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盗墓笔记(1-4卷) 第36节
  在古代,这工艺究竟是怎么做的?棺材里躺的人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竟会用这种材料做自己的棺椁…..
  孙老大也惊到了。
  随即像想到了什么,他眼睛大睁,颤声道:“老….老三,我忽然想起来一件事,是东汉人扶胜在《尚书大传》中提过的一件事,记载的事情是周文王姬昌被商纣王囚禁后,有一位商代贵族为了救姬昌,特意献给了纣王一件砗磲之宝,不曾想纣王收到宝贝后立马反悔,还派人炮烙了此人,这是东汉人扶胜的记载。”
  红姐听了后皱眉说:“老大,你的意思是说,这个商代贵族为了救姬昌,献给纣王所谓的砗磲之宝,是眼前这个白棺椁?”
  老大脸色发白,他咬牙说:“无从考证,都只是猜想,但这个地宫是西周早期的,姬昌也生活在那时,别的暂且不说,这时间线却是对的上的。”
  看着前方庞大的白色棺椁,我又联想到一幕,刚进来碰到黄肠提凑时,我曾在石墙壁画上看到过类似的白棺材,在那副壁画中,棺材周围还跪着很多古代人,像是在搞某种祭祀活动。我后来以为是闻了黄柏老脸的味道后,自己出现的幻觉。
  “不对不对,这肯定不对,”红姐连声否认:“白砗磲,蜻蜓眼,花琉璃,猫眼石,绿松石,白水晶,蓝宝石,这是以前的佛家八宝,其中这白砗磲是有机物,最是难以保存,别说是西周的,就是明代的都很罕见,除非是用了什么特殊方法,否则根本放不了这么长时间!”
  听了红姐的话,老大点点头,“小红你说的没错,不过咱们入这行也有些年头了,见过的反常事还少吗?”
  “如何保存下来的先别说,单说一件事,若是东汉人扶胜在他书里记载的是真事,那应该就能说明一件事了。”
  “这位芥侯,和周文王姬昌有关系。”
  第51章 棺椁
  墓室幽暗,巨大的白色棺材边上立着两铜人,这一幕风格诡异,谁看了心里都不舒服。
  此时老大惊疑道:“这墓主人还真是不按常理出牌,好好的主墓室不呆,非把自己一个人藏在这犄角旮旯的,这是要干啥?关键还没什么陪葬品,就这两铜人,我猛一看还以为是兵马俑。”他用手电照了一下铜人。
  “有可能这块犄角旮旯是什么风水宝地吧,砗磲做的椁,啧啧,”三哥沉声道:“这墓主人也太有钱了,看我的,我给他整开。”
  说完话,他从包里拿出来一把折叠起来的小钢铲,这铲子体积不大,类似于工兵铲,不光能挖土,还能撬棺材板用。
  大哥用手电帮忙照明,三哥则拎着铲子绕着棺椁转了一圈,我知道他这是在找天井。
  以前古代做墓葬的时候,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都会故意在墓葬内留一个小口,棺椁也一样,这口子留的很小,其寓意是让棺材里的人能灵魂升天。这个小口子就叫天井。
  在往下到了唐宋时期,天井又改名成了木井,最后到了明清时期又改叫活口,其实都是换汤不换药的一个性质。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放着墓主棺椁的密室里温度很低,非常冷,直逼零下。
  “找到了!”三哥眼神一亮,他停在了棺椁的西北角。棺椁这处有个长方形小洞,老三说这口子就是所谓的天井。
  椁的原理其实很好理解,就是现在人常说的套娃,大的套小的,一层套一层,要撬开的话也只能一层一层来。
  椁的层数也有规矩。
  天子四重椁,诸侯王三重椁,士大夫一层椁,在往下的阶层人死后,只准用棺,不准用椁。椁与椁之间用的都是榫卯结构,一根钉子也没有。
  历经千年,榫卯结构变的很脆弱,用铲子使劲撬了撬,果然,最外面这层椁有所松动了。
  只要开了缝,下一步就简单了,扒皮就行了。
  老大也上去帮忙,二人是多年老手配合默契,不到半个小时就开了第一层椁。
  这往下一看不要紧,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白砗磲的这层椁之下,竟然是一层黑色的金属椁。
  红姐看后惊呼道:“氧化了,这是银的!”
  银椁!
  西周时期有银器吗?
  有!但数量极少!
  七十年代的时候,山西考古队出土过一件带有“越陵夫人”铭文字样的银殓,这件银殓是国宝,是永久禁止出国展出的那种。
  可我们眼前的竟然是一件长宽数米的银椁板!
  仔细一看,氧化成黑色的银椁板上似乎还赞刻着一些图案。
  三哥神情激动道:“开眼了,开眼了!这真是开眼了,光这两层椁板就这么厉害,那最里面的棺材里,到底还有什么大货!”
  尽管有天井这处弱点,但开这层银椁的时候还是费了不少力气。
  “快掉了!小心点别砸脚,这玩意不轻!”
  “等等三哥!”
  “你们快看!前面流水了!”
  只见,顺着银椁板的缝隙处,流出来很多黑色的粘稠状液体,而且越流越多,一股腥臭味扑面而来!
  “退后!”孙家兄弟闪身退后。
  银椁板里的这些黑水源源不断越流越多,淌了一地。
  红姐捂着鼻子道:“这些黑水….是不是从棺材里流出来的防腐液。”
  大哥点头道:“看着像,等流干净了咱们再看看,照着之前的情况看,里面最少还有一层椁才对。”
  “咦?不太对劲啊大哥,”这时我发现了一件怪事。
  “怎么了云峰?”
  我指着那两像兵马俑的青铜像说:“这两铜像下面是不是有坑,你们看看,怎么这些棺材液都渗下去了,顺着铜像脚那块儿。”
  大哥看到后眉头直皱。
  走近了点,我们用手电仔细一打量,这才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原来,围着青铜像脚下一圈的这个位置,有很多小眼,银椁板里流出来的这些防腐棺材液,都顺着铜像脚边的这些小眼漏下去了。
  老大抬头打量了眼主墓室四周,随后他道:“可能这是以前墓主人故意设计的,目的是防水,怕雨水泡坏了这里。”
  “行了,先别管这个了,我看棺材液也流的差不多了,老三咱两上,把最后一层椁板给他撬开!”
  “小心点,”红姐皱着眉头环顾四周道:“我心里突突跳,感觉不太好。”
  “哎,没什么事小红,你那就是因为这里太冷了,给冻的。”
  孙家兄弟前后上铲,不大会儿就撬开了这层椁板。
  伴随着银椁板脱落,刹那间。
  我眼前晃过一道金色。
  最里面这层椁板….是纯金的……
  竟然是金棺银椁!
  手电打在前面,这金灿灿反光的直晃人眼。
  金子不会像银子那样氧化,历经千年仍光亮如新,这层金椁上赞刻着大量图案,图案都栩栩如生。
  金板上的图案有羽人,飞天,其中一幕图案最为奇怪。
  这是一排身穿盔甲的士兵,奇怪的是,他们头上都盘着一条类似蛇一样的动物。
  不,用手电仔细一看,这还不能叫蛇,只能说像,因为赞刻的很明显,这些蛇都长着脚。
  看着这幅图案,红姐表情凝重,低头沉思。
  忽然间,她猛的抬头,大惊失色道:“老大老三!头上盘着四脚蛇的军队!这不是古越国那个传说吗!”
  金黄的光芒划过人眼,老大摸着金椁板沉声道:“那只是个传说,当不得真,没想到,这墓主人还是古越黑巫的信徒。”
  我听不懂什么意思,便问了问。
  这时红姐解释说:“以前南蛮地带有个小国叫古越,这古越不是后来春秋战国那个越国,要远远比那个早,南蛮古越是楚巫文化的鼻祖,同时也是苗疆蛊毒的起源地,传说当年古越有一支四脚蛇巫军,攻城克地战无不胜,更有甚者说只要士兵头上盘着的四脚蛇不死,那这些士兵就不会死,就算中箭中刀了还能活蹦乱跳的杀敌。”
  “不会吧…..红姐,这怎么听都不靠谱,”我有些不相信。
  红姐点点头,“别说你不信,我也不信,不过……”她指着那些四脚蛇图案说:“这四脚蛇的确是存在,而且还不少,现在学名叫中华石龙子,客家人和一些地方也叫龙爬子,我小时候还打死过一只,喂了我家的猫。”
  三哥也点头附和道:“小红说的对,这玩意没什么可怕的,在我们那叫狗婆子。”
  “村里小孩儿都抓来甩着玩。”
  第52章 开棺
  我从小生活在漠河,那里常年温度很低,我压根就没见过这种叫石龙子的爬虫。
  腥臭的棺材液越流越小,孙家兄弟对视一眼后,默契的点了点头。
  黑色棺材液流淌过金棺板,黄黑色的颜色交织,让人看了心里不舒服。
  “整吧老三,金棺银椁啊,这这么牛,我倒要看看,这东家究竟长个什么样。”
  三哥点点头,二人同时上工兵铲。
  “椁板和棺材贴的很紧,得下力!”
  随后一阵刺耳难听的金属声响起,金椁板在工兵铲的撬动下,和最里层的棺材开始一点点分离。
  费了一番功夫。
  金椁脱落,终于露出来了包裹在里面的棺材。
  这副棺材通体漆黑,由于外层金棺银椁的良好密封性,棺材本身保存的非常好,整个棺材都没有发生一点塌陷变形。
  打造这幅黑棺本身的材料是阴沉木,老大是我们团伙里的卖米郎销货的,他眼里很好,一眼就认出来了,老大表情凝重的说:“如果我没看错,这是一具老槐木的阴沉棺材。”
  “阴沉槐木?”
  我咽了口唾沫小声说:“不能吧大哥,不是金丝楠阴沉木?怎么以前还有用槐木做棺材的?”
  “云峰你话只说对了一半,阴沉木种类很多,不单只有金丝楠阴沉,还有红椿,青杠,柏树,麻柳,红豆杉,麻桑,按照常识来看,人们认为金丝楠阴沉木最为稀少珍贵,其实这不对,真正稀少的是阴沉槐木,这种木头千年不烂,鼠虫不咬。”
  “除此之外,从风水学上看,槐木性凉,属阴,最适合用来保存尸体。”
  红姐也看着棺材点了点头,显然是同意老大的看法。
  这具漆黑的阴沉木棺材上有五支青铜棺钉,三哥他数了两遍,最后确认,的确是五颗棺材钉。
  “起钉子吗大哥?”老三脸色有些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