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小可怜 第5节
  苏然又掏出二十块钱,对大队长说:“大队长您看,我这也是刚到村里,对这村里也不是特别熟悉,这修房子的事情能不能拜托您帮忙张罗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钱?”
  大队长也没有推辞:“房子的结构基本上是好的,就是房顶的稻草已经糟了,需要更换,然后院子的围墙也需要重新垒一下,屋子外面的墙面也需要重新有黄泥涂抹一下,这些活基本上两天就能够干完,我们这里请人帮忙弄房子,一般来说八毛钱一天,还得包两餐饭。”
  “大队长,我现在住在知青点,做饭不是特别方便,这样可不可以,请人一块两毛钱一天,不包饭。”
  “可以,大概叫上三个人,两天时间就能够给你收拾出来了。”
  “那太好了,这是二十块钱,大队长,您先拿着,要是不够您再和我说。”
  “行!”
  大队长爽快地答应了,而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大队长媳妇早就端了一杯糖水出来,让苏然喝。
  苏然喝完糖水以后,就和大队长一家告辞了。
  等到苏然走后,大队长媳妇和大队长说了苏然拿来的东西,听说里面还有一包大前门,这礼可是非常的重了。
  “没事,你以后在村里多照顾着点,这姑娘身体这么差,看样子也是干不了什么重活的,要是实在不行,就让她去和翠丫一起打猪草。”
  苏然自己也没有想到,到大队长家去了一趟,不但解决了房子的问题,就连以后的工作方向都已经大差不离了。
  第二天,苏然早早的起来了,村里的拖拉机六点半出发,她打算去传说中的国营饭店打个卡。
  拖拉机早就停在了村口的老槐树下,拖拉机手是大队长家的二儿子,昨天已经见过了。
  “江二哥早!”
  “苏知青早!来得这么早啊,你要再等一会儿。”
  “没事的,江二哥,不差这一会儿时间。”
  苏然爬上拖拉机,然后找了一个舒服的位置坐好,没有一会儿,准备搭乘拖拉机去公社的人陆陆续续的来了。
  由于之前苏然生病一直没出过门,所以上车的人都不认识她。
  “小姑娘,你也是我们这个村的?怎么一直都没有见过你?”
  一个面颊消瘦的婶子坐到了苏然的身边,一脸好奇的问。
  “婶子好,我是新来的知青,之前来的时候淋了一场雨就病了,这不今天感觉好一些了,就想去公社医院检查一下,免得留下什么后遗症。”
  这个婶子看苏然确实是一副菜色的样子,立马对她同情起来:“还真是可怜见的,这年轻的时候是应该要保重身体,等到了老了以后可以少遭一些罪。”
  “我也是这么想的。”
  苏然觉得自己有一点点社牛属性,没有多长时间,就已经和拖拉机上的婶子们和嫂子们全都熟悉了起来。
  瘦脸的婶子叫江翠花,是这个村土生土长的,家里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家里的老二在北边当兵,每个月都寄津贴回来,所以家里的条件不错。
  坐在对面的婶子叫李来燕,也是本村的,居然是江会计的媳妇。
  还有另外的几个嫂子和婶子,知道她对村子不太熟悉,也纷纷地向她介绍,比原主知道的还要详细。
  这个村子是这边非常普通的一个渔村,村子不大,这里的人世代以捕鱼为生,属于前进公社,现在叫胜利大队,只不过在前些年,由于政策的改变,不能在私人捕鱼,原先村民手里的小渔船全都上交了,现在村子里就只有两艘稍微大一点的渔船,在没有风浪的时间里,这两艘渔船都会出海捕鱼,所有捕回来的鱼货,质量好、个头的大的都会上交。
  一些小鱼小虾,会由村里统一分配给村民,那些出海捕鱼的村民有优先权。
  一个村子里毕竟只有两艘渔船,出海捕鱼的人有限,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在村子里务农。
  这里山多土地少,现在在种的地,很多都是开荒出来的,再加上现在技术的原因,粮食产量并不是很高。
  因此每当落潮的时候,很多村民都会去赶海,加上土地的出产,勉勉强强能够填饱肚子。
  能够出海捕鱼,不仅有高工分,而且可以多一些渔获,所以很多村民都希望可以出海捕鱼。
  出海捕鱼的人选是轮流的,除了那些晕船的或者是老弱妇孺之外,会轮流更换。
  原先的时候女人是不允许上船的,但是现在讲究男女平等,那些身强力壮的女人也被允许上船做工,不过大多数人做的都是分拣的工作。
  毕竟在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大型的机器拉网,全靠人力,如果网里的鱼虾够多,有时候能够达到上千斤,男人拉起来都费劲。
  一路上,苏然听着村里的八卦,听的津津有味,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拖拉机太过颠簸,得紧紧抓住拖拉机的边缘,苏然有好几次差点摔在翠花婶子的身上。
  “好了,到了,下午两点还是在这个地方上车,过时不候哈。”
  江二柱把人全都放下,然后开着拖拉机“突突突突”的就走了。
  苏然婉拒了婶子们的热情邀请,决定自己先去填饱肚子。
  第一站当然是打卡国营饭店啦,这可是每本年代文女主必须要去的地方。
  这里的公社也叫前进公社,一个非常普通的名字,国营饭店叫做前进公社国营饭店,因地制宜,主打的美食就是各类海鲜。
  早上的早餐还挺丰富的,有海鲜面、肉包子、馒头、海鲜粥等,苏然要了一碗海鲜粥,两个肉包子,海鲜粥八毛钱一碗,肉包子三毛钱一个外加一斤粮票。
  国营饭店的服务员态度不冷不热,甚至可以说是面无表情,作为后世来的人,虽然不能适应,但也觉得无可厚非,这个时候,国营饭店的服务员可是铁饭碗,千万别说顾客就是上帝,
  有一些横的,一生气还会和顾客打架,就是这么牛!
  海鲜粥味道好的不得了,鲜的眉毛都要掉了,料非常的充足,份量也很大,肉包子不是纯肉的,里面有一股鲜甜味,应该是加了鱼肉,比起纯肉包子,这种加了海鲜的包子更得她的心,一个还没下肚,她就决定等一会儿多带几个走。
  两个包子一碗粥直接就给吃撑了,吃完以后,苏然又排起了队,轮到她的时候,刚好又一锅包子蒸熟了,苏然想都没想直接包圆了,这下可引得后面排队的人强烈的不满。
  苏然只能点头哈腰的道歉:“对不住了,对不住,这都是替别人带的。”
  苏然拿上好几大包的包子赶紧闪人,她怕晚一点就会挨打。
  等出了国营饭店,找一个没有人的角落,把几大包包子收进空间,就朝着公社医院走去。
  第8章 去公社
  苏然已经想过了,现在这具身体体质太差,下地干活肯定是不成的,哪怕迫不得已要下地,也只能干一点轻松的活。
  要是这么一直下去,恐怕不会太长命,为了自己能够长命百岁,必须得好好的调养。
  但是一直不下地干活肯定会被诟病,哪怕是大队长也不会同意。
  她得趁着现在身体不好,找医生开个证明,能拖几天拖几天。
  果然,医生看她身体单薄,脸色也很差,验了血以后,发现她重度营养不良,外加严重的贫血,不用苏然说就准备开证明。
  “医生,请等一下,证明的原因可不可以帮我换一个,其实我这样,主要是因为家里因为我是女孩子,就对我一直不好,每天让我干很多活又不给我吃的,身体才会这么差的,虽然现在下乡了,日子好过了很多,但是我并不想让别人知道原来在家的时候日子过得不好,医生,能不能帮我把原因写成是天生的,胎里带的?”
  医生的年纪挺大,而且家里也有个女儿,听苏然这么说非常的同情,就把苏然的病例修改了一下,并且在医嘱上写明不可以干重活,要多休养。
  苏然再三的和医生道谢,这一下可以放心了。
  出了医院,发现时间还早,苏然决定去供销社逛逛,她也没打算买东西,空间里的物资已经够她吃几辈子了,主要是去感受一下这个年代特有的购物方式。
  到了供销社,苏然就望而却步了,妈耶,这不年不节的,人也太多了,哪怕是这样,还有人拼命地往里挤。
  苏然拉住一个从里面出来的大姐,衣衫不整的,就连头发都歪了,苏然赶紧往大姐手里塞了把糖:“大姐,我能够打听一下不?这供销社今天怎么这么多人?”
  大姐可能是因为买到自己合心仪的东西,再加上苏然给她塞了把糖,所以毫不保留地就和她说了。
  “妹子,今天供销社来了一批瑕疵布,这不大家伙听到信全都来了,这东西可是可遇不可求,你瞧瞧我买到的这块,颜色多鲜亮,妹子,要是也想买,就得赶紧了,要不马上就没了。”
  “好的,谢谢大姐。”
  听到大姐这些话,苏然决定改道了,没必要为了块破布,把自己挤成饼,供销社打卡还是下次再来吧。
  原本她是没有打算去废品回收站的,毕竟她没有这个运气去捡漏,但是供销社进不去了,时间又早,还是过去看看吧。
  找了很长时间,这才在一个角落的地方找到了废品回收站,苏然没有想到,来这里的人也挺多的。
  想想也是,卖什么东西都要票的年代,物资极其匮乏,能够用二手的就用二手的,当然普通人家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卖到废品回收站的,那都是用了不能再用的。
  能够在废品回收站出现的,一般都是抄家抄来的,当然好东西也不会流落到这里,基本上都是一些生活用品,锅碗瓢盆,还有一些破破烂烂的家具,这些东西最多。
  那些带点铁的东西,什么铁锅、煤炉子、铲子等,全都是畅销货,可能还不到回收站,就提前被人预订走了。
  有很多人在回收站买废旧报纸,以及各种书,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拿回去引火的。
  这里可不比乡下,乡下那是随处可见柴火,引火的东西更是多的不得了,而在这里,烧的每一块煤每一捆柴可都是要花钱的,至于引火的松毛针什么的,更是没地方搂,这不有些聪明人的脑子就动到了回收站,花个几分钱买回去一大摞,每次做饭的时候用一张,有可能一张都用不到,可以用很长时间了。
  苏然还注意到,在回收站边上,有一家店,问了人才知道,这家店是属于回收站的,里面的东西品相基本完好,价格要比新的便宜很多,最重要的就是里面所有的东西都不要票
  哎,这倒挺稀奇的,居然还会有这么一个地方,苏然原本打算往废品回收站走的脚瞬间就改变了方向。
  进了店里,里面的东西还真的不少,有一个大概40岁左右的女人在门口的位置坐着,应该是这家店的管理人员。
  里面的人不多,基本上都在卖家具的地方,苏然往女人的手里塞了把糖:“大姐,我家刚刚搬家,缺了些东西,不知道能不能在里面逛逛?”
  “行啊,怎么不行,就是那些锅碗瓢盆什么的得注意一点,还有玻璃,千万别摔了,摔了得照价赔偿。”
  “好的,谢谢姐,我会注意的。”
  里面的东西分的挺仔细,苏然也是本着逛逛的心态进来的,没想到,还真的被她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首先是旧衣服,没错,苏然现在想要的就是一身旧衣服,主要是身上的衣服实在是太破了,穿出去实在是太寒碜,新衣服,特别是符合这个年代的新衣服,她的空间里有不少,她也不是没有想过回去的时候带几套新衣服回去,但是这个年代,有些人家一年到头都做不上一身新衣服。
  她要是天天都有新衣服穿,不就明晃晃的告诉所有人,她是一块大肥肉,欢迎来啃一口吗?
  可是原主的衣服实在是太破了,特别是冬天的棉衣,里面的棉花又少又硬,到了冬天,根本就起不到什么保暖作用。
  不过现在还是春天,棉衣的事情倒是不急,到时候自己拿块布出来做一身新的倒是也可以。
  而现下解决的就是春装和夏装。
  虽然穿别人的旧衣服她也膈应,但也没有办法,情势所逼,大不了买回去之后多洗几遍,然后多消毒几遍。
  打定主意以后,她就开始选了起来,这些衣服有可能都是一些有钱人家留下的,所以质量非常的不错,只不过颜色比较暗淡,苏然也不介意,按照自己的尺码,选了两件长袖和两件短袖,又选了一件薄一些的外套,裤子选了三条,她想再找找有没有棉衣,翻了半天都没有找到。
  想到现在棉花也是紧俏货,有可能是早就被人家给买走了,苏然也没有失望,选完衣服以后就开始看起别的东西。
  这里有很多的锅碗瓢盆,看了一下都是普通人家用的,还有很多漂亮的花瓶,苏然觉得非常的好看,也不知道是不是古董,不过转念一想,能够出现在这里的,应该也不会是什么古董。
  她选了两对看上去特别顺眼的,打算留着以后可以插花。
  然后又买了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这些东西都不起眼,但是都是生活必需品,就连锁头她都买了两个。
  至于家具这些,她今天没打算买,主要是因为她的房子还没有弄好,等到房子彻底的修缮好了,再过来买家具也可以,当然在杨木匠那里买也行。
  在屋子的角落里,发现有很多书籍堆放在那里,想到现在是1973年,差不多再过四年就要恢复高考了。
  虽然穿过来之前她在读大学,但是应该和这个年代的书本会有很大的出入。
  现在这具身体17岁,四年以后参加高考也才21岁,还非常的年轻。
  她也没有打算在乡下找人嫁了,她又不是来扶贫的,那些什么地主家的狼崽子,村长家的傻儿子,就留给那些有眼光的人吧。
  她的目标就是在乡下好好的苟着,顺便吃吃瓜,然后高考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