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王夫人拿帕子掩了掩嘴角,这才哪到哪,你往后住下,便知道了。
见薛姨妈疑惑还想问,王夫人一叹,为了这个嫡亲外孙女,老祖宗连宫里的教引嬷嬷都请了,便是元春也没这个福气。
薛姨妈这下瞪圆了眼睛,心下纳罕又羡慕,就连旁边听着的薛宝钗都眸光闪了闪。
王夫人拍拍她的手,你啊,往后让宝钗多去走走,到底是宫里来的。若是有心待选
薛姨妈忙打断她,你是知道我的心意的。得,咱不说这个,我这次可带了不少金陵的土仪,随我去瞧瞧。
贾母院内,老太太听鲍太医说是犯病了,又推算了下时日,不由奇怪,这个月明明还没到水系精华服用时间,怎么就犯病了?
『不是说叠加使用,有其他效果,这效果呢?』
『可能要量变引起质变。』
『都怪贾赦,害得我们忘了提醒老太太。』
『我计算了天数的,没超时,是不是林妹妹产生抗体,水系精华时效了。』
『怎么可能?』
老太太也感到奇怪,咨询了jj商城,得到的回复是林黛玉的病本身是娘胎带出来的,后来因为思虑过甚,才会演变成不治之症;水系精华虽然累积温养她的身体,但如果她思虑越重,便会让水洗精华的作用提前结束。
『思虑过甚,林妹妹这是想了什么?』
『天啊,不会是又对宝玉产生了感情呸,不对,宝玉那会儿都不在大厅,还没和宝钗见面啊。』
『林黛玉就是个心思重的,所以说还是宝钗好。』
『楼上滚粗,敢在这时候挑衅,信不信我们把你赶出直播间。』
老太太其他没怎么懂,但一个心思重,还是能听懂的。
她先是兑换了这个月的水系精华,进了内间,给黛玉服下,才摸摸她汗湿的鬓发,怜惜道,怎么提前发病了?
林黛玉服了水系精华,舒坦了些。但她也不清楚各中缘由,只宽慰道,想来是这几日着凉引发的吧,祖母别担心。
让我别担心,你要先放宽心,别轻易犯病。老太太盯着她的眼睛道。
林黛玉被这么一说,想到她方才那刹那魔怔般自虐的思虑,不由一怔,祖母,我晓得了。
嗯,既是如此,我便不为你向教引嬷嬷请假了,下午照旧和迎春她们一道去学习。老太太说着,却是决定让教引嬷嬷少讲些风花雪月,另外多布置点功课。
老太太不懂心理这回事,但她想着这思虑重,大约是想得多。搁在她那会儿,过日子都困难,整天为挣点钱都累瘫了,哪还有功夫思虑。
所以,她得出个结论,丫头们还是太闲了。
不说得到老太君嘱咐的两位教引嬷嬷,是怎么想的。
这会儿老太太安抚好林黛玉,便又对直播间网友嘱托,往后我多开些林黛玉的视角,你们帮忙盯着点,一来看看她都在思虑什么,二来也免得发病我不知道。
直播间网友纷纷应承。
只这般,下午林黛玉去上课,老太太便将视角开在了林黛玉那儿。
林黛玉到了暖阁,先是被三春围着关心,她心下感动,心结消散了些许。等两位嬷嬷到来,宣布了今日份的课程后,却是再也没工夫想其他的了。
这两位教引嬷嬷,一位姓韩,一位姓冯。
两位都是得了太后的嘱托,又是宫内资深的嬷嬷,原想着贾府老太君请她们,左右也是为了孙女们的亲事,所以到了贾府后,本是打算从各家各府说起,让姑娘们适应适应。
如今却得了贾母的吩咐,虽然一时摸不准老太君的想法。
但她们思量着少讲风花雪月,那便讲些现实点的东西,于是程序一改,便成了上午韩嬷嬷讲《律令》,下午随着冯嬷嬷练习礼仪。
只今日上午被耽搁,便先从《律令》说起。
不说黛玉三春她们惊讶,连带着网友也觉得惊奇。
『这两位嬷嬷牛逼啊,连《律令》都知道。』
『我还以为是讲《女诫》呢?』
『我也以为。』
『我也是。』
老太太听着网友转播,心下也觉得有意思,不由带了鸳鸯等来到暖阁外悄悄地听。
这边,探春比其他三人胆子但,不由问:嬷嬷,怎么不是《女诫》吗?她们带的可都只有《女诫》,并两三本诗词。
韩嬷嬷笑道,《女诫》我是不讲的,姑娘们若是有兴趣,可自行翻阅一二。今日,我给大家讲讲江南王氏女,在其父死后,被官家判得全部家财的奇事。
【作者有话要说】
啊,忘了贴作话~补一下:
今天双十一剁手节,给小可爱们发点福利。
本章留2分评的小可爱都有红包,截止下章更新前。
第12章 穿成贾母的第十二天
老太太在外间坐下,鸳鸯机灵地吩咐下边人轻手轻脚备上一份酥酪、一份枣泥山药糕,另一杯六安瓜片。
这酥酪,还记得老太太头一天开怀吃了的便是这个。只是那次厨房只调了糖水融入其中再凝结成膏,入口香甜酥软。
大厨房里见老祖宗喜欢,之后又做过核桃仁的、山楂果脯的;形状也是多变,有小块方正的,也有卷如花状,还有薄如饼的
这次上上来的外面装饰着瓜子仁,小块长条,瞧着精致,入口依然美味。
再有枣泥山药糕,老太太拿起一块,细瞧,小小的一块便有五层。一层软糕,两层枣泥,间隔又有两层雪白晶亮的山药土豆泥,软糯香甜,就是凉了点,老太太动了两块便不再动了,转而细听内里的动静。
韩嬷嬷指尖敲了敲桌案,似是在整理思绪,姑娘们可知,这除了京都,天下最富的便是江南。
三春一齐看向黛玉。
韩嬷嬷笑了,林姑娘出身扬州,应当有所体会。
林黛玉往日对这些了解的并不多,但平日和母亲出门上香,扬州的繁华还是瞧在眼中的。
只她一贯小心,遂笑道,殷芸曾言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如此当如嬷嬷所言。只我不常出门,往日上香,途中所见扬州风光倒是知晓一二。徐凝所言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却是不假。
韩嬷嬷点头,姑娘说的是,江南的风光亦是极好,这好风水便养出了好品性。那江南王氏女的奇案,若非王老爷生前的两名好友为其奔波,或许家业便要尽归族侄所有。
黛玉三春这会儿都被勾起了兴趣,听得十分专注,韩嬷嬷瞧得满意,她道:却说这江南王家,虽不是豪绅,但经营着几处丝绸买卖,家境也算是小富。
王老爷与其妻又伉俪情深,恩爱异常。
这本是一件幸福的事,但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王老爷夫妻的不美满,便是一直无儿无女。这份遗憾,兼对王家列祖列宗的愧对,让其妻积郁成疾,不到四十便撒手人寰。
啊?黛玉三春纷纷惋惜。
韩嬷嬷喝了口茶润嗓,不过,其妻在临终前,为王老爷纳了一房妾室。只王老爷自其妻去世后,身子骨大不如前。
那名妾室便只诞下一女,就是那王氏女。
可那时候的王老爷,已经缠绵病榻,虽然熬了几年,却也在王氏女七岁时,便离世了。
那王氏女如何了?探春急急地问。
韩嬷嬷却没有立即回答,姑娘们可能不知,我朝《律令》有言,无子者,许立同宗承继,凡五服之内,先近后远。若皆无,可立远亲或同姓者。
如此,王氏女其实很可能除了嫁妆,一无所有。如果承嗣之人再无情点,王氏女可能连嫁妆都不一定能得到。
怎会如此?几个女孩儿毕竟年岁还小,家中又无人与她们说这些,便都不知道还有立嗣这回事。
倒是黛玉敏锐,嬷嬷,您刚才说许立同宗承继,是否意味着王老爷可不立嗣。
姑娘聪慧。韩嬷嬷先赞了一句,接着摇头,虽说立嗣不强求,但族内若是有过继资格者提出反对,族老们便可在其死后,在府衙的见证下,要求为死者立嗣。
所幸,王老爷并无近亲,只一个出了五服的远房侄子。但这,依然有风险,毕竟同姓都可立为嗣子,何况是远房族侄。
黛玉三春皆是先松了口气,再提起了心,韩嬷嬷道:为了女儿不至于在他死后一无所依,王老爷在《律令》中找到了一条,户绝者,有另行安排,所生亲女可承分财产。
见薛姨妈疑惑还想问,王夫人一叹,为了这个嫡亲外孙女,老祖宗连宫里的教引嬷嬷都请了,便是元春也没这个福气。
薛姨妈这下瞪圆了眼睛,心下纳罕又羡慕,就连旁边听着的薛宝钗都眸光闪了闪。
王夫人拍拍她的手,你啊,往后让宝钗多去走走,到底是宫里来的。若是有心待选
薛姨妈忙打断她,你是知道我的心意的。得,咱不说这个,我这次可带了不少金陵的土仪,随我去瞧瞧。
贾母院内,老太太听鲍太医说是犯病了,又推算了下时日,不由奇怪,这个月明明还没到水系精华服用时间,怎么就犯病了?
『不是说叠加使用,有其他效果,这效果呢?』
『可能要量变引起质变。』
『都怪贾赦,害得我们忘了提醒老太太。』
『我计算了天数的,没超时,是不是林妹妹产生抗体,水系精华时效了。』
『怎么可能?』
老太太也感到奇怪,咨询了jj商城,得到的回复是林黛玉的病本身是娘胎带出来的,后来因为思虑过甚,才会演变成不治之症;水系精华虽然累积温养她的身体,但如果她思虑越重,便会让水洗精华的作用提前结束。
『思虑过甚,林妹妹这是想了什么?』
『天啊,不会是又对宝玉产生了感情呸,不对,宝玉那会儿都不在大厅,还没和宝钗见面啊。』
『林黛玉就是个心思重的,所以说还是宝钗好。』
『楼上滚粗,敢在这时候挑衅,信不信我们把你赶出直播间。』
老太太其他没怎么懂,但一个心思重,还是能听懂的。
她先是兑换了这个月的水系精华,进了内间,给黛玉服下,才摸摸她汗湿的鬓发,怜惜道,怎么提前发病了?
林黛玉服了水系精华,舒坦了些。但她也不清楚各中缘由,只宽慰道,想来是这几日着凉引发的吧,祖母别担心。
让我别担心,你要先放宽心,别轻易犯病。老太太盯着她的眼睛道。
林黛玉被这么一说,想到她方才那刹那魔怔般自虐的思虑,不由一怔,祖母,我晓得了。
嗯,既是如此,我便不为你向教引嬷嬷请假了,下午照旧和迎春她们一道去学习。老太太说着,却是决定让教引嬷嬷少讲些风花雪月,另外多布置点功课。
老太太不懂心理这回事,但她想着这思虑重,大约是想得多。搁在她那会儿,过日子都困难,整天为挣点钱都累瘫了,哪还有功夫思虑。
所以,她得出个结论,丫头们还是太闲了。
不说得到老太君嘱咐的两位教引嬷嬷,是怎么想的。
这会儿老太太安抚好林黛玉,便又对直播间网友嘱托,往后我多开些林黛玉的视角,你们帮忙盯着点,一来看看她都在思虑什么,二来也免得发病我不知道。
直播间网友纷纷应承。
只这般,下午林黛玉去上课,老太太便将视角开在了林黛玉那儿。
林黛玉到了暖阁,先是被三春围着关心,她心下感动,心结消散了些许。等两位嬷嬷到来,宣布了今日份的课程后,却是再也没工夫想其他的了。
这两位教引嬷嬷,一位姓韩,一位姓冯。
两位都是得了太后的嘱托,又是宫内资深的嬷嬷,原想着贾府老太君请她们,左右也是为了孙女们的亲事,所以到了贾府后,本是打算从各家各府说起,让姑娘们适应适应。
如今却得了贾母的吩咐,虽然一时摸不准老太君的想法。
但她们思量着少讲风花雪月,那便讲些现实点的东西,于是程序一改,便成了上午韩嬷嬷讲《律令》,下午随着冯嬷嬷练习礼仪。
只今日上午被耽搁,便先从《律令》说起。
不说黛玉三春她们惊讶,连带着网友也觉得惊奇。
『这两位嬷嬷牛逼啊,连《律令》都知道。』
『我还以为是讲《女诫》呢?』
『我也以为。』
『我也是。』
老太太听着网友转播,心下也觉得有意思,不由带了鸳鸯等来到暖阁外悄悄地听。
这边,探春比其他三人胆子但,不由问:嬷嬷,怎么不是《女诫》吗?她们带的可都只有《女诫》,并两三本诗词。
韩嬷嬷笑道,《女诫》我是不讲的,姑娘们若是有兴趣,可自行翻阅一二。今日,我给大家讲讲江南王氏女,在其父死后,被官家判得全部家财的奇事。
【作者有话要说】
啊,忘了贴作话~补一下:
今天双十一剁手节,给小可爱们发点福利。
本章留2分评的小可爱都有红包,截止下章更新前。
第12章 穿成贾母的第十二天
老太太在外间坐下,鸳鸯机灵地吩咐下边人轻手轻脚备上一份酥酪、一份枣泥山药糕,另一杯六安瓜片。
这酥酪,还记得老太太头一天开怀吃了的便是这个。只是那次厨房只调了糖水融入其中再凝结成膏,入口香甜酥软。
大厨房里见老祖宗喜欢,之后又做过核桃仁的、山楂果脯的;形状也是多变,有小块方正的,也有卷如花状,还有薄如饼的
这次上上来的外面装饰着瓜子仁,小块长条,瞧着精致,入口依然美味。
再有枣泥山药糕,老太太拿起一块,细瞧,小小的一块便有五层。一层软糕,两层枣泥,间隔又有两层雪白晶亮的山药土豆泥,软糯香甜,就是凉了点,老太太动了两块便不再动了,转而细听内里的动静。
韩嬷嬷指尖敲了敲桌案,似是在整理思绪,姑娘们可知,这除了京都,天下最富的便是江南。
三春一齐看向黛玉。
韩嬷嬷笑了,林姑娘出身扬州,应当有所体会。
林黛玉往日对这些了解的并不多,但平日和母亲出门上香,扬州的繁华还是瞧在眼中的。
只她一贯小心,遂笑道,殷芸曾言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如此当如嬷嬷所言。只我不常出门,往日上香,途中所见扬州风光倒是知晓一二。徐凝所言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却是不假。
韩嬷嬷点头,姑娘说的是,江南的风光亦是极好,这好风水便养出了好品性。那江南王氏女的奇案,若非王老爷生前的两名好友为其奔波,或许家业便要尽归族侄所有。
黛玉三春这会儿都被勾起了兴趣,听得十分专注,韩嬷嬷瞧得满意,她道:却说这江南王家,虽不是豪绅,但经营着几处丝绸买卖,家境也算是小富。
王老爷与其妻又伉俪情深,恩爱异常。
这本是一件幸福的事,但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王老爷夫妻的不美满,便是一直无儿无女。这份遗憾,兼对王家列祖列宗的愧对,让其妻积郁成疾,不到四十便撒手人寰。
啊?黛玉三春纷纷惋惜。
韩嬷嬷喝了口茶润嗓,不过,其妻在临终前,为王老爷纳了一房妾室。只王老爷自其妻去世后,身子骨大不如前。
那名妾室便只诞下一女,就是那王氏女。
可那时候的王老爷,已经缠绵病榻,虽然熬了几年,却也在王氏女七岁时,便离世了。
那王氏女如何了?探春急急地问。
韩嬷嬷却没有立即回答,姑娘们可能不知,我朝《律令》有言,无子者,许立同宗承继,凡五服之内,先近后远。若皆无,可立远亲或同姓者。
如此,王氏女其实很可能除了嫁妆,一无所有。如果承嗣之人再无情点,王氏女可能连嫁妆都不一定能得到。
怎会如此?几个女孩儿毕竟年岁还小,家中又无人与她们说这些,便都不知道还有立嗣这回事。
倒是黛玉敏锐,嬷嬷,您刚才说许立同宗承继,是否意味着王老爷可不立嗣。
姑娘聪慧。韩嬷嬷先赞了一句,接着摇头,虽说立嗣不强求,但族内若是有过继资格者提出反对,族老们便可在其死后,在府衙的见证下,要求为死者立嗣。
所幸,王老爷并无近亲,只一个出了五服的远房侄子。但这,依然有风险,毕竟同姓都可立为嗣子,何况是远房族侄。
黛玉三春皆是先松了口气,再提起了心,韩嬷嬷道:为了女儿不至于在他死后一无所依,王老爷在《律令》中找到了一条,户绝者,有另行安排,所生亲女可承分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