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我来之前已经打电话去别的农科所求救了,看看他们能不能找得到。”
苏清苒正准备开口,却被顾逍给打断了,“周教授,那时间来得及吗?上次林教授说最好能赶上和栽种大豆一起播种呢!”
周教授无奈地叹了口气,“时间上是有些仓促,反正先找到再说吧!”
话音落,苏清苒便笑着瞪了顾逍一眼,“你就别卖关子了。”
说着,便帮着把他身后的篓子卸了下来。
“周教授,妈,你们快过来看看,这些是不是你们要找的野生大豆。”
周教授和林玉珍相视一眼,眼底满是震惊。
这是真被他俩找到了!
两人急忙忙上了田埂,低头一看,还真是!
周教授激动地抓了一把野大豆的豆荚,又摘下眼镜离近了去看。
“没错,就是它,太好了,咱们马上栽种下去!”
林玉珍则是检查了一遍豆苗,开口提议。
“这些背回来的豆苗也都没错,也全部栽种下去。”
野生大豆的开花期比栽种大豆的差不多要晚上一个月左右。
若是直接用这些苗栽种,等到开花的时候,刚刚好能赶上栽种大豆苗开花。
为了增加实验的成功率,林玉珍还主动把种子给了一部分给周教授,让他们带回去研究。
周教授激动得顾不上留下来吃晚饭,当即便骑车往城里赶。
......
野生大豆栽下后,众人的心齐齐松了一大截。
眼下杂交水稻也已经全部播种完毕,果园里花期即将结束。
鸡舍里的鸡崽子们也已经能够自己出来觅食了。
令人惊奇得是,这两百只鸡原本就是怕养不活,所以才凑出来这么多。
但是过了这么久,不但没有死一只,个个还养得活蹦乱跳的,比各家各户单独精细饲养的还要好。
除此之外,这两百只鸡每天产的粪还为大队添了不少的肥料。
眼看着大队的春耕和副业一项项步入正轨,苏清苒喘口气的同时便开始张罗着给父亲和哥嫂赶制衣服。
她做衣服的时候,林玉珍就在旁边拆旧衣服,再往新衣服上打补丁。
另外又给每人做了一双单布鞋。
衣服和鞋子做完,家里的咸鸭蛋也腌好了。
苏清苒分成了三份,一份留下来,一份给了顾家,另一份带去林场。
顾婶听说他们要去林场,特地叮嘱顾逍去买了肉。
自己又用野菜和豆腐炸了一锅野菜豆腐丸子出来。
苏清苒却在吃食上犯了难。
她的难,就难在母亲在这,很多东西不方便拿出来。
只能让顾逍一起帮着从镇上带了些肉和豆腐回来。
原本她是想着包点荠菜肉和豆腐包子给送过。
可林玉珍今天在山坡上碰巧遇到了一片艾蒿,心血来潮采了半篮子回来。
一看到这个,苏清苒便想到了之前在外婆家吃的清明粿。
外婆家在浙省,那边清明前后有吃清明粿的传统。
这么久没有和那边联系,母亲一定是看到艾蒿,想到了外公外婆了吧?
“妈,要不然咱们包清明粿尝尝鲜?”
林玉珍的确是惦记着这口。
也有些想家了。
清明粿的皮是用鲜嫩的艾蒿焯水挤出的汁,混合着米粉揉成的。
馅料是用买来的猪肉切成丁,加上碎豆腐,再放点笋丁、蘑菇丁和雪菜沫。
反正家里有什么能放的就放进去了。
包着清明粿,林玉珍忽然眼眶就红了。
苏清苒手上一顿,装作随口问道:“妈,一包这个我就想到了以前去外公外婆家的时候。
下次进城,要不然我用你的名字给外婆家寄点东西吧?他们收到东西,也就放心了。”
林玉珍犹豫了一瞬,随即点了点头。
之前家里出事的时候,她怕两位老人年纪太大受不住,也不敢告诉。
但是长久不联系,老人心里肯定能察觉到异样。
现在她没事了,是应该和娘家那边说一声。
“行,你寄之前给你大舅打个电话,我一会把电话号码写给你。”
母女俩一边包清明粿,一边商量着寄什么,很快就把一大盆馅料包完了。
第167章 这还是从前那个林玉珍吗?
第一锅清明粿蒸好,打开锅盖后,艾蒿的清香味扑鼻而来。
苏清苒指尖轻点凉水,飞快地把一锅清明粿给拾了出来,立马又蒸上第二锅。
“妈,你尝尝这味道对不对?”
林玉珍心情复杂地咬了一口,激动道:“嗯,跟你外婆家做的一个味道!”
苏清苒也尝了一口,打趣道:“我怎么觉得咱娘俩包的比外婆做的还要好吃点呢?”
林玉珍笑着看了她一眼,“行了,顾家送了这么多东西来,你一会趁热装一些清明粿过去,让他们也尝尝。”
苏清苒三口两口把手里的清明粿吃完,擦了擦手,这才应声道:“行,我现在就去,顺便把南星那个皮猴子给找回来吃饭。”
她挎着篮子出了门,远远就看见了小皮猴的身影。
“苏南星,回家了!给奶奶烧火去!”
苏南星听到喊声,立马跑了回来。
“姑,晚上家里是不是又要吃野菜?下午我帮着奶奶扯了好多野菜。”
苏清苒嫌弃地打量了他这一身,“又爬树了?赶紧回去洗洗,饭做好了,有肉的!
我去趟顾奶奶家,马上就回来。”
苏南星听说有肉,立马嗷了一声,拔腿往家里跑去。
大队长和顾婶,包括顾逍都是头一回吃清明粿。
听说是艾蒿做的,还有点怀疑,咬了一口,竟然没有半点苦味。
“我尝着不比白面包子差!”
“爸,你这就有点吹牛了吧?还是白面包子好吃一点,不过这个也挺好吃的。”
顾婶一人白了一眼,不偏不倚。
随后笑着问起苏清苒是怎么做的。
“山里那么多艾蒿,明儿我也去弄点,之前都不知道能做这个,全白瞎了。
对了,这吃食看着不像是咱们这宁城本地的吧?”
苏清苒嗯了一声,“是我外婆家那边的,她们住在浙省,那边清明的时候习惯吃这个。”
顾婶哦了一声,“怪不得,我说都没见过,对了,你外公外婆身体都还好吧?”
苏清苒摇头苦笑了一瞬,“之前一直不敢跟他们联系,也不知道近况,过两天我打个电话去问问。”
天一黑,苏清苒和顾逍便背着准备好的东西进了山。
到了林场时,大嫂正在门前悄悄煮着东西。
苏清苒赶忙小声问道:“大嫂,你们这是还没吃晚饭?”
大嫂面露惊喜地把两人给带了进去,“刚才晚饭大家都说没吃饱,我想烧水给煮点面条。
爸,振华,苒苒和小顾来了。”
一进门,苏清苒便把背篓里的吃食全部给拿了出来。
“别煮了,我们带的有现成的吃的。”
“这是我和妈包的清明粿,还有腌好的咸鸭蛋,这是顾婶给炸的野菜豆腐丸子,米面肉......”
拿完吃的,她又继续掏衣服和鞋子。
三人看得眼花缭乱,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上次听小顾说,你妈在忙着果树嫁接护理,大队还忙着春耕,你们哪还有时间做衣服?”
苏清苒笑了笑,“最近是挺忙,但是前几天家里买了台缝纫机,以后做衣服就方便了。
对了,妈嫁接的那个果园,现在全部成活下来了。
妈现在已经不忙果园,开始忙着种大豆了。”
“种大豆?”三人齐声惊呼。
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苏清苒只好从头开始,一件接着一件开始讲给三人去听。
三人得知林玉珍被农科所留下来做大豆杂交实验,是由衷地为她感到开心。
原本他们都以为,只要人能平平安安留在大队就成。
没想到竟然还真干上了她喜欢的研究事业,虽然和之前研究的方向不太一样,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接下来,苏清苒又把大队给她们接房子的事,以及公开母女关系的事都说了。
苏景山很是欣慰,转而又追问起林玉珍的身体。
“你妈她一到夜里就容易咳嗽,腰也不好,你叮嘱她下地的时候小心点。”
苏清苒嗯了一声,“放心吧,可能是因为换了个暖和点的地方,最近夜里一次咳嗽都没有,晚上也不起夜了,一顿能吃两个馒头。
大家伙都拦着不让她亲自下地,可是她闲不住,经常带着南星去山脚挖野菜,家里的活也争着分担不少,我看她现在气色不错,就索性让她干了。”
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这还是那个之前在林场的妻子\/妈妈吗?
不过转念一想,跟着清苒一块过,吃得好,住得也好。
苏清苒正准备开口,却被顾逍给打断了,“周教授,那时间来得及吗?上次林教授说最好能赶上和栽种大豆一起播种呢!”
周教授无奈地叹了口气,“时间上是有些仓促,反正先找到再说吧!”
话音落,苏清苒便笑着瞪了顾逍一眼,“你就别卖关子了。”
说着,便帮着把他身后的篓子卸了下来。
“周教授,妈,你们快过来看看,这些是不是你们要找的野生大豆。”
周教授和林玉珍相视一眼,眼底满是震惊。
这是真被他俩找到了!
两人急忙忙上了田埂,低头一看,还真是!
周教授激动地抓了一把野大豆的豆荚,又摘下眼镜离近了去看。
“没错,就是它,太好了,咱们马上栽种下去!”
林玉珍则是检查了一遍豆苗,开口提议。
“这些背回来的豆苗也都没错,也全部栽种下去。”
野生大豆的开花期比栽种大豆的差不多要晚上一个月左右。
若是直接用这些苗栽种,等到开花的时候,刚刚好能赶上栽种大豆苗开花。
为了增加实验的成功率,林玉珍还主动把种子给了一部分给周教授,让他们带回去研究。
周教授激动得顾不上留下来吃晚饭,当即便骑车往城里赶。
......
野生大豆栽下后,众人的心齐齐松了一大截。
眼下杂交水稻也已经全部播种完毕,果园里花期即将结束。
鸡舍里的鸡崽子们也已经能够自己出来觅食了。
令人惊奇得是,这两百只鸡原本就是怕养不活,所以才凑出来这么多。
但是过了这么久,不但没有死一只,个个还养得活蹦乱跳的,比各家各户单独精细饲养的还要好。
除此之外,这两百只鸡每天产的粪还为大队添了不少的肥料。
眼看着大队的春耕和副业一项项步入正轨,苏清苒喘口气的同时便开始张罗着给父亲和哥嫂赶制衣服。
她做衣服的时候,林玉珍就在旁边拆旧衣服,再往新衣服上打补丁。
另外又给每人做了一双单布鞋。
衣服和鞋子做完,家里的咸鸭蛋也腌好了。
苏清苒分成了三份,一份留下来,一份给了顾家,另一份带去林场。
顾婶听说他们要去林场,特地叮嘱顾逍去买了肉。
自己又用野菜和豆腐炸了一锅野菜豆腐丸子出来。
苏清苒却在吃食上犯了难。
她的难,就难在母亲在这,很多东西不方便拿出来。
只能让顾逍一起帮着从镇上带了些肉和豆腐回来。
原本她是想着包点荠菜肉和豆腐包子给送过。
可林玉珍今天在山坡上碰巧遇到了一片艾蒿,心血来潮采了半篮子回来。
一看到这个,苏清苒便想到了之前在外婆家吃的清明粿。
外婆家在浙省,那边清明前后有吃清明粿的传统。
这么久没有和那边联系,母亲一定是看到艾蒿,想到了外公外婆了吧?
“妈,要不然咱们包清明粿尝尝鲜?”
林玉珍的确是惦记着这口。
也有些想家了。
清明粿的皮是用鲜嫩的艾蒿焯水挤出的汁,混合着米粉揉成的。
馅料是用买来的猪肉切成丁,加上碎豆腐,再放点笋丁、蘑菇丁和雪菜沫。
反正家里有什么能放的就放进去了。
包着清明粿,林玉珍忽然眼眶就红了。
苏清苒手上一顿,装作随口问道:“妈,一包这个我就想到了以前去外公外婆家的时候。
下次进城,要不然我用你的名字给外婆家寄点东西吧?他们收到东西,也就放心了。”
林玉珍犹豫了一瞬,随即点了点头。
之前家里出事的时候,她怕两位老人年纪太大受不住,也不敢告诉。
但是长久不联系,老人心里肯定能察觉到异样。
现在她没事了,是应该和娘家那边说一声。
“行,你寄之前给你大舅打个电话,我一会把电话号码写给你。”
母女俩一边包清明粿,一边商量着寄什么,很快就把一大盆馅料包完了。
第167章 这还是从前那个林玉珍吗?
第一锅清明粿蒸好,打开锅盖后,艾蒿的清香味扑鼻而来。
苏清苒指尖轻点凉水,飞快地把一锅清明粿给拾了出来,立马又蒸上第二锅。
“妈,你尝尝这味道对不对?”
林玉珍心情复杂地咬了一口,激动道:“嗯,跟你外婆家做的一个味道!”
苏清苒也尝了一口,打趣道:“我怎么觉得咱娘俩包的比外婆做的还要好吃点呢?”
林玉珍笑着看了她一眼,“行了,顾家送了这么多东西来,你一会趁热装一些清明粿过去,让他们也尝尝。”
苏清苒三口两口把手里的清明粿吃完,擦了擦手,这才应声道:“行,我现在就去,顺便把南星那个皮猴子给找回来吃饭。”
她挎着篮子出了门,远远就看见了小皮猴的身影。
“苏南星,回家了!给奶奶烧火去!”
苏南星听到喊声,立马跑了回来。
“姑,晚上家里是不是又要吃野菜?下午我帮着奶奶扯了好多野菜。”
苏清苒嫌弃地打量了他这一身,“又爬树了?赶紧回去洗洗,饭做好了,有肉的!
我去趟顾奶奶家,马上就回来。”
苏南星听说有肉,立马嗷了一声,拔腿往家里跑去。
大队长和顾婶,包括顾逍都是头一回吃清明粿。
听说是艾蒿做的,还有点怀疑,咬了一口,竟然没有半点苦味。
“我尝着不比白面包子差!”
“爸,你这就有点吹牛了吧?还是白面包子好吃一点,不过这个也挺好吃的。”
顾婶一人白了一眼,不偏不倚。
随后笑着问起苏清苒是怎么做的。
“山里那么多艾蒿,明儿我也去弄点,之前都不知道能做这个,全白瞎了。
对了,这吃食看着不像是咱们这宁城本地的吧?”
苏清苒嗯了一声,“是我外婆家那边的,她们住在浙省,那边清明的时候习惯吃这个。”
顾婶哦了一声,“怪不得,我说都没见过,对了,你外公外婆身体都还好吧?”
苏清苒摇头苦笑了一瞬,“之前一直不敢跟他们联系,也不知道近况,过两天我打个电话去问问。”
天一黑,苏清苒和顾逍便背着准备好的东西进了山。
到了林场时,大嫂正在门前悄悄煮着东西。
苏清苒赶忙小声问道:“大嫂,你们这是还没吃晚饭?”
大嫂面露惊喜地把两人给带了进去,“刚才晚饭大家都说没吃饱,我想烧水给煮点面条。
爸,振华,苒苒和小顾来了。”
一进门,苏清苒便把背篓里的吃食全部给拿了出来。
“别煮了,我们带的有现成的吃的。”
“这是我和妈包的清明粿,还有腌好的咸鸭蛋,这是顾婶给炸的野菜豆腐丸子,米面肉......”
拿完吃的,她又继续掏衣服和鞋子。
三人看得眼花缭乱,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上次听小顾说,你妈在忙着果树嫁接护理,大队还忙着春耕,你们哪还有时间做衣服?”
苏清苒笑了笑,“最近是挺忙,但是前几天家里买了台缝纫机,以后做衣服就方便了。
对了,妈嫁接的那个果园,现在全部成活下来了。
妈现在已经不忙果园,开始忙着种大豆了。”
“种大豆?”三人齐声惊呼。
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苏清苒只好从头开始,一件接着一件开始讲给三人去听。
三人得知林玉珍被农科所留下来做大豆杂交实验,是由衷地为她感到开心。
原本他们都以为,只要人能平平安安留在大队就成。
没想到竟然还真干上了她喜欢的研究事业,虽然和之前研究的方向不太一样,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接下来,苏清苒又把大队给她们接房子的事,以及公开母女关系的事都说了。
苏景山很是欣慰,转而又追问起林玉珍的身体。
“你妈她一到夜里就容易咳嗽,腰也不好,你叮嘱她下地的时候小心点。”
苏清苒嗯了一声,“放心吧,可能是因为换了个暖和点的地方,最近夜里一次咳嗽都没有,晚上也不起夜了,一顿能吃两个馒头。
大家伙都拦着不让她亲自下地,可是她闲不住,经常带着南星去山脚挖野菜,家里的活也争着分担不少,我看她现在气色不错,就索性让她干了。”
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这还是那个之前在林场的妻子\/妈妈吗?
不过转念一想,跟着清苒一块过,吃得好,住得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