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不说了不说了,久别重逢应该高兴,他是来找阿爹炫耀的,不想深沉的讨论完然后俩人都愁的睡不着觉。
  天塌下来有高个儿的顶着,他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治理好并州,等并州安定下来再说抢地盘的事儿。
  穷则独善其身,达了才有底气兼济天下。
  睡觉睡觉,明天再和阿爹介绍他们来到并州之后做出的成果。
  好久没和阿爹住一块儿,已经开始不习惯了呢。
  荀悦眨了眨眼睛,看着嘴上说不习惯实际闭上眼睛就睡成小猪崽的儿子再次失笑,轻手轻脚吹灭灯烛然后也躺下入睡。
  一夜无梦。
  清晨,天边泛起鱼肚白,炎热尚未来袭,附近林子里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
  荀晔早早起床,洗漱之后神清气爽,收拾好自己也没闲着,不一会儿就把全家的早饭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行军路上没那么多讲究,怎么简单怎么来,所有人吃的都是大锅饭。
  他不是伙头兵,他只是早饭的搬运工。
  荀小将军看看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实在没忍住问道,“阿父,那么多人每天消耗的粮草不是小数,您悄悄告诉我,麹将军离开时是不是劫了冀州的粮仓?”
  “不用悄悄说,我能听见。”麹义咬着饼子走过来,“粮草都是别人送的,没抢。”
  荀晔不太相信,“这年头粮价居高不下,有时候拿着钱都买不到粮食,怎么可能有人白送粮食?”
  大部队的目的地是并州,送粮也不会为他们所用,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送?
  麹义耸耸肩,“这得问几位荀大人。”
  再说一遍,他只是个负责护送的武将,路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和他没有关系。
  他倒是想有关系,可是也得有那个本事才行。
  刚开始收拢山中流民时他也想过粮草不够怎么办,邺城到晋阳也就十天的路程,他们出发时也没有准备太多粮草。
  袁绍又不是傻子,肯定不会让他们带太多东西离开。
  事实证明,他的担心依旧很多余。
  山里流民贼匪数以百万计,他们进山是为了活命不是为了找死,不会真的哪儿危险往哪儿钻,钻人迹罕至的山野老林他们抢什么?
  所以就算落草为寇,绝大部分山贼流民也都在山路附近安营扎寨。
  正好方便了他们抓人、啊不、吸纳人丁。
  虽然不知道荀氏兄弟几个是怎么安排的,但是隔几天就有不知名的运粮队出现给他们送补给,而且那些运粮队看上去明显不是一家出来的。
  一次两次他还震惊,次数多了就是天上直接下粮雨他都能面不改色的说这很正常。
  上天的馈赠!都是上天的馈赠!
  没错,就是这样。
  麹义叼着饼子飘过来,看到荀小将军准备的早饭有他没见过的好吃的,于是礼貌的打了声招呼端走一个托盘然后飘走。
  明明是个大活人,愣是感觉像个精神恍惚的游魂。
  荀晔看看飘远的麹义,再看看对此习以为常的亲爹和叔父们,很想再问一句麹将军一路上到底经历了什么?怎么精神状态和上次见面时相比差那么多?
  知子莫若父,他不开口荀悦也能看出来他想问什么。
  “冀州世家富户多,你三叔四叔离开邺城前曾传信给沿途城池的守官说只要付出小小的代价就能解决境内匪患,对地方官员而言出钱比出人命强,所以我们一路上才不曾短过粮草。”
  荀谌已经在旁边坐下,闻言拢袖拱手,“兄长谬赞。”
  他们只是不忍百姓遭难略施小计,也是家中长辈的名声足够好,不然那些城池的守官也不会这么大方的给粮。
  现在送粮草进山送多少由他们决定,等到贼匪出山劫掠到时候要付出多少代价就不好说了。
  和端方君子荀谌相比,荀衍就简单多了,“冀州苦黑山贼已久,每次黑山贼出山劫掠魏郡各县都首当其冲,现在不出粮将来就是城毁人亡。就算我们不能解决山里的贼众,那些粮草对地方大户而言也不算什么。”
  百姓穷的活不下去才落草为寇,但是百姓穷和富家大户有什么关系?
  越是乱世越要囤粮,随便挑一家出来都能供应全城一两年的吃喝,只是出点粮草就能解决山里的威胁,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就算那些粮食没有派上用场,借此机会卖荀氏个好也不亏。
  荀晔听的一愣一愣又一愣,千言万语最终汇成一句话,“叔父机智。”
  他知道并州有些城池会在入冬之前给附近的胡人部落送东西让他们不要打上门,事实证明大部分胡人部落在有足够的粮食过冬的情况下都会消停下来,所以这法子虽然听着不光彩但是真的可以减少伤亡。
  对魏郡各城而言,他们只是体验一下边境城池的生存法则。
  对并州而言,他们是空手套白狼直接套了大批粮食和大批人丁。
  两位叔父略施小计人丁粮草统统到手,这就是正经谋士的战斗力吗?
  荀晔:星星眼.jpg
  荀谌笑的更加开心,但是依旧要矜持,“阿牞过奖。”
  虽然他也觉得他很厉害,但是被小侄子这么看着还怪不好意思的。
  计划能实施的那么顺利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山里的贼匪流民防备心极强,如果不是他们家文若深入险境说之以理晓之以情,也不会有那么多百姓愿意追随他们来并州。
  先前有那么多人到冀州已经让他们大吃一惊,进山之后才知道之前还是小瞧了他弟。
  荀彧本来只是听着他们说,看话题落到自己身上也笑了,“兄长是没见过阿牞劝人的场面,那才是真的想带走谁就能带谁走。”
  “也没有那么厉害啦。”荀晔谦虚的摆摆手,他自己几斤几两自己最清楚,不敢和叔父们比。
  能让人追随是一种能耐,能带着追随的人都过上好日子更需要本事,他现在还在第一阶段打转儿,后头还得靠更有能耐的长辈们。
  所以系统爹选他当宿主真的不是因为选他一个可以提溜出一大串吗?
  荀晔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全家都是大佬的感觉谁懂啊。
  ……
  荀氏众人终于抵达并州,晋阳城中的荀爽和荀攸收到消息也都松了口气。
  不是他们对自家人没有信心,而是最近的太行山实在不太平。
  魏郡和东郡的贼寇都被平定的差不多了,虽然被剿灭的不是黑山贼的主力,山里也不缺那些人,但是没能将劫掠的金银粮草带回山里对贼匪而言就是失败,贼首吃了亏肯定会在别的地方讨回来。
  人多消耗的粮草就多,再多粮食在上百万人面前也是眨眼就没,山里又没有合适的地方种地,想要粮食就只能靠抢。
  亦或是山外的援助。
  黑山贼首领张燕和幽州公孙瓒关系颇好,如今公孙瓒对冀州虎视眈眈,说不准什么时候双方就会联合起来痛击袁本初。
  有冀州在前面扛着,短时间内不用担心他们侵入并州,对他们来说也算是个好消息。
  和族人一同前来的还有十几万百姓,其中青壮占了足足八成,并州到处都缺人,还得好好想想将人安置在哪儿。
  春耕已过,现在不需要那么多劳力种田,但是也不能让他们都闲着,不然容易生乱。
  吕布不怕流民生乱,他甚至想去和恶名远扬的黑山贼贼首张燕打一场,可惜现在不是主动挑事儿的时候,讨贼也要以并州南边各郡的贼匪为先。
  先把太原、上党两郡治理成铁桶一块,然后再以两郡为根基逐步收复其他被胡人占据的郡县,等并州境内的事情都处理的差不多了才能轮到其他地方。
  北边雁门、定襄、朔方的胡人都没解决,还有更远的五原和云中,哪儿有时间去管无关紧要的黑山贼?
  真是的,他老家五原怎么就那么远呢?
  五原郡明明是正儿八经的大汉疆土,为什么会莫名其妙成了胡人的地盘?
  吕大将军开动脑筋,然后得出结论:都是朝廷的错。
  朝廷只让羌胡内附但是又管不住内附的羌胡,久而久之那些羌胡部落就反客为主把他们的地盘据为己有,遇到本来住在那儿的汉家百姓有意见还煞有其事的嚷嚷“是大汉朝廷允许的”“有意见去找朝廷啊”,倒打一耙的本事简直能气死人。
  朝廷也是,让胡人住在他们的地盘就好好管,一顿打不服就多打几顿,打成孙子就知道老实了。
  瞧瞧现在这弄的,朝廷想打竟然还打不赢。
  吕奉先想到远在天边的老家就想摇头,胡人惯会欺软怕硬,大汉拳头大的时候会伏低做小主动当孙子,知道大汉朝廷不行了立刻换了副嘴脸,妥妥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再等等,等西河、上郡、朔方、定襄、雁门都搞定了就轮到五原,到时候不多揍胡人几顿都对不起这些年受的窝囊气。
  呵,怎么不算衣锦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