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确定不是做梦,高兴地抱着两人欢呼起来。
“姑姑,姑父,你们俩怎么来了?是不是想我了?”
两人笑着点了点头,“没错,怕你一个人在家无聊,过来看看你。”
上午,两人哪里也没去,在家里陪着南星玩了一会。
临到中午,又把饭给做了。
等三人陆续下班回到家时,刚进院就发现了不对劲。
“怎么有饭菜香?”
跑到屋里一看,竟然是顾逍和苒苒回来了,脸上也是喜不自禁。
“你们俩怎么突然过来了?是不是大队有事?”
“不是,大队这几天没什么事,所以才过来看看。”
吃饭时,苏清苒还是把想买房子的事和三个人说了一下。
“我们俩最近攒了点钱,想着要是有合适的,就先买一套,就怕以后住房紧张弄不到。”
三个人都深有同感。
“今年城里的房子已经比往年要紧张一些了,好多单位为了分房的事闹的打起来的都大有人在。”
“苒苒,你们想买个什么样的?”
苏清苒想了想,“最好离家能近一点,这样以后我们俩不在时,你们也能帮忙照看下。”
万一以后真的房子紧张起来,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有人趁乱搬进去强占。
还是要有人偶尔过去看看才放心。
“最好是一楼带院子,院子尽量大一些。”
现在能交易的房子一般都是自建房,有些是老宅,她不奢求能买到多好的房子,只求地方大,这样以后改建起来也方便。
万一多年以后拆迁了,也值钱。
几人听后点了点头,都开始搜肠刮肚地回想起来。
想想这附近或者身边认识的人有没有合适的房子要出手的。
想着想着,大嫂突然拍了下手,激动地喊了出来。
“妈,振华,你们俩还记不记得冯教授?”
“冯教授?你是说在林场住在我们隔壁的冯教授?”
江爱玲点了点头,“没错,前两天在医院的时候,我碰见他了,当时我还想着回来告诉你们一声的,结果这两天一忙又给忘了。”
林玉珍有些意外,“他也已经回来了?”
江爱玲嗯了一声,“据说是年后刚回来的,这些年他妻子一个人在家里等他,身体病得厉害,正好他带着妻子来医院看病被我碰巧遇上了,就闲聊了几句。
我听他说想带妻子去南方定居,还问我南方的气候会不会对他妻子的病有帮助。
如果他们家真去南方的话,兴许会把房子给卖了再走。”
林玉珍得知他妻子重病,忍不住唏嘘一番。
随后回想了一瞬,“他们家的房子好像是离这不远,下午你去医院看看能不能找到联系方式,我们问问?”
江爱玲点头答应。
苏振华也在一旁出谋划策,“我有个同学就在房管所上班,前段时间还碰见了,下午我去找他一趟,看看卖房的手续要怎么办?
对了,冯教授他们家房子是自家的私房吗?别到时候卖不了。”
江爱玲很肯定,“我确定是的。”
苏振华这人两耳不闻窗外事惯了,对外面很多事情都不了解。
江爱玲性格比他活泼些,之前在林场的时候,经常和几个女同志一块去河边洗衣服,早把草棚里面的情况打听得一清二楚。
冯教授出生宁城大户人家,少时家中良田、铺子和宅院数不胜数。
多年前曾主动将家产悉数捐出。
唯独留下这一间小一点的院子自住。
没想到,多年之后,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
他出事以后,家里人走得走,躲得躲。
只剩下他妻子一个人住在家中守着,死活不肯走。
听说,她是怕丈夫万一哪天回来之后,找不到家。
第339章 房子捡漏
听完江爱玲从林场和医院了解来的消息,几人都不免唏嘘。
尤其是林玉珍,特别能感同身受。
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该为冯教授坎坷一生惋惜,还是该为夫妻二人团聚感到高兴。
又或者是为两人离开故土南下养病伤感。
苏振华也震惊得半天没有说出来话。
之前在林场,他只知道冯教授和父亲的情况差不多,二人惺惺相惜。
偶尔会悄悄送点吃食过去。
但是平时在林场干活的时候,几乎没有交谈过,更不知道他的身世如此坎坷。
他平时总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该干活干活,该吃饭吃饭。
半点也看不出来曾经经历过这么多波折。
“不过......我记得他不是还有一儿一女吗?那房子会不会留给他的儿女?”
提到冯教授的儿女,江爱玲更加唏嘘。
“早在冯教授刚开始出事的时候,他那儿子和儿媳便带着孩子跑了,跑之前不光和冯教授断绝了关系,更是主动写材料揭、发了他父亲,现在谁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他那个女儿倒是不错,被动员去了云城插队,听说现在已经结婚生子,留在当地教书,之前小两口一直想把母亲接过去养老,估计这次冯教授就是打算去云城投奔女儿的。”
林玉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难怪他们要去南方,原来是去投奔女儿,一家人能团聚也好,这样吧,一会上班你先问问看。”
“好。”
吃完饭,三人又要去上班。
顾逍和苏清苒两人简单收拾一下,带着南星出去玩了一会。
又悄悄在附近打听了下房源,想提前了解下行情。
结果发现房子比他们想象得还要紧张。
临到傍晚,林玉珍和苏振华陆续下班回来。
江爱玲最后一个到家,一进门,便高兴地和大家‘汇报’情况。
“刚才我回来时顺便先去了一趟,冯教授他的确在托朋友帮忙卖房,听说我们想买,约我们等下过去看看。”
听到这个消息,几人都喜出望外。
苏清苒和顾逍原本正在厨房忙活做饭,还没做好就被大嫂给拉了出来。
“走,先去看房要紧,一会天黑了就看不清楚了。”
苏清苒连忙解下围裙,喊上顾逍一块往外走。
地方的确不远。
出了大院,沿着马路走了十来分钟,到了一处叫幸福巷的巷口。
名字是后改的,里面的房子大多还是从前留下来的旧宅。
进了巷口往里走,第二家就是。
江爱玲敲了敲门,前来开门的就是冯教授。
身量不高、瘦削但精神矍铄,一副厚眼镜下藏着老派文化人特有的儒雅。
如果不是中午已经先听了大嫂的介绍,很难想象这位就是曾经在草棚里住了好几年的老人。
顾逍和苏清苒曾去过草棚多次,除了那一次从大门去取行李,除此之外便没有见过那里的人。
现在一时也记不起来,当时有没有见过他。
然而冯教授看到两人时,眼底却有一闪而过的光亮,很快又恢复平静。
朝着几人微微颔首,邀请他们进屋。
进了院,一位比冯教授看着更瘦,满头发丝灰白的大娘走了出来。
大概是因为久病卧床,脸色有些过于苍白,面颊微微凹陷。
虽然看起来病恹恹的,但是从气质上也能看出来,年轻时也是个美人。
夫妻二人很是平和地几人打了招呼,简单地介绍了下房子的情况。
院内很大,正房有三间,都是用青砖盖的。
院子一侧后来又重修了一间厨房和一间杂物间,看着比苏家现在的房子还要宽敞些。
房子虽然比苏家年头旧了些,但是看得出来住得很爱惜,这几年也一直被大娘保护得很好。
不管是院内角落,还是屋内,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几人看了一圈下来都很满意,便开门见山地问了价钱。
老两口相视一眼后,由冯教授开了口。
“如果马上就能定下来的话,就按照一千块钱吧。”
话音落,苏清苒和顾逍都愣了一瞬。
其余三人都没买过房子,可能不知道现在私房的价格。
他们两个下午是刚刚借着租房的名义悄悄打听了一下附近的房子。
最便宜的一间小院子有八九百的,但那是地段最差,院子极其狭窄的。
正常大小的院子普遍在一两千块,就这还是在涨价浪潮来临前。
然而,冯教授这间院子,是他们俩今天看下来最大最规整,而且用的还是青砖。
一千块钱,可以说是非常便宜非常划算了。
不过,当下私房交易都是偷偷进行,不会大张旗鼓声张,所以都是一房一价。
两个人怕他们是这个原因不知道行情,所以又确认了一遍。
“冯教授,你是说一千块?”
冯教授很是平静地点了点头,“你们没听错,的确是一千块,不过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去过户,因为我们想尽早离开这里。”
“姑姑,姑父,你们俩怎么来了?是不是想我了?”
两人笑着点了点头,“没错,怕你一个人在家无聊,过来看看你。”
上午,两人哪里也没去,在家里陪着南星玩了一会。
临到中午,又把饭给做了。
等三人陆续下班回到家时,刚进院就发现了不对劲。
“怎么有饭菜香?”
跑到屋里一看,竟然是顾逍和苒苒回来了,脸上也是喜不自禁。
“你们俩怎么突然过来了?是不是大队有事?”
“不是,大队这几天没什么事,所以才过来看看。”
吃饭时,苏清苒还是把想买房子的事和三个人说了一下。
“我们俩最近攒了点钱,想着要是有合适的,就先买一套,就怕以后住房紧张弄不到。”
三个人都深有同感。
“今年城里的房子已经比往年要紧张一些了,好多单位为了分房的事闹的打起来的都大有人在。”
“苒苒,你们想买个什么样的?”
苏清苒想了想,“最好离家能近一点,这样以后我们俩不在时,你们也能帮忙照看下。”
万一以后真的房子紧张起来,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有人趁乱搬进去强占。
还是要有人偶尔过去看看才放心。
“最好是一楼带院子,院子尽量大一些。”
现在能交易的房子一般都是自建房,有些是老宅,她不奢求能买到多好的房子,只求地方大,这样以后改建起来也方便。
万一多年以后拆迁了,也值钱。
几人听后点了点头,都开始搜肠刮肚地回想起来。
想想这附近或者身边认识的人有没有合适的房子要出手的。
想着想着,大嫂突然拍了下手,激动地喊了出来。
“妈,振华,你们俩还记不记得冯教授?”
“冯教授?你是说在林场住在我们隔壁的冯教授?”
江爱玲点了点头,“没错,前两天在医院的时候,我碰见他了,当时我还想着回来告诉你们一声的,结果这两天一忙又给忘了。”
林玉珍有些意外,“他也已经回来了?”
江爱玲嗯了一声,“据说是年后刚回来的,这些年他妻子一个人在家里等他,身体病得厉害,正好他带着妻子来医院看病被我碰巧遇上了,就闲聊了几句。
我听他说想带妻子去南方定居,还问我南方的气候会不会对他妻子的病有帮助。
如果他们家真去南方的话,兴许会把房子给卖了再走。”
林玉珍得知他妻子重病,忍不住唏嘘一番。
随后回想了一瞬,“他们家的房子好像是离这不远,下午你去医院看看能不能找到联系方式,我们问问?”
江爱玲点头答应。
苏振华也在一旁出谋划策,“我有个同学就在房管所上班,前段时间还碰见了,下午我去找他一趟,看看卖房的手续要怎么办?
对了,冯教授他们家房子是自家的私房吗?别到时候卖不了。”
江爱玲很肯定,“我确定是的。”
苏振华这人两耳不闻窗外事惯了,对外面很多事情都不了解。
江爱玲性格比他活泼些,之前在林场的时候,经常和几个女同志一块去河边洗衣服,早把草棚里面的情况打听得一清二楚。
冯教授出生宁城大户人家,少时家中良田、铺子和宅院数不胜数。
多年前曾主动将家产悉数捐出。
唯独留下这一间小一点的院子自住。
没想到,多年之后,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
他出事以后,家里人走得走,躲得躲。
只剩下他妻子一个人住在家中守着,死活不肯走。
听说,她是怕丈夫万一哪天回来之后,找不到家。
第339章 房子捡漏
听完江爱玲从林场和医院了解来的消息,几人都不免唏嘘。
尤其是林玉珍,特别能感同身受。
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该为冯教授坎坷一生惋惜,还是该为夫妻二人团聚感到高兴。
又或者是为两人离开故土南下养病伤感。
苏振华也震惊得半天没有说出来话。
之前在林场,他只知道冯教授和父亲的情况差不多,二人惺惺相惜。
偶尔会悄悄送点吃食过去。
但是平时在林场干活的时候,几乎没有交谈过,更不知道他的身世如此坎坷。
他平时总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该干活干活,该吃饭吃饭。
半点也看不出来曾经经历过这么多波折。
“不过......我记得他不是还有一儿一女吗?那房子会不会留给他的儿女?”
提到冯教授的儿女,江爱玲更加唏嘘。
“早在冯教授刚开始出事的时候,他那儿子和儿媳便带着孩子跑了,跑之前不光和冯教授断绝了关系,更是主动写材料揭、发了他父亲,现在谁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他那个女儿倒是不错,被动员去了云城插队,听说现在已经结婚生子,留在当地教书,之前小两口一直想把母亲接过去养老,估计这次冯教授就是打算去云城投奔女儿的。”
林玉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难怪他们要去南方,原来是去投奔女儿,一家人能团聚也好,这样吧,一会上班你先问问看。”
“好。”
吃完饭,三人又要去上班。
顾逍和苏清苒两人简单收拾一下,带着南星出去玩了一会。
又悄悄在附近打听了下房源,想提前了解下行情。
结果发现房子比他们想象得还要紧张。
临到傍晚,林玉珍和苏振华陆续下班回来。
江爱玲最后一个到家,一进门,便高兴地和大家‘汇报’情况。
“刚才我回来时顺便先去了一趟,冯教授他的确在托朋友帮忙卖房,听说我们想买,约我们等下过去看看。”
听到这个消息,几人都喜出望外。
苏清苒和顾逍原本正在厨房忙活做饭,还没做好就被大嫂给拉了出来。
“走,先去看房要紧,一会天黑了就看不清楚了。”
苏清苒连忙解下围裙,喊上顾逍一块往外走。
地方的确不远。
出了大院,沿着马路走了十来分钟,到了一处叫幸福巷的巷口。
名字是后改的,里面的房子大多还是从前留下来的旧宅。
进了巷口往里走,第二家就是。
江爱玲敲了敲门,前来开门的就是冯教授。
身量不高、瘦削但精神矍铄,一副厚眼镜下藏着老派文化人特有的儒雅。
如果不是中午已经先听了大嫂的介绍,很难想象这位就是曾经在草棚里住了好几年的老人。
顾逍和苏清苒曾去过草棚多次,除了那一次从大门去取行李,除此之外便没有见过那里的人。
现在一时也记不起来,当时有没有见过他。
然而冯教授看到两人时,眼底却有一闪而过的光亮,很快又恢复平静。
朝着几人微微颔首,邀请他们进屋。
进了院,一位比冯教授看着更瘦,满头发丝灰白的大娘走了出来。
大概是因为久病卧床,脸色有些过于苍白,面颊微微凹陷。
虽然看起来病恹恹的,但是从气质上也能看出来,年轻时也是个美人。
夫妻二人很是平和地几人打了招呼,简单地介绍了下房子的情况。
院内很大,正房有三间,都是用青砖盖的。
院子一侧后来又重修了一间厨房和一间杂物间,看着比苏家现在的房子还要宽敞些。
房子虽然比苏家年头旧了些,但是看得出来住得很爱惜,这几年也一直被大娘保护得很好。
不管是院内角落,还是屋内,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几人看了一圈下来都很满意,便开门见山地问了价钱。
老两口相视一眼后,由冯教授开了口。
“如果马上就能定下来的话,就按照一千块钱吧。”
话音落,苏清苒和顾逍都愣了一瞬。
其余三人都没买过房子,可能不知道现在私房的价格。
他们两个下午是刚刚借着租房的名义悄悄打听了一下附近的房子。
最便宜的一间小院子有八九百的,但那是地段最差,院子极其狭窄的。
正常大小的院子普遍在一两千块,就这还是在涨价浪潮来临前。
然而,冯教授这间院子,是他们俩今天看下来最大最规整,而且用的还是青砖。
一千块钱,可以说是非常便宜非常划算了。
不过,当下私房交易都是偷偷进行,不会大张旗鼓声张,所以都是一房一价。
两个人怕他们是这个原因不知道行情,所以又确认了一遍。
“冯教授,你是说一千块?”
冯教授很是平静地点了点头,“你们没听错,的确是一千块,不过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去过户,因为我们想尽早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