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逍哥,嫂子,想死你们了——”
  “咳咳咳,不是那种想。”
  “对了,逍哥,听说你在沪城货运站工作,那边是不是很辛苦?”
  三个人有一堆的问题想问。
  苏清苒简单洗了把脸,叫上顾晓蕾一块出门。
  “你们仨都还没来得及吃早饭吧?你们先坐下慢慢聊,我和晓蕾去买早饭回来。”
  说着,两人便走了出去。
  顾逍知道她这是故意给自己腾地方。
  村里人多眼杂,有些事不方便说。
  待两人一走,他便直接把三个人喊进了屋里。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羊城那边的情况?”
  三人一头雾水地摇了摇头,“没有,羊城在哪?羊城怎么了?”
  “......羊城是个好地方,前不久我和你们嫂子去了那一趟,弄了些好东西回来。”
  说着,顾逍便把准备送给三人的手表拿了出来。
  “这是我和你们嫂子送给,你们拿去戴。”
  三人见是电子表,都兴奋地拿在手里仔细地看。
  “这是电子表?还带指针呢!”
  “逍哥,这真的送给我们三个人了?”
  顾逍笑着点了点头,“当然,我问你们,你们在宁城有没有见过有人卖这种表?”
  “没有,绝对没有。”
  “这小半年我们仨一直没断过来城里做小生意,确实没见过。”
  “不过倒是听说过,省城那边应该是有的。”
  顾逍点了点头,“没人卖正好,那咱们就来做这个生意。”
  说着,顾逍又把其他几个款式的手表各拿了一个出来。
  “你们看看这些手表,我打听过黑市的价格,最普通的一块也能卖个五六十,好点的可以卖到七八十,你们手上戴得这种带指针的,卖个一百也有人肯买。”
  别看宁城是个小城,但就是因为没有竞争,对外面行情了解的渠道有限,所以价格不会比大城市差。
  三人都没有二话,“逍哥,都听你的,你说怎么弄就怎么弄!”
  “没错,你给定好价格,我们仨去卖,你难得回来一趟,在家多陪陪嫂子。”
  “对了,逍哥,你这次带了几块表回来?”
  顾逍看了看三人,“差不多有三百块手表。”
  “什么?!”
  “多少?”
  “三百!”
  三人一时愣住,原本以为这么贵的手表,肯定没带回来几块。
  没想到,竟然有三百块。
  顾逍笑了笑,接着往下说,“我和你们嫂子商量过了,这段时间我们走了以后,你们的生意和收入也差了不少。
  所以我们打算把这三百块手表全部交给你们,由你们出手去卖。
  卖出去的手表,每块给你们提成十块钱。”
  三人彻底愣住。
  还没开口,又听见顾逍补充道:“如果遇到肯出好价的买家,多卖出的钱也归你们。”
  三人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发不出声音。
  三百块手表,光是提成就是三千块,每个人起码能分到一千。
  这还不算另外多出卖出去的利润。
  原本以为逍哥去了外地,就忘了兄弟,没想到竟然一直惦记着他们。
  “逍哥,前两天张兵骂你重色轻友,我都没有阻止,我不是人。”
  “......”
  顾逍见三人都快感动哭了,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咳,其实给你们的都是小头。
  我和你们嫂子这趟去羊城......的确也是吃了不少苦头,路上还差点被人给打劫了。
  所以这次就我们拿大头,你们先拿小头。
  等以后时机成熟了,我再带你们一块去羊城。”
  三人本来还想推辞一番,见顾逍都这么说,便干脆答应下来。
  “逍哥,就这就已经很好了,十块钱不少了。”
  他们清楚,这个电子表才刚刚悄悄兴起,压根就不难卖。
  逍哥明明可以自己悄悄拿去卖掉,却故意把机会留给他们,这是白给的好处。
  四人正商量着详细的定价和卖货策略,苏清苒和顾晓蕾已经买了早饭回来。
  卖表的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两人都刻意回避顾晓蕾,先不打算告诉她。
  所以等顾晓蕾一进院,看到三人笑得眼缝都找不到,忍不住纳闷起来。
  “嫂子你看,我哥一回来,瞧把他们三个高兴的。”
  第398章 归心似箭
  吃过早饭,几人把行李搬上拖拉机,一起往村里赶去。
  路上,三人轮流开了一段路,为的就是给逍哥和嫂子演示下自己现在的开车技术。
  苏清苒和顾晓蕾虽归心似箭,但也不好朝三人泼冷水。
  好不容易到了果园,漂泊的一颗心终于安定了下来,曾经熟悉的感觉一下子扑面而来。
  离开那天的场景,仍像是昨天。
  “嫂子,你看,那一片是我们走的时候,大家伙刚种下的果树,现在都已经长那么茂盛了!”
  “这算什么?你们还不知道吧,村里今年的桃子和西瓜又大丰收了!”
  “听说林教授研究的无籽西瓜成了,过几天还要来村里接受采访呢。”
  回村的这段路,郭四海负责开车。
  张兵和赵军负责给三人‘吹嘘’这半年村里的成绩。
  虽然知青们都走了,大队里也一下子少了苏清苒和顾逍以及顾晓蕾这三员大将。
  但是由于之前基础打得牢,所以这半年的订单都很稳定。
  更何况,沪城那边有顾逍,宁城这边还有大队长。
  而且,现在大队的种植和养殖规模也逐步在扩大。
  这是苏清苒最乐意看到的。
  因为,不管是家具还是头花、假领子,这些订单都是暂时过渡用的。
  再过几年,各种票证陆续取消,小集体的手工业也会渐渐被各个工厂取而代之。
  按照向阳山的地形和人口条件,只要把眼下这些养殖和种植业扎扎实实地发展下去,村民的日子也就不用愁了。
  再过两年,家家户户的家底都厚了,个人经济就要开始蓬勃发展,大队的土地也开始由集体转向个人承包,到时候肯定还会迎来新的变化和机遇。
  苏清苒正想着,车子已经开到了村口。
  抬头一看,大半的父老乡亲都已经听到动静围了过来。
  人群熙熙攘攘,都在笑着朝车上几人打招呼。
  苏清苒一激动,猛地站了起来,结果腿上一麻,差点当着众人的面出糗。
  还好顾逍眼疾手快,扶着她下了拖拉机。
  从前几个在头花点最熟悉的婶子立马围了上来。
  “苏知青都没咋变,还和以前一样漂亮。”
  “晓蕾也是,感觉去了沪城怎么还白了呢,看来那边水土更养人。”
  “咦,我怎么瞧着顾同志还黑了点?”
  顾逍,“......”
  从兴城到宁城,再到家乡,逢人便被说黑了。
  他不过是去了羊城一趟,没怎么注意,又不愿意大热天戴帽子,晒得这么夸张?
  奇怪得是,他媳妇也跟着去了一圈,海风也没少吹,怎么一点没黑?
  三人才刚下车聊了两句,顾婶便开口道:“这里热,还是先回家,回家再聊,孩子们坐车也累了。”
  说着,又热情张罗大家一块回去凑热闹。
  众人都没客气,纷纷跟着去了。
  大队长笑呵呵从厨房里抱来两个西瓜,是他一早就打了最凉的井水冰着的。
  众人让他切一个自家吃就行,“给小苏晓蕾她们吃,家里不缺,我们天天吃呢。”
  被这么多人围观吃西瓜,苏清苒也不好意思。
  便让顾逍把之前两人从沪城买的大前门给男同志们发一发,尝尝当地的烟。
  又把买的大白兔奶糖分给了女同志和孩子们。
  众人都不好意思要,“我们是来看看你们的,和你们说说话,不是来拿东西的。”
  大队长主动开口劝道:“孩子的一片心意,只是尝尝而已。”
  孩子们拿了糖,很有礼貌地道谢,倒是让苏清苒意外不少。
  大队长满脸春光地解释道:“你们这些上大学的一走,孩子们好像一下子就长大懂事了,现在读书可努力了,都说要像你们一样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接着,又说起其他几个知青的情况。
  “桃子丰收的时候,徐娇、孙浩和陈卫国都趁着周末回来帮忙了。”
  苏清苒一边笑着听大家七嘴八舌的讲述,一边用目光缓缓拂过人群。
  见众人面色红润、衣服上很难再见补丁,舒心了。
  众人聊了一会,便依依不舍地离开去上工了。
  院里只剩一家五口团聚。
  刚才人太多,顾婶差点没挤进来,现在一人走,她便拉着女儿和儿媳亲热地聊了起来。
  剩下顾逍和大队长父子俩大眼瞪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