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124节
  “于副厂长,这位是?”清冷严肃的声音在几人身后响起。
  于知乐回头,发现是一位女士,眉眼与王副厂长有几分相似。
  第113章
  这位女士的出现似乎让现场的气氛冷寂了几分。
  原本表情放松的工人们神情突变,严肃认真地喊:“王厂长好。”
  “嗯,大家辛苦了。”王厂长点了点头,语气没有任何起伏。
  众人像被设定了固定程序一般,叠声应道:“不辛苦,不辛苦,厂长为大家日以继夜劳动才是真的辛苦。”
  说完,他们搬起机器,脚步比此前快了不少。
  “于副厂长,这是?”王厂长眼神锐利,扫向于知乐三人。
  “这是我的嫂子和侄女侄子。”于佩兰面带微笑,“他们遇到方老汉被人欺负,就买下所有冰棍来看我。以前我带乐乐上班,车间里的大哥大姐帮了我很多,我就想着借这个机会表达一下谢意。”
  接着,她转过脸给于知乐三人介绍道:“这是王素梅王厂长。”
  双方只是简单打了个招呼。
  “于副厂长,你向来懂规矩,我想你应当知道哪些信息不能向外人透露。”王素梅提醒道。
  说完,她径直离开。
  于佩兰与于知乐对视一眼,前者耸了耸肩。
  她招呼着三人继续往前走,给他们讲王厂长的经历。
  “王厂长是王副厂长的堂姐,是从京市调来的。”
  “她很有魄力,之前是京市罐头厂的厂长,说放下就放下,到这重新发展。”
  “她只是看起来很严肃,实则是帮理不帮亲的性子。她也是一位好领导,来了半年多,厂里的保育院就建起来了,大家的福利也好了不少。”
  “面冷心热。”于知乐评价道。
  于佩兰笑着点头,王厂长是她事业上的新榜样。
  走近海味罐头的车间,一股独属于海货的腥味越发浓重。
  “大家辛苦了,先停下来吃根冰棒解暑吧。”于佩兰敲了敲门边的梆。
  她从进入罐头厂起就在这个车间,从普通工人做到车间主任,再升为副厂长,对这个车间的感情更为浓厚。
  “唉哟,上次是绿豆汤,这回是冰棒,你又浪费钱了。”离她最近的人有些无奈。
  于佩兰给她塞了一根冰棒,说:“你放心吃,这回是乐乐给的钱。”
  “真是乐乐啊,我还以为看错了,长得还是那么标致。”那人惊喜道。
  一位大姐闻声赶来:“乐乐回来了?让婶子看看。怎么瘦了一圈?今晚来婶子家吃饭,婶子给你炖肉。”
  于知乐上学前经常被带到车间,可以说是这群叔叔婶婶看着长大的。
  越来越多的人围住于知乐,对她嘘寒问暖。
  于知乐快招架不住他们的热情了,于佩兰才替她解围,给众人派冰棍。
  一行人说笑着,车间内的氛围欢快融洽。
  之后,于知乐观看了生产的流程,又在调味房与师傅对味型进行交流调整。
  调味师傅是一对老夫妻,连连感叹:“乐乐真是长大了,还没椅子高的小豆丁现在厨艺这么好,时间过得真快。”
  “可不是,一眨眼就长得比我还高了。”于佩兰笑道,又感慨又自豪。
  “乐乐快二十了吧?说亲了吗?”小老头开始絮絮叨叨,“我认识很多男孩子,都很优秀,要不要给你介绍几个处一处?”
  于知乐连忙摆手拒绝:“爷爷,不用了。”
  “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于佩兰看到她抗拒的表情,忍不住笑出声,“况且现在提倡自由恋爱,您就不用替她操心了。”
  “自由恋爱好,自由恋爱好。”老两口低声嘟囔,而后相视一笑。
  又聊了好一会,四人从车间出来。
  于知乐和于越准备去方家小院还木箱,而于佩兰端着刚调好味的鱼块要去找王厂长,于婉琴则去接小宝回家。
  王素梅办公室的大门敞开,她正与后勤福利组的组长说着话,王副厂长像落水狗一样站在一边。
  “厂长,二车间的新味道调好了。”于佩兰敲了敲门,“您要现在尝一尝吗?”
  “就按我说的去办吧。”王素梅朝组长说。
  组长应是,转身出门,与于佩兰视线相交时点头打招呼。
  “堂姐,我——”王副厂长的声音被打断。
  “王副厂长,这不是攀亲的地方,而且新产品线的管理权不由我一个人决定,有能力者居之。”王素梅严声道,“还有,我以后不希望从你嘴里听破坏团结的话。”
  当着竞争对手的面被训斥,王副厂长的表情像吃了苍蝇一样难看。
  而于佩兰目不斜视,始终盯着鱼块,仿佛什么也没听见。
  “听清楚了吗?”王素梅问。
  王副厂长低声应道:“嗯,我知道了。”
  王素梅示意他离开,而后看向于佩兰,说:“调味的过程,你侄女也参与了?”
  “给了一点意见。”于佩兰斟酌着字句。
  得到肯定回答,王素梅不打算绕圈子,直接问:“你认为我们需要做什么才能留下你侄女?”
  “嗯?”于佩兰发出疑惑的声音。
  王素梅夹起一块香辣鱼排,放进嘴里品尝。
  经过慢火烘烤的鱼肉非常紧致,口感与往年的无异,最大且最重要的差异在于调味。
  香辣而不燥,滋味十足却不会过咸,调味品的比例恰到好处。
  “我在海东镇听过你侄女的名号,连国营饭店的大厨都对她赞不绝口。”王素梅面露笑意,“我希望她可以留在厂里,担任调味组的负责人。”
  前不久,她去海东镇与好友叙旧,席间好友女儿让人送来几杯新奇的饮料。
  那时,她从好友嘴里得知了于知乐这个名字,好友爱人对她的厨艺赞叹不已,令她产生了兴趣。
  可惜的是,饭后她赶去大集,海隅村副业组已经离开。
  回到省城以后,各地大量订购单如雪片般飞来,她又在策划开辟新的产品线,便将这事抛之脑后了。
  方才,她听见于佩兰介绍,只觉得熟悉,到办公室后才想起这号人物。
  而于佩兰与新品的到来,重新点燃她的好才之心,她有种非常强烈的预感,留住于知乐会让厂里的业务更上一层楼。
  “厂长,恐怕要让您失望了。”于佩兰表情略带歉意,“她是海隅村副业组的定海神针,就算开出很好的条件,她也不会离开她的朋友们。”
  王素梅沉默了一会,说:“厂里能安排她家人的工作,并为她提供好的住处和丰厚的报酬。”
  于佩兰笑而不语,摇了摇头。
  “我希望你能把我的话带给她,让她认真考虑,省城罐头厂的大门始终会为她打开。”王素梅仍然不死心,“我们可以再商议条件。”
  “厂长,我会一字不漏转述您的话的。”于佩兰应道。
  与此同时,于知乐与于越离方家越来越近。
  方家小院里,
  方卓醒了,方爷爷在往他磕碰到的地方涂药酒。
  “我的力气会不会太大了?你痛不痛?要是很痛,记得开口。”
  “我没把事情告诉你娘,怕她担心。”
  方爷爷边擦边絮叨,方卓一声不吭,但他早已习惯了方卓的沉默。
  “掌心有没有擦伤?”他小心翼翼地避开破皮的地方,“让我看看,不消毒会长脓。”
  说着,方爷爷掰开方卓的手指,发现他掌心躺着一颗被握得汗津津的糖果。
  “他们住在哪里?”方卓的声音嘶哑,像初学者拉小提琴发出的锯木头声。
  下一秒,方爷爷就红了眼眶,连忙回答:“小孩的姑姑姑父是罐头厂的工人,他姑父过会儿会来还木箱。”
  方卓不再开口。
  方爷爷撑着拐杖走到老树前,指着花儿,激动地说:“小孩说你刻的花很好看,他很喜欢。”
  方卓盯着花看了很久,脑海中闪过一些破碎的画面。
  方爷爷觉着小孩是突破口,拼命地回想与于迟的一举一动无果,懊恼地捶了捶脑袋。
  “爹,我想要木头和刻刀。”方卓扯出难看的笑容。
  “好,好,好。”方爷爷叠声答应,“我等会就去给你找。”
  这时,于知乐敲响了院门。
  方爷爷揩去眼角的泪水,才去开门。
  “于同志,你们来了。”他赶忙侧身让出空间,让于知乐姐弟进门。
  方卓以为于迟也来了,紧张地拨了拨额前的长发,又刻意把满是淤青的手臂往身后藏,才抬眼看向院门。
  他的视线撞上于知乐的眼睛,两人对视了十几秒。
  瞬息之间,方卓好像被雷劈中,手掌发麻,脑海闪过很多关于这双眼睛的画面。
  但,但是他知道,记忆里的眼睛并不属于眼前这个年轻的女孩。
  “于小同志,你们喝水。”方爷爷给姐弟二人倒了水。
  紧接着,他紧张地搓了搓手,欲言又止。
  “方爷爷,您有事尽管说,能帮得上忙,我们一定会尽力帮。”于知乐读懂了他的表情。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方爷爷再道谢,“冒昧问一下你们的住址,小卓想雕些小玩意送那个小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