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林严松这才彻底放下心来,“这个车质量很不错,可以放心开,你真的想好要自己成立车队?”
  顾逍点了点头,顺势朝两人发出邀请。
  林严松笑了笑,“我一把年纪了,哪里还能折腾得动,不过你要是有什么要修车的,倒是可以找我。”
  林向南早就有些迫不及待了,“爸,我想跟着顾逍一块跑车。”
  林严松早就看出儿子的心思,刚才摸大车的时候,那眼睛都是闪闪发亮的。
  要是放在之前,他肯定是拒绝的。
  开大车虽然挣得多,但是工作哪里有在汽车站干稳定。
  但是看了林小梅这两年的变化,他也渐渐看开了。
  林小梅光是去年一年,就挣了别人的好几倍工资。
  虽说个体户不好听,但都是凭本事吃饭,并不丢人。
  而且,顾逍一个人跑车,他还不放心。
  两个人在一块干,互相也有个商量。
  向南和顾逍也算是半个亲兄弟,年龄相仿,本来就该是互相帮助的。
  “行,你要是想好了,我支持你干,需要用多少钱和家里说。”
  林向南早就准备好入股的钱了,只等郭四海三个人过来后一块商量商量。
  车子修好的第二天,三个人就兴冲冲地赶来了沪城。
  看到顾逍买的大车,个个摩拳擦掌。
  “逍哥,你买车的钱够不够?怎么不找我们几个要?”
  顾逍笑了笑,“急什么,马上还要租房,少不了你们掏钱的时候。”
  顾逍年后回来后其实已经陆陆续续看了不少地方。
  他想找一处离家不太远,离工厂和主要出城道路也不能太远的地方。
  最好是能带个大院子的。
  这样以后停车卸货都方便。
  四个人来了之后,他也带着一块跑了不少地方。
  最后总算是找到一处还算符合条件带大院子的。
  地方原本是个小型的仓库,后来厂房搬迁后就闲置了下来。
  只有几间简陋的平房,优点就是自带院墙,院子还大。
  五个人都很满意,“刚开始能租到这样的地方已经很好了!”
  顾逍却改了主意,“不租了,咱们买下来。”
  刚才他打听到,这里原本是属于私人的,之前也是租给别人。
  如果价格合适,也可以考虑卖。
  既然能买,那就一步到位买下来,也能踏实去改造。
  最后,几个人以一万块出头的价格拿下了这个院子。
  买完院子,几个人各自发挥各自的特长,修房子、粉刷墙面、安装大门,准备收拾好就买床踏实住下来。
  除了买车买房,顾逍还申请了私人电话。
  今年也是沪城私人电话热的第一年,比之前更容易申请了。
  除了车队,他还给苏清苒那边的办公室和家里都安装了一台。
  但因为申请的人多,排队往往要排好几个月才能上门安装。
  他怕自己后面在车队,苏清苒联系不方便,又花了两千块一台买了两台bp机。
  bp机才刚上市,价格虽贵,但是只要不出沪城,都可以随时联系得上。
  几人都被顾逍这花钱的架势给吓了一跳。
  但是顾逍说了,这钱是他个人花的,只有房子和货车才算是车队的。
  关于入股比例的事,他也没和几个人客气,打算自己占一半。
  其他四个人各自拿八分之一。
  四个人当然是没话说的,原本就说是来投奔顾逍,肯定要以他为主。
  而且车队的线路、客户等等资源也都是他一个人的。
  甚至连货车的驾照目前也只有他一个人有。
  另外四个都才刚刚想办法搞到考证的资格,正在努力呢。
  拿到营业执照后,车队就算是正式营业了。
  苏清苒还带着林小梅和顾晓蕾过来车队院里放炮庆祝了。
  不得不说,赶上了好时候,猪站在风口上都能飞起来。
  车队的开张可比翻译工作室当初顺利多了。
  刚开张,就赶上了83年的抢购热潮。
  年初的时候,国家就出手对化纤布降了价,又提高了棉布的价格。
  老百姓都担心棉布涨价太多,很多人连夜去排队买棉布和棉布做的衣服。
  到了下半年,又传出来要免收布票的消息。
  消息传来传去,不知道怎么又变成了要涨价,于是又出现了一轮抢购热潮。
  其实不光是棉布,这个时候的很多商品都很紧缺,抢购的习惯已经在老百姓心底根深蒂固了。
  顾逍之前的努力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之前全国各地跑车的时候,他就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有些物资在一个地方很紧缺,换到另外一个地方供货却很充裕。
  所谓的配额计划,并没有完全考虑当地的需求和购买习惯。
  而且,同样的东西在不同地方,价格也会有高低出入。
  这样的消息除了他们这些经常全国各地跑货的人以外,很少还有别人知道。
  或者说,哪怕是知道了也无能为力。
  但是他们几个干运输的就不一样了。
  每次从沪城出发去外地送货,回来时总能捎上外地充足的商品,沿途或者到沪城来出手。
  其中的利润,比他们跑车的运输费还要多。
  第460章 查到老爷子女儿的下落
  顾逍带着几个兄弟全国各地跑运输的同时,也没忘记帮邵老爷子寻找女儿的下落。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年底十二月的时候,打听到了点有用的消息。
  虽然还没有完全确认,但是顾逍和苏清苒凭直觉认为可能性很大。
  这次的消息来源在琼城。
  之前老爷子已经在沪城和国内主要城市都已经翻了个遍,两个人也在西北和西南找了很久,甚至后面还托人在东北打听。
  没想到最终有消息的地方在琼城,一个真的可以算得上是天涯海角的地方。
  这也能解释得通,为什么之前找了那么久都没有消息。
  现在的琼城还非常落后,几乎也怎么开始发展。
  虽然四月份的时候,上面提出要开发琼城,给予准特区的待遇,但苏清苒记得,好像一直快到九零的时候才开始有了点起色。
  现在的岛上,除了本地的居民,剩下的应该都是一些搞农业科学的,或者是驻扎的部队。
  两人虽然现在还想不通邵老爷子的女儿为什么会跑那么远的地方,但是也没有丝毫的犹豫。
  好不容易寻到消息,一定要过去亲自走一趟才放心。
  两人打听到了具体的位置,带上所有关于邵老爷子女儿的资料,以及老爷子之前留下来的亲笔书信,准备立即出发琼城。
  先是坐火车从沪城到羊城,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
  随后又从羊城坐汽车去海安,到了海安以后,还要坐渡轮前往琼城。
  这几乎也花了两人一天的时间。
  离琼城越近,两人不由得开始紧张起来。
  这么多年,老爷子当初寻找女儿的那份执念,已经不知不觉从老爷子这转到了两人身上。
  既怕没消息,也害怕传来不好的消息。
  好不容易有好消息,又怕会失望落空。
  其实,两个人也不知道还能继续坚持多久,如果这次连琼城都找不到,说不定以后真的会慢慢放弃。
  这一次,是两人距离希望最近的一次。
  两人站在船上,默默不语朝着远处的琼岛眺望。
  这里的海比鹏城那边蓝多了,浪也比那边要大。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急赶路太累,还是因为紧张,又或者是因为第一次坐船。
  苏清苒突然有些犯恶心。
  见她捂着胸口,顾逍吓了一跳,连忙扶着她坐了下来。
  “怎么了?”
  “可能是晕船了。”
  顾逍连忙打开水壶,让她喝上一口水。
  就在这时,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朝两人跑了过来,“阿姨,你是不是晕船了?”
  苏清苒抬起头,朝着她笑了笑,“嗯,好像是的。”
  那小姑娘伸开手掌心,里面是一颗话梅糖,“我也经常晕船,吃颗话梅糖就好了。”
  苏清苒笑着接了过来,“谢谢你。”
  见她收下,小女孩腼腆地笑着跑到了另一边,站到了一个中年女子身边。
  看上去应该是小女孩的妈妈。
  苏清苒也笑着冲她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顾逍仍旧一脸紧张,带她进去找了个靠前的位置,打开水壶让她喝水。
  苏清苒就着他的手喝了两口,瞬间压下了胸口那团难受。
  “好多了,也可能是天气太热了不适应。”
  她们来的时候,沪城已经入了冬,现在的琼岛热得像夏天。
  加上这会乌云遮日,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