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阎卿淮是因急性心肌梗塞而突然离世,在那之前他的健康状况一直很好,根本无需这么年轻就立遗嘱,可他还是在认识他不久之后,就将他纳入到了继承人的行列当中。
阎弗生忍不住攥着那份文件,再次失声痛哭起来。
原来他还可以继续做阎弗生,原来他还可以继续这段崭新的人生。
从医院离开后,阎弗生申请了退学,然后第一次认真地推开那扇玻璃门,走进那个颜色单调的房间,向那个满口废话的心理医生开了口。
当他拿到退学通知,走出圣罗德斯中学的大门,当他离开那个颜色单调的房间,抬头望见上方蔚蓝的天空时,阎弗生露出了这么多年来的第一个笑容。
从那一天起,阎弗生便决定,他以后要天天都笑,日日都笑。
他会如阎卿淮说得那样,将那些曾经想都不敢想,碰都小心碰的东西,一点一点全部得到。
他会努力忘记曾经的一切,忘记那场失控的大火,那些扭曲的画面,忘记悬在眼前的尸体,踩在头顶的惊雷,忘记那条向南的枯水沟,那个滴水成冰的冬天,还要忘记孔庆,忘记阿轩,忘记所有来时的路。
从此以后他是阎弗生,他就只是阎弗生。
但“阎弗生”该是什么样子的?
阎弗生站在繁华的异国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与行人,思忖了许久,没有想出阎弗生该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他决定,像那封信里所说的那样,找。
他没有动阎卿淮留下的那些财产,而是搬出原来的房子,自己租了间阁楼,并找了份搬家的工作。
只是搬家的工作没做多久,他就因为干涉屋主的陈设意愿而被辞退了。
虽然干涉别人的意愿确实不太妥当,但阎弗生并不觉得自己做错,因为按照他的想法陈设就是比原来看上去和谐。
为了让自己的想法能有用武之地,他转去面试了包装公司,只是包装公司都是机械地流水线工作,没有可以发挥的空间。
于是他主动辞职,转去应聘展览策划公司,然而做展览策划需要高等学历,还需要工作经验,他无奈只能先做无关紧要的兼职。尽管兼职工作能和策划负责人交流,但他的想法不会被采纳,甚至还会被嘲笑。
阎弗生虽然还没有完全想出“阎弗生”到底该是什么样子,但可以肯定的是,绝不会再像先前那样动不动被人踩在头上。
所以他再次辞掉了工作,转去书店打工,想要从浩瀚的书海中,找到能让自己“想法”得到采纳甚至实践的途径,但他找了好长时间,却始终稀里糊涂。
直到那天他在整理陈旧书架时,翻到了一本泛黄的旧书,题为《摧毁中撼动》。
书籍的侧脊已经裂开,纸张薄脆到像是几个世纪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一般,阎弗生本想纳到销毁的行列里,但脱手时下意识翻了两页,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那是一本自传式幻想小说,讲述了一代设计大师如何在战争年代,通过对一枚小小子弹的创意性改造,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走向。
读过那本残损的小说后,阎弗生终于找到了他的那条路。
他开始搜寻能成功走上那条路的途径与办法,发现最后似乎都少不了要进入专业的学院研学。
于是他边搜查资料,边四处找人打听,得知了要走上那条路的最佳跳板——vigtenin school of design(维格坦因设计学院),简称vsd,是当时a国最好的设计学院。
他要去那所学院的想法很坚定,所以他没日没夜地奔走在书店与图书馆之间,那个便宜又闭塞的阁楼,一度成了只为他提供浴室洗澡的场所。
他的餐饭从来在路上解决,他的睡眠在无数张桌子与墙角度过,极度的忙碌与疲惫,剥夺了他被噩梦纠缠的空间,却催着他本就拔高了的身体疾速变壮。
当又一年的冬天过去,当十九岁的年华到来,当他通过了维格坦因设计学院的面试,真正的成为一名大学生时,他倏然发现,他已经是那个站在队列中,需要被大多数人仰视的人了。
只是这样的“仰视”还不够,这样仰视无法让阎弗生得到那些曾经想都不敢想,碰都小心碰的东西。
所以他不得不花光了先前无数份工作的积蓄,甚至还动用了一点点阎卿淮留下的财产,交了第一学年的学费。然后像只不死不休饿到极点了的蝗虫般,疯狂横扫着学院那片庄稼田里的一切资源。
甚至为了能让自己吃的更“饱”一点,不得不在累到失神摔下楼梯断了胳膊吊着石膏的情况下,答应去给人当模特走台,还为此将自己硬生生练成了作图飞速的双撇子。
然后在第二学年的中段,在“庄稼”被自己啃得差不多,而自己也实在无法再支撑下去的时候,果断地选择了撤退。
他再一次选择了退学,开始了实践自己的道路。
找寻并实践自我是件很难的事情,阎弗生处处碰壁,屡屡不顺,在二十周岁的当天,连中餐店里的包子都吃不起,站在门外面望眼欲穿,靠着口水为自己解渴。
但转折总是会在山穷水尽的时候来到面前,阎弗生发现,自从“寻找阎弗生”以后,他的运气变得好了起来。
他得到了一个小公司的入场券,真正地开始了检验真知的旅途。
现实向阎弗生证明了,维格坦因设计学院一年半的废寝忘食没有白费,但却也如他当初所想的那样,终究只能是个跳板。
不过不论用处是多还是少,他都开始学着感谢那个时候的阎弗生,然后开始找寻新的阎弗生。
于是两年以后,阎弗生将当初为了交学费挪用的部分遗产,连本带利地补了回去,并给自己奖励了一杯酒,自此开始了他那崭新地寻找自我的旅途。
他开始试着认识更多的人,开始摸索着交朋友,开始越来越真切地认识到自己的外貌是一件杀器,并开始大胆地利用,甚至将它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然后在又一年过去,在23岁将要过半时,阎弗生拿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奖。
于是他凭着这个奖,跳槽到了另一家更大规模的平台,并在这个崭新的平台上,再次如蝗虫过境般,蚕食掉一座又一座奖杯。
他的名字在短短的几年里,迅速侵入无数人的耳朵,他那张越来越“穷凶极恶”的杀器,也愈发肆无忌惮地攻占着一双又一双眼睛,甚至他的身影,他的声音,他的一举一动,他的一颦一笑。
阎弗生感觉自己在越来越近地走向“阎弗生”。
于是他开始试着去享受,去俯视,去追逐,他开始不再需要借助什么勇气,就能够直接坐上飞机奔到另一个国度,只为了一夜的欢愉。
然后从无数个试图在他身上投资与压榨的人里,挑出那个最有眼光,也最不要命的家伙,与他坐在铺陈着利益的桌子两端,丑话说尽,脸皮撕破,斤斤计较,讨价还价。
最后一拍即合,把酒言欢,果断地收拾行囊,带走一切,毫不犹疑地奔赴到另一个崭新的天地。
但这一次,阎弗生不再做那不死不休的蝗虫。他放缓了脚步,放空了脑袋,放松了身体,变得悄无声息,像一只蛰伏在丛林最深处让人辨不清面目的野兽,等待着最佳的时机。
然后在那一声鹿鸣回响时,势如破竹般的从林间冲出。
在28岁的前夕,他拿下了那座象征着行业内最高水平的奖杯,成为lelifego获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彻底地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也将那个敢于不要命地往他身上砸钱的家伙和他的公司sinrenal,推上了最高处。
阎弗生做到了当初所说的,将那些曾经想都不敢想,碰都小心碰的东西,一点一点地全部得到了。
他站在了最高处,俯视着所有的人,他体会到一种如至云端般的痛快,他觉得爽极了。
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真正的“阎弗生”,整个人感受到了这么年来从未有过的归属感。
他纵情声色,他举杯高歌,他不拘无束,他酣畅淋漓。
但很快,这样的痛快,这样爽意,这样的归属感,在云雾缭绕的山巅上,变得越来越稀薄,越来越缥缈。
他开始发现原来俯视不过如此,和仰视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没有意义。
每当从那些繁华的热闹中抽离后,他都会控制不住地去怀疑,自己真的找到“阎弗生”,成为“阎弗生”了吗?
喧嚣的世界回应给他的只有沉默,他找不到答案,也没有人能给他答案。
在许多年的遗忘与努力之下,那些狰狞的梦境早已变成一片纯粹的漆黑,夜晚也不再是让他恐惧的东西,可他还是时常难以入眠。
阎弗生忍不住攥着那份文件,再次失声痛哭起来。
原来他还可以继续做阎弗生,原来他还可以继续这段崭新的人生。
从医院离开后,阎弗生申请了退学,然后第一次认真地推开那扇玻璃门,走进那个颜色单调的房间,向那个满口废话的心理医生开了口。
当他拿到退学通知,走出圣罗德斯中学的大门,当他离开那个颜色单调的房间,抬头望见上方蔚蓝的天空时,阎弗生露出了这么多年来的第一个笑容。
从那一天起,阎弗生便决定,他以后要天天都笑,日日都笑。
他会如阎卿淮说得那样,将那些曾经想都不敢想,碰都小心碰的东西,一点一点全部得到。
他会努力忘记曾经的一切,忘记那场失控的大火,那些扭曲的画面,忘记悬在眼前的尸体,踩在头顶的惊雷,忘记那条向南的枯水沟,那个滴水成冰的冬天,还要忘记孔庆,忘记阿轩,忘记所有来时的路。
从此以后他是阎弗生,他就只是阎弗生。
但“阎弗生”该是什么样子的?
阎弗生站在繁华的异国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与行人,思忖了许久,没有想出阎弗生该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他决定,像那封信里所说的那样,找。
他没有动阎卿淮留下的那些财产,而是搬出原来的房子,自己租了间阁楼,并找了份搬家的工作。
只是搬家的工作没做多久,他就因为干涉屋主的陈设意愿而被辞退了。
虽然干涉别人的意愿确实不太妥当,但阎弗生并不觉得自己做错,因为按照他的想法陈设就是比原来看上去和谐。
为了让自己的想法能有用武之地,他转去面试了包装公司,只是包装公司都是机械地流水线工作,没有可以发挥的空间。
于是他主动辞职,转去应聘展览策划公司,然而做展览策划需要高等学历,还需要工作经验,他无奈只能先做无关紧要的兼职。尽管兼职工作能和策划负责人交流,但他的想法不会被采纳,甚至还会被嘲笑。
阎弗生虽然还没有完全想出“阎弗生”到底该是什么样子,但可以肯定的是,绝不会再像先前那样动不动被人踩在头上。
所以他再次辞掉了工作,转去书店打工,想要从浩瀚的书海中,找到能让自己“想法”得到采纳甚至实践的途径,但他找了好长时间,却始终稀里糊涂。
直到那天他在整理陈旧书架时,翻到了一本泛黄的旧书,题为《摧毁中撼动》。
书籍的侧脊已经裂开,纸张薄脆到像是几个世纪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一般,阎弗生本想纳到销毁的行列里,但脱手时下意识翻了两页,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那是一本自传式幻想小说,讲述了一代设计大师如何在战争年代,通过对一枚小小子弹的创意性改造,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走向。
读过那本残损的小说后,阎弗生终于找到了他的那条路。
他开始搜寻能成功走上那条路的途径与办法,发现最后似乎都少不了要进入专业的学院研学。
于是他边搜查资料,边四处找人打听,得知了要走上那条路的最佳跳板——vigtenin school of design(维格坦因设计学院),简称vsd,是当时a国最好的设计学院。
他要去那所学院的想法很坚定,所以他没日没夜地奔走在书店与图书馆之间,那个便宜又闭塞的阁楼,一度成了只为他提供浴室洗澡的场所。
他的餐饭从来在路上解决,他的睡眠在无数张桌子与墙角度过,极度的忙碌与疲惫,剥夺了他被噩梦纠缠的空间,却催着他本就拔高了的身体疾速变壮。
当又一年的冬天过去,当十九岁的年华到来,当他通过了维格坦因设计学院的面试,真正的成为一名大学生时,他倏然发现,他已经是那个站在队列中,需要被大多数人仰视的人了。
只是这样的“仰视”还不够,这样仰视无法让阎弗生得到那些曾经想都不敢想,碰都小心碰的东西。
所以他不得不花光了先前无数份工作的积蓄,甚至还动用了一点点阎卿淮留下的财产,交了第一学年的学费。然后像只不死不休饿到极点了的蝗虫般,疯狂横扫着学院那片庄稼田里的一切资源。
甚至为了能让自己吃的更“饱”一点,不得不在累到失神摔下楼梯断了胳膊吊着石膏的情况下,答应去给人当模特走台,还为此将自己硬生生练成了作图飞速的双撇子。
然后在第二学年的中段,在“庄稼”被自己啃得差不多,而自己也实在无法再支撑下去的时候,果断地选择了撤退。
他再一次选择了退学,开始了实践自己的道路。
找寻并实践自我是件很难的事情,阎弗生处处碰壁,屡屡不顺,在二十周岁的当天,连中餐店里的包子都吃不起,站在门外面望眼欲穿,靠着口水为自己解渴。
但转折总是会在山穷水尽的时候来到面前,阎弗生发现,自从“寻找阎弗生”以后,他的运气变得好了起来。
他得到了一个小公司的入场券,真正地开始了检验真知的旅途。
现实向阎弗生证明了,维格坦因设计学院一年半的废寝忘食没有白费,但却也如他当初所想的那样,终究只能是个跳板。
不过不论用处是多还是少,他都开始学着感谢那个时候的阎弗生,然后开始找寻新的阎弗生。
于是两年以后,阎弗生将当初为了交学费挪用的部分遗产,连本带利地补了回去,并给自己奖励了一杯酒,自此开始了他那崭新地寻找自我的旅途。
他开始试着认识更多的人,开始摸索着交朋友,开始越来越真切地认识到自己的外貌是一件杀器,并开始大胆地利用,甚至将它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然后在又一年过去,在23岁将要过半时,阎弗生拿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奖。
于是他凭着这个奖,跳槽到了另一家更大规模的平台,并在这个崭新的平台上,再次如蝗虫过境般,蚕食掉一座又一座奖杯。
他的名字在短短的几年里,迅速侵入无数人的耳朵,他那张越来越“穷凶极恶”的杀器,也愈发肆无忌惮地攻占着一双又一双眼睛,甚至他的身影,他的声音,他的一举一动,他的一颦一笑。
阎弗生感觉自己在越来越近地走向“阎弗生”。
于是他开始试着去享受,去俯视,去追逐,他开始不再需要借助什么勇气,就能够直接坐上飞机奔到另一个国度,只为了一夜的欢愉。
然后从无数个试图在他身上投资与压榨的人里,挑出那个最有眼光,也最不要命的家伙,与他坐在铺陈着利益的桌子两端,丑话说尽,脸皮撕破,斤斤计较,讨价还价。
最后一拍即合,把酒言欢,果断地收拾行囊,带走一切,毫不犹疑地奔赴到另一个崭新的天地。
但这一次,阎弗生不再做那不死不休的蝗虫。他放缓了脚步,放空了脑袋,放松了身体,变得悄无声息,像一只蛰伏在丛林最深处让人辨不清面目的野兽,等待着最佳的时机。
然后在那一声鹿鸣回响时,势如破竹般的从林间冲出。
在28岁的前夕,他拿下了那座象征着行业内最高水平的奖杯,成为lelifego获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彻底地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也将那个敢于不要命地往他身上砸钱的家伙和他的公司sinrenal,推上了最高处。
阎弗生做到了当初所说的,将那些曾经想都不敢想,碰都小心碰的东西,一点一点地全部得到了。
他站在了最高处,俯视着所有的人,他体会到一种如至云端般的痛快,他觉得爽极了。
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真正的“阎弗生”,整个人感受到了这么年来从未有过的归属感。
他纵情声色,他举杯高歌,他不拘无束,他酣畅淋漓。
但很快,这样的痛快,这样爽意,这样的归属感,在云雾缭绕的山巅上,变得越来越稀薄,越来越缥缈。
他开始发现原来俯视不过如此,和仰视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没有意义。
每当从那些繁华的热闹中抽离后,他都会控制不住地去怀疑,自己真的找到“阎弗生”,成为“阎弗生”了吗?
喧嚣的世界回应给他的只有沉默,他找不到答案,也没有人能给他答案。
在许多年的遗忘与努力之下,那些狰狞的梦境早已变成一片纯粹的漆黑,夜晚也不再是让他恐惧的东西,可他还是时常难以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