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是可以的。”那人更惊讶了,“你们三个都没玩过?真的纯现学?”
更让人震惊了!
“小孩启蒙了?”
“没,可能是天赋吧。”苏景和一摊手,“我就没有这样的天赋,全家就我一个普通人。”
苏景和说得话,那个听得人真信了,安抚地看着他。
“有苏洵这样的小叔,和他的两个聪明孩子,一定很难吧,没事的,我们普通人也能靠努力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对方像是怕多说戳到苏景和的伤心事,把自己赚到的吃的给俩小孩后,就又和其他人聊起来了。
“要不是我知道你这小子是探花,我就信了你是普通人的鬼话了!”宋十一咬牙切齿,对苏景和这个“普通人”相当不满。
更别提这个家伙,居然还有上天的眷顾,可是身怀神器的主儿!
“别说话了,下一轮要来了。”苏景和示意前面又安静了,让宋十一保持状态。
“宋哥哥你还吃吗?不吃给我吃吧?”苏轼看中了宋十一面前的吃的,完全没动过的美味!
“真是上辈子欠了你们俩的。”宋十一把东西往苏景和这边一推,积极备战下一次了,气势汹汹就像要出门给这群吃货打猎一样。
“不好意思,我们吃的有点多了。”唯一的大人竟然还是八岁的苏景先。
“苏兄是留小苏来看着你俩的吧?”宋十一感觉自己发现了真谛!
啊?是这样吗?
苏景和、苏轼分食了一块小点心,“这好像是紫米味的,甜甜糯糯的,很好吃,糖分也没超标,不过……”
“小孩子不能多吃,所以给大人吃。”苏轼很有礼貌地切了一块新的,往苏景和的盘子里装。
苏景和吃完抬头就听到了宋十一的控诉,有些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想。
就在隔壁,宋仁宗听完暗卫的传话,和韩琦分析。
“这苏洵,看面相也是个认真严格的人,居然是快乐学习的主儿?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这能用在这里吗?
韩琦下意识想要纠正,但思虑到刚刚才有了“苏舜钦的小肚鸡肠事件”,也不敢“指指点点”。
“才华是很不错的,要是真能克服在考场上不能灵活运用熟悉的知识这个毛病,顺利考过科举也没有问题。”
“前段时间欧阳修和我聊过一个姓苏,从川蜀来的,应当就是他了。”
韩琦也没藏私,把自己知道的也都给宋仁宗说了。
“你应该也见过吧。”宋仁宗了解的远比韩琦更多些,“有才之士进朝堂,理所应当,就是也不知道他这次能不能进。”
“如果改变了他的结果,会不会大宋也能改变?”韩琦说出了宋仁宗的心声。
他们验证过苏景和说得话语的真实性,那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苏景和说“大宋跪得容易”说“靖康之难”究竟是什么意思。
但他言之凿凿地确信韩琦军事天赋不行,确定苏舜钦会因为贪污被劝退,坚信苏洵这样有才的人过不了科举这一关。
未来能否被改变呢?
“应该可以,现在就已经不同了。”韩琦回忆了一下,“苏景和说现在苏舜钦不应该在奏议院,这点应该就不同了。”
但他依旧认为苏舜钦在奏议院就会有贪污事件,依旧相信以后苏舜钦不当官会去建设沧浪亭。
“会不会,殊途同归。”宋仁宗声音沙哑,“若是靖康之难一定会发生,哪怕年号不起靖康,是否也……”
这甚至在历史上“有迹可循”。
“相传秦始皇时期,有方士说,亡秦者胡。”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王莽篡汉时期,谶纬预言刘秀会颠覆新朝……”
宋仁宗细数着过往种种,甚至在想,让他拥有苏景和这样的神器,提前知道靖康难,是否是上天想要他体会这种努力到头一场空的感觉。
“陛下。”韩琦打断了宋仁宗的忧伤、哀叹,他坚定地看向宋仁宗,试图用目光传输自己的情绪。
“陛下,若是大宋未来会遭遇不测,那我们努力绝对会比放弃有用。”
此时苏景和的心声也相当应景。
【哎,全场除了咱老苏家,也没个厉害人物,吟诗作赋就这么消磨了一天,还得是大宋的日子好过,有钱有闲,为了不打仗对外当孙子,给祖宗们养起来,就等着那些豺狼虎豹来收割咱这头好吃懒做有钱还胆小的猪。我是不是要趁早离远点,有什么理由能带着全家一起出海的呢……】
宋仁宗的脸也是一点点黑了下去。
“努力,绝对努力。”
——
又过了几天。
去年挖掘出来的研究烟花的女研究家陈奕锦,有了新的研究,朝堂上又是新的血雨腥风。
“此等新式火药,威力太大,伤天害理,不能用在战场上啊!”
第18章
“是啊陛下,万不可开此先河,做了如此有损阴德的事情,以后不知史书会如何看我大宋啊!”
【能怎么看?用两只眼睛看呗,还想着大宋成为大魔王呢?笑死,人家只当你脑子有病,有好东西不用非要挨打,就是喜欢挨打的感觉对吧?看你浓眉大眼的,不会就好被打这一口吧?】
太伤人了,这话也太伤人了!
说话的大臣被怼地面色青紫,知道的是他自己憋气,郁结于心气的,不知道还以为是在朝堂上被打了呢!
“陛下,臣以为研究出来了就应该用上,只是如何用理当好好思索,总要有一个一鸣惊人的时刻!”
【那当然,人家研究了你不用,那研究干什么?有这钱浪费,还不如多吃几顿呢,至少身上的肥肉都有用处。】
我难道不是和你一队的吗?怎么一个队也骂啊!
这大臣感觉自己被骂得巨冤枉,又找不到人说理,治好委委屈屈地归队了。
其实不仅是他,宋仁宗也感觉自己被这句骂到了。
还是昨天休沐的事情,他记得苏景和骂大宋是猪,还是被豺狼虎豹围着,待宰的肥猪!
不行,还是得发展。
“这火药还是得用。”往常会等大臣们讨论完了,等出大致的倾向后才拍板决定的宋仁宗,这回战火还没到白热化,就已经下场了。
不下场不行啊!!
他要是再不下,苏景和心里,他们大宋就真要定型成为没脾气只会默默长肉,任人宰割的肥猪了!
那他这个一国之君成了什么?养猪佬吗?
“陛下……”有人见到宋仁宗下场,反而更加积极了,非要展示自己的善良、一心为民,他眼含热泪,声情并茂地开始表演。
“陛下,穷兵黩武只逞得一时意气,战争最后受苦的还是百姓,秦始皇穷兵黩武,最后秦人十室九空,天下苦不堪言,逼得……”
【哇偶,来了个大圣人。】
大宋还是没有习惯苏景和这种夸赞式阴阳地表达。
这人还以为自己是在被心声夸,沾沾自喜就想要接着劝诫陛下不要一意孤行。
【真应该把他安排到边疆去,也别给官位,自己当一当生活在边关的穷苦百姓,就知道要不要装孙子了。】
“姜卿。”宋仁宗看了下面这位一眼,“不如你去边关,和百姓们同吃同睡,体验下战争的苦难吧。”
“陛下,我……我……”这位姜大人脸唰地变白了,还想解释什么,就被人拖走了。
【哎?好主意!难得宋仁宗也有这么有底气的时候,硬刚大臣,他今天早上出门吃雄心豹子胆了?不怕其他人对他指指点点了?】
大臣:不是,谁指指点点?谁要硬刚谁啊?
宋仁宗:什么话?什么雄心豹子胆!
“陛下,战争的主动权永远掌握在强者手里,先变强才能够减少大宋的战争。”说这话的是吕夷简,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朝堂顿时出现了一小撮悉悉索索的声音,刚刚姜大人被拖下去都没有这么大的反应。
“吕相居然……”宋十一看着前面站出来的吕夷简,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
【嗯?不是说吕夷简是守旧派吗?嗯?这信息难道是错误的吗?不是因为这个他和范仲淹有矛盾的吗?】
苏景和也在怀疑,他没怀疑吕夷简,他再怀疑自己的记忆力,在思考是不是自己记错了。
“吕相一心为了大宋,真是让人感动。”宋十一听到苏景和的心声之后,努力将自己的话变成对吕夷简的夸赞。
不要再嚯嚯吕相了啊!
怎么会有人又嚯嚯陛下又嚯嚯吕相的,这朝堂还打不打算混了哇?
【确实挺感动的,有种八旬老人努力学新鲜事物跟上潮流的感觉,比其他那些个活在不知道什么年代的百年老顽固好多了。】
八旬老人吕夷简:?
百年顽固其他人:?
被夸的和被骂的都有一种无力感,特别是这种满腹无奈压根找不到倾诉的地方。
更让人震惊了!
“小孩启蒙了?”
“没,可能是天赋吧。”苏景和一摊手,“我就没有这样的天赋,全家就我一个普通人。”
苏景和说得话,那个听得人真信了,安抚地看着他。
“有苏洵这样的小叔,和他的两个聪明孩子,一定很难吧,没事的,我们普通人也能靠努力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对方像是怕多说戳到苏景和的伤心事,把自己赚到的吃的给俩小孩后,就又和其他人聊起来了。
“要不是我知道你这小子是探花,我就信了你是普通人的鬼话了!”宋十一咬牙切齿,对苏景和这个“普通人”相当不满。
更别提这个家伙,居然还有上天的眷顾,可是身怀神器的主儿!
“别说话了,下一轮要来了。”苏景和示意前面又安静了,让宋十一保持状态。
“宋哥哥你还吃吗?不吃给我吃吧?”苏轼看中了宋十一面前的吃的,完全没动过的美味!
“真是上辈子欠了你们俩的。”宋十一把东西往苏景和这边一推,积极备战下一次了,气势汹汹就像要出门给这群吃货打猎一样。
“不好意思,我们吃的有点多了。”唯一的大人竟然还是八岁的苏景先。
“苏兄是留小苏来看着你俩的吧?”宋十一感觉自己发现了真谛!
啊?是这样吗?
苏景和、苏轼分食了一块小点心,“这好像是紫米味的,甜甜糯糯的,很好吃,糖分也没超标,不过……”
“小孩子不能多吃,所以给大人吃。”苏轼很有礼貌地切了一块新的,往苏景和的盘子里装。
苏景和吃完抬头就听到了宋十一的控诉,有些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想。
就在隔壁,宋仁宗听完暗卫的传话,和韩琦分析。
“这苏洵,看面相也是个认真严格的人,居然是快乐学习的主儿?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这能用在这里吗?
韩琦下意识想要纠正,但思虑到刚刚才有了“苏舜钦的小肚鸡肠事件”,也不敢“指指点点”。
“才华是很不错的,要是真能克服在考场上不能灵活运用熟悉的知识这个毛病,顺利考过科举也没有问题。”
“前段时间欧阳修和我聊过一个姓苏,从川蜀来的,应当就是他了。”
韩琦也没藏私,把自己知道的也都给宋仁宗说了。
“你应该也见过吧。”宋仁宗了解的远比韩琦更多些,“有才之士进朝堂,理所应当,就是也不知道他这次能不能进。”
“如果改变了他的结果,会不会大宋也能改变?”韩琦说出了宋仁宗的心声。
他们验证过苏景和说得话语的真实性,那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苏景和说“大宋跪得容易”说“靖康之难”究竟是什么意思。
但他言之凿凿地确信韩琦军事天赋不行,确定苏舜钦会因为贪污被劝退,坚信苏洵这样有才的人过不了科举这一关。
未来能否被改变呢?
“应该可以,现在就已经不同了。”韩琦回忆了一下,“苏景和说现在苏舜钦不应该在奏议院,这点应该就不同了。”
但他依旧认为苏舜钦在奏议院就会有贪污事件,依旧相信以后苏舜钦不当官会去建设沧浪亭。
“会不会,殊途同归。”宋仁宗声音沙哑,“若是靖康之难一定会发生,哪怕年号不起靖康,是否也……”
这甚至在历史上“有迹可循”。
“相传秦始皇时期,有方士说,亡秦者胡。”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王莽篡汉时期,谶纬预言刘秀会颠覆新朝……”
宋仁宗细数着过往种种,甚至在想,让他拥有苏景和这样的神器,提前知道靖康难,是否是上天想要他体会这种努力到头一场空的感觉。
“陛下。”韩琦打断了宋仁宗的忧伤、哀叹,他坚定地看向宋仁宗,试图用目光传输自己的情绪。
“陛下,若是大宋未来会遭遇不测,那我们努力绝对会比放弃有用。”
此时苏景和的心声也相当应景。
【哎,全场除了咱老苏家,也没个厉害人物,吟诗作赋就这么消磨了一天,还得是大宋的日子好过,有钱有闲,为了不打仗对外当孙子,给祖宗们养起来,就等着那些豺狼虎豹来收割咱这头好吃懒做有钱还胆小的猪。我是不是要趁早离远点,有什么理由能带着全家一起出海的呢……】
宋仁宗的脸也是一点点黑了下去。
“努力,绝对努力。”
——
又过了几天。
去年挖掘出来的研究烟花的女研究家陈奕锦,有了新的研究,朝堂上又是新的血雨腥风。
“此等新式火药,威力太大,伤天害理,不能用在战场上啊!”
第18章
“是啊陛下,万不可开此先河,做了如此有损阴德的事情,以后不知史书会如何看我大宋啊!”
【能怎么看?用两只眼睛看呗,还想着大宋成为大魔王呢?笑死,人家只当你脑子有病,有好东西不用非要挨打,就是喜欢挨打的感觉对吧?看你浓眉大眼的,不会就好被打这一口吧?】
太伤人了,这话也太伤人了!
说话的大臣被怼地面色青紫,知道的是他自己憋气,郁结于心气的,不知道还以为是在朝堂上被打了呢!
“陛下,臣以为研究出来了就应该用上,只是如何用理当好好思索,总要有一个一鸣惊人的时刻!”
【那当然,人家研究了你不用,那研究干什么?有这钱浪费,还不如多吃几顿呢,至少身上的肥肉都有用处。】
我难道不是和你一队的吗?怎么一个队也骂啊!
这大臣感觉自己被骂得巨冤枉,又找不到人说理,治好委委屈屈地归队了。
其实不仅是他,宋仁宗也感觉自己被这句骂到了。
还是昨天休沐的事情,他记得苏景和骂大宋是猪,还是被豺狼虎豹围着,待宰的肥猪!
不行,还是得发展。
“这火药还是得用。”往常会等大臣们讨论完了,等出大致的倾向后才拍板决定的宋仁宗,这回战火还没到白热化,就已经下场了。
不下场不行啊!!
他要是再不下,苏景和心里,他们大宋就真要定型成为没脾气只会默默长肉,任人宰割的肥猪了!
那他这个一国之君成了什么?养猪佬吗?
“陛下……”有人见到宋仁宗下场,反而更加积极了,非要展示自己的善良、一心为民,他眼含热泪,声情并茂地开始表演。
“陛下,穷兵黩武只逞得一时意气,战争最后受苦的还是百姓,秦始皇穷兵黩武,最后秦人十室九空,天下苦不堪言,逼得……”
【哇偶,来了个大圣人。】
大宋还是没有习惯苏景和这种夸赞式阴阳地表达。
这人还以为自己是在被心声夸,沾沾自喜就想要接着劝诫陛下不要一意孤行。
【真应该把他安排到边疆去,也别给官位,自己当一当生活在边关的穷苦百姓,就知道要不要装孙子了。】
“姜卿。”宋仁宗看了下面这位一眼,“不如你去边关,和百姓们同吃同睡,体验下战争的苦难吧。”
“陛下,我……我……”这位姜大人脸唰地变白了,还想解释什么,就被人拖走了。
【哎?好主意!难得宋仁宗也有这么有底气的时候,硬刚大臣,他今天早上出门吃雄心豹子胆了?不怕其他人对他指指点点了?】
大臣:不是,谁指指点点?谁要硬刚谁啊?
宋仁宗:什么话?什么雄心豹子胆!
“陛下,战争的主动权永远掌握在强者手里,先变强才能够减少大宋的战争。”说这话的是吕夷简,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朝堂顿时出现了一小撮悉悉索索的声音,刚刚姜大人被拖下去都没有这么大的反应。
“吕相居然……”宋十一看着前面站出来的吕夷简,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
【嗯?不是说吕夷简是守旧派吗?嗯?这信息难道是错误的吗?不是因为这个他和范仲淹有矛盾的吗?】
苏景和也在怀疑,他没怀疑吕夷简,他再怀疑自己的记忆力,在思考是不是自己记错了。
“吕相一心为了大宋,真是让人感动。”宋十一听到苏景和的心声之后,努力将自己的话变成对吕夷简的夸赞。
不要再嚯嚯吕相了啊!
怎么会有人又嚯嚯陛下又嚯嚯吕相的,这朝堂还打不打算混了哇?
【确实挺感动的,有种八旬老人努力学新鲜事物跟上潮流的感觉,比其他那些个活在不知道什么年代的百年老顽固好多了。】
八旬老人吕夷简:?
百年顽固其他人:?
被夸的和被骂的都有一种无力感,特别是这种满腹无奈压根找不到倾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