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不过荀晔并没有将他们全宰了的计划,他甚至连陶谦都不准备杀,而是让他继续以州牧的身份在床上躺着。
  比起杀死陶谦,活着的陶谦对他更有用。
  徐州这地方有多重要不用多说,所谓“天下第一雄关”那是笑话,单看地势的话徐州四通八达全是平原一处可以防守的天险都没有。
  占据周围青、兖、豫、扬几州想侵吞徐州容易,占据徐州想打天下却很难。
  不过平原有平原的好处,特别适合太平年间生活。
  看现在的徐州就知道,就算老天不给面子连年降下天灾,只要有个能稳住局势的主官也能在两三年内恢复成富庶的模样。
  土地肥沃能养活的百姓就多,养活的百姓多培养出来的人才就多。
  颍川因为有个知名hr在三国的纷争中存在感极强,不过徐州也不差,三国后期很多名臣都是徐州人。
  这会儿陶谦民心尽失声望锐减,正是他趁虚而入的大好时机。
  且等着,他争取在半个月内刷爆身边所有名臣能吏的好感度,努力让徐州成为他逐鹿中原的又一稳定大后方。
  ……
  扬州九江,得知徐州不战而降的袁术鼻子都要气歪了。
  他到扬州后连扬州郡县都没怎么整顿就盯着徐州,徐州怎么不投降他?
  他也很想要徐州好不好!
  袁术火冒三丈的召集亲信议事,他已经不是原本那个被表象所迷惑的袁公路,这次就算没法夺取徐州也得从其他地方讨点好处。
  他是可以代替汉室的天命之子,一时的风光不是风光,等他缓过气儿来所有人都是他的垫脚石。
  谋臣武将收到传唤后很快在议事厅中齐聚一堂,最近徐州那边动静很大,不用想也知道他们家主公召集他们是为了什么。
  比起占地广大却贫瘠的扬州,富庶的徐州更令人心动。
  好地方谁都想要,奈何他们家主公心比天高却抢不过别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
  早先还能仗着汝南袁氏来让人主动退让,如今树倒猢狲散汝南袁氏的名头也越来越不好使了。
  不过袁术不觉得他袁氏的名头不好使,在他心里汝南袁氏依旧是那个如日中天的袁氏,甚至还会在他的带领下走的更高更远。
  区区荀氏,切,放十年前他看都不看一眼。
  等亲信到齐,袁术直接开门见山把他的接下来的计划说出来,“徐州已经被荀家那小子拿下,这时候上赶着撞上去没好处,我们得趁天下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边的机会趁早掌控整个扬州。”
  他现在的确是踢了扬州刺史陈温自己当家做主,但是陈温那老小子把刺史当成了摆设,他踢了陈温也只是名义上占据扬州。
  名义上占据扬州和实际上掌控扬州完全是两回事,想让地方郡县听他的话没那么简单。
  好在他有上天的庇佑,有垫脚石上赶着把解决问题的法子送到他跟前。
  “我等到九江已有数月却无所作为,今日召诸位前来乃是商议效仿青州行科考取士。”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了。
  包括近来最受宠信的田野田长史。
  他想过袁术可能恼羞成怒派兵夺几座城,没想到话锋一转竟然会到科考之事上。
  科考?这是能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词?
  显然,议事厅中其他人也都是这么想的。
  他们家主公提起科考取士不骂就算了怎么还效仿呢?这是被荀氏下降头了吗?
  众人惊疑不定,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袁术眯了眯眼睛,“怎么?你们觉得不行?”
  阎象看看神色各异的同僚,无奈叹道,“主公,扬州各郡县不缺官吏,怕是腾不出那么多位置来安排新人。”
  袁术捏捏手腕,“现在不缺官吏,过些天就缺了。”
  他到九江这几个月也不是什么都没干,别以为只有荀氏那小子有魄力屠戮世家立威,他当年到南阳也没少杀挡他路的世家大族。
  会稽、豫章两郡离的远暂时鞭长莫及,九江郡挨边的庐江、丹阳、吴郡可就在他眼皮子底下。
  这些天看着那些家伙在眼皮子底下上蹿下跳已经耗尽了他的耐心,哪些能杀哪些不能杀他已经有了成算,就差开杀了。
  在场大部分都是从南阳跟过来的老人,都能猜到他们家主公的言下之意。
  可是强硬归强硬,青州那法子对他们而言确实不太合适。
  用来应急还好,若是以后每年都这么选官,扬州的世家大族肯定不会乐意。
  同理,青州也会是这样。
  “诸位,这法子可没那么简单。”袁术老神在在的摇摇头,和还没有意识到他究竟想干什么的亲信们说道,“官员全由地方举荐或高官推荐的确很方便,可这样选出来的官只会忠于推举他们的人,并不会忠于、咳咳。”
  推举出来的官员会更偏向推举他们的人,而不是朝廷,这一点他最清楚。
  没办法,汝南袁氏就是凭着门生故吏遍天下才逐渐发展成关东第一世家,世上没人比他更清楚察举制度多容易让世家做大做强。
  如果天下没乱,以袁氏在朝中的底蕴可以轻轻松松再捧出好几个三公级别的官员,族中子弟只要不是天生痴傻也能轻松身居高位。
  凭真本事来选官就不一样了,除非提前泄露考题,不然考不上就是考不上。
  站在世家的立场上他应该强烈反对,但是!他是即将代汉的新帝!
  身为世家子他希望世家子能长长久久的尊贵显赫,身为皇帝,他希望世家大族有多远滚多远,有资格出生便注定尊贵的只有他袁氏一家。
  从此只有拥有真才实学的人能为官为将,没本事的人家世再怎么显赫也顶多当个衣食无忧的富家翁,休想进入官署扰乱朝堂。
  世家子生来就能当官显赫,举荐他们为官也就是多一层门生故吏的关系,但提拔那些本来没有机会当官的庶族就不一样了,那些人会对他这个大恩人誓死效忠。
  才学如同真金,门第则是裹在真金外面的石头,只有打破门第之见才能让里头的金子放光。
  至于那些有真才实学却没有出身的人,这兵荒马乱的没那么多讲究,只要是真的有本事就能在他这里谋个一官半职,都有真本事了还愁官职升不上去?
  他袁公路既然已经按照真才实学来选官,跟着他这种有魄力的主公干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高官厚禄砸下去对面肯定对他死心塌地。
  等他将那些对他本人誓死效忠、而不是因为汝南袁氏的面子来投奔他的士人安排到扬州各地的要紧位置上,到时才是真正的掌控扬州。
  跟荀明光到青州后干的事情差不多,他还能参考一下青州的教训避免踩坑。
  果然他才是老天的亲儿子,连帮忙踩坑的人都给他安排好了。
  荀明光那小子琢磨这法子的本意是什么他不想深究,他只知道这法子对他而言是雪中送炭,不效仿简直对不起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没错,等换完扬州的官他要准备挑明谶语中蕴含的真意了。
  ——代汉者,当涂高也。
  他袁公路就是那个“涂高”。
  “昔汉高祖以泗上一亭长而拥天下,今汉室四百年气数已尽,这天下自当是能者居之。”
  阎象:……
  杨弘:……
  他们连南阳都守不住,哪儿来的本事逐鹿天下?
  时至今日依旧想问,他们家主公到底为什么能这么自信?一点现实都不管的吗?
  今时不同往日,他们已经不是那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南阳一霸,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着急忙慌没好处啊。
  众亲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敢往最坏的地方猜。
  他们家主公最好只是想逐鹿天下,不然的话……
  打住打住,不能想,太吓人了。
  众人脸上带着如出一辙的震惊,除了这些天饱受排挤的韩胤。
  韩长史察觉到他们家主公的意思后立刻恭维道,“是极是极,天下能者居之,如今海内鼎沸群雄并起,汉室气数已尽,袁氏四世三公当为天命所归啊!”
  袁术:……
  再说一遍,天命所归的是他袁公路,不是汝南袁氏!
  以前怎么没发现这家伙这么不会说话?
  烦死人了!
  旁边的田长史嘴角微抽,但也没闲着,他挑拨离间从来不看场合,“韩长史此言差矣。古有谶语云:‘代汉者,当涂高也。’主公字公路,正应其谶,而袁姓出于陈,陈乃大舜之后。以土承火,亦应其运。若不为君,天理不容啊。”
  袁主公脸上的笑容唰的一下就绽开了。
  看看什么才叫会说话!
  韩胤僵着脸坐回去,他算是看明白了,主公心里有谁谁说的话就对,主公看他不顺眼他说的再对也是讨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