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公信力,对,就是公信力!”
有人听到苏景和的分析,更是醍醐灌顶,他大声附和着苏景和的话。
“国家失去了公信力,那百姓就不会听我们的了!”
欧阳修能不知道这件事吗?他本人就是个彻彻底底的好官,信奉的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查,严查究竟是那些人,通敌叛国,联合辽国的人做出这样的勾当!”宋仁宗听着苏景和的话,也是觉得相当有道理,他当即就下令,不能放过任何一个人。
【哎,这事儿应该不会闹出来吧?万一闹出来要怎么办呢……
要不要直接先带着刷一波皇室好感度,维护一下呢……】
苏景和说得这话又让大家不理解了。
“怎么刷?皇室好感度?又要怎么维护?你听明白了吗?”韩琦戳了戳就在他旁边的范仲淹。
“应该是要做一点让百姓信任的事儿?但是现在做什么事儿会让百姓不相信科举作弊这样的事情……”
范仲淹不理解,他想不明白其中有什么能做的。
苏景和没有说文坛究竟是那些人在作祟。
但是成功让本来是欧阳修一个人的战争,现在变成了一群人的。
大家开始轰轰烈烈、八仙过海,用出各自的手段,不仅仅是在政治上开始限制被找出来的人的个人、宗族的权益,甚至在努力地写诗词作文章,试图让自己在文坛更有话语权,从而让一些没本事反而作妖的人被挤出文坛!
大概是又过了五天,苏景和回家的时候终于又在家里刷新出来了自己的小叔。
“嗯?怎么这次回来了?不是说在春闱放榜之前都不会回来吗?”苏景和有些惊讶。
苏洵是真的相当靠谱的一个人,他说得事儿也很少会不完成的,特别是在他相当看重的学生上面。
“他们的事儿我都已经帮他们看过了!”
实际上苏洵也是懂自己的实力,没有过多插手,也就是把自己当年的备考流程当做范例,让学生们也都注意。
甚至倒贴钱给不少人补充了文具、被褥这些,生怕他们因此在考场上受罪。
至于现在回家嘛。
“来,看看我最新的作品,你觉得如何!”
苏洵拿着一篇文言文就往苏景和手上放。
“近世之君宴然于上……”
苏景和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是……
他看不明白的东西。
还好,还好没有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里面看到这一篇文章!
哪怕已经在大宋过了这么久古代日子了,苏景和依旧在欣慰这一点。
背不住,真的背不住。
“怎么样?”苏洵对自己的新作相当满意,“这是《衡论》中的一篇,我已经想好了,一共写十篇,等我写出来,就……”
“就统一著书,然后公开发表售卖!”苏景和一下就找到了自己能够参与进来的话题,“小叔你这个写得真的太好了,文采斐然,你的深刻见解从字里行间溢出来,让人不由得一起深思!如果著书,一定大卖!”
苏洵听这话总感觉夸得很虚浮,但苏景和的表情又相当真诚,他完全被这话给俘获了,也是跟着一起哈哈大笑,“到时候估计卖不出去几本,只能留在家里吃灰了。”
“怎么会!到时候我买一百本,见人就发见人就发!”苏景和的话让苏洵无语地锤了他一下。
“也不用这么满大街地发,这样别人把你小叔我当什么人了!”苏洵开玩笑地继续说,“买个五十本就好了,往家里寄,一人一本,够看了。”
也是从苏洵的嘴巴里,苏景和知道了最近掀起的一片新的“写词写诗写文”的狂热浪潮。
“啊,我一直在教书,可能有点和社会脱节了。”苏景和有些假假地表示遗憾。
“那没事,你可以现在开始写!”苏洵对苏景和的文学水平没有新的认知,他刚刚想到从春闱之后,他这侄子好像就没有新的作品创作。
“太忙了,我真的太忙了,没时间的。”苏景和推脱着忙,“我明天还要和小殿下们去干一件大事儿呢!”
“嗯?”苏洵震惊,这还能接着把两位小殿下往外面带。
“上次的事儿……”
“这次我们申请了很多很多的保镖!而且位置很得天独厚的,还是在开封府旁边,上次国子监的事儿,现在已经开封府已经提前加强了防卫了!”
苏景和申请的时间很长,落实下来的时候,开封府确实已经做好了进一步的防卫。
不说是查过飞来飞去的虫子的立场吧,至少所有有机会和苏景和、两位殿下接触的人,都查过,是清清白白的好人!
不过苏洵的话也是让苏景和多了一个心眼子,他想到了系统的“神奇”。
【统啊统,帮我看看明天的行程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呗?】
他的心声让苏洵一头雾水。
苏景和暴露的范围还没覆盖到苏洵那儿,毕竟当时地点有些太远,完全听不到他的事儿。
但哪怕听不懂,这一句话也让苏洵有些怀疑。
问题实在是和他与苏景和的话题衔接程度有些太高了。
苏景和说了之后,匹配度更是完全上来。
【嗯……明天在开封府门口,可能会遇到有人来上访,击鼓鸣冤……哇塞,还有这种剧情,是我不花钱就能看的吗?】
嗯?这不对吧?还是开封府?
苏洵看苏景和逐渐走远的背影,更是怀疑起来。
不会他听到的声音就是他这个侄子的吧!
【不过击鼓鸣远的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宋百姓,对我们的行程没有负担。
被包拯……嗯?包拯?不是吧,包拯不是名义上的开封府成员吗?怎么真的在开封府当开封府府尹的吗?】
他前面的心声甚至都没有传开,但是这一声是真的传出去了,包拯本人都听到了。
今年43岁的包拯,虽然不说是正值壮年也不太老,晚上还是能睡着觉的年纪,何况现在还只是夜里八点钟,他还在复盘白天自己看到的案件!
对于苏景和的这个震惊,包拯自己都震惊。
“他怎么听起来像是认识我一样?”包拯自认为自己在朝堂上算是普通,完全不应该有这样的记忆点。
以及……
他能够真当上开封府府尹,和苏景和也脱不了干系。
就是这临时调查,查出来原本的开封府府尹“不安全”。
当然,不安全的原因是“树敌太多”。
因为欧阳修的前车之鉴才发生呢,所以立刻换了目前“清清白白”的包拯。
去年包拯在端州查出来的砚台贪墨案,让过往在端州捞钱的知府要么落马要么交钱,今年直接回了汴京。
这人比较严谨,是朝堂知道的,而且在汴京是真的还没什么“仇敌”。
而去年端州的仇敌……
实际上有能力找他复仇的,都因为贪得太多直接落马,剩下的都是没能力的。
本来在开封还不是府尹的他,直接当了府尹,顺带给不知道要在开封府旁边做什么的苏景和还有两位小殿下保驾护航。
也不知道明天会遇到什么事儿呢。
包拯也是愁。
陛下可就这俩孩子!还有一个愉郡公,作为养子但是这两年一直在地里不知道捣鼓什么,一点也没有要好好学习,以后争权夺利的想法。
侧面反应了,以后陛下大概率就让最兴来继位了。
小小的太子殿下,要是在开封府出了什么事儿,那他真的难辞其咎了!
“小小的太子殿下,在开封府发免费的笔墨纸砚,免费的书本了!”
这样的消息像是插了翅膀一样,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传遍了整个汴京城。
知道是要进士身份才能领的人,有人直接当场领取,有人哪怕不领也要在旁边看热闹。
“我们大宋有这样的太子殿下,真的是福气到了!”
有人这么感慨,被人反驳。
“还有陛下呢!”
“是啊是啊,不仅仅是太子殿下和公主殿下的善心,还有陛下!”
苏景和说“刷皇室声望”就真的在矜矜业业的以皇室名义刷声望值。
只见他们这个小摊位的两边都高高地堆着很多的笔墨纸砚还有书,除此之外就是一个超级醒目的横幅。
“全场消费由陛下买单!”
宋仁宗复述这句话,他看着吕夷简,“这是真的?”
宋仁宗是真不知道啊,他倒是知道他们是准备送书,毕竟这几天采买东西的时候,也是一点也不能瞒着谁,光明正大的买了。
甚至很精明,若是有人要趁机提价,不买,有人要低价试图贿赂,也不买。
“当然是真的,就是这么些字,我的人都告诉我了,玄鉴司应该也告诉陛下了吧?”吕夷简说完这个,就顺势问道。
“那中书门下这次花的钱……”
有人听到苏景和的分析,更是醍醐灌顶,他大声附和着苏景和的话。
“国家失去了公信力,那百姓就不会听我们的了!”
欧阳修能不知道这件事吗?他本人就是个彻彻底底的好官,信奉的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查,严查究竟是那些人,通敌叛国,联合辽国的人做出这样的勾当!”宋仁宗听着苏景和的话,也是觉得相当有道理,他当即就下令,不能放过任何一个人。
【哎,这事儿应该不会闹出来吧?万一闹出来要怎么办呢……
要不要直接先带着刷一波皇室好感度,维护一下呢……】
苏景和说得这话又让大家不理解了。
“怎么刷?皇室好感度?又要怎么维护?你听明白了吗?”韩琦戳了戳就在他旁边的范仲淹。
“应该是要做一点让百姓信任的事儿?但是现在做什么事儿会让百姓不相信科举作弊这样的事情……”
范仲淹不理解,他想不明白其中有什么能做的。
苏景和没有说文坛究竟是那些人在作祟。
但是成功让本来是欧阳修一个人的战争,现在变成了一群人的。
大家开始轰轰烈烈、八仙过海,用出各自的手段,不仅仅是在政治上开始限制被找出来的人的个人、宗族的权益,甚至在努力地写诗词作文章,试图让自己在文坛更有话语权,从而让一些没本事反而作妖的人被挤出文坛!
大概是又过了五天,苏景和回家的时候终于又在家里刷新出来了自己的小叔。
“嗯?怎么这次回来了?不是说在春闱放榜之前都不会回来吗?”苏景和有些惊讶。
苏洵是真的相当靠谱的一个人,他说得事儿也很少会不完成的,特别是在他相当看重的学生上面。
“他们的事儿我都已经帮他们看过了!”
实际上苏洵也是懂自己的实力,没有过多插手,也就是把自己当年的备考流程当做范例,让学生们也都注意。
甚至倒贴钱给不少人补充了文具、被褥这些,生怕他们因此在考场上受罪。
至于现在回家嘛。
“来,看看我最新的作品,你觉得如何!”
苏洵拿着一篇文言文就往苏景和手上放。
“近世之君宴然于上……”
苏景和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是……
他看不明白的东西。
还好,还好没有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里面看到这一篇文章!
哪怕已经在大宋过了这么久古代日子了,苏景和依旧在欣慰这一点。
背不住,真的背不住。
“怎么样?”苏洵对自己的新作相当满意,“这是《衡论》中的一篇,我已经想好了,一共写十篇,等我写出来,就……”
“就统一著书,然后公开发表售卖!”苏景和一下就找到了自己能够参与进来的话题,“小叔你这个写得真的太好了,文采斐然,你的深刻见解从字里行间溢出来,让人不由得一起深思!如果著书,一定大卖!”
苏洵听这话总感觉夸得很虚浮,但苏景和的表情又相当真诚,他完全被这话给俘获了,也是跟着一起哈哈大笑,“到时候估计卖不出去几本,只能留在家里吃灰了。”
“怎么会!到时候我买一百本,见人就发见人就发!”苏景和的话让苏洵无语地锤了他一下。
“也不用这么满大街地发,这样别人把你小叔我当什么人了!”苏洵开玩笑地继续说,“买个五十本就好了,往家里寄,一人一本,够看了。”
也是从苏洵的嘴巴里,苏景和知道了最近掀起的一片新的“写词写诗写文”的狂热浪潮。
“啊,我一直在教书,可能有点和社会脱节了。”苏景和有些假假地表示遗憾。
“那没事,你可以现在开始写!”苏洵对苏景和的文学水平没有新的认知,他刚刚想到从春闱之后,他这侄子好像就没有新的作品创作。
“太忙了,我真的太忙了,没时间的。”苏景和推脱着忙,“我明天还要和小殿下们去干一件大事儿呢!”
“嗯?”苏洵震惊,这还能接着把两位小殿下往外面带。
“上次的事儿……”
“这次我们申请了很多很多的保镖!而且位置很得天独厚的,还是在开封府旁边,上次国子监的事儿,现在已经开封府已经提前加强了防卫了!”
苏景和申请的时间很长,落实下来的时候,开封府确实已经做好了进一步的防卫。
不说是查过飞来飞去的虫子的立场吧,至少所有有机会和苏景和、两位殿下接触的人,都查过,是清清白白的好人!
不过苏洵的话也是让苏景和多了一个心眼子,他想到了系统的“神奇”。
【统啊统,帮我看看明天的行程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呗?】
他的心声让苏洵一头雾水。
苏景和暴露的范围还没覆盖到苏洵那儿,毕竟当时地点有些太远,完全听不到他的事儿。
但哪怕听不懂,这一句话也让苏洵有些怀疑。
问题实在是和他与苏景和的话题衔接程度有些太高了。
苏景和说了之后,匹配度更是完全上来。
【嗯……明天在开封府门口,可能会遇到有人来上访,击鼓鸣冤……哇塞,还有这种剧情,是我不花钱就能看的吗?】
嗯?这不对吧?还是开封府?
苏洵看苏景和逐渐走远的背影,更是怀疑起来。
不会他听到的声音就是他这个侄子的吧!
【不过击鼓鸣远的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宋百姓,对我们的行程没有负担。
被包拯……嗯?包拯?不是吧,包拯不是名义上的开封府成员吗?怎么真的在开封府当开封府府尹的吗?】
他前面的心声甚至都没有传开,但是这一声是真的传出去了,包拯本人都听到了。
今年43岁的包拯,虽然不说是正值壮年也不太老,晚上还是能睡着觉的年纪,何况现在还只是夜里八点钟,他还在复盘白天自己看到的案件!
对于苏景和的这个震惊,包拯自己都震惊。
“他怎么听起来像是认识我一样?”包拯自认为自己在朝堂上算是普通,完全不应该有这样的记忆点。
以及……
他能够真当上开封府府尹,和苏景和也脱不了干系。
就是这临时调查,查出来原本的开封府府尹“不安全”。
当然,不安全的原因是“树敌太多”。
因为欧阳修的前车之鉴才发生呢,所以立刻换了目前“清清白白”的包拯。
去年包拯在端州查出来的砚台贪墨案,让过往在端州捞钱的知府要么落马要么交钱,今年直接回了汴京。
这人比较严谨,是朝堂知道的,而且在汴京是真的还没什么“仇敌”。
而去年端州的仇敌……
实际上有能力找他复仇的,都因为贪得太多直接落马,剩下的都是没能力的。
本来在开封还不是府尹的他,直接当了府尹,顺带给不知道要在开封府旁边做什么的苏景和还有两位小殿下保驾护航。
也不知道明天会遇到什么事儿呢。
包拯也是愁。
陛下可就这俩孩子!还有一个愉郡公,作为养子但是这两年一直在地里不知道捣鼓什么,一点也没有要好好学习,以后争权夺利的想法。
侧面反应了,以后陛下大概率就让最兴来继位了。
小小的太子殿下,要是在开封府出了什么事儿,那他真的难辞其咎了!
“小小的太子殿下,在开封府发免费的笔墨纸砚,免费的书本了!”
这样的消息像是插了翅膀一样,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传遍了整个汴京城。
知道是要进士身份才能领的人,有人直接当场领取,有人哪怕不领也要在旁边看热闹。
“我们大宋有这样的太子殿下,真的是福气到了!”
有人这么感慨,被人反驳。
“还有陛下呢!”
“是啊是啊,不仅仅是太子殿下和公主殿下的善心,还有陛下!”
苏景和说“刷皇室声望”就真的在矜矜业业的以皇室名义刷声望值。
只见他们这个小摊位的两边都高高地堆着很多的笔墨纸砚还有书,除此之外就是一个超级醒目的横幅。
“全场消费由陛下买单!”
宋仁宗复述这句话,他看着吕夷简,“这是真的?”
宋仁宗是真不知道啊,他倒是知道他们是准备送书,毕竟这几天采买东西的时候,也是一点也不能瞒着谁,光明正大的买了。
甚至很精明,若是有人要趁机提价,不买,有人要低价试图贿赂,也不买。
“当然是真的,就是这么些字,我的人都告诉我了,玄鉴司应该也告诉陛下了吧?”吕夷简说完这个,就顺势问道。
“那中书门下这次花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