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一心为民,这才是一心为民。”
  苏洵比划着新来的书,它们占据了供给借阅的图书馆里面一小部分的地方,但是众多孩子的未来!
  “对了……”苏洵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向程嘉敏,还有孩子们,调整了几次,还是开口了。
  “我学堂里面有一个孩子,我很想资助他,不知道……”
  “什么?你有了一个孩子?”苏景和刚走了会儿神,就听到这么劲爆的消息,给他吓了一跳。
  “咳咳咳!胡说什么呢,我有个想要资助的孩子!不是我的!”
  苏洵赶紧解释,同时和家里的三小孩一婴儿讲解这孩子的不容易。
  “他是乡下出生的孩子,家里穷,没什么钱,省吃俭用自己赚钱上学,每天都会出去勤工俭学,晚上就睡在学堂的教室,特别可怜。”
  苏洵已经不是第一次说这个孩子了,他执教快两个月的时间里面,回来和程嘉敏说了这孩子七八回。
  “哦,就是那个叫做薛家闻的孩子?”程嘉敏的神色意外冷淡。
  苏洵正要继续说呢,突然听到了声音。
  【薛家闻?我看看?什么啊,什么自己勤工俭学,明明也是一个啃家啃老的,家里排行老二,小时候和大哥一起去学堂,他靠卖可怜让老师收了他,大哥之后就在家种地。现在每天出去,是去大哥摆的摊子那边加餐,吃饱了再回学堂睡!】
  什么?薛家闻是这样的人?
  不对?哪里来的声音?!
  苏洵震惊地站起身,四处张望着声音的来源。
  第22章
  苏洵看了又看没有发现有什么人藏在周围,才放心地坐下来。
  但坐下来之后,那声音也没有停止。
  【真是奇葩啊这个人,一路靠着卖惨得到了不少资源,就一直卖惨了?在学院里和同学也卖惨,得到了不少善良的同学的好心帮助……什么?一天三餐都是吃的别人的?结果他晚上会饿,于是选择放学的时候去找他来城里打拼,摆摊卖吃食的大哥,白吃白喝不给钱,也就糊弄给点好脸色?这也太……不要脸了吧?】
  究竟是谁?
  苏洵听到这声音,整个脸都皱着,不仅仅是声音里面说的人和他了解地薛家闻一点都不一样,他现在还觉得薛家闻是一个好好学习只是还没掌握学习方法,认真刻苦勤俭持家,如果有一个更好的家庭一定会靠自己双手获得更好的未来。
  这声音莫名其妙的出现,诋毁他认识的小朋友,也太奇怪了。
  苏洵的皱眉让程嘉敏他们都有了错误的理解。
  “爹爹,你想要养别的小孩,是因为我不听话吗?”苏景和原先以为问这句话的会是苏轼。
  “不是不是,没有,你爹他只是脑子不好。”程嘉敏一把搂住坐在她左右的两个孩子,虽然苏轼没有情绪敏感,但也一块安抚了。
  “就算没有爹爹,娘亲也会和你们一起生活的,娘亲养你们。”
  “不是不是,我……”苏洵也没时间管声音不声音的事儿了,凑到程嘉敏的旁边,左右都没了位置,只好站在她身后开始讲。
  “不是要养别人,就是资助,资助而已。”
  “从景先到国子监开始,我们国子监的夫人团就牵头办了助学基金,提供的范围就是汴京这边的没钱读书但有读书想法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把人送过去领取助学金?”
  这办法还是苏景和想的。
  那时候正好苏景先、程嘉敏都有点对学堂过激反应,这种办法,一方面能够让程嘉敏和班里的其他孩子家长有联系,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国子监的氛围里。
  说来也奇怪,本来苏景和以为这件事怎么都要忙个一两个月的,长的话两三年也不是没可能,结果最后联系人加上一起办这个基金会,到基金会选址,有了正式的办公场所,一起加起来都没有超过二十天,特别快就结束了。
  这当然……
  苏景和不知道的背后,家里有小孩在国子监上学的大臣,知道了这件事,一个个都努力让自家夫人好好办呢。
  也就是限制了只能是夫人们的助学基金会,要不然这些人能够自己来。
  吕夷简吕相公在人前提的!说创意不错,爱民政策值得推广。
  太有吸引力了,要是办好了还能在吕相公这里露脸,到要干别的事情的时候,不就能想到优秀且能干的自己了吗?
  总之阴差阳错地,国子监夫人团体们共同出资的助学基金会就这么办了起来。
  而会办基金会的另一个原因——
  “就连方文瑞都通过了审核,这人难道会通过不了吗?”程嘉敏抬头看着丈夫,不理解为什么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几次三番地回来夸这个孩子多好、多可怜,他有多同情他。
  方文瑞就是那个苏景先帮助,但是在苏景先反被排挤的时候默默隐身的同学。
  程嘉敏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刚刚分娩,疑心病很重,才会这样疑神疑鬼,没办法和平地接纳丈夫做一些自己不理解的事情。
  苏景先这会也不说话了,只默默地看着前方发呆,像是又陷入了自己的世界一样。
  苏家现在这两位的精神状态也不是很稳定,这才让苏景和萌生了让他们办基金会,帮助别人的时候会收获快乐、满足,也能让他们没时间内耗。
  苏景和看他们状态不好,赶紧过来劝。
  “没事的小婶,小叔他也只是年轻,涉世未深被人骗了,不是真的想要照顾别人家的小孩,我们自己家的还照顾不来呢对吧?”
  然后又安抚苏景先,“外面的小朋友我们大宝也是乐意照顾的对不对,只是爹爹没有提前说,大宝不知道对方小朋友是什么人,所以大宝有些紧张,来,跟着哥哥深呼吸,对,就这样……”
  也是被他这么左右安慰着,两个人都恢复了状态。
  太可怕了。
  古代也会有抑郁,阿不,我在想什么东西,抑郁又不是现代人的时尚单品。
  苏景和一屁股坐下来,才喘口气,发现不对劲。
  “唉唉唉?别打别打,打我干什么啊?”苏景和这边是好了,另一边苏轼已经追着打苏洵了。
  苏轼人小,但吨位在这里,加上吃得多力气大,直接头锤撞苏洵,给人疼得嗷嗷直跑。
  被问了之后,苏轼更生气了,这回是一边跑一边叫。
  “让你欺负姐姐!让你欺负哥哥!坏爸爸!”
  苏洵抱头鼠窜的同时不停地解释,“真不是要往家里带,我最多花钱让他也能睡学堂的宿舍,怎么会往家里带。”
  “是不是也要给那个人买好吃的?”苏轼听到这个解释并不是很满意,想了想,问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那个小哥哥家里没钱的,他饭都吃不起,都是同学看他可怜,接济他一点饭吃。”
  苏洵试图让小孩子理解,这种只是爱心、同情心,不是什么想要养别人家的孩子。
  苏轼停了下来,“那不是有人给他吃东西吗?他主动要你接济了吗?我听姐姐说,家境贫困的孩子往往心思比较脆弱,接受别人的东西会很愧疚,爹爹你如果让人家愧疚了,不是更不好吗?”
  “当然不是主动要我……”
  苏洵的话还没说完呢,苏景和过来了。
  “不是吗?最开始是不是看到他和人一起分东西吃?然后中午的时候,他主动过来找你,和你说了自己的悲惨家庭?”
  “是不是从那之后,就总能看到他晚上出去,他拜托你,帮忙和门房说给他留门,说自己要勤工俭学?”
  “是不是原本也没有让他睡在教室,但有一天他找到你说钱不够缴纳住宿的费用,问你能不能帮忙让他住在教室,他白天会把东西都收拾走之类的?”
  苏景和的问题一个个就像是亲眼看到过一样,但也能知道。
  “是啊,我和你小婶说过了。”
  苏洵以为这些就是苏景和从夫人那边知道的,也不意外。
  “明天我休沐,小叔你休沐吗?你们学堂还上课吗?”苏景和没有继续说,而是选择直接去当面指出来那人的不对劲。
  “明天上课的,还有一位大佬过来讲学,这可是我们学堂第一次接待这样的大佬,我估计没空陪你。”苏洵想着可以等侄儿有空的时候。
  “没事,中午你吃饭的时候带上我就行,好了,我现在带小婶还有小朋友们吃夜宵去,你别过来了,你惹小婶生气了,不带你吃。”苏景和哼哼两声。
  也真就没带苏洵,他们几个人在夜市里玩得很开心。
  “那就是……”程嘉敏在一处小吃摊旁边停下,看到对面不远处有一个看起来瘦黑的男子,卖的是最近流行起来的蛋炒饭,旁边有两个竹编的桌子,有一桌被一个男孩占据了,吃得很香。
  苏景和给小婶带来自然是提前告诉一下她,也让明天自己戳穿的时候,小叔有个心理准备。
  至于为什么不带小叔?苏景和怕小叔那个愣头青直接冲上去质问,影响了人家的生意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