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100节
  葛泰和葛小菊送的厂子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几人暗暗松了一口气,所幸酸辣粉出得及时,要不下次他们就要少一批客人了。
  柠檬茶在大集里同样非常受欢迎,人多到小胡也洗手帮忙捶打。
  高峰期过后,陈昭累得趴在桌面直喘气,胡曲莲给他按摩放松手臂。
  “姐,你真没骗我,果然很累。”他猛地灌了半杯柠檬茶。
  于知乐觉得好笑,问:“下回还来不?”
  “不来了,不来了,我宁愿在地里晒大太阳。”陈昭哀嚎。
  他之前还拦着于知乐找人,拍着胸口说这活他能干。
  副业组几人被他的模样逗笑,纷纷调侃他。
  外送三人组将小锅和竹筒杯回收,并带回下周的单子,一行人准备回村。
  临走前,胡曲莲给公鸭嗓扎了一针,疼得他从地上跳起来。
  “啊,你,你们给我等着。”他放下狠话,气冲冲地走了。
  于知乐和张文心默契地翻了一个白眼。
  傍晚,下工到仓库还农具的村民们被两人叫住,说要开投票大会。
  人基本到齐,所有村干部全员到场。
  “我向村里申请将以下十二人踢出副业组分红名单。”于知乐率先开口。
  张海梅接话,一一指认出那些人。
  她们的话引起一片哗然,张文心站出来讲述他们在大集上干的事。
  “他们为了一口吃的,就想要搞坏我们的生意。”她高声道,“大家觉得这样的人配和我们一起分钱吗?”
  大家都知道副业组赚钱,就等着年底分钱。
  一听到公鸭嗓等人想搞破坏,个个都激动了起来。
  “不给他们分钱!”
  “把他们赶出副业组!”
  老支书又拿出大喇叭:“现在开始投票,同意的举手。”
  众人唰唰唰地举起了手。
  得知消息赶来的公鸭嗓尖声大叫:“我不同意,凭什么把我踢出来?我也是海隅村的人,年底我也要分钱。”
  “呸,你这颗老鼠屎,你也配?”有人啐了他一口。
  公鸭嗓鼻孔喷着粗气:“好,我不能记账,为什么副业组的人能随便吃?”
  第91章
  于知乐和张文心对视一眼。
  公鸭嗓以为自己抓住了她们的痛点,大肆宣扬副业组的人吃粉的事。
  “凭什么你们就能吃?”他大声质问,唾沫向四处飞溅,“你们免费吃就行,我记账就不行?凭什么?凭什么?”
  任由他怎么声嘶力竭地说着车轱辘话,也没出现他想象的大伙掉转枪头讨伐副业组的场景。
  绝大部分人都保持着沉默,如今他们对于知乐和张文心有着莫名的信任。
  只零星几人受了黄大娘和老光头的挑拨,帮着公鸭嗓高声质问两人。
  在他们的认知里,副业组众人的工作比他们轻松,工分却与他们大差不差。如果还能免费吃粉,那真的太不公平了。
  “说完了吗?”于知乐扫了一眼已经喊破喉咙的公鸭嗓,“那就轮到我们了。”
  她的话音刚落,大队长的女儿于初月从人群中走出。
  “她们吃的粉是用米付钱的,我手里的是记录。”她翻开手中的本子。
  接着,于初月将内容一一读给大家听。
  除了于知乐、张文心和葛泰,副业组其他人都是上次提出分家的女孩。
  老支书怕她们父母私下里会胡搅蛮缠,并没有让她们把所有的粮食都领回家,而是一次领一周的量。
  从第二次出摊起,副业组做河粉的陈米都是从她们的口粮中取的。
  “这笔账这么算不对,先不说没存粮的三个人。”于海耀反驳,“其他人一次出不到一斤米,而一斤陈米不到两毛钱,他们吃的粉三毛钱一碗,怎么抵消得了?”
  公鸭嗓一看有人反驳,尽管没听懂,但连忙附和:“就是,不对,不对。”
  “于知乐、张文心提供油票,而葛泰身兼数职。”于初月无视他的问题,“油票和米的总价值已经超过他们吃的粉的钱。”
  于海耀气急败坏地说:“不能这样算。”
  于初月没有理会他,而是走到了于知乐身边。
  今天下午,于知乐找到她,邀请她加入副业组,她现在是副业组的会计。
  “你,不能这样——”于海耀的话被老支书轻飘飘的一眼哽在喉头。
  老支书说:“再投一次票,同意将他们踢出副业组的举手。”
  三秒之后,众人齐刷刷地举起手。
  老支书公布结果,公鸭嗓等人瘫坐在地上。
  大会结束,大伙各自回家,路过时纷纷唾弃他们。
  “该,让你这么欠,想搞坏生意,让大家没钱分。”
  “放以前,你们这种人都得打一顿狠的。”
  于知乐一行人看都没看他们一眼,径直离开。
  突然,清脆的铃声响起,一辆行进路线歪歪扭扭的自行车向他们冲来。
  车后座的人惊恐地大喊:“天和哥,你不是说你会骑车吗?”
  “我这不骑着吗?”霍天和扭头去看他。
  车头向一侧歪去,前轮又恰好磕到一颗大石头,吓得那人吱哇乱叫。
  “天和。”陈昭朝他招手。
  霍天和猛地捏紧刹车,车轮在松散的泥地扬起一片沙土
  ,后座的人赶忙跳下车。
  陈昭迎上前,问:“你来找我吗?”
  “对,过两天厂里招人,谁都可以报名,只要考核通过就当工人。”霍天和的声音拔高,“你,你们都来报名吧。”
  他没说的是,这消息本来被有些人捂得严实,他是偷听来的。
  闻言,周边的人放慢了脚步,竖起耳朵听。
  “罐头厂,后天早上九点,记得来考试。”霍天和瞟见其他人的反应,声音又加大了几分。
  说完,他看了于知乐一眼,又骑车走了,只留给众人一个歪斜着走远的背影和朋友的惊呼声。
  知青们也听见了这个消息,小声地讨论着请假的事。
  一直到第二天,村里人都还在讨论着罐头厂招工的事,很多人决定去试一试。
  “初月,你不去考吗?”张文心问。
  今早,捕鱼小分队在于海宗的带领下第一次出海,而于知乐三人驾着牛车在岸边等着她们回来。
  牛车的顶上支了一个破旧衣服缝成的小帐篷,为躺在其上的三人挡去了大部分阳光。
  于初月从小破洞中窥见湛蓝色的天空,笑道:“做工人有什么好的?不如和你们一起搞副业组。”
  大会之后,于知乐将所有的账目交给她,副业组比她想象中更要赚钱,而且她觉得发展副业组更有挑战性。
  “那就和我们一起把海隅牌做到全国的人都知道。”张文心爽朗一笑。
  “乐——乐——”
  “文——心——”
  远处的海面出现一条小船,船上的人招手呼喊。
  三人急忙下车,没一会船就划到面前了。
  “今天收获不错。”于海宗脸上难得有几分笑意。
  于白薇几人晒得脸红扑扑的,但很开心,齐声激动地说:“有四大箩筐。”
  海隅村的箩筐很大,装得满满当当的,而且海货还很鲜活。
  顶层的鱼在甩尾巴,虾蟹还挣扎着往筐外爬。
  三人搭手帮忙将箩筐抬到岸边,她们准备了六个大木桶来运输这些海货,勉强装得下。
  “好了,注意安全。”于海宗帮忙固定好木桶,叮嘱道。
  于知乐应道:“好,你们先回去休息吧。”
  这次,于初月跟着一起去,熟悉交接的流程,之后运输的事全权交由她和备选队员负责。
  张文心则纯属是凑热闹的。
  负重的牛车走得慢,三人在十点左右才抵达海东镇。
  张海兰守在门口等她们,远远见着人,朝店里大喊:“师傅,乐乐她们来了。”
  胡老三听了声,抛下手头上的活,出门来接。
  钱货交接完以后,于知乐跟着进了后厨,准备教他调辣炒海货的酱料,却发现胡老三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胡三哥,有事您尽管说。”她直言道。
  胡老三叹了一口气,说:“你也知道饭店要扩张的事,昨儿领导喝着你做的柠檬茶了,让我想几款新的饮料,我对这些没什么研究,我就想问一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