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94节
说完,她转身去调做辣炒海鲜的料汁。
碗里依次加入味精、辣椒面、豆瓣酱和家里有的几种辣椒酱,搅拌均匀。
“抹好了。”张文心把两大条肉捧到灶台边上。
于知乐往锅里加宽油,在插入的筷子周围冒起小泡的时候,小心翼翼地将肉条从锅边滑入。
一阵滋啦滋啦的响声过后,混合着各种香料的肉味炸开,传至小院的每一个角落。
炸五花肉出锅,于知乐用筷子敲了敲外皮,发出一阵闷闷声音。
“神奇。”张文心觉得很好玩,取过竹签不断地刮着被炸泡的猪皮。
于知乐让她切些蒜片和青椒圈,转身去做辣炒海货。
留一部分油在锅里,烧到冒烟下入蒜末,再把料汁倒进去炒香,盛出。
再起锅烧油,下葱姜蒜干辣椒爆香,再擓一勺酱料,简单调味后炒匀,分批次加入海鲜,壳类最后加。
快可以出锅时,加入青瓜段、莴笋炒熟。
“这次辣炒海货的味道和之前的有些不一样。”张文心用力嗅了嗅空气中的香味,“味道更复杂了,也更香了。”
“对,进行了一些改良。”于知乐应道。
这是下一周要教胡老三的菜,之前的味型简单,在国营饭店没有多大的竞争力,所以她打算利用这周的空闲时间做些调整。
“小昭,怪不得你胖了,天天这么吃,我也能胖十斤。”小胡看着两道调味诱人的菜感叹。
陈昭顾不得应她,直咽口水。
这两道菜对因为中暑而被迫喝粥两天的他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五花肉可以用生菜包着吃,也可以单独蘸糖。”于知乐演示第一种吃法。
她夹了一块肉放在菜叶中央,又放了蒜片和生青椒圈,把生菜虚虚团成一团,塞入嘴里。
陈昭迫不及待地效仿她的吃法,顿时眼睛一亮。
炸五花的皮很脆但偏油,而清爽的生菜刚好中和了这几分油腻,让五花肉的味道上了一个层次。
“蘸白糖是粤省的吃法?”胡曲莲夹起一块肉在白糖碗里里点了点。
于知乐答道:“对,但粤式烧肉的做法不一样。”
“你的厨艺真的很好。”胡曲莲夸道。
外皮脆而不硬,瘦肉部分也不柴,蘸上白糖,口感更丰富了。
小胡在吃辣炒海货,说:“胡老师,您快尝一下这一道菜,您肯定爱吃。”
浓郁的酱汁挂在海货表面,入口的瞬间味觉系统被麻辣鲜香攻克,让人忍不住多扒上几口饭。
她是胡曲莲的贴身警卫,跟了她大几年,很了解她的口味。
“奶,我给你扒虾,虾好吃。”陈昭连忙放下筷子,三下五除二就把三只虾的皮扒了个干净,而后满眼期待地看着胡曲莲。
胡曲莲细嚼慢咽,眉眼骤然放松。
虾肉鲜嫩且香辣可口,是她很喜欢的味道。
“姐做的辣炒兔丁也很好吃,我信里写过的。”陈昭说完就与半个拳头大的小八爪做抗争。
胡曲莲看着大快朵颐的陈昭,笑得慈祥,眼里藏着满满的爱意。
“椒盐爬爬虾,好吃。”于迟突然开口。
陈昭激动地说:“对,对,对,我差点忘了这道菜,香得我晚上做梦喝了一锅粥。”
他讲起梦的情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顿饭吃完,所有菜都被吃光了。
小胡靠着椅背打了个饱嗝,菜香得她吃了整整三碗饭。
“都起来走动走动。”胡曲莲提醒。
吃撑的小胡和陈昭满脸不愿,但不得不端着山楂水在院里走来走去。
歇息过后,胡曲莲让小胡回屋取针包,自己用肥皂细心清洗手掌。
东屋点了好几支蜡烛,烛光从门缝漏出,照在于海光的脸上。
尽管胡医生已经保证于婉琴最晚三天后醒,但他还是觉得紧张。
“她会醒来的。”于越站在他的身侧。
另一边,于迟用小手抱住他的一根手指。
屋里除了胡曲莲,还有于知乐,她偶尔会为胡曲莲擦去额角的细汗。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于婉琴全身被扎满了细长的银针。
银针的影子因烛焰的跳动不断变化,时而被拉长,时而偏斜。
胡曲莲下完最后一针,走到桌子边轻啜一口红糖水。
“胡奶奶,她的手指,是动了吗?”于知乐眨了眨眼,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
胡曲莲点头轻笑:“情况比我预想的要好。”
于知乐脸上的笑容逐渐绽放。
与此同时,张家所有人因为张文心的话瞠目结舌。
“乖乖,你说你要定一条新船,组织女子捕鱼队?”文柔最先找回自己的声音。
张文心自信道:“对,我明天就把计划书交给村里。”
“我的孙女有志向。”张奶奶夸道。
“妹,咱们村哪来的钱啊?”张大金侧过脸悄悄观察老支书的脸色。
老支书只敲了敲烟斗,什么话也没说。
第86章
“没有钱买新船,我们有旧船。”张文心目不斜视。
这是于知乐教她的方法,先提出一个难以实现的要求,再提出小的、易实现的真实目的[1]。
而她们一开始的目标就是捕鱼队的船。
“旧船,捕鱼队有啊!”张大金的话脱口而出。
海隅村的捕鱼队只有五艘船,在海东镇同样以海为生的村子属于规模很小的了。
计谋成功,张文心内心暗喜,但没有真面回答他的问题,讲起给国营饭店供应的收益优势。
每日给国营饭店供应的收入已经能抵消捕鱼队少一条船的损失,并小有盈余,但这个收益还不足以让大家爽快地同意建立女子捕鱼队。
所以,她开始侃侃而谈未来计划:“国营饭店准备扩建,乐乐会建议胡三哥开一个新的窗口,我们有把握拿下新窗口的食材供应合作。”
张大金三兄弟顺着她的话想象之后的场景,直直地看着半空,嘴角勾起弧度。
“留着力气在晨会上说服村民。”老支书的眼神充满了欣慰。
这话一出,张文心内心的喜悦压抑不住,脸上浮现笑容。
而于家小院里等待了半个多小时的于海光父子三人,在得知于婉琴的手指动了的消息后,出现同样的笑容。
这一晚,多人一夜无眠,有人因为激动,而有人挑灯夜战。
第二天一早,于知乐与
张文心在集合的仓库外碰面。
众人小声议论着两人的出现。
“副业组赔钱了吗?她们怎么会在这里?”
“估计是,我听吴兰说桃花村找了个国营饭店的学徒打对台,他们卖国营饭店的招牌红烧小排粉!”
“又亏钱,早知道之前投反对票了。”有人埋怨。
负面情绪很快在人群中传播,原本持反对意见的人内心开始动摇。
“不是说于知乐在国营饭店教大厨做菜吗?输给一个小学徒?”有人不安地反问。
被关了好几天的公鸭嗓悄无声息地出现,阴沉着脸说:“肯定是骗人的,于知乐像是会做菜的人吗?骗人,骗人,一切都是骗人的。”
周围人被他身上的酸臭味熏得干呕,默默后退了几步。
“上回张家三个小妮子闹分家的时候不是说赚回本了吗?”有人不同意他的说法,“说不准是又想到了赚钱的法子。”
一位大娘附和道:“就是,上次赶集,我们几十双眼睛都看见河粉卖光了。”
“不可能,城里人精得很,怎么可能——”公鸭嗓的反驳被老支书的声音打断。
老支书举着大喇叭,喊:“今天,我要宣布一件事,我们的副业组打算扩展,成立一个当日来回的捕鱼小分队。”
他的话轰地让人群炸开了锅,消极情绪一扫而空。
“为什么要成立新的捕鱼小队啊?”张大金受妹之托,捏着嗓子高声提问。
他的提问让大家的节奏变得一致,纷纷询问原因。
老支书把喇叭递给张文心。
“大家先安静一下,我会详细地解释这次副业组的扩展计划。”张文心抬手往下压,嘈杂声降低。
“首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从下次大集起,我们村会开始给国营饭店提供海货,一天两次。”她看了一眼于知乐,强调道,“有且仅有海隅村有提供资格。”
独家供应的事实让村里人产生有荣与焉的感觉,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十年前于知乐爷爷被镇上捕鱼队恭敬请去当队长的时候。
兴奋之余,有些人开始琢磨建立小分队的事,越想越不对劲,高声提问:“小分队哪有船出海?”
其他人被这个问题点醒,兴奋感逐渐消退。
张文心与于知乐对视一眼,再次使出昨晚的招。
大伙的反应比昨晚的张大金激烈几倍,言辞更加激烈,翻来覆去地说着几句话。
碗里依次加入味精、辣椒面、豆瓣酱和家里有的几种辣椒酱,搅拌均匀。
“抹好了。”张文心把两大条肉捧到灶台边上。
于知乐往锅里加宽油,在插入的筷子周围冒起小泡的时候,小心翼翼地将肉条从锅边滑入。
一阵滋啦滋啦的响声过后,混合着各种香料的肉味炸开,传至小院的每一个角落。
炸五花肉出锅,于知乐用筷子敲了敲外皮,发出一阵闷闷声音。
“神奇。”张文心觉得很好玩,取过竹签不断地刮着被炸泡的猪皮。
于知乐让她切些蒜片和青椒圈,转身去做辣炒海货。
留一部分油在锅里,烧到冒烟下入蒜末,再把料汁倒进去炒香,盛出。
再起锅烧油,下葱姜蒜干辣椒爆香,再擓一勺酱料,简单调味后炒匀,分批次加入海鲜,壳类最后加。
快可以出锅时,加入青瓜段、莴笋炒熟。
“这次辣炒海货的味道和之前的有些不一样。”张文心用力嗅了嗅空气中的香味,“味道更复杂了,也更香了。”
“对,进行了一些改良。”于知乐应道。
这是下一周要教胡老三的菜,之前的味型简单,在国营饭店没有多大的竞争力,所以她打算利用这周的空闲时间做些调整。
“小昭,怪不得你胖了,天天这么吃,我也能胖十斤。”小胡看着两道调味诱人的菜感叹。
陈昭顾不得应她,直咽口水。
这两道菜对因为中暑而被迫喝粥两天的他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五花肉可以用生菜包着吃,也可以单独蘸糖。”于知乐演示第一种吃法。
她夹了一块肉放在菜叶中央,又放了蒜片和生青椒圈,把生菜虚虚团成一团,塞入嘴里。
陈昭迫不及待地效仿她的吃法,顿时眼睛一亮。
炸五花的皮很脆但偏油,而清爽的生菜刚好中和了这几分油腻,让五花肉的味道上了一个层次。
“蘸白糖是粤省的吃法?”胡曲莲夹起一块肉在白糖碗里里点了点。
于知乐答道:“对,但粤式烧肉的做法不一样。”
“你的厨艺真的很好。”胡曲莲夸道。
外皮脆而不硬,瘦肉部分也不柴,蘸上白糖,口感更丰富了。
小胡在吃辣炒海货,说:“胡老师,您快尝一下这一道菜,您肯定爱吃。”
浓郁的酱汁挂在海货表面,入口的瞬间味觉系统被麻辣鲜香攻克,让人忍不住多扒上几口饭。
她是胡曲莲的贴身警卫,跟了她大几年,很了解她的口味。
“奶,我给你扒虾,虾好吃。”陈昭连忙放下筷子,三下五除二就把三只虾的皮扒了个干净,而后满眼期待地看着胡曲莲。
胡曲莲细嚼慢咽,眉眼骤然放松。
虾肉鲜嫩且香辣可口,是她很喜欢的味道。
“姐做的辣炒兔丁也很好吃,我信里写过的。”陈昭说完就与半个拳头大的小八爪做抗争。
胡曲莲看着大快朵颐的陈昭,笑得慈祥,眼里藏着满满的爱意。
“椒盐爬爬虾,好吃。”于迟突然开口。
陈昭激动地说:“对,对,对,我差点忘了这道菜,香得我晚上做梦喝了一锅粥。”
他讲起梦的情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顿饭吃完,所有菜都被吃光了。
小胡靠着椅背打了个饱嗝,菜香得她吃了整整三碗饭。
“都起来走动走动。”胡曲莲提醒。
吃撑的小胡和陈昭满脸不愿,但不得不端着山楂水在院里走来走去。
歇息过后,胡曲莲让小胡回屋取针包,自己用肥皂细心清洗手掌。
东屋点了好几支蜡烛,烛光从门缝漏出,照在于海光的脸上。
尽管胡医生已经保证于婉琴最晚三天后醒,但他还是觉得紧张。
“她会醒来的。”于越站在他的身侧。
另一边,于迟用小手抱住他的一根手指。
屋里除了胡曲莲,还有于知乐,她偶尔会为胡曲莲擦去额角的细汗。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于婉琴全身被扎满了细长的银针。
银针的影子因烛焰的跳动不断变化,时而被拉长,时而偏斜。
胡曲莲下完最后一针,走到桌子边轻啜一口红糖水。
“胡奶奶,她的手指,是动了吗?”于知乐眨了眨眼,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
胡曲莲点头轻笑:“情况比我预想的要好。”
于知乐脸上的笑容逐渐绽放。
与此同时,张家所有人因为张文心的话瞠目结舌。
“乖乖,你说你要定一条新船,组织女子捕鱼队?”文柔最先找回自己的声音。
张文心自信道:“对,我明天就把计划书交给村里。”
“我的孙女有志向。”张奶奶夸道。
“妹,咱们村哪来的钱啊?”张大金侧过脸悄悄观察老支书的脸色。
老支书只敲了敲烟斗,什么话也没说。
第86章
“没有钱买新船,我们有旧船。”张文心目不斜视。
这是于知乐教她的方法,先提出一个难以实现的要求,再提出小的、易实现的真实目的[1]。
而她们一开始的目标就是捕鱼队的船。
“旧船,捕鱼队有啊!”张大金的话脱口而出。
海隅村的捕鱼队只有五艘船,在海东镇同样以海为生的村子属于规模很小的了。
计谋成功,张文心内心暗喜,但没有真面回答他的问题,讲起给国营饭店供应的收益优势。
每日给国营饭店供应的收入已经能抵消捕鱼队少一条船的损失,并小有盈余,但这个收益还不足以让大家爽快地同意建立女子捕鱼队。
所以,她开始侃侃而谈未来计划:“国营饭店准备扩建,乐乐会建议胡三哥开一个新的窗口,我们有把握拿下新窗口的食材供应合作。”
张大金三兄弟顺着她的话想象之后的场景,直直地看着半空,嘴角勾起弧度。
“留着力气在晨会上说服村民。”老支书的眼神充满了欣慰。
这话一出,张文心内心的喜悦压抑不住,脸上浮现笑容。
而于家小院里等待了半个多小时的于海光父子三人,在得知于婉琴的手指动了的消息后,出现同样的笑容。
这一晚,多人一夜无眠,有人因为激动,而有人挑灯夜战。
第二天一早,于知乐与
张文心在集合的仓库外碰面。
众人小声议论着两人的出现。
“副业组赔钱了吗?她们怎么会在这里?”
“估计是,我听吴兰说桃花村找了个国营饭店的学徒打对台,他们卖国营饭店的招牌红烧小排粉!”
“又亏钱,早知道之前投反对票了。”有人埋怨。
负面情绪很快在人群中传播,原本持反对意见的人内心开始动摇。
“不是说于知乐在国营饭店教大厨做菜吗?输给一个小学徒?”有人不安地反问。
被关了好几天的公鸭嗓悄无声息地出现,阴沉着脸说:“肯定是骗人的,于知乐像是会做菜的人吗?骗人,骗人,一切都是骗人的。”
周围人被他身上的酸臭味熏得干呕,默默后退了几步。
“上回张家三个小妮子闹分家的时候不是说赚回本了吗?”有人不同意他的说法,“说不准是又想到了赚钱的法子。”
一位大娘附和道:“就是,上次赶集,我们几十双眼睛都看见河粉卖光了。”
“不可能,城里人精得很,怎么可能——”公鸭嗓的反驳被老支书的声音打断。
老支书举着大喇叭,喊:“今天,我要宣布一件事,我们的副业组打算扩展,成立一个当日来回的捕鱼小分队。”
他的话轰地让人群炸开了锅,消极情绪一扫而空。
“为什么要成立新的捕鱼小队啊?”张大金受妹之托,捏着嗓子高声提问。
他的提问让大家的节奏变得一致,纷纷询问原因。
老支书把喇叭递给张文心。
“大家先安静一下,我会详细地解释这次副业组的扩展计划。”张文心抬手往下压,嘈杂声降低。
“首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从下次大集起,我们村会开始给国营饭店提供海货,一天两次。”她看了一眼于知乐,强调道,“有且仅有海隅村有提供资格。”
独家供应的事实让村里人产生有荣与焉的感觉,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十年前于知乐爷爷被镇上捕鱼队恭敬请去当队长的时候。
兴奋之余,有些人开始琢磨建立小分队的事,越想越不对劲,高声提问:“小分队哪有船出海?”
其他人被这个问题点醒,兴奋感逐渐消退。
张文心与于知乐对视一眼,再次使出昨晚的招。
大伙的反应比昨晚的张大金激烈几倍,言辞更加激烈,翻来覆去地说着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