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这甚至殃及池鱼,欺负到他苏景和身上了。
范仲淹,没用!
“那……那个背后设计咱的那个进士呢?他……我们要去解决吗?”
宋十一这时候有些感觉自己在朝堂上没学到什么事儿了,跟着苏景和这几年,一点心机手段都没学到,每天就搁这吃瓜听八卦然后嘎嘎乐了。
真要解决的话,他也解决不了。
“我们?”苏景和看了看宋十一,又看了看自己,“咱俩是能去解决事儿的人吗?”
这和让奔波儿灞去解决唐僧有什么区别?
“你能想到怎么去解决吗?”苏景和还怕宋十一不信他们俩没用,还试图问出来个答案呢。
“找吕相公告状?”要是他自己一个人的事儿,宋十一肯定不敢,但这是和苏景和嘛,吕相公肯定会解决的!
“哇欧,你可真行,就咱俩去找吕相公,人别直接把我们的书院方案打回来就不错了。”苏景和摇了摇头,“我们还是默默咽下……”
“咽下什么?把这件事咽下吗?不用吧,我们可以解决!”
在苏景和旁边,俩一直在认真对着沙子的小孩突然开口了。
一开口就是霸总气息,苏景和眼睛都亮了,看向福康公主,“真的吗?要为小民做主吗!”
“那当然!”苏景和不互动还好,这一互动,最兴来也来了兴致,“我们可是拥有无所不能的利器的!”
“利器?”宋十一问出口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真是傻了,这俩孩子的利器还能是什么。
拼爹啊!
大宋拼爹还真没有人能拼过这俩人的。
“包在我们身上吧!”俩小孩哒哒哒就出去了。
这学生都走了,只剩下苏景和、宋十一,加上时间不早,他们也就直接出门回家了。
回家之后,苏景和发现自己被弟弟妹妹们围堵了。
“哥!”苏轼打头阵,他一脸严肃地看着苏景和,肉嘟嘟的小脸为他此时的气势减分不少,但他本人是没有察觉的,甚至另外仨小只也没有察觉。
“嗯?怎么了?”苏景和一看到苏轼,就开始从口袋里翻东西,还好已经形成习惯了,真被他摸到了食物,“给,糖,味道不一样的,给你们专门买的。”
确实是专门买,但没想到这个时候就要送出去,那晚上吃饭的时候就得搞点新东西送了。
苏景和还在心里想着如何和小孩们搞好关系呢。
苏轼接过糖果,道谢正要开吃,被姐姐、妹妹提醒,把东西放在了手里,又努力板正起小肉脸,“哥哥!你是不是要开一家学堂?男生女生都招的那种!”
苏景和点头,也没藏着掖着,“是啊,在开呢,现在在招生,不过你们怎么知道的?是景先回来说的吗?”
昨天是苏景先的国子监休沐日,他这孩子每次都会回来,然后和家里分享自己的见闻。
苏景和昨天比较忙,然后苏景先大概也是知道,刻意没有打扰他,现在想起,估计是真知道。
“嗯对……不对,不要扯开话题!我们要和你说得就是这事儿。”
苏轼看着苏景和,一字一顿地说。
“我们要去你的这个学堂读书!”
嗯……
“我们学堂是有年龄限制的,给的是3-5岁的孩子哦。”
苏景和摸了摸苏轼的脑袋,“要是来上学的话,你就只能上今年下半年的。”
“八娘今年已经六岁了……”苏景和的手刚落在小小的八娘头顶的时候,想了想,还是说服了自己。
“没事,想上可以都上!”
八娘本来听到说有年龄限制的时候,眼睛里已经蓄起了泪水,但是懂事的她没有掉眼泪,谁料完全没哭也拥有了“特权”。
“哎?哥?为什么,为什么不让我上!”苏轼一时之间理解错了,还以为是八娘可以上但是他不行。
“是我的名字问题吗?我也可以叫景轼!”
“怎么可能……你在胡思乱想什么!”苏景和无语。
“我说真的,我和苏辙的名字在这个家里真的有些格格不入了,不如让爹爹给我们改名字,融入进来,”苏轼的小脑袋瓜里面的想法还挺多,年纪小小,给他爹安排起活儿来相当顺手。
“景行、景止和景和、景先,怎么听也不是多配套的名字,只是都占了景,我和我亲哥们的名字还不像呢!”
想到这里,苏景和也是想到了他大哥二哥,“苏位、苏修”和他苏景和这个名字差太大了,一看就不是同一批的名字,虽然他也确实是他爹的老来得子,甚至他出生不久,他亲爹就离世了。
二叔家倒是看起来就是一家人,但苏景和怎么想怎么觉得是在效仿卫青他们家的名字,“苏不欺、苏不疑、苏不危”,卫青就有个儿子叫“卫不疑”!他们也就感谢卫、苏都不是常见的姓氏,也算是好听,不然太奇怪了这名字。
苏景和被苏轼带得搁这儿思考名字了,苏轼倒是在兄弟姐妹们七嘴八舌的解释下听懂了。
“可以带我们上学啊,那太好了。”
“哎,也不一定……应该没问题,”
反正现在也没有人来报名,苏景和准备再去硬抗一段时间,把年龄拉到7岁。
“要不直接拉上十八岁,我感觉我们可以开一个比较大的学校,从启蒙到科举,然后走到朝堂上,”宋十一一本正经。
“那就违背我们初衷了,我是想着……七岁也是我家小叔读书的时间,虽然他那会儿放弃了,但现在不也挺好?”
苏景和揣手手,“到这个年纪,我们正好可以安排他们考不同的学校,进一步深造,对吧,我们也是有资源的……比如安定书院,胡瑗老师都准备入职一起教我们小殿下了,肯定会跟着我们一起办书院的,”
“哎,怎么不算是胡瑗老师进了贼窝呢?国子监邀请他,他都没去,结果来我们这个学校当老师,”宋十一摇头,
“当校长!”苏景和反驳,“我准备今天就和胡瑗老师说,然后当校长!总不能让他来给我们俩位小殿下当上不了多久时间的补习班老师吧,这不合适,”
补习班又是什么?
但确实,当校长是勉强配得上胡瑗老师的身份了。
“人家会同意吗?”
宋十一不是很看好,
“同意,我也挺想来教书的,校长的话你当不就行了吗?我这个老头子,也没有什么和小孩子的共鸣啊,”胡瑗很看好苏景和的这个学校,
甚至觉得苏景和这人是真的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见解在身上的。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也知道低年龄的孩子没法教,只有苏景和提出来可以建一个这样的学校。
“其实也没有这么厉害,”胡瑗的夸奖让苏景和脸都燥红了,“就是和大家族自己的学堂差不多,会把小孩集中带着一起启蒙教育……”
“不用谦虚,你这绝对是独一份的。”胡瑗想了想,“是要把*年龄提高?入学的年纪要降低吗?但年龄跨度大起来的话,是不是也得因材施教了?”
“应……”苏景和这话还没说完,胡瑗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
“你的那些课程,应该也正好给这些不同年龄段的来,只不过把你平时分开给两位殿下的标准,直接划分成不同的年龄,从最基础就分开教育,这样太可以了!”
这难道就是,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吗?
苏景和直说了一个字,胡瑗就已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给他安排地妥妥当当。
宋十一看着胡瑗的背影,一时间也是有些五味杂陈,大佬说话怎么也这么好听,他要是苏景和估计已经听得乐开了花,
不是说胡瑗是一个严格的人吗?对苏景和怎么一点不严肃正经?难道这就是隔代亲吗?
“不过还是会因材施教的,有些益智类的游戏可能会更适合大孩子,很多艺术比如练字、画画、弹琴上的启蒙,太小也不行。”
苏景和也是有考量,“大一点的孩子有大一点的教法,不过这样的话,我可能要多申请下来现在学校旁边的地方,再给他们设计点地方来,为不同的课堂做准备。”
比如游泳课这种,虽然小孩更适合,但他一开始怕不够安全,现在年纪拉上去一点点,孩子们的自我安全意识提高上去,也就可以有这样的课程了,
“让我当校长原来是想要旁边的地?你舍不下面子多要了是吧?放心好了,我来!”胡瑗一下就理解错了,但是他真的很有担当,撸起袖子就抗下了这活儿。
次日的朝堂上,胡瑗舌战群儒,不仅提出因为现在招不到人,于是他们决定扩招的想法,也拿出了苏景和给他的聘用通知,宋仁宗盖章版本,表明自己已经接下了这所幼儿园的事务,以后他会给苏景和出头。
还直接说以后人多了,要的地方也多,旁边的地方也需要户部买下来,工部配合施工,给他们幼儿园做准备。
范仲淹,没用!
“那……那个背后设计咱的那个进士呢?他……我们要去解决吗?”
宋十一这时候有些感觉自己在朝堂上没学到什么事儿了,跟着苏景和这几年,一点心机手段都没学到,每天就搁这吃瓜听八卦然后嘎嘎乐了。
真要解决的话,他也解决不了。
“我们?”苏景和看了看宋十一,又看了看自己,“咱俩是能去解决事儿的人吗?”
这和让奔波儿灞去解决唐僧有什么区别?
“你能想到怎么去解决吗?”苏景和还怕宋十一不信他们俩没用,还试图问出来个答案呢。
“找吕相公告状?”要是他自己一个人的事儿,宋十一肯定不敢,但这是和苏景和嘛,吕相公肯定会解决的!
“哇欧,你可真行,就咱俩去找吕相公,人别直接把我们的书院方案打回来就不错了。”苏景和摇了摇头,“我们还是默默咽下……”
“咽下什么?把这件事咽下吗?不用吧,我们可以解决!”
在苏景和旁边,俩一直在认真对着沙子的小孩突然开口了。
一开口就是霸总气息,苏景和眼睛都亮了,看向福康公主,“真的吗?要为小民做主吗!”
“那当然!”苏景和不互动还好,这一互动,最兴来也来了兴致,“我们可是拥有无所不能的利器的!”
“利器?”宋十一问出口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真是傻了,这俩孩子的利器还能是什么。
拼爹啊!
大宋拼爹还真没有人能拼过这俩人的。
“包在我们身上吧!”俩小孩哒哒哒就出去了。
这学生都走了,只剩下苏景和、宋十一,加上时间不早,他们也就直接出门回家了。
回家之后,苏景和发现自己被弟弟妹妹们围堵了。
“哥!”苏轼打头阵,他一脸严肃地看着苏景和,肉嘟嘟的小脸为他此时的气势减分不少,但他本人是没有察觉的,甚至另外仨小只也没有察觉。
“嗯?怎么了?”苏景和一看到苏轼,就开始从口袋里翻东西,还好已经形成习惯了,真被他摸到了食物,“给,糖,味道不一样的,给你们专门买的。”
确实是专门买,但没想到这个时候就要送出去,那晚上吃饭的时候就得搞点新东西送了。
苏景和还在心里想着如何和小孩们搞好关系呢。
苏轼接过糖果,道谢正要开吃,被姐姐、妹妹提醒,把东西放在了手里,又努力板正起小肉脸,“哥哥!你是不是要开一家学堂?男生女生都招的那种!”
苏景和点头,也没藏着掖着,“是啊,在开呢,现在在招生,不过你们怎么知道的?是景先回来说的吗?”
昨天是苏景先的国子监休沐日,他这孩子每次都会回来,然后和家里分享自己的见闻。
苏景和昨天比较忙,然后苏景先大概也是知道,刻意没有打扰他,现在想起,估计是真知道。
“嗯对……不对,不要扯开话题!我们要和你说得就是这事儿。”
苏轼看着苏景和,一字一顿地说。
“我们要去你的这个学堂读书!”
嗯……
“我们学堂是有年龄限制的,给的是3-5岁的孩子哦。”
苏景和摸了摸苏轼的脑袋,“要是来上学的话,你就只能上今年下半年的。”
“八娘今年已经六岁了……”苏景和的手刚落在小小的八娘头顶的时候,想了想,还是说服了自己。
“没事,想上可以都上!”
八娘本来听到说有年龄限制的时候,眼睛里已经蓄起了泪水,但是懂事的她没有掉眼泪,谁料完全没哭也拥有了“特权”。
“哎?哥?为什么,为什么不让我上!”苏轼一时之间理解错了,还以为是八娘可以上但是他不行。
“是我的名字问题吗?我也可以叫景轼!”
“怎么可能……你在胡思乱想什么!”苏景和无语。
“我说真的,我和苏辙的名字在这个家里真的有些格格不入了,不如让爹爹给我们改名字,融入进来,”苏轼的小脑袋瓜里面的想法还挺多,年纪小小,给他爹安排起活儿来相当顺手。
“景行、景止和景和、景先,怎么听也不是多配套的名字,只是都占了景,我和我亲哥们的名字还不像呢!”
想到这里,苏景和也是想到了他大哥二哥,“苏位、苏修”和他苏景和这个名字差太大了,一看就不是同一批的名字,虽然他也确实是他爹的老来得子,甚至他出生不久,他亲爹就离世了。
二叔家倒是看起来就是一家人,但苏景和怎么想怎么觉得是在效仿卫青他们家的名字,“苏不欺、苏不疑、苏不危”,卫青就有个儿子叫“卫不疑”!他们也就感谢卫、苏都不是常见的姓氏,也算是好听,不然太奇怪了这名字。
苏景和被苏轼带得搁这儿思考名字了,苏轼倒是在兄弟姐妹们七嘴八舌的解释下听懂了。
“可以带我们上学啊,那太好了。”
“哎,也不一定……应该没问题,”
反正现在也没有人来报名,苏景和准备再去硬抗一段时间,把年龄拉到7岁。
“要不直接拉上十八岁,我感觉我们可以开一个比较大的学校,从启蒙到科举,然后走到朝堂上,”宋十一一本正经。
“那就违背我们初衷了,我是想着……七岁也是我家小叔读书的时间,虽然他那会儿放弃了,但现在不也挺好?”
苏景和揣手手,“到这个年纪,我们正好可以安排他们考不同的学校,进一步深造,对吧,我们也是有资源的……比如安定书院,胡瑗老师都准备入职一起教我们小殿下了,肯定会跟着我们一起办书院的,”
“哎,怎么不算是胡瑗老师进了贼窝呢?国子监邀请他,他都没去,结果来我们这个学校当老师,”宋十一摇头,
“当校长!”苏景和反驳,“我准备今天就和胡瑗老师说,然后当校长!总不能让他来给我们俩位小殿下当上不了多久时间的补习班老师吧,这不合适,”
补习班又是什么?
但确实,当校长是勉强配得上胡瑗老师的身份了。
“人家会同意吗?”
宋十一不是很看好,
“同意,我也挺想来教书的,校长的话你当不就行了吗?我这个老头子,也没有什么和小孩子的共鸣啊,”胡瑗很看好苏景和的这个学校,
甚至觉得苏景和这人是真的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见解在身上的。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也知道低年龄的孩子没法教,只有苏景和提出来可以建一个这样的学校。
“其实也没有这么厉害,”胡瑗的夸奖让苏景和脸都燥红了,“就是和大家族自己的学堂差不多,会把小孩集中带着一起启蒙教育……”
“不用谦虚,你这绝对是独一份的。”胡瑗想了想,“是要把*年龄提高?入学的年纪要降低吗?但年龄跨度大起来的话,是不是也得因材施教了?”
“应……”苏景和这话还没说完,胡瑗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
“你的那些课程,应该也正好给这些不同年龄段的来,只不过把你平时分开给两位殿下的标准,直接划分成不同的年龄,从最基础就分开教育,这样太可以了!”
这难道就是,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吗?
苏景和直说了一个字,胡瑗就已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给他安排地妥妥当当。
宋十一看着胡瑗的背影,一时间也是有些五味杂陈,大佬说话怎么也这么好听,他要是苏景和估计已经听得乐开了花,
不是说胡瑗是一个严格的人吗?对苏景和怎么一点不严肃正经?难道这就是隔代亲吗?
“不过还是会因材施教的,有些益智类的游戏可能会更适合大孩子,很多艺术比如练字、画画、弹琴上的启蒙,太小也不行。”
苏景和也是有考量,“大一点的孩子有大一点的教法,不过这样的话,我可能要多申请下来现在学校旁边的地方,再给他们设计点地方来,为不同的课堂做准备。”
比如游泳课这种,虽然小孩更适合,但他一开始怕不够安全,现在年纪拉上去一点点,孩子们的自我安全意识提高上去,也就可以有这样的课程了,
“让我当校长原来是想要旁边的地?你舍不下面子多要了是吧?放心好了,我来!”胡瑗一下就理解错了,但是他真的很有担当,撸起袖子就抗下了这活儿。
次日的朝堂上,胡瑗舌战群儒,不仅提出因为现在招不到人,于是他们决定扩招的想法,也拿出了苏景和给他的聘用通知,宋仁宗盖章版本,表明自己已经接下了这所幼儿园的事务,以后他会给苏景和出头。
还直接说以后人多了,要的地方也多,旁边的地方也需要户部买下来,工部配合施工,给他们幼儿园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