他站在走廊入口,对他们微笑致意∶“三号宴客厅已经布置好了。”
邓绥微微颔首∶“好。”
……
将近十一点半,邓绥一行人移步到三号宴客厅,不同于刚才宴会厅几乎能容纳百人的宽敞广阔,这里是一个小型的待客室,空间要渺小许多,几个人进去后,刹那间就占满了半个屋子。
邓绥抬眼打量着周围的环境,暗自点头,这里虽然是临时布置,却非常符合酒店的格调风格,简单低调之余,又不失品味。
无论是墙壁还是桌子的布置,都没用太多的繁复装饰点缀,而是用素净典雅的饰品装饰,里面最显眼的便是几把相邻而坐的椅子。
邓绥、何屿白与记者三人在椅子上相继落坐。
而管彤打发了一旁准备陪同的工作人员,自己避开摄影器材,选择了一个靠窗的位置站立。
负责本次采访的记者姓王,是一位约莫四十多岁的女士,专业性很强,为人认真负责,又不失风趣幽默。
摄像机准备就绪后,王女士熟稔地说着开场白,又对着镜头介绍起邓绥、何屿白二人。
这场采访采用了双人形式,在昨日拟订采访计划前,她对邓绥、何屿白二人已经简单沟通了解过,后来彼此见面时,见两人的形象气质都非常好,她当机立断便把原本的文字访谈改成了视频采访。
然而,即使形式上有所改动,内容上却非常中规中矩,并没有提到任何尖锐敏感的话题。
问题都是之前就已经商定好的,范围非常明确,无外乎是诸如“为什么要启动这个计划”“双方之后的合作规划”这类问题,只是给即将制作的ai电影进行前期宣传,来扩大知名度。
而过程也是十分按部就班,两人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地回答着这些问题。
采访进行了大半个小时,渐渐接近尾声。
仪态端庄、盈盈而笑的王女士慢慢合拢手中的手稿,信手搁在面前的小桌子上,十指交叉看着二人,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非常感谢二位的解答,我也很期待这部ai动画大电影的出现,那作为合作方,您二位对彼此的印象又是怎么样,可以和我们说一说吗?”
王女士面上带着期待,做认真倾听状,内心却回想起刚才与管副总的交谈。
管副总想先在普通观众这里赚足一波眼球,最大限度来提高热度,却苦于没有方法,她二人心里都清楚,这次访谈非常严肃正经,业内人士可能会关心,但普通的观众却会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丝毫兴致。
她左思右想,最后看着那两位年轻又高颜值的被采访者灵光一闪,有的时候私人话题往往更能让人提起兴趣,她不也是因为两人形象气质极佳,更容易吸引观众,才采用了直播的形式么。
她把想法简单和管副总说了以后,对方短暂沉吟却没有拒绝,反而同意了。
当然,她在提问的时候也非常注意尺度,这个问题进可攻退可守,若说是公事公办的问题完全没有问题,但也可以把它往私人方面引导,就看管副总之后打算如何操作了。
听到采访计划之外的问题,何屿白神色一凝,眼珠微微转动,转瞬便明白这是那个临时新加、管彤让他们自由发挥的问题。
在何屿白还在组织语言时,邓绥想都没想便道∶“是一个很好的人。”
何屿白目光怔松了片刻,而后扭头看向她,揣度着她的神情。
数十年如一日,当年她也是如此评价他的。
王女士听到她的答案也有些出乎意料,这与先前所预想的两人之间进行商业吹捧倒是截然不同。
很好……这显然是一个很高的评价,却又太过于含糊不清,很好,又好在哪里?
她的身体微微前倾,耐心地等待着邓绥接下来的话。
邓绥唇角弯起,却没有再多说什么,接下来的有些话在这里说仿佛不太合时宜,毕竟是一个工作采访。
但这就是她内心里最真实的评价,在她看来,何屿白仍然是当初那个少年,温柔,体贴,善良,宽容,总之,何屿白很好,很美好……
何屿白笑了一声,尔后收敛神色,语气郑重∶“她是一个很优秀*的人。”
野心、精明、能干……徐言灼所能想到的缺点,却都是当初吸引他的地方。
她是那般强大耀眼,让他顿生仰慕之情,而最让他心动的,便是她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从容不迫。
当初是,现在依旧如此。
王女士的眼神在两人身上打了一个转,见两人都没有多说的意思,并没有深究,只配合着开了一个玩笑,便转移了话题∶“看来二位对彼此都非常欣赏了。”
此时,她倒也想听一听何屿白的看法,不知道他是不是也被徐言灼同化。
显然,何屿白与她的感官相同。
何屿白听了这一番话后,眉心刹那间出现一道很深的褶皱,面容严肃起来,以一种难以言喻的目光望着徐言灼。
“徐言灼,你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吗?”她搁在办公桌上的手紧握成拳,声音里也满是怒火,“你也是在你的姑姑、我的妈妈身边长大的,平日里受到她很多耳濡目染,怎么还能说出这一番话!?”
“事业心强,有野心,这些对于女性来说是什么缺点吗?至于你说的什么利用、压制……我最后再说一遍,这是我们之间的私事,与你毫不相干。”
徐言灼低着头,她看不清他的表情。
“还有,你不要再把于萦牵扯进来,这样岂不是同时我们侮辱了三个人?如果你真的认为于萦是一个很好的姑娘,更不应该肆意地去评判她!”
邓绥无声地笑了笑,心底的沉郁逐渐消散,为了徐言灼不再说出更离谱的话,她适时地敲了敲门。
两人抬头看了过来时,她的神色毫无破绽,面带微笑地说∶“何总,时间差不多了,采访马上要开始了。”
何屿白面色一怔,旋即应好,给挡在他面前的徐言灼一个警告的眼神,便不再理会他,大步朝着邓绥走来。
“我们走吧。”
好在徐言灼一句话都没说,他跟在两人后面出来,看见不远处的电梯,直接溜了。
邓绥也没有理睬他,而是和何屿白公事公办道∶“管彤刚才跟我说,之后的采访又加了一个问题。”
何屿白又应了一声好,心不在焉地往前走。
邓绥发现他面色有些差,关心道∶“屿白,你怎么了?我看你有些不对劲。”
何屿白沉吟了一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你……是不是听到言灼之前说的话了?”
邓绥听了这个回答,顿时收回关切地眼神,双臂环抱,目不斜视地往前走,留给他一个冷漠的侧影∶“是啊,我是听到了。”
何屿白立刻道歉∶“对不起。”
“你跟我道什么歉,又不是你说的!”瞧着他神情忐忑的样子,邓绥斜了他一眼,“再说了,他还是孩子气,我不至于和他计较。”
何屿白放松之余,心里也有些不满,不是针对她,而是徐言灼,他都这么大了,已经参加工作一年,哪里还是孩子,也早就应该懂事,知道什么是谨言慎行了。
“你没有生气就好。”何屿白停下脚步,站定在休息室外,神色纠结∶“那你为什么叫我何总……”
“你以为我是迁怒你了?”邓绥哑然失笑,慢慢靠近他∶“屿白,从我回来以后,你好像也没有叫过我的名字啊,难道你也是在生我的气吗?”
感受着她近在咫尺的呼吸,何屿白眼神一滞,躲闪地垂了下来,嘴唇蠕动几下,溢出一声叹息∶“我没有生气。”
没在一起之前,为了显得亲近,他一直是叫她姐姐,而在一起之后,为了缩短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他便跟其他人一样改叫了名字。
——不是直呼其名,而是叫她“阿绥”。
但如今时过境迁,他和她分了手,叫“阿绥”似乎太过亲密,若直呼其名,又显得两人关系太过疏远,叫回“姐姐”她恐怕会觉得他莫名其妙,他踌躇不定,不知该如何是好,索性便省略了称呼。
此时此刻,望着她催促的目光,他最终还是低声唤了一声“阿绥”。
13
第13章
◎何屿白看她的目光仿佛比这湖上春水还要动人三分。◎
长长的过道走廊间,他们两个人相对而立,彼此都没有再说话,只静静地对视着。
柔和的灯光下,两人的距离太近,对方的五官变得模糊起来,徒留下一股微妙的情绪在彼此的眼眸里流淌、蔓延。
不知过去多久,身后传来皮鞋落地的声音,越来越近,邓绥蓦然后退一步,与他拉开了距离,随即转身循着声音望过去。
何屿白微微垂下眼眸,下意识抚摸着袖口,平缓着心脏处的激烈跳动,与杂乱无序的呼吸。
那是一个穿着酒店统一制服的男性,他站在走廊入口,对他们微笑致意∶“三号宴客厅已经布置好了。”
邓绥微微颔首∶“好。”
……
将近十一点半,邓绥一行人移步到三号宴客厅,不同于刚才宴会厅几乎能容纳百人的宽敞广阔,这里是一个小型的待客室,空间要渺小许多,几个人进去后,刹那间就占满了半个屋子。
邓绥抬眼打量着周围的环境,暗自点头,这里虽然是临时布置,却非常符合酒店的格调风格,简单低调之余,又不失品味。
无论是墙壁还是桌子的布置,都没用太多的繁复装饰点缀,而是用素净典雅的饰品装饰,里面最显眼的便是几把相邻而坐的椅子。
邓绥、何屿白与记者三人在椅子上相继落坐。
而管彤打发了一旁准备陪同的工作人员,自己避开摄影器材,选择了一个靠窗的位置站立。
负责本次采访的记者姓王,是一位约莫四十多岁的女士,专业性很强,为人认真负责,又不失风趣幽默。
摄像机准备就绪后,王女士熟稔地说着开场白,又对着镜头介绍起邓绥、何屿白二人。
这场采访采用了双人形式,在昨日拟订采访计划前,她对邓绥、何屿白二人已经简单沟通了解过,后来彼此见面时,见两人的形象气质都非常好,她当机立断便把原本的文字访谈改成了视频采访。
然而,即使形式上有所改动,内容上却非常中规中矩,并没有提到任何尖锐敏感的话题。
问题都是之前就已经商定好的,范围非常明确,无外乎是诸如“为什么要启动这个计划”“双方之后的合作规划”这类问题,只是给即将制作的ai电影进行前期宣传,来扩大知名度。
而过程也是十分按部就班,两人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地回答着这些问题。
采访进行了大半个小时,渐渐接近尾声。
仪态端庄、盈盈而笑的王女士慢慢合拢手中的手稿,信手搁在面前的小桌子上,十指交叉看着二人,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非常感谢二位的解答,我也很期待这部ai动画大电影的出现,那作为合作方,您二位对彼此的印象又是怎么样,可以和我们说一说吗?”
王女士面上带着期待,做认真倾听状,内心却回想起刚才与管副总的交谈。
管副总想先在普通观众这里赚足一波眼球,最大限度来提高热度,却苦于没有方法,她二人心里都清楚,这次访谈非常严肃正经,业内人士可能会关心,但普通的观众却会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丝毫兴致。
她左思右想,最后看着那两位年轻又高颜值的被采访者灵光一闪,有的时候私人话题往往更能让人提起兴趣,她不也是因为两人形象气质极佳,更容易吸引观众,才采用了直播的形式么。
她把想法简单和管副总说了以后,对方短暂沉吟却没有拒绝,反而同意了。
当然,她在提问的时候也非常注意尺度,这个问题进可攻退可守,若说是公事公办的问题完全没有问题,但也可以把它往私人方面引导,就看管副总之后打算如何操作了。
听到采访计划之外的问题,何屿白神色一凝,眼珠微微转动,转瞬便明白这是那个临时新加、管彤让他们自由发挥的问题。
在何屿白还在组织语言时,邓绥想都没想便道∶“是一个很好的人。”
何屿白目光怔松了片刻,而后扭头看向她,揣度着她的神情。
数十年如一日,当年她也是如此评价他的。
王女士听到她的答案也有些出乎意料,这与先前所预想的两人之间进行商业吹捧倒是截然不同。
很好……这显然是一个很高的评价,却又太过于含糊不清,很好,又好在哪里?
她的身体微微前倾,耐心地等待着邓绥接下来的话。
邓绥唇角弯起,却没有再多说什么,接下来的有些话在这里说仿佛不太合时宜,毕竟是一个工作采访。
但这就是她内心里最真实的评价,在她看来,何屿白仍然是当初那个少年,温柔,体贴,善良,宽容,总之,何屿白很好,很美好……
何屿白笑了一声,尔后收敛神色,语气郑重∶“她是一个很优秀*的人。”
野心、精明、能干……徐言灼所能想到的缺点,却都是当初吸引他的地方。
她是那般强大耀眼,让他顿生仰慕之情,而最让他心动的,便是她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从容不迫。
当初是,现在依旧如此。
王女士的眼神在两人身上打了一个转,见两人都没有多说的意思,并没有深究,只配合着开了一个玩笑,便转移了话题∶“看来二位对彼此都非常欣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