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好在甘宁混了几年后感觉当游侠没意思于是开始读书,他要钻研诸子百家学说,他要进入官场大显身手。
浪子回头金不换, 甘哥在蜀地声名显赫, 金盆洗手归来还是二十来岁。
二十多岁, 正是在官场上大有可为的年纪。
再然后,现实的毒打虽迟但到。
当街溜子能在巴郡横行霸道当螃蟹不意味着在官场上也能所向披靡, 以前他是混不吝的街溜子当官的不敢和他硬碰硬,现在两边都是官身那些老油条还能让个毛头小子给欺负了?
总之就是,甘哥金盆洗手后试图在政坛上横冲直撞,先从负责户籍核查赋税核算的计掾开始干,然后升到秩六百石的郡丞就再也升不上去了。
天下不宁群雄纷争,正是大有所为的时候怎么能在郡县里挪不动窝呢?
——扬州荀将军招延俊秀聘求名士,欢迎到荀将军麾下大放光彩。
甘将军头角峥嵘,肯定能看出刘焉刘表这两位汉室宗亲都不怎么重视军事,也可能是实在没那个本事,俩人连据州自守都难,更不用说从益州荆州挥师北伐。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然刘焉外强中干无才无能,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终致益州千里沃土落入他人之手。
脑子里已经出现了评书的声音。
反正就是,荆州的人才们多条路多个选择,愿意出门闯荡的欢迎加入荀氏大家庭,不愿意离家太远的留在益州本地也没关系。因为他派出去的不是猎头,而是“传教士”。
不过在把人派去益州之前得先写信问问志才叔这位奇才到底是什么情况,第一次见面就这么热情弄得他有点儿慌。
信送出去后需要好几天才能等到回信,这几天的时间正好解决一下忠心耿耿的袁术旧部田大人。
假死脱身,改名换姓,袁术田野这一页就能翻过去了。
想动静小可以无声无息的溜,想动静大可以让全天下都知道袁术死后还有个亲信为他要死要活。
——知名编剧荀明光竭诚为您服务。
吓的田大人赶紧表示接下来的事情他自己能安排,不麻烦小将军为他操心。
他这些天出的风头已经够多了,快放过他吧。
荀小将军遗憾的放弃他的小爱好,让田大人自己去安排退场好无声无息的溜。
人和人之间的爱好不一样,他喜欢大场面不代表别人也喜欢。
悄无声息的也好,免得以后在别处遇到被认出身份再尴尬。
马上就要入冬,时间本就不太够用,他得加班加点熟悉九江的情况,免得被突如其来的灾情打个措手不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不知道扬州会不会有灾,但是提前准备没坏处。
之前猪猪爹和二凤爹拿在任时天灾频发互相挤兑,他感觉他这情况也好不哪儿去,这些年正好赶上小冰河时期,大概率和两位阿飘陛下一样一年四季都得和轮番而至的天灾做斗争。
系统爹把他弄过来就是干活的,别管什么灾,反正肯定不会让他闲着。
勤劳的小蜜蜂埋头公务,干活的时候还不忘摇头晃脑的感慨,“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诶嘿,为我自己。”
感慨完毕,然后继续用他自己的名义来征辟乡野间隐居的大才。
去年这个时候写征辟的任命书还得披上家中长辈的虎皮,今年再写只需要他荀明光报上自己的名号就够。
长大真好。
美滋滋.jpg
话说人果然不能嘚瑟,前几天还想着北方流民能在北方各州内部消化完毕,现在看来还是太理所当然了,豫州兖州和更北边的流民不往南边来不代表徐州人也不来。
看看田大人给的名单,一半是扬州本地人另一半全是徐州人,还都是和陶谦处不来的徐州人。
名单第一位,张昭。
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的那个张昭,赵昱和王朗的好朋友,来扬州之前赵别驾就给他推荐过,但也委婉的说了如果人家不愿意还请不要强求。
张子布南下扬州就是因为拒绝了陶谦的征辟然后被小心眼的陶谦觉得这是看不起他然后直接关进了大牢,要不是赵昱和王朗这俩好朋友从中说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放出来。
史上这些逃到到江南的江北士人能为孙策所用,现在应该就能为他所用。
别的不说,他这态度肯定比陶谦诚恳。
张昭和那些隐居扬州的名士要扒拉出来,现在还年轻以后可能会扛大梁的能臣也要扒拉出来。
顾陆朱张四姓那么多人才,和陆康陆老爷子一样死犟的寥寥无几,绝大部分都还是能交流的。东吴的丞相顾雍顾元叹这会儿在九江担任合肥令,小伙子也就比他大五六岁,早年还曾拜蔡邕蔡中郎为师,有这层关系在多关注几分也不算突兀。
荀小将军一边写任命书一边操心小伙伴,伯符到会稽郡了吗?公瑾在吴郡安顿下来了吗?
俩人都是扬州本地人,他们能玩到一起去就说明都是“不拘小节”的“大丈夫”,区区一郡之地不在话下。
他在九江方便招揽人才,公瑾在吴郡也方便找大户抓壮丁,会稽郡地广人稀,伯符、伯符肯定能搞定。
九江人才多不假,可是他不光要管九江,还要连南边的庐江、丹阳、豫章一起管,毕竟那三郡的郡守不像江东双璧那么让他放心。
至于死犟死犟的陆老爷子……
啧,让他琢磨琢磨怎么应对。
天子亲至肯定不行,但天子的亲笔信却可以。
……
时间眨眼而过,半个月后,荀晔大致了解了九江郡的现状,田野也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准备启程去益州。
就是中间出了点儿问题。
荀小将军看看眼前的人,再看看颍川送来的回信,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依旧不敢相信这位和信里是同一个人。
他猜到了田野是假名,潜伏到地方大本营当细作肯定不能用真名,出任务的时候改个名字,任务结束名字身份都扔掉很正常。
问题是,也没人和他说这位的真名叫裴潜啊。
裴潜,河东裴氏,这合理吗?
恢复真实身份的裴文行也很震惊,他以为颍川那边早就把他的情况解释的清清楚楚,合着小将军到现在都只知道他的化名不知道他到底叫什么?
戏志才!这合理吗?
两个人面面相觑,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找回声音干巴巴的告别。
明明不是第一次见面,却比第一次见面还要生疏。
河东郡在洛阳北边,乃是京畿的防卫要地,如今朝廷没有那么多兵力四处布防,所以荀氏在并州站稳脚跟之后就将河东的守将换成了自己人。
以河东为根据地可以随时联络并州、凉州、冀州、司隶各地,此等要地肯定不能留给朝廷。
问题是,河东裴氏的人到袁术身边当细作,怎么想都不对劲啊。
荀晔茫然,他上学的时候甚至做过裴潜当主角的文言文。
裴潜沧桑的叹了口气,别说荀小将军不敢相信,他自己也觉得这两年的经历奇奇怪怪。
河东是京畿重地,董卓进京后乱的要死要活,后来董卓死了河东也没安稳下来,甚至还有更乱的趋势。
好地方谁都想要,河东可以随时联络并州凉州冀州司隶各地,也就意味着那儿会出现各个势力同时存在天天都在大打出手的局面。
惹不起躲得起,他走还不行吗?
按照最开始的计划,他想的是去荆州避乱。
荆州远离中原,新上任的州牧刘表素有贤名,应该是个避难的好地方。
也怪他太磨蹭,他要是打定主意就立刻收拾行囊去荆州,可能会到地方之后才意识到刘表不行。
不像现在,刚慢慢悠悠走到半路就意识到了以刘表的能力守不住荆州。
他好歹是个世家子,还是个博学多才的世家子,出门在外有几个朋友很正常,朋友们都很厉害也很正常。
既然哪哪儿都是乱怎么躲都躲不过去,那就只能加入了。
所以在戏焕和他说那个大逆不道的计划时他主动请缨大力自荐,袁绍让他在河东待不下去,那他就到九江来祸害袁术。
没办法,袁绍死的猝不及防,总得再找个姓袁的来消他心头之恨。
在他的精妙策划之下,好吧,他承认在袁术也猝不及防败亡之事上后来者孔融功劳更大,但是在孔融来之前他的精妙引导也不是全无作用。
总之就是,他成功用袁术来报了袁绍当年扰乱河东的仇。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jpg
所以戏志才你怎么搞的?小将军怎么能不知道他真名叫什么呢?不知道他的真名叫什么以后怎么论功行赏?
河东的世家大族那么多,他裴氏想混出头很难的好吧!
等着,赶路也不耽误他写信骂人。
浪子回头金不换, 甘哥在蜀地声名显赫, 金盆洗手归来还是二十来岁。
二十多岁, 正是在官场上大有可为的年纪。
再然后,现实的毒打虽迟但到。
当街溜子能在巴郡横行霸道当螃蟹不意味着在官场上也能所向披靡, 以前他是混不吝的街溜子当官的不敢和他硬碰硬,现在两边都是官身那些老油条还能让个毛头小子给欺负了?
总之就是,甘哥金盆洗手后试图在政坛上横冲直撞,先从负责户籍核查赋税核算的计掾开始干,然后升到秩六百石的郡丞就再也升不上去了。
天下不宁群雄纷争,正是大有所为的时候怎么能在郡县里挪不动窝呢?
——扬州荀将军招延俊秀聘求名士,欢迎到荀将军麾下大放光彩。
甘将军头角峥嵘,肯定能看出刘焉刘表这两位汉室宗亲都不怎么重视军事,也可能是实在没那个本事,俩人连据州自守都难,更不用说从益州荆州挥师北伐。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然刘焉外强中干无才无能,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终致益州千里沃土落入他人之手。
脑子里已经出现了评书的声音。
反正就是,荆州的人才们多条路多个选择,愿意出门闯荡的欢迎加入荀氏大家庭,不愿意离家太远的留在益州本地也没关系。因为他派出去的不是猎头,而是“传教士”。
不过在把人派去益州之前得先写信问问志才叔这位奇才到底是什么情况,第一次见面就这么热情弄得他有点儿慌。
信送出去后需要好几天才能等到回信,这几天的时间正好解决一下忠心耿耿的袁术旧部田大人。
假死脱身,改名换姓,袁术田野这一页就能翻过去了。
想动静小可以无声无息的溜,想动静大可以让全天下都知道袁术死后还有个亲信为他要死要活。
——知名编剧荀明光竭诚为您服务。
吓的田大人赶紧表示接下来的事情他自己能安排,不麻烦小将军为他操心。
他这些天出的风头已经够多了,快放过他吧。
荀小将军遗憾的放弃他的小爱好,让田大人自己去安排退场好无声无息的溜。
人和人之间的爱好不一样,他喜欢大场面不代表别人也喜欢。
悄无声息的也好,免得以后在别处遇到被认出身份再尴尬。
马上就要入冬,时间本就不太够用,他得加班加点熟悉九江的情况,免得被突如其来的灾情打个措手不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不知道扬州会不会有灾,但是提前准备没坏处。
之前猪猪爹和二凤爹拿在任时天灾频发互相挤兑,他感觉他这情况也好不哪儿去,这些年正好赶上小冰河时期,大概率和两位阿飘陛下一样一年四季都得和轮番而至的天灾做斗争。
系统爹把他弄过来就是干活的,别管什么灾,反正肯定不会让他闲着。
勤劳的小蜜蜂埋头公务,干活的时候还不忘摇头晃脑的感慨,“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诶嘿,为我自己。”
感慨完毕,然后继续用他自己的名义来征辟乡野间隐居的大才。
去年这个时候写征辟的任命书还得披上家中长辈的虎皮,今年再写只需要他荀明光报上自己的名号就够。
长大真好。
美滋滋.jpg
话说人果然不能嘚瑟,前几天还想着北方流民能在北方各州内部消化完毕,现在看来还是太理所当然了,豫州兖州和更北边的流民不往南边来不代表徐州人也不来。
看看田大人给的名单,一半是扬州本地人另一半全是徐州人,还都是和陶谦处不来的徐州人。
名单第一位,张昭。
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的那个张昭,赵昱和王朗的好朋友,来扬州之前赵别驾就给他推荐过,但也委婉的说了如果人家不愿意还请不要强求。
张子布南下扬州就是因为拒绝了陶谦的征辟然后被小心眼的陶谦觉得这是看不起他然后直接关进了大牢,要不是赵昱和王朗这俩好朋友从中说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放出来。
史上这些逃到到江南的江北士人能为孙策所用,现在应该就能为他所用。
别的不说,他这态度肯定比陶谦诚恳。
张昭和那些隐居扬州的名士要扒拉出来,现在还年轻以后可能会扛大梁的能臣也要扒拉出来。
顾陆朱张四姓那么多人才,和陆康陆老爷子一样死犟的寥寥无几,绝大部分都还是能交流的。东吴的丞相顾雍顾元叹这会儿在九江担任合肥令,小伙子也就比他大五六岁,早年还曾拜蔡邕蔡中郎为师,有这层关系在多关注几分也不算突兀。
荀小将军一边写任命书一边操心小伙伴,伯符到会稽郡了吗?公瑾在吴郡安顿下来了吗?
俩人都是扬州本地人,他们能玩到一起去就说明都是“不拘小节”的“大丈夫”,区区一郡之地不在话下。
他在九江方便招揽人才,公瑾在吴郡也方便找大户抓壮丁,会稽郡地广人稀,伯符、伯符肯定能搞定。
九江人才多不假,可是他不光要管九江,还要连南边的庐江、丹阳、豫章一起管,毕竟那三郡的郡守不像江东双璧那么让他放心。
至于死犟死犟的陆老爷子……
啧,让他琢磨琢磨怎么应对。
天子亲至肯定不行,但天子的亲笔信却可以。
……
时间眨眼而过,半个月后,荀晔大致了解了九江郡的现状,田野也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准备启程去益州。
就是中间出了点儿问题。
荀小将军看看眼前的人,再看看颍川送来的回信,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依旧不敢相信这位和信里是同一个人。
他猜到了田野是假名,潜伏到地方大本营当细作肯定不能用真名,出任务的时候改个名字,任务结束名字身份都扔掉很正常。
问题是,也没人和他说这位的真名叫裴潜啊。
裴潜,河东裴氏,这合理吗?
恢复真实身份的裴文行也很震惊,他以为颍川那边早就把他的情况解释的清清楚楚,合着小将军到现在都只知道他的化名不知道他到底叫什么?
戏志才!这合理吗?
两个人面面相觑,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找回声音干巴巴的告别。
明明不是第一次见面,却比第一次见面还要生疏。
河东郡在洛阳北边,乃是京畿的防卫要地,如今朝廷没有那么多兵力四处布防,所以荀氏在并州站稳脚跟之后就将河东的守将换成了自己人。
以河东为根据地可以随时联络并州、凉州、冀州、司隶各地,此等要地肯定不能留给朝廷。
问题是,河东裴氏的人到袁术身边当细作,怎么想都不对劲啊。
荀晔茫然,他上学的时候甚至做过裴潜当主角的文言文。
裴潜沧桑的叹了口气,别说荀小将军不敢相信,他自己也觉得这两年的经历奇奇怪怪。
河东是京畿重地,董卓进京后乱的要死要活,后来董卓死了河东也没安稳下来,甚至还有更乱的趋势。
好地方谁都想要,河东可以随时联络并州凉州冀州司隶各地,也就意味着那儿会出现各个势力同时存在天天都在大打出手的局面。
惹不起躲得起,他走还不行吗?
按照最开始的计划,他想的是去荆州避乱。
荆州远离中原,新上任的州牧刘表素有贤名,应该是个避难的好地方。
也怪他太磨蹭,他要是打定主意就立刻收拾行囊去荆州,可能会到地方之后才意识到刘表不行。
不像现在,刚慢慢悠悠走到半路就意识到了以刘表的能力守不住荆州。
他好歹是个世家子,还是个博学多才的世家子,出门在外有几个朋友很正常,朋友们都很厉害也很正常。
既然哪哪儿都是乱怎么躲都躲不过去,那就只能加入了。
所以在戏焕和他说那个大逆不道的计划时他主动请缨大力自荐,袁绍让他在河东待不下去,那他就到九江来祸害袁术。
没办法,袁绍死的猝不及防,总得再找个姓袁的来消他心头之恨。
在他的精妙策划之下,好吧,他承认在袁术也猝不及防败亡之事上后来者孔融功劳更大,但是在孔融来之前他的精妙引导也不是全无作用。
总之就是,他成功用袁术来报了袁绍当年扰乱河东的仇。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jpg
所以戏志才你怎么搞的?小将军怎么能不知道他真名叫什么呢?不知道他的真名叫什么以后怎么论功行赏?
河东的世家大族那么多,他裴氏想混出头很难的好吧!
等着,赶路也不耽误他写信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