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你先别笑话我,等一会见到他们几个就知道了。”
苏清苒跟着他先去吃了早饭,这才坐车往招待所赶去。
一下车,远远就看见一群穿得花里胡哨的男人。
清一色喇叭牛仔裤,上身是各种颜色的花衬衫、红的黄的蓝的......
脸上都戴着黑色蛤蟆镜,头发也精心捯饬过的。
苏清苒这才明白顾逍刚才那话里的意思,现在一对比,顾逍身上穿的竟然是过于保守了。
就连一向还算老实的林向南也被他们给带歪了。
“咳,向南哥——”
郭四海几人见到两人,连忙朝她跑了过来。
“嫂子,你可来了——”
苏清苒有点想逃,但还是忍住了。
“整的挺时髦,我差点都没认出来你们。”
几人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嫂子,这羊城可真是个好地方,怪不得你和逍哥一直让我们过来看看呢。”
林向南也连忙问起展会的情况,“小梅和晓蕾还好吗?”
“很好,再过两天,展会就结束了,到时候就能见到她们了。”
几人前天就到了,在羊城逛了一圈,在批发市场看到了不少好东西。
原本按捺不住想下手的,但是顾逍一直拦着他们。
“等你们嫂子来了帮你们参谋参谋,省得买一堆东西回去卖不出去。”
郭四海三人不以为然,觉得自己眼光挺好的。
这绚烂多彩的衬衫,红的黄的多好看啊!
宁城那边的衣服还多是深蓝和灰色为主,这些彩色一带回去,肯定好卖。
还有他们戴得这些蛤蟆镜,又帅又酷,咋可能卖不掉?
不过逍哥让等,他们就等了。
苏清苒一边听见三人兴奋地念叨,一边笑着一块往批发市场走。
批发市场就在几人住的招待所附近。
是十月份才刚刚正式营业的,不光是羊城第一个工业品市场,也是全国第一个服装个体户的集贸市场。
一进门,一排排铺子铺陈开来。
地方很大,卖的品种也很多,从布料到衣服,还有鞋子、帽子、各种各样的小百货。
要不是亲眼过来看,苏清苒也很难想象,在八零年的现在,羊城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
放在还要布票的宁城和沪城,完全是不敢想的。
南方真是发展太快了,每次来都有惊喜等着她们。
一路逛过去,眼花缭乱。
郭四海三人牢牢记住了自己想批的款式和衣服,大多都是男士的,而且花里胡哨的喇叭裤和花衬衫为主。
苏清苒给他们提了个醒。
“这些款式确实很新潮,但是咱们宁城的人未必一下子能接受,毕竟那边没有像羊城这样的穿衣氛围,可以试探着先拿几件,慢慢来。
还有,现在都已经十一月份了,宁城那边马上就要入冬了,我觉得咱们这趟还是以冬装为主。
另外,男装可以卖,但大头还是女装,女装的钱才是最好挣的。”
三人连连点头,觉得她考虑的有道理。
“幸好昨天没下手,听逍哥的话等你过来了。”
苏清苒笑了笑,“第一次做服装生意,想不周到也正常。”
说着,便选了几个自己认为会好卖的款式。
一边选一边和三人解释自己挑货的理由。
如果这次回去衣服卖得好,三个人以后肯定还会再来的,那个时候,就只能靠他们自己拿货了。
她拿的裤子主要是以牛仔裤为主,一打喇叭裤,三打经典高腰的直筒牛仔裤,还有一打男士的。
牛仔裤是经典款式,很快会在地内地流行,春夏秋冬都可以穿,不用担心卖不掉。
老板瞧见他们是外地人,开了十块一条的价格,苏清苒没有声张,扭头又看了牛仔夹克外套。
款式有几样,她每样选了两三件,最后才一起还价。
“老板娘,你可要给我们一个批发价啊,等拿回去卖得好了,我们再来,到时候数量肯定多得多。”
郭四海三个人平时也是做惯了生意的,嘴巴很甜,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很快把老板娘哄得合不拢嘴,“行行行,牛仔裤就算你们九块一条,牛仔外套十三,你们卖得好可要常来拿货。”
出了牛仔专卖的铺子,几人紧接着又往前走。
这里的毛衣都是机织的一体毛衣,手感很软,又细又密。
比平时自己买毛线织的毛衣看着更精致,也更适合内搭。
苏清苒挑了贴身高领的、拉毛的、条纹的,价格是统一八块钱一件。
裤子和内搭都买了,接下来就开始看外套。
牛仔夹克这个天气穿是可以的,可马上一入冬就不行了。
几人都看中了一款军绿色的棉大衣,有些仿军装的设计,最便宜要二十五一件。
郭四海三人拿了二十件,苏清苒也要了几件准备回家送人。
刚才帮几人一边参谋,她也跟着买了不少,都是准备送人的。
还下血本替顾逍和自己买了两件毛呢大衣,准备这次回宁城的时候正好可以穿。
买完衣服,几人又去进了点格子围巾、手套、还有仿军帽设计的前进帽。
一圈逛下来,除了苏清苒手上还空着,其他人手上都拎着大包。
其实这里的衣服并不算多便宜,关键是不要票。
在宁城,买成衣不光要票,而且成衣的价格也很贵。
生活条件虽然一般,但是愿意为穿着打扮花钱的人不少。
尤其是过年前,肯花几十块买新衣服来穿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买完衣服,郭四海又提起了蛤蟆镜,“嫂子,你觉得这东西能不能好卖?”
苏清苒见几人抓心挠肝的样子,笑着点头,“可以试试!”
第449章 不怕没机会整治他
前段时间,电视上放了一部只有十三集的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
里面的男主麦克就戴着一副蛤蟆镜,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潮流都是先从羊城或者沪城流传开来的,宁城还不常见,但是一旦有了,应该也不愁卖的。
港城那边来的正版蛤蟆镜很贵,这里大部分人买的都是本地小厂生产的仿制货。
外表区别不大,戴得主要就是一个时髦拉风,能过滤掉多少紫外线都是次要的。
五块的价格也不算多便宜,但是回去后就能翻倍地卖。
买完蛤蟆镜,几人又去看了尼龙袜。
不过大家一致觉得这尼龙袜还是更适合夏天的时候穿,冬天穿并不舒服,只问了下行情,打算等下次来再说。
原本几人来之前,还想去看看纽扣的,结果没想到会买这么多衣服,纽扣的小生意就有点看不上了。
林向南跟着走了一路,看得也十分动心。
不过最终只买了几件给家里人带的衣服,本钱不足,终究是没下手。
苏清苒悄悄拉了拉他,“向南哥,你要是也想做衣服生意,我先借点给你。”
林向南摇了摇头,“先不做这个,平时我也没那么多时间出去摆摊卖衣服。
妹夫说了,我那点本钱还是等你们去鹏城的时候再下手。”
苏清苒想想也是,衣服利润再高,也不可能比得上那些电子产品。
郭四海三个人不用上班,有的是自由和时间,做衣服生意也是想慢慢从黑市转到明面上来干个体户。
林向南不同,本钱太少,钱要花在刀刃上。
先攒够本钱,以后再考虑具体干什么。
“那你要是不够,再跟我们说,一家人不用那么见外。”
林向南笑着点了点头,心底却更加坚定了,绝对不能和表妹开口借钱。
虽然她和妹夫的生活看起来不错,但是其中的压力谁又能知道?
沪城买了那么贵的房子,肯定掏空了他们所有的积蓄。
不然刚才那么多好看的衣服,妹夫怎么一件货都没进?
估计也是和他一样,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这钱,打死也不能张口借的。
一天逛下来,几人几乎是搬了一座小山回到招待所。
第二天,顾逍和苏清苒打算一大早出发去鹏城。
鹏城现在刚被划为特区,里面比较乱,人多眼杂,如果去的人多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而且招待所还有那么多货,必须要有人留下来守着。
至于林向南,他打算今天等小妹和晓蕾忙完之后,过去看看两人。
四个人不跟着,苏清苒和顾逍才能更安全地把货给运回来。
所以,这样安排是最合适的。
现在的鹏城虽然还没有像几年后那样,高高拉起铁丝网,把鹏城一分为二,分成关内和关外。
但已经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进的了。
有好几个重要的码头和临海的片区都被划成了特区内,要进去,必须要办边防证。
苏清苒跟着他先去吃了早饭,这才坐车往招待所赶去。
一下车,远远就看见一群穿得花里胡哨的男人。
清一色喇叭牛仔裤,上身是各种颜色的花衬衫、红的黄的蓝的......
脸上都戴着黑色蛤蟆镜,头发也精心捯饬过的。
苏清苒这才明白顾逍刚才那话里的意思,现在一对比,顾逍身上穿的竟然是过于保守了。
就连一向还算老实的林向南也被他们给带歪了。
“咳,向南哥——”
郭四海几人见到两人,连忙朝她跑了过来。
“嫂子,你可来了——”
苏清苒有点想逃,但还是忍住了。
“整的挺时髦,我差点都没认出来你们。”
几人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嫂子,这羊城可真是个好地方,怪不得你和逍哥一直让我们过来看看呢。”
林向南也连忙问起展会的情况,“小梅和晓蕾还好吗?”
“很好,再过两天,展会就结束了,到时候就能见到她们了。”
几人前天就到了,在羊城逛了一圈,在批发市场看到了不少好东西。
原本按捺不住想下手的,但是顾逍一直拦着他们。
“等你们嫂子来了帮你们参谋参谋,省得买一堆东西回去卖不出去。”
郭四海三人不以为然,觉得自己眼光挺好的。
这绚烂多彩的衬衫,红的黄的多好看啊!
宁城那边的衣服还多是深蓝和灰色为主,这些彩色一带回去,肯定好卖。
还有他们戴得这些蛤蟆镜,又帅又酷,咋可能卖不掉?
不过逍哥让等,他们就等了。
苏清苒一边听见三人兴奋地念叨,一边笑着一块往批发市场走。
批发市场就在几人住的招待所附近。
是十月份才刚刚正式营业的,不光是羊城第一个工业品市场,也是全国第一个服装个体户的集贸市场。
一进门,一排排铺子铺陈开来。
地方很大,卖的品种也很多,从布料到衣服,还有鞋子、帽子、各种各样的小百货。
要不是亲眼过来看,苏清苒也很难想象,在八零年的现在,羊城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
放在还要布票的宁城和沪城,完全是不敢想的。
南方真是发展太快了,每次来都有惊喜等着她们。
一路逛过去,眼花缭乱。
郭四海三人牢牢记住了自己想批的款式和衣服,大多都是男士的,而且花里胡哨的喇叭裤和花衬衫为主。
苏清苒给他们提了个醒。
“这些款式确实很新潮,但是咱们宁城的人未必一下子能接受,毕竟那边没有像羊城这样的穿衣氛围,可以试探着先拿几件,慢慢来。
还有,现在都已经十一月份了,宁城那边马上就要入冬了,我觉得咱们这趟还是以冬装为主。
另外,男装可以卖,但大头还是女装,女装的钱才是最好挣的。”
三人连连点头,觉得她考虑的有道理。
“幸好昨天没下手,听逍哥的话等你过来了。”
苏清苒笑了笑,“第一次做服装生意,想不周到也正常。”
说着,便选了几个自己认为会好卖的款式。
一边选一边和三人解释自己挑货的理由。
如果这次回去衣服卖得好,三个人以后肯定还会再来的,那个时候,就只能靠他们自己拿货了。
她拿的裤子主要是以牛仔裤为主,一打喇叭裤,三打经典高腰的直筒牛仔裤,还有一打男士的。
牛仔裤是经典款式,很快会在地内地流行,春夏秋冬都可以穿,不用担心卖不掉。
老板瞧见他们是外地人,开了十块一条的价格,苏清苒没有声张,扭头又看了牛仔夹克外套。
款式有几样,她每样选了两三件,最后才一起还价。
“老板娘,你可要给我们一个批发价啊,等拿回去卖得好了,我们再来,到时候数量肯定多得多。”
郭四海三个人平时也是做惯了生意的,嘴巴很甜,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很快把老板娘哄得合不拢嘴,“行行行,牛仔裤就算你们九块一条,牛仔外套十三,你们卖得好可要常来拿货。”
出了牛仔专卖的铺子,几人紧接着又往前走。
这里的毛衣都是机织的一体毛衣,手感很软,又细又密。
比平时自己买毛线织的毛衣看着更精致,也更适合内搭。
苏清苒挑了贴身高领的、拉毛的、条纹的,价格是统一八块钱一件。
裤子和内搭都买了,接下来就开始看外套。
牛仔夹克这个天气穿是可以的,可马上一入冬就不行了。
几人都看中了一款军绿色的棉大衣,有些仿军装的设计,最便宜要二十五一件。
郭四海三人拿了二十件,苏清苒也要了几件准备回家送人。
刚才帮几人一边参谋,她也跟着买了不少,都是准备送人的。
还下血本替顾逍和自己买了两件毛呢大衣,准备这次回宁城的时候正好可以穿。
买完衣服,几人又去进了点格子围巾、手套、还有仿军帽设计的前进帽。
一圈逛下来,除了苏清苒手上还空着,其他人手上都拎着大包。
其实这里的衣服并不算多便宜,关键是不要票。
在宁城,买成衣不光要票,而且成衣的价格也很贵。
生活条件虽然一般,但是愿意为穿着打扮花钱的人不少。
尤其是过年前,肯花几十块买新衣服来穿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买完衣服,郭四海又提起了蛤蟆镜,“嫂子,你觉得这东西能不能好卖?”
苏清苒见几人抓心挠肝的样子,笑着点头,“可以试试!”
第449章 不怕没机会整治他
前段时间,电视上放了一部只有十三集的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
里面的男主麦克就戴着一副蛤蟆镜,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潮流都是先从羊城或者沪城流传开来的,宁城还不常见,但是一旦有了,应该也不愁卖的。
港城那边来的正版蛤蟆镜很贵,这里大部分人买的都是本地小厂生产的仿制货。
外表区别不大,戴得主要就是一个时髦拉风,能过滤掉多少紫外线都是次要的。
五块的价格也不算多便宜,但是回去后就能翻倍地卖。
买完蛤蟆镜,几人又去看了尼龙袜。
不过大家一致觉得这尼龙袜还是更适合夏天的时候穿,冬天穿并不舒服,只问了下行情,打算等下次来再说。
原本几人来之前,还想去看看纽扣的,结果没想到会买这么多衣服,纽扣的小生意就有点看不上了。
林向南跟着走了一路,看得也十分动心。
不过最终只买了几件给家里人带的衣服,本钱不足,终究是没下手。
苏清苒悄悄拉了拉他,“向南哥,你要是也想做衣服生意,我先借点给你。”
林向南摇了摇头,“先不做这个,平时我也没那么多时间出去摆摊卖衣服。
妹夫说了,我那点本钱还是等你们去鹏城的时候再下手。”
苏清苒想想也是,衣服利润再高,也不可能比得上那些电子产品。
郭四海三个人不用上班,有的是自由和时间,做衣服生意也是想慢慢从黑市转到明面上来干个体户。
林向南不同,本钱太少,钱要花在刀刃上。
先攒够本钱,以后再考虑具体干什么。
“那你要是不够,再跟我们说,一家人不用那么见外。”
林向南笑着点了点头,心底却更加坚定了,绝对不能和表妹开口借钱。
虽然她和妹夫的生活看起来不错,但是其中的压力谁又能知道?
沪城买了那么贵的房子,肯定掏空了他们所有的积蓄。
不然刚才那么多好看的衣服,妹夫怎么一件货都没进?
估计也是和他一样,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这钱,打死也不能张口借的。
一天逛下来,几人几乎是搬了一座小山回到招待所。
第二天,顾逍和苏清苒打算一大早出发去鹏城。
鹏城现在刚被划为特区,里面比较乱,人多眼杂,如果去的人多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而且招待所还有那么多货,必须要有人留下来守着。
至于林向南,他打算今天等小妹和晓蕾忙完之后,过去看看两人。
四个人不跟着,苏清苒和顾逍才能更安全地把货给运回来。
所以,这样安排是最合适的。
现在的鹏城虽然还没有像几年后那样,高高拉起铁丝网,把鹏城一分为二,分成关内和关外。
但已经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进的了。
有好几个重要的码头和临海的片区都被划成了特区内,要进去,必须要办边防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