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149节
  于迟妥协了,乖巧跟上两人的步伐。
  然而,于知乐才进入工作状态没一会,就被在小院休息的于初月和陈昭逮了个正着。
  两人双手抱胸,静静地看着她。
  “这是县供销社的吴姐,她想订三百瓶泡椒酱。”于知乐被盯得心虚,没有和他们对视。
  于初月先让陈昭上山找张海梅,而后热情地将吴云迎进院子,并作自我介绍。
  “吴大姐,您先喝口水。”她倒来一杯山楂茶,“泡椒酱这块的负责人正带人在山上摘野山椒呢。”
  “海隅村真是好地方出人才,妹子看着还没我孩子大就能管好这么大一盘账。”吴云笑赞,接着端起茶碗小口慢饮。
  前院占地大加上多灶台的特点让她意识到这是加工的场所,于是借着喝水的动作观察起院内的环境。
  干净的地面和整洁的灶台给了她很好的第一印象。
  十几分钟后,背着大竹筐的张海梅带着蔬果小组几人大步流星地走入大家的视野。
  如今的她身兼数职,还经常和张海竹跑周边村落谈吃食摊的调料供应,气质干练强势了许多。
  相同的磁场让吴云恍惚间看到了年轻的自己,不禁生出好感,连忙喝了大一口茶压下这种情绪。
  “吴同志,你好,我是张海梅。”张海梅大方打招呼。
  两人寒暄一番,开门见山谈合。
  吴云率先抛出话头,一开口就是问最敏感的采购价格,试探张海梅心目中的底价。
  她进一步,张海梅就退一步,带她在院子里逛,又是展示炒酱的其他调味料,又是开坛让她尝泡椒泡菜,应对起来游刃有余。
  正在淘洗野山椒的组员们没见过她这副模样,频频抬头张望,投去钦佩的目光。
  “小梅,姐也不跟你绕圈子了,一口价四毛钱。”吴云突然开价。
  一罐酱在大集上才卖五毛钱,她提出的价格对于批发价来说算高了,但张海梅并没有爽快地应承。
  “姐,不急,咱们坐下来喝口茶,再好好聊聊细节。”她亲昵地环住吴云的手臂。
  喝茶间,两人又是一番你来我往,吴云先败下阵来,直言:“最高能给到四毛五分,但是要换成玻璃罐,只能供给我们一家。”
  “姐,您放心,我拍胸口保证省里就一家供销社能买到我们海隅牌泡椒酱。”张海梅笑道,“货也会准时准点送到县里。”
  之前有客人提过包装的事,海竹为此跑过一趟玻璃厂,所以她对这方面的成本有一定的了解。
  口头达成协议后,院里紧张的气氛消散,蔬果小组的人松了一口气,又像平常一样边干活边小声闲聊。
  张海梅仔细读完契约,没发现任何问题,便朝于初月点了点头。
  于初月会意,进她办公的小屋取印章,利索盖章。
  此时,鱼糜小组和捕鱼小分队说笑着走近,干净利落地完成交接,便各自忙活。
  紧接着,小孩们嘻嘻哈哈地拥着张海雁进了小院,央着她继续讲昨天没讲完的故事。
  小院一下就热闹了起来,氛围和谐融洽。
  吴云瞥见图书角里满满当当的大书柜,不禁感叹:“海隅村以后了不得。”
  回过神后,她发现面前的桌子堆满了东西,新鲜蔬菜、干海货、鱼卷等应有尽有,说是朋友的小心意,特地把给供销社的那份泡椒酱分开打包。
  张海梅拜托组员去找于二爷,想请他把吴云送到镇上坐车。
  另一边,于知乐看完整个过程,搂着于迟浅笑。
  同样目睹全过程的李然走到她身边坐下,问:“在这种时候,你不会有不被需要的感觉吗?”
  奇怪的问题让于知乐侧过脸去看他,恰好对上他的眼睛。
  “我跟着老师进过两次指导组,每次都会在当地待上一年。”李然在回忆,彼时的他比往常多了几分疏离感,“指导着他们从什么不会到成为养殖熟手,丰收庆祝会也是我们的送别会。”
  说着,他又扭头去看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的众人。
  过去几天,李然从于初月口中得知了于知乐建立副业组的详细过程,与他以往的经历很相似。今天凑巧看见这样的场景,却没在她脸上看到怅然若失的表情,便忍不住问了出口。
  “不会,就算有一天我们奔向不同的道路,我们也永远是一个集体。”于知乐回答他的问题。
  李然陷入沉思。
  这时,张文心带着挑选好的临时工进门,知道了吴云的身份和来因,开心地加入了扯闲篇的队伍。
  没一会,于二爷驾着牛车慢慢悠悠地来,载上吴云后不紧不慢地挥了挥鞭子。
  之后,副业组几人就新合作开了个简短的小会,于知乐便被她们推出了副业组小院。
  于知乐花了一点时间把昨天晕倒的情况反馈给系统平台,就有一搭没一搭地给于迟讲以前在省城的事。
  偶遇村里干部或扎堆聊天的老人时,她会停下来告诉对方副业组谈成新合作的好消息。
  姐弟二人逛了大半个村子才往家的方向走,期间于迟一直像小老头一样皱着脸。
  直至回到家门前,他拉住于知乐,高兴地说:“姐姐很自豪!”
  于知乐很快联想到她和李然的谈话,把他举高,转着圈进了门,说:“小宝答对啦!真棒!”
  下一秒,于越从她手中接过于迟,放在椅子上。
  于婉琴上前摸了摸她的胳膊,关心道:“累不累?”
  “我身体哪有这么差。”于知乐撇了撇嘴。
  于越应道:“你昨天——”
  他的话被方卓屋里传来的响声打断,一家四口急忙跑去查看。
  首先映入四人眼帘的是侧翻的轮椅,而后才是摔倒在地的方卓。
  “我没事,你们别担心。”方卓难得笑容满面,随后在大家的注视下晃晃悠悠地站了起来。
  他直立的姿态没保持太久,身体向一侧倾倒,所幸于知乐和于越及时搀扶才不至于二次摔倒。
  “三弟,你的腿有知觉了?”于婉琴惊喜不已。
  方卓点头肯定,不过希望大家可以暂时对外保密。
  在于家因为这个消息欣喜的同时,村里人也在为和县供销社的合作欢呼雀跃。
  于知乐在这种氛围下安心修养,除了看书发呆,偶尔还会到村里和老人们聊天,听他们讲以前的事。
  时间很快来到国营饭店新窗口正式营业当天,副业组一行人带着新鲜的蔬菜出发,抵达镇上时店里的早高峰刚过。
  张文心带临时工去了解后厨格局,其他人则帮张萍几人备菜。
  “小于身体怎么样?”胡蓝端来一碗红糖水。
  于知乐笑盈盈地说了声谢谢,问起胡双。
  “一大早就跟着老姜去省城学习了。”胡老三说话酸溜溜的,但神情间满是自豪,“可把她美坏了,对我可没那么积极。”
  他的话让胡老爹听了个正着,嫌弃道:“你别浪费我宝贝孙女的时间。”
  胡老三缩了缩脖子,没有说话。
  门口的老太太老先生对此习以为常,随意找了个角落位置坐下。
  各类食材陆续摆满橱窗后,一行人迫不及待地开始挑选,称重付款后安心等吃。
  新窗口正式营业的消息早就传遍了海东镇,临近饭点,店里热闹了起来。
  在大家说笑着等叫号时,一群五大三粗的人进了店,大大咧咧地坐到离门口最近的位置,随意点了两盘花生米就开始猜拳喝酒。
  他们嗓门大到让其他客人忍不住侧目。
  第138章
  没一会,几人喝得面红耳赤,弄得大堂内酒气熏。
  于知乐和张文心沉默对视,怀疑对方这一出是为了报复海隅村。
  客人们的怨声四起,他们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脱掉上衣,直接光着膀子喝酒猜拳。
  “大兄弟,光喝酒不吃菜,身体怕是受不住,要不要尝一下我们的新菜?”胡蓝微笑上前询问。
  领头的人睨了她一眼,语气轻蔑:“你算哪根葱?还管起哥几个了。”
  胡蓝也不恼,反而笑眯眯地说:“这大堂吵闹,我给你们换到楼上包厢去,你们尽情地喝。”
  “嘿,哥几个就爱在这大堂喝。”男人举起酒瓶走到门边,抬手做了个干杯的动作,“特别是正对着门口,喝得
  更痛快,喝!”
  几人的做派本就让一部分客人态度犹豫,这动作更是吓了他们一跳,不顾让人垂涎欲滴的香味调头就走。
  见状,那几人得意地哇哇大笑,笑声极为刺耳。
  新窗口吸引了绝大部分客流,胡老三手里只有几个大菜单子,刚忙活完走到大堂就看见这一幕,小心翼翼地瞥了胡蓝一眼。
  胡蓝的脸黑得像锅底,她握紧了拳头。
  这时,一道突兀的男声暂时冷却了她的怒火,同时让几人噤声。
  “今天不是新窗口开业吗?怎么比平时还冷清?”说话的人语气里多少带点幸灾乐祸。
  于知乐顺着声音看去,见到了一个脸色惨白、黑眼圈很重的细瘦年轻男人,他正做作地摇着折扇。
  不经意间,两人视线交汇,对方眼睛微眯。
  于知乐对他的第一印象不好,觉得他的眼神像阴冷的毒蛇,黏腻得让人难受。
  胡蓝和胡老三不认识他,但不难看出闹事的人都在看他眼色,肯定人是他派来的。
  “大头,把咱们给于同志送的礼物拿进来。”年轻男人折扇一合,啪嗒打在手心。
  一个比葛泰还要高大的男人一手拎着一个由大丽花扎成的花篮,样式却与城里人葬礼常用的花圈无异。
  现场一片哗然,很多人暗骂晦气。
  “胡大厨,海东镇那么大,国营饭店换一个村子合作也不难吧。”男人摆明了针对海隅村的态度。
  胡蓝把花篮扔出店,冷声道:“你从哪来,就给我滚回哪去。”
  “好,好,好,你们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年轻男人阴笑着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