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苏茵也笑着点头附和,“要是早几十年有这样的好事,我就不用喝十几年的中药,可苦死我了。”
  两人几乎丝毫没犹豫的支持,也让还在迟疑的苏意傻眼了。
  这两人怎么都这么淡定?!
  开药厂和开食品厂可是完全不一样的,更何况还是从无到有?!
  不过廖正民说的没错,这么好的机会,不是谁都有的。
  “只是,食品厂那边——”
  廖正民立马接过话头,“食品厂那边你就不用操心了,都是小事,我听说你今天把最终的配方给定下来了?剩下的全部交给我就成了,我让赵特助去安排,他的能力你就放心吧!”
  苏意点了点头,“也好。”
  正好她现在脑子很乱,急需时间好好捋一捋。
  眼下,药方是暂时不用操心了,但是其他的都要考虑起来。
  制药的工艺和技术还要等到孙老的师弟来京后见面再说。
  如今自己也只能把自己能想到的几种制药法子给汇总起来,先去打听下制药的设备。
  廖正民也知道这是最关键的难题所在,所以很快就替苏意从港市联系了个这方面的专家过来。
  那边虽然是做西药的,但是对国外先进的设备比较了解。
  过来可以帮着参谋下到底需要引进哪些设备。
  除去药方、设备和技术,剩下的最重要的便是资金了。
  既然孙老有意让她牵头来做,苏意便想着把自己这些年开饭店、食品厂分成的那些钱全部先拢起来看看还差多少。
  不够的话,剩下就和苏茵商量着把姥爷留给她的那些宝贝拿出来一些变卖掉。
  毕竟当初母亲把这些东西托付给自己,说的就是姥爷希望能够用这笔财富,继续把苏家的经商的路子继续走下去。
  把苏家的名号继续打下去。
  所以她现在启用这笔钱也合情合理。
  廖正民得知她的想法后,主动提前要出资入股,那些宝贝是苏老爷子留下来的念想,轻易不想变卖。
  更何况现在还不至于到那份田地。
  他手上的那些资金闲着也是闲着,本来就是打算留给苏意去闯的。
  苏意推让一番,最终还是答应了让他资金入股。
  至于孙老,就是技术入股了。
  苏意在娘家一直待到很晚,直到周靳川忙完回来过来接,这才跟着一块回去了。
  一到家,苏意便把今天发生的事和他说了。
  “我现在脑子有点乱,你帮我想想这事。”
  周靳川也有些意外,明明早上走的时候还说今天是去定螺蛳粉的配方的。
  他正想问结果怎么样呢。
  结果晚上回来家就变成了要开中药制药厂。
  不过仔细想了一下,周靳川也给出了支持的态度,“这事你也不是想了一天两天了,现在你毕业了,时机也来了,那就放手去好好闯一闯。”
  “就算万一失败,家里还有我呢,保证你饿不着。”
  苏意听后忍俊不禁,心底其实也早已有了答案。
  便连夜开始做计划书。
  周靳川见她正在兴头上,也不打搅,默默去了空间里面,继续帮她开荒种更多的草药。
  没等苏意这边最终的计划书修改好,孙老叫的人就已经到了。
  人是第二天直接坐飞机来的。
  因为是孙老的师弟,苏意一直以为也和是孙老差不多年纪白发苍苍的老者,哪知道一见面,却只有五十来岁,人也保养的非常年轻,精神抖擞的。
  孙老带着苏意一块去机场接的人,一见面,便立马笑着给两人介绍。
  “这就是我师弟温嘉良,你就叫他温叔。”
  “嘉良,这就是我一直和你说的苏意,我的关门弟子。”
  两人连忙握手寒暄一番,路上的时候,孙老又让苏意把自己的想法和温嘉良说了一遍。
  这次有了计划书,苏意说的比上次更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温嘉良听得是连连点头,“昨天师兄给我打电话说的时候,我就已经是激动万分了,没想到小意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更有想法!不愧是我师兄上赶着要认的徒弟。”
  孙老听到前半句的时候正在心中得意,听完之后突然蹭地一下坐直了起身,“胡说什么?什么叫我上赶着要认的?明明是这丫头一心要拜我为师的,不然我一把年纪了还收什么徒弟?”
  说完,孙老又指着苏意要求她给作证。
  苏意不敢当着外人跌了孙老的面子,连忙笑着给认了下来,“没错,是我哭着喊着要拜孙老为师的。”
  孙老:那倒也没有那么夸张。
  温嘉良:看出来了,的确是被迫的。
  温嘉良来了没多久,廖正民从港市请来的技术人才段元明也紧接着赶了过来。
  两位人才一到齐,廖正民就带着一行人去看厂址。
  地方是他帮着参谋的,不过还要几人点头觉得可以才行。
  苏意之前已经来看过一次了,对这里十分的满意,地方虽然在郊外,但是离家的位置开车就一个小时,并算上太远。
  而且背后靠着山,空气好的没话说,以后炮制晾晒药材也不愁没条件。
  下了车,廖正民就开始给大家介绍,“这块地是我年初刚拍下来的,本来也是打算建厂的,只是还没有想好,现在用来建药厂正合适。”
  “只是这地方不算大,只有两千多平,你们看看够不够用?”
  孙老直接给他竖了个大拇指,本来自己还想着实在不行,先在春和堂后院盖个小作坊出来。
  没想到廖正民也是个行动派,一下子就弄来个这个大的地方,还问够不够?
  几人转了一圈下来,把能想到的地方都给想了一遍。
  “这边到时候做晾晒区,这边药材室,储藏室,还有研究室。”
  “那边做办公区和车间,还有宿舍和食堂也都要有。”
  廖正民来的时候已经叫了工程队,对方一边听一边负责记录。
  全部商定好之后,廖正民便问,“这样盖好最快要多久?”
  “廖总放心,我们一定会保质保量地赶出来的,最迟三个月内一定完成!绝对不耽误你们今年开业。”
  第448章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就在药厂开始动工的同时,苏意也跟着两位大佬以及孙老开始研究制药的工艺和设备了。
  两位大佬都是制药行业的人才,但是毕竟之前是制作西药的,中药制药方面也是第一次做。
  也只能算是摸着石头过河。
  中药的炮制和熬煮是春和堂拿手的,这个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到干燥这一步,几人都有些犯愁了。
  如果从国外制药机械厂直接购进,成本实在太高,而且用来做中药效果并不理想。
  段元明帮着联系了几次都没有找到合适型号的机器,除非重新定制。
  可这样一来,就不光是成本巨大的问题了,时间上也耗不起。
  眼看设备再次陷入僵局,苏意忽然就想到了廖正民之前收购的麦乳精厂。
  那个厂收购过来后,一直都是赵特助在亲手打理,苏意很少过去。
  但是她知道去年刚引进了一条做奶粉的生产线,当时是用来做奶茶粉末的。
  现在想来,那设备既然能把液体的牛奶变成奶粉。
  那是不是也可以把浓缩的中药干燥成粉末?
  想到这,苏意便立马带着温嘉良和段元明赶去了奶粉车间。
  两人亲自看过以后,也都赞同了苏意的想法,便连忙清理好设备后,将带来的中药浓缩液给试了一下。
  液体从设备里喷出来后,雾状的液体顿时变成了固体的小颗粒粉末。
  场面简直令人惊叹。
  中药液干燥的问题也总算是解决了。
  一个夏天过去,药厂已经大体盖好。
  各个环节的设备也都陆续到货,都开始一个个安装调试。
  在孙老和春和堂众人的帮助下,大家很快就开始准备试生产风寒灵和风热灵。
  虽然两个都是治疗感冒的。
  但是所用药材大不相同,药性也完全不一样。
  风寒灵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风热灵辛谅解表、发散风热。
  有了这两副方子,基本上可以对症治疗所有的感冒病症。
  只不过,这个年代药品市场管理还处在萌芽状态,缺乏统一管理的标准。
  而且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这个时候还没有临床实验的概念。
  再加上这两味药都是春和堂的古典名方,从一百多年前就一直用这个药方。
  期间虽有改良,也都被大量的病人服用过了。
  如今只是换个形态做出来,药性除了更强些,基本也没什么变化,算是比较安全的了。
  不过即便如此,苏意还是坚持要谨慎一些,既然要开制药厂,从一开始就要严格自我管理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