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69节
砰地一声,两摞书砸在地上,扬起一片尘土。
响声吸引了两人的注意力。
“嚯,我就说你这小子长命,没那么容易死。”刘英见了于海光,拍桌感叹,“这次计划肯定也参与了。”
于海光朝她敬礼。
他的老首长是与刘英出生入死的战友,他知道刘英的事迹,非常敬佩她。
宁谭简述了在省城的经过,越说越气愤。
“有人想压下去,把他们关到死为止。”他说出最终的结果。
原本几人打算将这件事定性为人口拐卖案件,重罚主犯。
一能震慑罪犯,减少类似事情的发生;而是敲山震虎,紧一紧京市幕后人脑子里的弦,让他暂且停止对人民有害的活动。
只是,这个计划第一步就夭折了。
“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就算不是她们的错,这事闹得大了,受到伤害的还是她们,所以先把事情压下来。”于海光叹了一口气,“明天你再去一趟省城,按安哥说的来。”
贺有安让宁谭以不曝光为条件与省城那边谈,只要两样东西。
一是主、从犯的最终处决权,二是让花溪村开个采石场。
“你们的意思是——”宁谭的话没说尽,做了一个切东西的手势。
于海光点了点头。
接着,他看向刘英,说:“日后花溪村的发展。”
“我亲力亲为。”刘英沉思片刻,接话。
这确实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
三人就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讨论。
商议结束,刘英和宁谭的脸色缓和了不少。
刘英离开后,宁谭突然掏出几张票和五块钱,又弯腰在柜子里翻出两个新的饭盒,推到于海光面前。
“做什么?”于海光问。
宁谭清了清嗓子:“你去国营饭店给于,嗯,侄女和侄子买些好菜,算我这做叔叔的一些赔礼。”
说的时候,他有几分心虚,毕竟之前自己确实对于知乐带有成见。
“周岳生那小子想跟我闺女谈恋爱,你上赶着当叔叔,回头他是不是得喊你一声叔。”于海光笑道。
宁谭一本正经地说:“我不介意。”
于海光笑出声,踢了踢他的假腿,说:“你去给我买,再弄一辆自行车来,让我把两摞书提回去,吃饭都赶不上。”
“这才几斤。”宁谭啧了一声,还是按照他说的去做。
临近饭点,国营饭店人不少,几道菜让宁谭等了小半个小时。
叮铃叮铃一阵响,于海光从武装部走出来,把书扎在后座。
“国营饭店的大厨说过段时间推出新菜式,到时再请你们吃一顿。”宁谭说。
他打了三菜一汤,用网兜把铝饭盒和汤罐挂在了车把两侧。
于海光毫不客气:“行,多准备点钱。”
说完,他用力一蹬,自行车驶出半米远,他往后招了招手。
回到海隅村,天开始黑了,天空好似笼了一层黑纱。
于海光着急回家,倏地骑车经过村头的大槐树。
在树下纳凉的一行人看见飞掠而过的身影,面面相觑。
有人咽了咽口水,小声问:“我,我刚才,好像,看见大光了,好像,好像有股肉的味道。”
“我,我也看见了,他骑着自行车。”另一个人声音颤抖。
“这种事,我听我家那边的半仙说过。”有个老太太煞有介事,“大光肯定是知道于老太对他媳妇孩子不好,从地府给他们带肉改善伙食。”
“大光叔叔的鬼魂回来了?”一道稚嫩的声音在众人身后响起。
所有人被吓得心都快要跳到嗓子眼了,立马散开,各回各家。
于海光刚好赶上家里开饭。
“这位叔叔,你出去一趟就能弄台自行车回来,真厉害。”陈昭帮他卸下后座的书。
于海光觉得他的称呼有些奇怪,不过没太在意,应道:“那是,还有国营饭店三菜一汤。”
“买这么多做什么?”于佩兰从车把取下汤罐。
“闺女,这是你宁谭叔叔专门去国营饭店排队给你买的,说是之前误会你的赔礼。”于海光特地加重了“叔叔”二字的声音。
周岳生看了他一眼,他吹口哨看天空。
铝饭盒打开,菜的香味飘出。
三道菜分别是红烧小排、酱牛肉和回锅肉,汤是清炖鸡汤。
“胡三哥的手艺,就是香。”陈昭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而后惋惜道,“周哥,你又要错过一顿大餐了。”
“你只能喝汤。”于知乐给大家舀了半碗,把剩余的半钵鸡汤推到周岳生面前,“喝完。”
“好。”周岳生朝她浅笑。
于知乐立即移走视线,给身边的于迟夹了一块红烧小排。
红烧小排色泽红润,散发出浓郁的酱香。一口咬下去就能感受到排骨的鲜嫩多汁,整道菜香而不腻。
“姐,好吃。”于迟吃得一脸满足。
于知乐又给他夹了另外两道菜,而后开始吃饭。
酱牛肉口感滑嫩,每一口都能尝到浓郁美味的酱汁,些许的脂肪并没有让人觉得油腻,反而增加了口感的丰富行。
相比之下,回锅肉就显得普通了许多,调味稍重几分,而瘦肉部分有些柴。
吃饱喝足以
后,一家人坐在院子里闲聊。
聊着聊着,于佩兰忽而想起一件事:“哥,我听说过几天京市医院有位名医到省城开培训会,你看能不能请来看看嫂子。”
“好,我去试试。”于海光恨不得现在就去。
闻言,陈昭眼睛一亮:“是不是姓胡?”
第64章
“对,听说是京市医院的院长,中医泰斗”于佩兰认真回想在火车上听到的消息。
陈昭激动道:“这位叔叔,我和你一起去接。胡医生是我奶,我写信让她给我寄些药,没想到她直接来了。”
牛棚的赵老咳了很久,之前找江大夫开过药,但江大夫比较擅长跌打损伤等外伤,赵老的咳嗽病总是反反复复的。
“小昭,谢谢你。”于海光道谢。
陈昭呵呵一笑:“没事,姐是你闺女,那我也算你半个儿子。”
突然,他的脑筋转了过来,惊呼:“啊,你是姐的爹,那不就是那个殉职的军人?你死而复生了!”
说到最后半句,他的声音突然拔高。
于海光哑然失笑,他总算知道陈昭的称呼是什么意思了,敢情是把他当成远房亲戚了。
“叔叔,不好意思。”陈昭挠头道歉。
于海光摸了摸下巴,佯装生气:“你这小孩眼神太差了,人都说我和乐乐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净胡说八道,乐乐哪有你这么丑。”于佩兰翻了大白眼。
众人脸上多了几分笑意,陈昭直接笑出声。
晚风习习,大家坐了很久才回屋休息。
周岳生在西屋点起煤油灯,给于海光带回来的书进行分类。
除了海带养殖相关的书,老先生还塞了鱼虾类、贝类养殖的和渔场建设方面的书。
“怎么?你打算今晚就开始看?”于海光问。
周岳生颔首回应,继续低头整理。
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他要抓紧时间。
“小越和小宝要早点睡,晚睡长不高。”于海光叮嘱一番,离开西屋。
于迟上炕秒睡,没一会就发出呼呼的声音。
“她知道你不是她的,人,机器人了吧。”于越走到周岳生身边,斟酌着用词。
周岳生嗯了一声,继续看手里的大笔记本。
这是一本海带养殖实验的记录本,记录了详细的方法、种植条件和实验数据,每一页纸的底部几行是实验者的当日感想。
“所以,为什么不直接坦白呢?”于越在他对面坐下,边翻看书籍边问,“这是一个恶作剧。”
几秒过后,他又补了一句:“正确的恶作剧。”
周岳生抬手挡住他面前的书页,说:“你去睡吧。”
“你不需要一支笔吗?”于越指了指自己。
周岳生手臂的伤口深得几乎见得到骨头,根本不方便写字。
他用左手抓起笔,在半空中扬了两下。
于越耸了耸肩,起身往炕边走去。
突然,于海光推门而入,说:“我说,没有我们,你写得了——”
在见到于越的瞬间,他的声音戛然而止。
响声吸引了两人的注意力。
“嚯,我就说你这小子长命,没那么容易死。”刘英见了于海光,拍桌感叹,“这次计划肯定也参与了。”
于海光朝她敬礼。
他的老首长是与刘英出生入死的战友,他知道刘英的事迹,非常敬佩她。
宁谭简述了在省城的经过,越说越气愤。
“有人想压下去,把他们关到死为止。”他说出最终的结果。
原本几人打算将这件事定性为人口拐卖案件,重罚主犯。
一能震慑罪犯,减少类似事情的发生;而是敲山震虎,紧一紧京市幕后人脑子里的弦,让他暂且停止对人民有害的活动。
只是,这个计划第一步就夭折了。
“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就算不是她们的错,这事闹得大了,受到伤害的还是她们,所以先把事情压下来。”于海光叹了一口气,“明天你再去一趟省城,按安哥说的来。”
贺有安让宁谭以不曝光为条件与省城那边谈,只要两样东西。
一是主、从犯的最终处决权,二是让花溪村开个采石场。
“你们的意思是——”宁谭的话没说尽,做了一个切东西的手势。
于海光点了点头。
接着,他看向刘英,说:“日后花溪村的发展。”
“我亲力亲为。”刘英沉思片刻,接话。
这确实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
三人就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讨论。
商议结束,刘英和宁谭的脸色缓和了不少。
刘英离开后,宁谭突然掏出几张票和五块钱,又弯腰在柜子里翻出两个新的饭盒,推到于海光面前。
“做什么?”于海光问。
宁谭清了清嗓子:“你去国营饭店给于,嗯,侄女和侄子买些好菜,算我这做叔叔的一些赔礼。”
说的时候,他有几分心虚,毕竟之前自己确实对于知乐带有成见。
“周岳生那小子想跟我闺女谈恋爱,你上赶着当叔叔,回头他是不是得喊你一声叔。”于海光笑道。
宁谭一本正经地说:“我不介意。”
于海光笑出声,踢了踢他的假腿,说:“你去给我买,再弄一辆自行车来,让我把两摞书提回去,吃饭都赶不上。”
“这才几斤。”宁谭啧了一声,还是按照他说的去做。
临近饭点,国营饭店人不少,几道菜让宁谭等了小半个小时。
叮铃叮铃一阵响,于海光从武装部走出来,把书扎在后座。
“国营饭店的大厨说过段时间推出新菜式,到时再请你们吃一顿。”宁谭说。
他打了三菜一汤,用网兜把铝饭盒和汤罐挂在了车把两侧。
于海光毫不客气:“行,多准备点钱。”
说完,他用力一蹬,自行车驶出半米远,他往后招了招手。
回到海隅村,天开始黑了,天空好似笼了一层黑纱。
于海光着急回家,倏地骑车经过村头的大槐树。
在树下纳凉的一行人看见飞掠而过的身影,面面相觑。
有人咽了咽口水,小声问:“我,我刚才,好像,看见大光了,好像,好像有股肉的味道。”
“我,我也看见了,他骑着自行车。”另一个人声音颤抖。
“这种事,我听我家那边的半仙说过。”有个老太太煞有介事,“大光肯定是知道于老太对他媳妇孩子不好,从地府给他们带肉改善伙食。”
“大光叔叔的鬼魂回来了?”一道稚嫩的声音在众人身后响起。
所有人被吓得心都快要跳到嗓子眼了,立马散开,各回各家。
于海光刚好赶上家里开饭。
“这位叔叔,你出去一趟就能弄台自行车回来,真厉害。”陈昭帮他卸下后座的书。
于海光觉得他的称呼有些奇怪,不过没太在意,应道:“那是,还有国营饭店三菜一汤。”
“买这么多做什么?”于佩兰从车把取下汤罐。
“闺女,这是你宁谭叔叔专门去国营饭店排队给你买的,说是之前误会你的赔礼。”于海光特地加重了“叔叔”二字的声音。
周岳生看了他一眼,他吹口哨看天空。
铝饭盒打开,菜的香味飘出。
三道菜分别是红烧小排、酱牛肉和回锅肉,汤是清炖鸡汤。
“胡三哥的手艺,就是香。”陈昭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而后惋惜道,“周哥,你又要错过一顿大餐了。”
“你只能喝汤。”于知乐给大家舀了半碗,把剩余的半钵鸡汤推到周岳生面前,“喝完。”
“好。”周岳生朝她浅笑。
于知乐立即移走视线,给身边的于迟夹了一块红烧小排。
红烧小排色泽红润,散发出浓郁的酱香。一口咬下去就能感受到排骨的鲜嫩多汁,整道菜香而不腻。
“姐,好吃。”于迟吃得一脸满足。
于知乐又给他夹了另外两道菜,而后开始吃饭。
酱牛肉口感滑嫩,每一口都能尝到浓郁美味的酱汁,些许的脂肪并没有让人觉得油腻,反而增加了口感的丰富行。
相比之下,回锅肉就显得普通了许多,调味稍重几分,而瘦肉部分有些柴。
吃饱喝足以
后,一家人坐在院子里闲聊。
聊着聊着,于佩兰忽而想起一件事:“哥,我听说过几天京市医院有位名医到省城开培训会,你看能不能请来看看嫂子。”
“好,我去试试。”于海光恨不得现在就去。
闻言,陈昭眼睛一亮:“是不是姓胡?”
第64章
“对,听说是京市医院的院长,中医泰斗”于佩兰认真回想在火车上听到的消息。
陈昭激动道:“这位叔叔,我和你一起去接。胡医生是我奶,我写信让她给我寄些药,没想到她直接来了。”
牛棚的赵老咳了很久,之前找江大夫开过药,但江大夫比较擅长跌打损伤等外伤,赵老的咳嗽病总是反反复复的。
“小昭,谢谢你。”于海光道谢。
陈昭呵呵一笑:“没事,姐是你闺女,那我也算你半个儿子。”
突然,他的脑筋转了过来,惊呼:“啊,你是姐的爹,那不就是那个殉职的军人?你死而复生了!”
说到最后半句,他的声音突然拔高。
于海光哑然失笑,他总算知道陈昭的称呼是什么意思了,敢情是把他当成远房亲戚了。
“叔叔,不好意思。”陈昭挠头道歉。
于海光摸了摸下巴,佯装生气:“你这小孩眼神太差了,人都说我和乐乐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净胡说八道,乐乐哪有你这么丑。”于佩兰翻了大白眼。
众人脸上多了几分笑意,陈昭直接笑出声。
晚风习习,大家坐了很久才回屋休息。
周岳生在西屋点起煤油灯,给于海光带回来的书进行分类。
除了海带养殖相关的书,老先生还塞了鱼虾类、贝类养殖的和渔场建设方面的书。
“怎么?你打算今晚就开始看?”于海光问。
周岳生颔首回应,继续低头整理。
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他要抓紧时间。
“小越和小宝要早点睡,晚睡长不高。”于海光叮嘱一番,离开西屋。
于迟上炕秒睡,没一会就发出呼呼的声音。
“她知道你不是她的,人,机器人了吧。”于越走到周岳生身边,斟酌着用词。
周岳生嗯了一声,继续看手里的大笔记本。
这是一本海带养殖实验的记录本,记录了详细的方法、种植条件和实验数据,每一页纸的底部几行是实验者的当日感想。
“所以,为什么不直接坦白呢?”于越在他对面坐下,边翻看书籍边问,“这是一个恶作剧。”
几秒过后,他又补了一句:“正确的恶作剧。”
周岳生抬手挡住他面前的书页,说:“你去睡吧。”
“你不需要一支笔吗?”于越指了指自己。
周岳生手臂的伤口深得几乎见得到骨头,根本不方便写字。
他用左手抓起笔,在半空中扬了两下。
于越耸了耸肩,起身往炕边走去。
突然,于海光推门而入,说:“我说,没有我们,你写得了——”
在见到于越的瞬间,他的声音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