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不然你真的认为即便有着君上手谕的孟渝张然,真的能说动洛阳城内的这群高高在上的人?”
公子高的控诉并没有触动嬴子瑜一丝的良心。
她甚至非常理所当然的说道,“仲父,你给我这个善良贴心的小侄女做事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善良?公子高不觉得。
贴心?公子高也没体会到。
“听听这是人话否?
可怜你仲父我呀,为了这个县学到处奔走求人,舍弃面子也要为你的事业贡献,结果在你这个小没良心的嘴里就成了理所应当了。”
嬴子瑜当然不是真的无视公子高的付出,说这些不过是逗逗自家仲父而已,“别说我有好事不想着你,惊喜已经在路上了。”
“惊喜?你仲父我都孤身一人被发配到洛阳独立了,还能有什么惊喜可言?”
公子高对此不抱任何希望。
“期待一下嘛,事情会向好发展的,就比如咱们开县学这件事。”
时间回到几个月前。
当时按照嬴政的指使,蒙毅点破了张然和孟渝之间的问题后,正如一开始淳于越猜测的那样,张然和孟渝都以为受这件事影响最大的会是张然。
毕竟他是这一切的受益者。
这时候的张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已经做好准备了,“若这一切都是真的,张然愿意承担一切罪责,即便是……即便是让我永不进入官场,我,我也愿意。”
说完重重的朝着蒙毅磕了个头。
说是愿意,但都知道这不过是无奈之举,因为张然没有办法保证,真的追究起来自己父亲会不会受到惩罚。
即便这件事情他父亲才是主谋,但是身为人子,尤其他还是这件事的受益者,他都有必要承担罪责。
孟渝闻言大惊,“何至于此?”
他当然知道这件事情被发现后一定要有人为其承担后果的,但这个后果是不是太严重了。
于是他立马跪下,帮着张然求情,“张然虽然受此恩惠,是名副其实的受益人,但确实不知情。
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就罚他永远不入官场,未免太重了。
大秦诊视每一位人才,所以还请郡守网开一面。”
对于能说服蒙毅这件事情,孟渝有七重把握。因为这一切是蒙毅私下跟他们提及的,无论嬴政是否知情,中间都有可操作性。
如果嬴政不知道,那很好。只要蒙毅不说出去,帮他们隐瞒,他们大概率不会有事;
如果嬴政知道,那更好了。这说明君上还愿意保住他们,所以才让蒙毅过来的,否则就直接问罪就是了。
蒙毅看着突然跪下求情的两个人,想到在这之前君上的要求,于是问道,“孟渝,你是在为张然求情?即使他差一点牺牲了你的前途?”
孟渝还不犹豫的点头。
“但你可知道他这个行为影响非常恶劣,我若是网开一面,给别人一种可以随意践踏大秦律法的感觉,君上面前我如何解释?”
孟渝和张然都不明白,这件事情不过是一件小事,怎么就上升到危害社稷安危的地步了。
这时候蒙毅看出来他们两个人实在是没招了,于是提议道,“想要我网开一面,不断送张然的官途也可以,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看你们愿不愿意答应了。”
听到还有选择,两个人眼里迸发出希望的光芒。
可惜这时候的蒙毅不是善人。
“我的要求就是,你和他两个人一辈子只能在一个贫瘠的地方做一个小小的令史,你们可愿意?”
令史是一个县里面整理文书的小官。
如果从平民到官员的变化角度来看,孟渝是实现了阶级跃迁的。
只是如今的孟渝已经见识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了,现在让他重新接受懵懂时候的目标,完全不可能,太强人所难了。
所以,这一刻的孟渝犹豫了,没有了刚才无畏的决心。
倒是张然没有犹豫纠结,也许是因为短时间内这个消息对他的冲击太大,导致他内心崩溃,也或许是因为蒙毅的要求在他看来不合理,他不愿意再一次拖累好友。
张然替孟渝拒绝了,“这一切的开始都是因为我,如果不是为了我,我父亲不会想走一条捷径,一切都是我的错。
我不能再让孟渝为我牺牲了,他应该有更好的前途,而不是和我一样蹉跎一生。
所以让我承担这一切就够了。”
张然在心里说服自己,不做官就不做官了,其实他也没有那么特别想要成为一个大官的。
心里是这样想的没错,但是实际上张然做出这个决定还是很艰难的。
孟渝看着都快哭出来的、浑身散发着颓废之气的张然,心里也不好受,于是把心一横,说道,“郡守,学生愿意。”
“什么?”
两个人异口同声。
蒙毅是惊讶中带着欣慰,做出这个决定孟渝是不会后悔的。
张然则是愧疚中夹杂着恨铁不成钢,“孟渝你是不是疯了!我不做官也可以回家继承我父亲的商户,重归我家的老本行,依旧衣食无忧。
但你呢?你还想回去种地,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吗?
你走到这一步我都看在眼里,好不容易你能出人头地了,你现在告诉我你为了一个外人就要放弃你未来?
你不是一直想改换门庭吗?你不是一直想向那些看不起你的人证明,即便出身平民也能成就一番事业吗?你那时候的雄心壮志哪里去了?
你傻不傻!”
张然的质问,孟渝只回答了一句,“你不是别人,你是我的至交好友。”
接着,孟渝就没有管张然听到这话之后有什么别的反应了,对着蒙毅重复了一句道,“学生愿意陪着张然一起做一个令史。”
“不后悔?”
“不后悔。”
这的确是孟渝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他说出这话的时候,心里明显松了口气。
孟渝知道,他或许没有办法保证自己在未来会不会后悔,会不会遗憾,但他知道,如果现在不陪着好友同进退,他现在就会后悔。
张然或许不清楚一些内情,但孟渝自己心里有数。
事情发展到现在他不能说一点错也没有,因为有一些事情他不仅是听之任之的。张父利用他为张然铺路,他同样也在利用张然为自己刷名声。
现在这个结果他得认,他经历了太顺狂妄了,觉得一切都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太低估了君上的敏锐力,也太小看了大秦官员的能力。
他不得不承认,成功不会建立在捷径之中。
蒙毅这时候看人还是比较准的,从孟渝的表情中就知道他的改变了,心里忍不住感慨,这人的确是个可造之才,好在也没有辜负君上的看重。
孟渝说完之后便就沉默不言了,等着蒙毅下最后的判决书了。
在两个人的忐忑中,蒙毅先是鼓掌,进而缓缓开口道,“你们两人的友谊非常感人,令人动容,人生得一知己,足以。”
蒙毅这话没有刚才有压迫力,是不是说明这里面还有转机?
孟渝和张然不约而同的想到。
“可惜谁说要处罚的张然了?”
兄弟两个双双抬头,在他们讶异的目光中,蒙毅说,“按照大秦律法,真正不被允许进入官场的应该是你——孟渝。”
孟渝无法维持表面的平静,瞪大双眼问,“为什么!”
就连张然也不懂,“明明有错的是我,要惩罚也应该惩罚我,和孟渝有什么关系?”
蒙毅给他们两个的解释和嬴子瑜对淳于越的解释差不多,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为官者不能让私念私欲左右公平的行为。
“今天,你能因为一个救命之恩放弃自己的利益;明天是不是就能因为其他人的请求放弃别人的利益?
如此一步步放低底线,大秦怎敢用你?”
蒙毅这话说的很重,而且还没有逻辑,至少张然是这样认为的。
他不顾面前的人是一郡之首,反驳道,“不是这样推论的,即便这样也只能说明孟渝很善良,懂得知恩图报。
况且这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如何作数?且郡守又不是孟渝,怎么能用自己的揣测误会他?”
蒙毅不管张然话中的其他意思,只抓住一点,“知恩图报有用吗?
也许学宫中的老师没有教过你,不过没关系,今天我来告诉你,在官场上,善良是最没有用的东西,拥有所谓的善良的人也不意味他能做好一个官!”
张然不服,“那连善良都没有的人是不是更不配为官!而且,这件事情不应该全部让孟渝背负,如果被收买有错,那些收我父亲钱财的是不是也应该断绝升迁资格?”
这话也没毛病,但今天蒙毅最主要的目的可不是与这两个年轻人讨论怎样的才是一个好官的。
“所有的我都是一视同仁的。
只是我以为你们两个,或者至少在孟渝你心中对自己的要求没有这么低,应该对标的是曾经名留青史的贤臣。
公子高的控诉并没有触动嬴子瑜一丝的良心。
她甚至非常理所当然的说道,“仲父,你给我这个善良贴心的小侄女做事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善良?公子高不觉得。
贴心?公子高也没体会到。
“听听这是人话否?
可怜你仲父我呀,为了这个县学到处奔走求人,舍弃面子也要为你的事业贡献,结果在你这个小没良心的嘴里就成了理所应当了。”
嬴子瑜当然不是真的无视公子高的付出,说这些不过是逗逗自家仲父而已,“别说我有好事不想着你,惊喜已经在路上了。”
“惊喜?你仲父我都孤身一人被发配到洛阳独立了,还能有什么惊喜可言?”
公子高对此不抱任何希望。
“期待一下嘛,事情会向好发展的,就比如咱们开县学这件事。”
时间回到几个月前。
当时按照嬴政的指使,蒙毅点破了张然和孟渝之间的问题后,正如一开始淳于越猜测的那样,张然和孟渝都以为受这件事影响最大的会是张然。
毕竟他是这一切的受益者。
这时候的张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已经做好准备了,“若这一切都是真的,张然愿意承担一切罪责,即便是……即便是让我永不进入官场,我,我也愿意。”
说完重重的朝着蒙毅磕了个头。
说是愿意,但都知道这不过是无奈之举,因为张然没有办法保证,真的追究起来自己父亲会不会受到惩罚。
即便这件事情他父亲才是主谋,但是身为人子,尤其他还是这件事的受益者,他都有必要承担罪责。
孟渝闻言大惊,“何至于此?”
他当然知道这件事情被发现后一定要有人为其承担后果的,但这个后果是不是太严重了。
于是他立马跪下,帮着张然求情,“张然虽然受此恩惠,是名副其实的受益人,但确实不知情。
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就罚他永远不入官场,未免太重了。
大秦诊视每一位人才,所以还请郡守网开一面。”
对于能说服蒙毅这件事情,孟渝有七重把握。因为这一切是蒙毅私下跟他们提及的,无论嬴政是否知情,中间都有可操作性。
如果嬴政不知道,那很好。只要蒙毅不说出去,帮他们隐瞒,他们大概率不会有事;
如果嬴政知道,那更好了。这说明君上还愿意保住他们,所以才让蒙毅过来的,否则就直接问罪就是了。
蒙毅看着突然跪下求情的两个人,想到在这之前君上的要求,于是问道,“孟渝,你是在为张然求情?即使他差一点牺牲了你的前途?”
孟渝还不犹豫的点头。
“但你可知道他这个行为影响非常恶劣,我若是网开一面,给别人一种可以随意践踏大秦律法的感觉,君上面前我如何解释?”
孟渝和张然都不明白,这件事情不过是一件小事,怎么就上升到危害社稷安危的地步了。
这时候蒙毅看出来他们两个人实在是没招了,于是提议道,“想要我网开一面,不断送张然的官途也可以,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看你们愿不愿意答应了。”
听到还有选择,两个人眼里迸发出希望的光芒。
可惜这时候的蒙毅不是善人。
“我的要求就是,你和他两个人一辈子只能在一个贫瘠的地方做一个小小的令史,你们可愿意?”
令史是一个县里面整理文书的小官。
如果从平民到官员的变化角度来看,孟渝是实现了阶级跃迁的。
只是如今的孟渝已经见识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了,现在让他重新接受懵懂时候的目标,完全不可能,太强人所难了。
所以,这一刻的孟渝犹豫了,没有了刚才无畏的决心。
倒是张然没有犹豫纠结,也许是因为短时间内这个消息对他的冲击太大,导致他内心崩溃,也或许是因为蒙毅的要求在他看来不合理,他不愿意再一次拖累好友。
张然替孟渝拒绝了,“这一切的开始都是因为我,如果不是为了我,我父亲不会想走一条捷径,一切都是我的错。
我不能再让孟渝为我牺牲了,他应该有更好的前途,而不是和我一样蹉跎一生。
所以让我承担这一切就够了。”
张然在心里说服自己,不做官就不做官了,其实他也没有那么特别想要成为一个大官的。
心里是这样想的没错,但是实际上张然做出这个决定还是很艰难的。
孟渝看着都快哭出来的、浑身散发着颓废之气的张然,心里也不好受,于是把心一横,说道,“郡守,学生愿意。”
“什么?”
两个人异口同声。
蒙毅是惊讶中带着欣慰,做出这个决定孟渝是不会后悔的。
张然则是愧疚中夹杂着恨铁不成钢,“孟渝你是不是疯了!我不做官也可以回家继承我父亲的商户,重归我家的老本行,依旧衣食无忧。
但你呢?你还想回去种地,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吗?
你走到这一步我都看在眼里,好不容易你能出人头地了,你现在告诉我你为了一个外人就要放弃你未来?
你不是一直想改换门庭吗?你不是一直想向那些看不起你的人证明,即便出身平民也能成就一番事业吗?你那时候的雄心壮志哪里去了?
你傻不傻!”
张然的质问,孟渝只回答了一句,“你不是别人,你是我的至交好友。”
接着,孟渝就没有管张然听到这话之后有什么别的反应了,对着蒙毅重复了一句道,“学生愿意陪着张然一起做一个令史。”
“不后悔?”
“不后悔。”
这的确是孟渝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他说出这话的时候,心里明显松了口气。
孟渝知道,他或许没有办法保证自己在未来会不会后悔,会不会遗憾,但他知道,如果现在不陪着好友同进退,他现在就会后悔。
张然或许不清楚一些内情,但孟渝自己心里有数。
事情发展到现在他不能说一点错也没有,因为有一些事情他不仅是听之任之的。张父利用他为张然铺路,他同样也在利用张然为自己刷名声。
现在这个结果他得认,他经历了太顺狂妄了,觉得一切都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太低估了君上的敏锐力,也太小看了大秦官员的能力。
他不得不承认,成功不会建立在捷径之中。
蒙毅这时候看人还是比较准的,从孟渝的表情中就知道他的改变了,心里忍不住感慨,这人的确是个可造之才,好在也没有辜负君上的看重。
孟渝说完之后便就沉默不言了,等着蒙毅下最后的判决书了。
在两个人的忐忑中,蒙毅先是鼓掌,进而缓缓开口道,“你们两人的友谊非常感人,令人动容,人生得一知己,足以。”
蒙毅这话没有刚才有压迫力,是不是说明这里面还有转机?
孟渝和张然不约而同的想到。
“可惜谁说要处罚的张然了?”
兄弟两个双双抬头,在他们讶异的目光中,蒙毅说,“按照大秦律法,真正不被允许进入官场的应该是你——孟渝。”
孟渝无法维持表面的平静,瞪大双眼问,“为什么!”
就连张然也不懂,“明明有错的是我,要惩罚也应该惩罚我,和孟渝有什么关系?”
蒙毅给他们两个的解释和嬴子瑜对淳于越的解释差不多,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为官者不能让私念私欲左右公平的行为。
“今天,你能因为一个救命之恩放弃自己的利益;明天是不是就能因为其他人的请求放弃别人的利益?
如此一步步放低底线,大秦怎敢用你?”
蒙毅这话说的很重,而且还没有逻辑,至少张然是这样认为的。
他不顾面前的人是一郡之首,反驳道,“不是这样推论的,即便这样也只能说明孟渝很善良,懂得知恩图报。
况且这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如何作数?且郡守又不是孟渝,怎么能用自己的揣测误会他?”
蒙毅不管张然话中的其他意思,只抓住一点,“知恩图报有用吗?
也许学宫中的老师没有教过你,不过没关系,今天我来告诉你,在官场上,善良是最没有用的东西,拥有所谓的善良的人也不意味他能做好一个官!”
张然不服,“那连善良都没有的人是不是更不配为官!而且,这件事情不应该全部让孟渝背负,如果被收买有错,那些收我父亲钱财的是不是也应该断绝升迁资格?”
这话也没毛病,但今天蒙毅最主要的目的可不是与这两个年轻人讨论怎样的才是一个好官的。
“所有的我都是一视同仁的。
只是我以为你们两个,或者至少在孟渝你心中对自己的要求没有这么低,应该对标的是曾经名留青史的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