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叔孙通自然不会不答应。
只是这不看还好,一看不得了了,淳于越气炸了,“满纸荒唐言,你这写的什么东西!”
叔孙通当然要维护自己的书,“这是我写的儒家经意注解,结合目前形式做出了一些的删减……”
叔孙通话还没说完就被淳于越呵斥住了,“你算个什么东西,居然胆敢删减圣人所言。
别说你了,就是你老是孔鲋来了他都不敢说这样的大话!”
淳于越话里话外的意思只有一个,叔孙通不配删改,而且删改的狗屁不通,简直就是在侮辱先圣。
但是叔孙通有他的理由,“这是让儒家适应现在的大秦,他这是去芜存真。”
“什么狗屁的去芜存真,我看你这就是披着儒家的皮,内里全是法家那套,什么发展儒家,你就是想着让儒家灭亡!”
淳于越这话说的太狠了,也太不给叔孙通面子了。
叔孙通也不再敬着这是位老者,直接说了一句,“淳于博士也没必要如此反应大,我能这么改除了因为这样才能就儒家之外,更重要的是这是太孙殿下同意了的。
太孙殿下同意难道不是意味着君上同意,君上认可我对儒家的改变吗!”
叔孙通甩了甩衣袖,一副背后有人撑腰的样子。
淳于越锐利的目光立马转向嬴子瑜,“他说的是真的!”
嬴子瑜没想到这火能烧到自己身上来,张了张嘴,最后默认了。
叔孙通说的嬴子瑜同意不算错,但也不全对,叔孙通本来就有改革儒学的念头,而嬴子瑜只是将他的这个想法引导的说出来而已。
所以这两人最后一拍即合了。
第150章
时间回到两个月前,当时叔孙通跪拜嬴子瑜,嬴子瑜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反而是一旁的韩益被吓到了。
一连问了好几遍,“太孙殿下?什么太孙殿下?谁是太孙殿下?赵姑娘不是叫赵子瑜吗,怎么成了太孙殿下?”
可惜嬴子瑜和叔孙通各有自己的心思,所以一个也没有回答韩益。
好在,项羽在自家祖父和父亲的特训下,稍微懂得了些察言观色,知道嬴子瑜现在有话要和叔孙通说,还是私下不想让人打扰的那种。
所以项羽一把拉住韩益的胳膊就往外走,一边走还一边安抚韩益,“弟弟和伯益兄简直一见如故,一块儿切磋切磋啊。”
至于韩益愿不愿意和项羽切磋,无人在意。
于是,等无关人员走了之后,院子里就剩下嬴子瑜和叔孙通两个人了。
“你是怎么猜到我的身份的?”
嬴子瑜虽然是这样问,但是没有一点慌乱,倒像是早就知道一样。
而叔孙通也因为没有别人在,整个人就更加放肆了些,“这应该是太孙殿下故意为之吧。
从见面开始就从来没有掩饰过自己的身份,甚至对伯益介绍的名字还是曾经的真名。
如果这样我还猜不出来,那岂不是愧对太孙殿下刚才对我的夸奖了?”
“因为我的名字?”嬴子瑜不得不感慨一句,“难不成我现在已经这样出名了?”
她才十岁不到啊。
叔孙通安慰道,“太孙殿下谦虚了,您是太孙,是储君,是未来大秦的皇帝,为人所知是很正常的。”
早在嬴政泰山封禅顺便册封太孙之后,这个新鲜出炉的太孙殿下早就被有心人研究了个底朝天。
“通不才,虽然暂时还没有进入朝堂,但是为了之后的打算还是留意过的。”
叔孙通这话说的不是一般的委婉了,什么留意过,怕是自己的祖宗八代、生平所事都被挖的干干净净了吧。
看到嬴子瑜非常反感的样子,叔孙通立马解释,“不曾,书册中只是简单介绍了太孙殿下的基本信息,以及这些年太孙殿下为大秦谋得的福利,别的再没有了。”
到这里嬴子瑜也猜到了,这书册很大概率是自家仲父搞出来的。
目的也很简单,大众对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太孙肯定很好奇,各种妖魔化的猜测肯定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与其让一些离谱的小道消息甚嚣尘上,还不如自己先出手,最起码还能控制。
“那你的意思是,这个对我的介绍的小书册卖的很火?”
叔孙通不太明白嬴子瑜的意思,保守的点了点头,毕竟不是谁都想韩益那样死板和好骗的。
嬴子瑜在心里给自家仲父狠狠记了一笔,有机会一定要自家仲父把那笔钱吐出来。
远在嬴政身边的公子高莫名感到一阵心痛,仿佛有什么东西要离自己而去。
不过,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嬴子瑜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既然你猜到我是谁了,也应该明白我刚才没有兴师动众的过来就是不想要人知道。
你是聪明人,为什么还要在大庭广众之下点破我的身份?”
这点叔孙通有点冤枉,刚才只有四个人,且都是信得过的人,不算是大庭广众吧。
只是叔孙通还有脑子,话肯定不能这么说。
“如果不点破太孙殿下的身份,那我如何能有机会实践自己的研究理论呢。”
终于到嬴子瑜想听的地方了,“你想实现什么?”
“如何解决儒家目前的困境。”
一开始他们就是围绕这个话题讨论的,现在重新回到这个话题上也没问题。
不过嬴子瑜听到这里,像是不明所以的问了一句,“如何解决儒家的困境,之前你不是和我说了吗,你想要让大秦接受儒家。
但我也告诉你了,现在的大秦与现在的大秦不适合,不匹配,强行融合在一起,要么一块崩盘,要么其中一个发生改变。”
在叔孙通明显发亮的眼神中,嬴子瑜泼了盆冷水,“你想也不要想,大秦不可能为儒家做出改变的。”
不仅是因为现在在位的是嬴政,即便现在在位的是嬴子瑜自己,没有经过改造的儒家她也是不会用的。
不过即便这盆冷水下去,叔孙通的热情并没有被扑灭,眼神反而更加炽热了。
“如我说,我的计划就是改造儒家呢?”
虽然这个说法说到了嬴子瑜的心坎里去了,但是嬴子瑜依旧不露声色,“不怎么样,你想改变儒家?你有计划吗?你有没有问过你老师意见?”
没有经过重大变故,嬴子瑜不认为这种改变有效果。
改造儒家的想法叔孙通一直都有,只不过之前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知道大秦一统之后,这个想法才清晰起来,这么久了,完美的计划虽然没有,但是理论已经有了雏形了。
至于自家老师知道之后会怎么想,抱歉,叔孙通暂时只能先委屈一下老师了。
但他有信心,只要自己成功了,老师会接受的。
叔孙通这时候又想到了他自报家门之后,嬴子瑜脱口而出的“儒宗”,不合时宜的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这么高的评价,看来自己的计划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我这个计划能不能成功还要看太孙殿下愿不愿意支持了。”
嬴子瑜没想到这才刚见面,这人就把自己也算了进去,“你什么都没说呢,凭什么就觉得我会帮你?”
“当然是凭借太孙殿下对我的看重了。太孙殿下曾赞我是儒宗,能得神仙下凡的您的夸奖,我自然要自信一点,脸皮厚一点。”
嬴子瑜没想到那小书册上面这个都写了,看来是时候需要拿一本回来研究一下了。
嬴子瑜对着叔孙通看了又看,打量了又打量,在叔孙通不见慌乱反而全是自信的表情中,问了一句,“你一向都是这样锋芒毕露吗?”
嬴子瑜此时很难不怀疑这样的有想法,有追求的人,在原本历史中怎么会对二世胡亥献媚进谗的。
“不是,只是我认为太孙殿下喜欢张扬自信的人,而非死气沉沉或者是郁郁不得志的人。”
这点,叔孙通没什么好隐瞒的,毕竟自己什么性格大家都知道。
“如果今天见你的是大父呢?”
“自然是小心谨慎,尽全力展现自己的价值。”
“如果是我父亲呢?”
“只需展露最原本的自己和自己的才华即可。”
简而言之,在叔孙通这边,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是他的行为准则。
这点嬴子瑜很赞同,于是一拍桌子,“你觉得这样很聪明吗?自认为将君上摸透?”
叔孙通不认可嬴子瑜的指责,“为臣者自然应该是针对不同君上的性格转变自己的态度,我们是适应君上的,而非让君上适应我们。
更何况,只是转变说话方式而已,又不是真的改变说话内容,让自己的见解更好被君上采纳,又不是谄媚欺君,我依旧是能臣贤臣。”
要不说叔孙通能在大汉寿终正寝呢,看看人家这觉悟,这情商,某位淳于博士可要好好学学。
嬴子瑜在心里对淳于越指指点点,但是表面上却是对叔孙通的满意,“叔孙先生不愧是大才。”
只是这不看还好,一看不得了了,淳于越气炸了,“满纸荒唐言,你这写的什么东西!”
叔孙通当然要维护自己的书,“这是我写的儒家经意注解,结合目前形式做出了一些的删减……”
叔孙通话还没说完就被淳于越呵斥住了,“你算个什么东西,居然胆敢删减圣人所言。
别说你了,就是你老是孔鲋来了他都不敢说这样的大话!”
淳于越话里话外的意思只有一个,叔孙通不配删改,而且删改的狗屁不通,简直就是在侮辱先圣。
但是叔孙通有他的理由,“这是让儒家适应现在的大秦,他这是去芜存真。”
“什么狗屁的去芜存真,我看你这就是披着儒家的皮,内里全是法家那套,什么发展儒家,你就是想着让儒家灭亡!”
淳于越这话说的太狠了,也太不给叔孙通面子了。
叔孙通也不再敬着这是位老者,直接说了一句,“淳于博士也没必要如此反应大,我能这么改除了因为这样才能就儒家之外,更重要的是这是太孙殿下同意了的。
太孙殿下同意难道不是意味着君上同意,君上认可我对儒家的改变吗!”
叔孙通甩了甩衣袖,一副背后有人撑腰的样子。
淳于越锐利的目光立马转向嬴子瑜,“他说的是真的!”
嬴子瑜没想到这火能烧到自己身上来,张了张嘴,最后默认了。
叔孙通说的嬴子瑜同意不算错,但也不全对,叔孙通本来就有改革儒学的念头,而嬴子瑜只是将他的这个想法引导的说出来而已。
所以这两人最后一拍即合了。
第150章
时间回到两个月前,当时叔孙通跪拜嬴子瑜,嬴子瑜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反而是一旁的韩益被吓到了。
一连问了好几遍,“太孙殿下?什么太孙殿下?谁是太孙殿下?赵姑娘不是叫赵子瑜吗,怎么成了太孙殿下?”
可惜嬴子瑜和叔孙通各有自己的心思,所以一个也没有回答韩益。
好在,项羽在自家祖父和父亲的特训下,稍微懂得了些察言观色,知道嬴子瑜现在有话要和叔孙通说,还是私下不想让人打扰的那种。
所以项羽一把拉住韩益的胳膊就往外走,一边走还一边安抚韩益,“弟弟和伯益兄简直一见如故,一块儿切磋切磋啊。”
至于韩益愿不愿意和项羽切磋,无人在意。
于是,等无关人员走了之后,院子里就剩下嬴子瑜和叔孙通两个人了。
“你是怎么猜到我的身份的?”
嬴子瑜虽然是这样问,但是没有一点慌乱,倒像是早就知道一样。
而叔孙通也因为没有别人在,整个人就更加放肆了些,“这应该是太孙殿下故意为之吧。
从见面开始就从来没有掩饰过自己的身份,甚至对伯益介绍的名字还是曾经的真名。
如果这样我还猜不出来,那岂不是愧对太孙殿下刚才对我的夸奖了?”
“因为我的名字?”嬴子瑜不得不感慨一句,“难不成我现在已经这样出名了?”
她才十岁不到啊。
叔孙通安慰道,“太孙殿下谦虚了,您是太孙,是储君,是未来大秦的皇帝,为人所知是很正常的。”
早在嬴政泰山封禅顺便册封太孙之后,这个新鲜出炉的太孙殿下早就被有心人研究了个底朝天。
“通不才,虽然暂时还没有进入朝堂,但是为了之后的打算还是留意过的。”
叔孙通这话说的不是一般的委婉了,什么留意过,怕是自己的祖宗八代、生平所事都被挖的干干净净了吧。
看到嬴子瑜非常反感的样子,叔孙通立马解释,“不曾,书册中只是简单介绍了太孙殿下的基本信息,以及这些年太孙殿下为大秦谋得的福利,别的再没有了。”
到这里嬴子瑜也猜到了,这书册很大概率是自家仲父搞出来的。
目的也很简单,大众对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太孙肯定很好奇,各种妖魔化的猜测肯定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与其让一些离谱的小道消息甚嚣尘上,还不如自己先出手,最起码还能控制。
“那你的意思是,这个对我的介绍的小书册卖的很火?”
叔孙通不太明白嬴子瑜的意思,保守的点了点头,毕竟不是谁都想韩益那样死板和好骗的。
嬴子瑜在心里给自家仲父狠狠记了一笔,有机会一定要自家仲父把那笔钱吐出来。
远在嬴政身边的公子高莫名感到一阵心痛,仿佛有什么东西要离自己而去。
不过,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嬴子瑜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既然你猜到我是谁了,也应该明白我刚才没有兴师动众的过来就是不想要人知道。
你是聪明人,为什么还要在大庭广众之下点破我的身份?”
这点叔孙通有点冤枉,刚才只有四个人,且都是信得过的人,不算是大庭广众吧。
只是叔孙通还有脑子,话肯定不能这么说。
“如果不点破太孙殿下的身份,那我如何能有机会实践自己的研究理论呢。”
终于到嬴子瑜想听的地方了,“你想实现什么?”
“如何解决儒家目前的困境。”
一开始他们就是围绕这个话题讨论的,现在重新回到这个话题上也没问题。
不过嬴子瑜听到这里,像是不明所以的问了一句,“如何解决儒家的困境,之前你不是和我说了吗,你想要让大秦接受儒家。
但我也告诉你了,现在的大秦与现在的大秦不适合,不匹配,强行融合在一起,要么一块崩盘,要么其中一个发生改变。”
在叔孙通明显发亮的眼神中,嬴子瑜泼了盆冷水,“你想也不要想,大秦不可能为儒家做出改变的。”
不仅是因为现在在位的是嬴政,即便现在在位的是嬴子瑜自己,没有经过改造的儒家她也是不会用的。
不过即便这盆冷水下去,叔孙通的热情并没有被扑灭,眼神反而更加炽热了。
“如我说,我的计划就是改造儒家呢?”
虽然这个说法说到了嬴子瑜的心坎里去了,但是嬴子瑜依旧不露声色,“不怎么样,你想改变儒家?你有计划吗?你有没有问过你老师意见?”
没有经过重大变故,嬴子瑜不认为这种改变有效果。
改造儒家的想法叔孙通一直都有,只不过之前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知道大秦一统之后,这个想法才清晰起来,这么久了,完美的计划虽然没有,但是理论已经有了雏形了。
至于自家老师知道之后会怎么想,抱歉,叔孙通暂时只能先委屈一下老师了。
但他有信心,只要自己成功了,老师会接受的。
叔孙通这时候又想到了他自报家门之后,嬴子瑜脱口而出的“儒宗”,不合时宜的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这么高的评价,看来自己的计划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我这个计划能不能成功还要看太孙殿下愿不愿意支持了。”
嬴子瑜没想到这才刚见面,这人就把自己也算了进去,“你什么都没说呢,凭什么就觉得我会帮你?”
“当然是凭借太孙殿下对我的看重了。太孙殿下曾赞我是儒宗,能得神仙下凡的您的夸奖,我自然要自信一点,脸皮厚一点。”
嬴子瑜没想到那小书册上面这个都写了,看来是时候需要拿一本回来研究一下了。
嬴子瑜对着叔孙通看了又看,打量了又打量,在叔孙通不见慌乱反而全是自信的表情中,问了一句,“你一向都是这样锋芒毕露吗?”
嬴子瑜此时很难不怀疑这样的有想法,有追求的人,在原本历史中怎么会对二世胡亥献媚进谗的。
“不是,只是我认为太孙殿下喜欢张扬自信的人,而非死气沉沉或者是郁郁不得志的人。”
这点,叔孙通没什么好隐瞒的,毕竟自己什么性格大家都知道。
“如果今天见你的是大父呢?”
“自然是小心谨慎,尽全力展现自己的价值。”
“如果是我父亲呢?”
“只需展露最原本的自己和自己的才华即可。”
简而言之,在叔孙通这边,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是他的行为准则。
这点嬴子瑜很赞同,于是一拍桌子,“你觉得这样很聪明吗?自认为将君上摸透?”
叔孙通不认可嬴子瑜的指责,“为臣者自然应该是针对不同君上的性格转变自己的态度,我们是适应君上的,而非让君上适应我们。
更何况,只是转变说话方式而已,又不是真的改变说话内容,让自己的见解更好被君上采纳,又不是谄媚欺君,我依旧是能臣贤臣。”
要不说叔孙通能在大汉寿终正寝呢,看看人家这觉悟,这情商,某位淳于博士可要好好学学。
嬴子瑜在心里对淳于越指指点点,但是表面上却是对叔孙通的满意,“叔孙先生不愧是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