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可恨的是,张鲁到汉中后杀了张修兼并了张修的部众开始一家独大,又因为继承了父辈五斗米教的衣钵奉行黄老休养生息,能不动兵就尽量不动兵。
他身体康健的时候还能让张鲁动弹两下,如今他病入膏肓,仅剩的两个儿子也不像有出息的样子,那张鲁甚至连明面上的恭敬都不再保持。
想他刘君朗为了割据称雄一手推动朝廷废史立牧,最后却都便宜了其他人,这让他如何甘心?
苍天不公!苍天不公啊!
益州治所迁到成都的第一个春天,州牧刘焉哀毁过甚背发疽疮而亡。
朝廷混乱自顾不暇,没有精力选派州牧刺史接任。父死子继,所有人都默认新任益州牧要从刘焉的两个儿子里选。
按照长幼,在刘焉长子次子皆亡的情况下,作为三子的刘瑁理应继承州牧之位,但刘焉帐下司马赵韪和治中从事王商等人却都推举幼子刘璋继位。
刘焉入蜀时别的儿子都不带只带了一个刘瑁就说明这个儿子最得他心,在听相面的人说旧友吴懿的妹妹吴氏有大贵之相时还为刘瑁娶吴氏为妻。
而幼子刘璋呢?什么都没有。
但凡益州官员对旧主有一丝丝的真心,他们都能看出来刘焉中意的继承人是一直带在身边的三子刘瑁,可惜真心在利益面前完全不够看。
比起杀伐果断还能迅速继承其父手中势力的刘瑁,胆小懦弱耳根子软的刘璋更符合本地豪强对新主的要求。
至于朝廷的意见,那不重要。
他们能主动和朝廷打招呼已经很看得起朝廷了,朝廷还想做他们益州的主不成?
呵,休想。
主官更替最容易生乱,荆州刘表和刘焉不对付不是一天两天了,扬州在他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被荀晔拿下已经让他暗恨不已,如今益州易主要是再一无所获他得气到呕血。
他如今带甲十余万据地数千里称雄荆江,益州是刘焉那个有本事的三儿子继位他还能高看一眼,现在这个就算了,不趁机咬上一口实在对不起暴毙而亡的刘君朗。
还有京师朝廷,天狗食日那么大的动静,朝廷会如何应对?荀氏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刘表不似刘焉胸怀大志,他敢往东往西扩张势力是因为东边西边都没多大本事,北边就算了,有自知之明不丢人。
这几年荀氏的势头有多猛但凡有眼睛都能看出来,他不奢求能凭汉室宗亲的身份登基称帝,只求能守住荆州安稳度日。
如果能拿下益州就更好了。
益州乃四塞之地,有剑阁、汉中之守,夔门、三峡之险,比荆州更加易守难攻。
且蜀地沃野千里,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漕之便,民殷国富岁无凶年,对他这种不思进取只想偏安一隅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
刘璋?羊质虎皮,不足为惧。
……
局势瞬息万变,远在寿春的荀晔每天看到急报都感觉满脑子都是小问号。
什么情况?发生了什么?怎么按快进键也不通知他一声?这弄得按部就班发展生产的他很不合群啊!
益州是什么情况?裴文行到了吗?那边乱七八糟的有他的功劳吗?
荆州又是什么情况?刘表就这么光明正大的趁机开战了?
还有京城,王司徒你是不是杀疯了啊?
不是所有想要辞官的官员都勾结西凉乱军,有没有可能人家就是不想在京城干了想提前退休回老家?
首先日食是星体运动所致封建迷信要不得,其次日食是星体运动所致封建迷信要不得,最后日食是星体运动所致封建迷信要不得。
好吧,说出去也没人信,只能他自己在心里念叨几句。
虽然很对不起小皇帝,但是这个亡国凶兆来的正合适,这玩意儿比到时候他自己干巴巴的找理由改朝换代更能令天下人信服。
所以王允到底是什么情况?他想让所有人都耗死在京城?
别啊,他不管家里人的死活不要紧,也不能让别人的家人陪他一起等死好吧。
要么支棱起来抗灾迎敌,要么放开手让其他人主持大局,他既不放手也不操心抗灾迎敌光想着让朝堂整整齐齐算怎么回事?
朝堂整整齐齐不代表没人和凉州军阀勾结,能扣住本人还能把家里的门客仆从都扣下吗?
有病,纯纯有病。
要他说京城众臣就该联合起来反抗王允的暴政,天子年纪小还有太傅杨彪,朝中士孙瑞、马日磾、皇甫嵩、周儁随便哪个站出来都能代替王允主持大局,就算让天子亲政都不至于离谱到现在这个地步。
不行,他得让他爹想办法离开京城。
正常人没法和癫人交流,他怕王允癫起来拿他爹出气。
什么毛病?就不能正常点儿吗?
荀小将军现在对整个朝廷都很有意见,大汉还没亡,朝廷还在,司隶那么多百姓纳税服役养着他们不是让他们在遇到天灾时自怨自艾,而是要他们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保住民间太平。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他们的俸禄是哪儿来的?归根结底是来自百姓!国库不会自己长出粮食啊软蛋们!
天灾又不是什么罕见的东西,地方官有几个没经历过天灾的?就你们京城的官娇贵是吧?
封建迷信归封建迷信,迷信的同时能不能把分内之事做好?年前的干劲儿哪儿去了?司隶几百万百姓不是命是吗?
烦死啦!
荀晔一边骂一边写信,骂骂咧咧的同时还得把他近期搜罗到手里的神医们送去颍川以防万一。
大概运气是守恒的,京城那边霉运不断他这边却好运连连,打听了好几年的神医都让他在扬州给找着了。
结果可好,找着了也留不住,还得他熬好几个大夜赶出来防疫手册让他们带去颍川防备瘟疫蔓延。
朝廷能控制住灾情还好,大部分情况下只要没有大规模的死人就不会有疫病,现在朝廷开始摆烂,很难猜不到接下来司隶一带会是什么状况。
也怪他把疫病的事儿忘了,这几年北方没有大规模的疫病,事情闯不到跟前就永远想不起来,等到能想起来也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
这都什么事儿啊?
荀小将军有些抓狂,他想着扬州那么大不能操之过急,发展计划甚至都是按照五年五年来做的。
事实证明的确不能操之过急,从计划到实施也有变故,他的五年计划甚至需要十年才能完成。
要求太高是他的错,鉴于南方没有了北方逃来的大量劳动力,他可以心平气和的接受五年计划变成十年计划的事实。
问题来了,扬州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发展到即便他人不在也能按照他的计划进行的程度?
祖龙魂死秦犹在,百代皆行秦政法。
到他这里就是荀晔虽走计划仍在,继任者依旧按照他的想法来。
啊,头秃。
始皇陛下出现在书房的时候,他们家好大儿正在暴躁的铁头撞桌。
嬴政:???
嬴政:……
他好像来的不是时候。
阿飘陛下来的悄无声息,就这么抱着手臂站在旁边看他们家好大儿表演。
好在荀晔忙的连发疯的时间都只有一小会儿,撞着撞着感觉身上多了道视线,再然后就是抱着阿飘陛下旁边的屏风嗷呜呜呜呜。
“陛下,儿臣过的简直是非人的生活啊!”荀牛牛悲愤不已,“怎么会有朝廷被异象一吓就躺平啊?天灾当头外敌在前,他们这时候躺平真的合适吗?他们是朝廷!朝廷!朝廷!不怕枉死的百姓大半夜到他们家里索命吗?”
气煞他也!真是气煞他也!
在其他人面前不能放肆开骂,在始皇陛下面前可以无所顾忌,没法飞去京城也得骂过瘾了再说。
百姓认可天子受命于天,与此同时他们也是信奉人定胜天的民族,天狗吃个太阳真要意味着亡国的话,全球范围内一年最多出现五次日食怎么说?大汉史官统计出来的日、月食周期大概是一百三十五个朔望月怎么说?
一百三十五个朔望月,算下来差不多就是十一年,大汉至今已有四百年,也没隔十一年就亡一次国啊!
幸好他不姓刘,不然他能气到当场驾崩。
他不姓刘小皇帝却姓刘,也不知道倒霉催的陛下现在是什么心情,估计连骂都没人搭理他。
都是王允的错。
荀晔也是憋久了,直接盘腿坐在地上把离大谱缺大德的王允骂的连头发丝儿都沾着无辜百姓的鲜血。
别以为他脾气好就不会骂人,他骂起人来凶残的要命!
始皇陛下耐心的听气成爆辣牛肉丁的荀牛牛骂人,顺手拿起桌上的情报看了几眼。
看完之后也沉默了。
他这次不该自己来,他应该喊上刘彻一起来。
始皇陛下这么想着,也这么干了。
虽然在那边也能知道这里的情况,但是亲眼看到的感觉总归不一样。
他身体康健的时候还能让张鲁动弹两下,如今他病入膏肓,仅剩的两个儿子也不像有出息的样子,那张鲁甚至连明面上的恭敬都不再保持。
想他刘君朗为了割据称雄一手推动朝廷废史立牧,最后却都便宜了其他人,这让他如何甘心?
苍天不公!苍天不公啊!
益州治所迁到成都的第一个春天,州牧刘焉哀毁过甚背发疽疮而亡。
朝廷混乱自顾不暇,没有精力选派州牧刺史接任。父死子继,所有人都默认新任益州牧要从刘焉的两个儿子里选。
按照长幼,在刘焉长子次子皆亡的情况下,作为三子的刘瑁理应继承州牧之位,但刘焉帐下司马赵韪和治中从事王商等人却都推举幼子刘璋继位。
刘焉入蜀时别的儿子都不带只带了一个刘瑁就说明这个儿子最得他心,在听相面的人说旧友吴懿的妹妹吴氏有大贵之相时还为刘瑁娶吴氏为妻。
而幼子刘璋呢?什么都没有。
但凡益州官员对旧主有一丝丝的真心,他们都能看出来刘焉中意的继承人是一直带在身边的三子刘瑁,可惜真心在利益面前完全不够看。
比起杀伐果断还能迅速继承其父手中势力的刘瑁,胆小懦弱耳根子软的刘璋更符合本地豪强对新主的要求。
至于朝廷的意见,那不重要。
他们能主动和朝廷打招呼已经很看得起朝廷了,朝廷还想做他们益州的主不成?
呵,休想。
主官更替最容易生乱,荆州刘表和刘焉不对付不是一天两天了,扬州在他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被荀晔拿下已经让他暗恨不已,如今益州易主要是再一无所获他得气到呕血。
他如今带甲十余万据地数千里称雄荆江,益州是刘焉那个有本事的三儿子继位他还能高看一眼,现在这个就算了,不趁机咬上一口实在对不起暴毙而亡的刘君朗。
还有京师朝廷,天狗食日那么大的动静,朝廷会如何应对?荀氏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刘表不似刘焉胸怀大志,他敢往东往西扩张势力是因为东边西边都没多大本事,北边就算了,有自知之明不丢人。
这几年荀氏的势头有多猛但凡有眼睛都能看出来,他不奢求能凭汉室宗亲的身份登基称帝,只求能守住荆州安稳度日。
如果能拿下益州就更好了。
益州乃四塞之地,有剑阁、汉中之守,夔门、三峡之险,比荆州更加易守难攻。
且蜀地沃野千里,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漕之便,民殷国富岁无凶年,对他这种不思进取只想偏安一隅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
刘璋?羊质虎皮,不足为惧。
……
局势瞬息万变,远在寿春的荀晔每天看到急报都感觉满脑子都是小问号。
什么情况?发生了什么?怎么按快进键也不通知他一声?这弄得按部就班发展生产的他很不合群啊!
益州是什么情况?裴文行到了吗?那边乱七八糟的有他的功劳吗?
荆州又是什么情况?刘表就这么光明正大的趁机开战了?
还有京城,王司徒你是不是杀疯了啊?
不是所有想要辞官的官员都勾结西凉乱军,有没有可能人家就是不想在京城干了想提前退休回老家?
首先日食是星体运动所致封建迷信要不得,其次日食是星体运动所致封建迷信要不得,最后日食是星体运动所致封建迷信要不得。
好吧,说出去也没人信,只能他自己在心里念叨几句。
虽然很对不起小皇帝,但是这个亡国凶兆来的正合适,这玩意儿比到时候他自己干巴巴的找理由改朝换代更能令天下人信服。
所以王允到底是什么情况?他想让所有人都耗死在京城?
别啊,他不管家里人的死活不要紧,也不能让别人的家人陪他一起等死好吧。
要么支棱起来抗灾迎敌,要么放开手让其他人主持大局,他既不放手也不操心抗灾迎敌光想着让朝堂整整齐齐算怎么回事?
朝堂整整齐齐不代表没人和凉州军阀勾结,能扣住本人还能把家里的门客仆从都扣下吗?
有病,纯纯有病。
要他说京城众臣就该联合起来反抗王允的暴政,天子年纪小还有太傅杨彪,朝中士孙瑞、马日磾、皇甫嵩、周儁随便哪个站出来都能代替王允主持大局,就算让天子亲政都不至于离谱到现在这个地步。
不行,他得让他爹想办法离开京城。
正常人没法和癫人交流,他怕王允癫起来拿他爹出气。
什么毛病?就不能正常点儿吗?
荀小将军现在对整个朝廷都很有意见,大汉还没亡,朝廷还在,司隶那么多百姓纳税服役养着他们不是让他们在遇到天灾时自怨自艾,而是要他们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保住民间太平。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他们的俸禄是哪儿来的?归根结底是来自百姓!国库不会自己长出粮食啊软蛋们!
天灾又不是什么罕见的东西,地方官有几个没经历过天灾的?就你们京城的官娇贵是吧?
封建迷信归封建迷信,迷信的同时能不能把分内之事做好?年前的干劲儿哪儿去了?司隶几百万百姓不是命是吗?
烦死啦!
荀晔一边骂一边写信,骂骂咧咧的同时还得把他近期搜罗到手里的神医们送去颍川以防万一。
大概运气是守恒的,京城那边霉运不断他这边却好运连连,打听了好几年的神医都让他在扬州给找着了。
结果可好,找着了也留不住,还得他熬好几个大夜赶出来防疫手册让他们带去颍川防备瘟疫蔓延。
朝廷能控制住灾情还好,大部分情况下只要没有大规模的死人就不会有疫病,现在朝廷开始摆烂,很难猜不到接下来司隶一带会是什么状况。
也怪他把疫病的事儿忘了,这几年北方没有大规模的疫病,事情闯不到跟前就永远想不起来,等到能想起来也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
这都什么事儿啊?
荀小将军有些抓狂,他想着扬州那么大不能操之过急,发展计划甚至都是按照五年五年来做的。
事实证明的确不能操之过急,从计划到实施也有变故,他的五年计划甚至需要十年才能完成。
要求太高是他的错,鉴于南方没有了北方逃来的大量劳动力,他可以心平气和的接受五年计划变成十年计划的事实。
问题来了,扬州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发展到即便他人不在也能按照他的计划进行的程度?
祖龙魂死秦犹在,百代皆行秦政法。
到他这里就是荀晔虽走计划仍在,继任者依旧按照他的想法来。
啊,头秃。
始皇陛下出现在书房的时候,他们家好大儿正在暴躁的铁头撞桌。
嬴政:???
嬴政:……
他好像来的不是时候。
阿飘陛下来的悄无声息,就这么抱着手臂站在旁边看他们家好大儿表演。
好在荀晔忙的连发疯的时间都只有一小会儿,撞着撞着感觉身上多了道视线,再然后就是抱着阿飘陛下旁边的屏风嗷呜呜呜呜。
“陛下,儿臣过的简直是非人的生活啊!”荀牛牛悲愤不已,“怎么会有朝廷被异象一吓就躺平啊?天灾当头外敌在前,他们这时候躺平真的合适吗?他们是朝廷!朝廷!朝廷!不怕枉死的百姓大半夜到他们家里索命吗?”
气煞他也!真是气煞他也!
在其他人面前不能放肆开骂,在始皇陛下面前可以无所顾忌,没法飞去京城也得骂过瘾了再说。
百姓认可天子受命于天,与此同时他们也是信奉人定胜天的民族,天狗吃个太阳真要意味着亡国的话,全球范围内一年最多出现五次日食怎么说?大汉史官统计出来的日、月食周期大概是一百三十五个朔望月怎么说?
一百三十五个朔望月,算下来差不多就是十一年,大汉至今已有四百年,也没隔十一年就亡一次国啊!
幸好他不姓刘,不然他能气到当场驾崩。
他不姓刘小皇帝却姓刘,也不知道倒霉催的陛下现在是什么心情,估计连骂都没人搭理他。
都是王允的错。
荀晔也是憋久了,直接盘腿坐在地上把离大谱缺大德的王允骂的连头发丝儿都沾着无辜百姓的鲜血。
别以为他脾气好就不会骂人,他骂起人来凶残的要命!
始皇陛下耐心的听气成爆辣牛肉丁的荀牛牛骂人,顺手拿起桌上的情报看了几眼。
看完之后也沉默了。
他这次不该自己来,他应该喊上刘彻一起来。
始皇陛下这么想着,也这么干了。
虽然在那边也能知道这里的情况,但是亲眼看到的感觉总归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