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帽檐下的男人好像笑了一下,根本没有尝试寻找,便平静地回答:“忘带了。”
一种职业的直觉令宋明栖的眉心一跳,他在餐边柜上摸到一支弹簧圆珠笔,神经质地摁压了几下缓解这种不安,也顾不得浏览内容,低下头一挥而就,却不知道自己的后脑和凸起的颈骨在签字时一览无余,男人睨着视线冷冷看着。
很快宋明栖重新直起身,后退一步和对方拉开距离。
维修工身上过高的体温,以及某种并不难闻,但极具荷尔蒙的汗味令他不适。他不习惯和这样的人群接触。
宋明栖快步走到门前,打开家门:“慢走。”
男人第一次稍稍抬头,竟然是非常年轻的一张脸,鼻梁高挺,有一对黑而深的眼睛。他就这样看了他一眼,顺从地走出门外。
送客后,宋明栖回到白板前,将有字的那面重新翻转回来。
上面贴满了现场照片、被害者特征,以及侧写结果的推演过程。
箭头、点与线穿插交错,最右侧的“水彩笔”三个字被圈起来,旁边的硕大问号表明这是悬而未决的关键疑点。
他低头发送了一条微信,随后继续陷入对案件的沉思,就好像刚刚的打扰不过是落入池塘的一小滴雨水,未掀起任何多余的波澜。
大部分人都不会留意。维修工、快递员、外卖员、快车司机,他们是生活的服务者,一秒钟的传递,十分钟的检修,十五分钟的短途,短暂际会,面目都不必留下。
门在身后砰得一声关闭。维修工重新套上外套,随手摆正胸前狭长的铭牌。
上面写着他的名字——周羚。
第2章 索书号s685.12
“性功能障碍是性行为和性感觉的障碍,常表现为性心理和生理反应的异常或缺失,是多种不同症状的总称(我百度的)。大部分患者因为羞耻不会主动来就医,基本上很难发现。”
“sorry,我刚做完一台血管瘤剥除手术,才看到你的信息。”
“怎么了?你男朋友不行?”
翌日中午,接连收到三条新消息的宋明栖盯着和霍帆的聊天界面,反省自己到底是有多愚蠢,才会向一名把百度内容复制给自己的医生求教。
霍帆是宋明栖在广南大学读书时的同窗兼好友,和宋明栖学习心理学不同,霍帆学的是外科医学专业,两个人相识于一节通识课程,很快便一起探讨学术问题,争夺图书馆之星。
在大学时两人的名字常常被一同提起,不仅因为他们特别的性取向,还都是公认的geek,即众人眼中的学术变态、社交白痴。
霍帆毕业后去美国留学,现在在美国的一家私立医院担任外科大夫,而他的男朋友james正是生殖科的医生。
“我目前单身……”宋明栖老老实实回复。
“我以为是那个在图书馆和你用书传纸条的boy上钩了。”霍帆发了一个惊讶的猫猫头,“你不会还在跟人玩纯爱吧?”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聊天内容仅限兴趣爱好。”宋明栖揉了揉被眼镜压酸的山根,“而且我上周都没空去图书馆。”
“oh my god!那难道是你不行了?i’m so sorry!”不知道为什么同样是文字霍帆发出来却自带语音效果,“不过没关系的宋明栖,莱特有多动症,霍金有渐冻症,你这个病问题不大,不会影响你成为伟大的研究员。”
宋明栖无奈地重申,“霍帆,我在出侧写。”
“也对。”霍帆说,“你是0,不行有什么要紧呢?刚才忘了,吓我一跳。”
“……”宋明栖今天第三次深呼吸,“所以到底还有没有其他办法确认?”
过了一会霍帆回复:“刚刚james回我说,30岁以下男性,一个月5-8次是正常频率,可以看看他的频率咯。”
宋明栖把刚刚霍帆发来的问号猫猫头又发回去:“我怎么看?”
“我怎么知道?”霍帆说,“要么你认识他对象,要么你变成他对象。”
“不过……”他继续说道,“一般这类人很排斥异性接触,因为他不能满足对方的需求。而且从美国的司法体系讲,这些都没办法作为证据。我觉得把这个作为突破口,性价比不高。”
宋明栖回复:“好吧,谢谢。”
霍帆说:“对了,我正好有件私事想问你。”
“你说。”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怎么能看出james在床上说我很棒的时候,是不是真心实意的?”
要是换别人霍帆可能已经被拉黑十次了,但只有宋明栖把这个问题当作学术问题在探讨,他认真想了一下:“可以去看保罗·埃克曼的《说谎》。”
“好的谢谢。”霍帆委婉地说,“咱们就是说,有没有稍微浅显易懂一点的。”
“那就米兰达·道尔《谎言心理学》,谎言63。”
“63……好的,我会去看一下。”霍帆连发两个点赞表情,表达如获至宝的心情,“谢谢dr.宋!”
这次包袱埋得太深,无法立刻看到霍帆的反应,令宋明栖有些惆怅。
按灭手机后,他换上衬衣,往包里装了上上周借回来的两本书,准备开车去图书馆。霍帆提醒了他,因为研究新的案子,他除了去学校给学生上课,已经一周没有出门。
广南市图书馆建于1988年,总共三层,楼体不高,像一册打开的图书,上面的金字是广南大学的上一任老校长所题,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宋明栖将借出的书籍归还后,直奔二楼的外国文学分区,走入林立的书架之中,在一个非常偏僻的角落停了下来。
他想看的书依然在架,并没有被借出,他松了口气,照例将这本东野圭吾的《恶意》抽出来,走到落地窗边的桌椅坐下细细翻看。
在自己上一次夹在里面的批注纸上,他如愿看到了另一个陌生读者给他的留言——
“书呆子,你了解ted bundy吗?”
这个读者就是霍帆口中的图书馆boy。
他们第一次发生交集可以追溯到四个月前。
广南靠海,天气极不稳定,短时极端天气说来就来。那天他开车去赴一场讲座,眼看着从晴空万里变成乌云密布,紧接着一场瓢泼大雨混杂冰雹从天而降。
地面立刻积起不浅的雨水,车玻璃劈啪作响,水流蜿蜒,一点视线都捕捉不到。宋明栖迫不得已只能暂时停车,钻进最近的市图书馆消磨时间,等待雨势变小。
一般来说,他在图书馆更倾向阅读心理学方向的专业书籍,不过那天他等雨停就要着急离开,于是选择了有消遣性质的外国文学,打算随便看看。
到卫生间擦干外套后,宋明栖随意翻阅着书架上的图书。
当他翻开《恶意》这本书的时候,有一页纸飘落了下来。
捡起后他发现这是一个陌生读者做的摘抄和批注,夹在大概三十页的地方,显然他目前还没有读完。
上面的字迹非常潦草,甚至算得上狷狂。按照多年的教学经验,宋明栖猜测大概是一个男青年。
不过最吸引宋明栖注意的是,这位读者摘抄的内容都非常特别。
比如“您有什么话想对杀害日高先生的凶手说吗”“发现尸体的人”“日高是怎样被杀死的”等等,显然这些并不是什么金句,也不是推动剧情的重要段落,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片段,但这个读者在书写的时候力透纸背,还在后面打上了一连串大大的问号。
宋明栖不知道这个人为什么要抄录它们,觉得有些古怪。
雨势渐渐变小,出于某种直觉,他从自己的笔记本上也撕下一张纸留言:
“您好,能否和我分享一下阅读感受,以及这些句摘的妙处?”
他将这张纸同样夹进书里重新放回到书架上,走出图书馆以后,他忙于工作,很快就将这件事抛诸脑后。
直到一个星期后,他照例来到图书馆借阅,从洗手间出来时无意间看到外国文学专区的牌子,这才想起了那本书。
怀着某种期待的心情,他将它抽出来,看到那个读者竟然真的在他的留言后面回复了。
“这不是摘抄,只是我在思考时需要随手写点东西。”
“阅读感受不是太好,外国译本对我来说有些难度,很多东西我没有见过,比如八重樱。”
宋明栖想了想,掏出钢笔在后面写道:“索书号s685.12,可以看到八重樱图解。”
一个星期后,他再次收到这个读者的回复——
“你知道nerd是什么意思吗?”
宋明栖的人生中收到类似的评价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虽然不太友好,但不至于感到生气。
“你觉得我是书呆子。那你是什么样的人?”出于某种反击心理,宋明栖继续写道,“你二十出头,男性,也许是附近学校的大学生。儿时可能是左撇子,后来被矫正,身高应该在180以上?”
陌生读者:“你怎么知道?你认识我?(附画一朵愤怒的小火苗)”
一种职业的直觉令宋明栖的眉心一跳,他在餐边柜上摸到一支弹簧圆珠笔,神经质地摁压了几下缓解这种不安,也顾不得浏览内容,低下头一挥而就,却不知道自己的后脑和凸起的颈骨在签字时一览无余,男人睨着视线冷冷看着。
很快宋明栖重新直起身,后退一步和对方拉开距离。
维修工身上过高的体温,以及某种并不难闻,但极具荷尔蒙的汗味令他不适。他不习惯和这样的人群接触。
宋明栖快步走到门前,打开家门:“慢走。”
男人第一次稍稍抬头,竟然是非常年轻的一张脸,鼻梁高挺,有一对黑而深的眼睛。他就这样看了他一眼,顺从地走出门外。
送客后,宋明栖回到白板前,将有字的那面重新翻转回来。
上面贴满了现场照片、被害者特征,以及侧写结果的推演过程。
箭头、点与线穿插交错,最右侧的“水彩笔”三个字被圈起来,旁边的硕大问号表明这是悬而未决的关键疑点。
他低头发送了一条微信,随后继续陷入对案件的沉思,就好像刚刚的打扰不过是落入池塘的一小滴雨水,未掀起任何多余的波澜。
大部分人都不会留意。维修工、快递员、外卖员、快车司机,他们是生活的服务者,一秒钟的传递,十分钟的检修,十五分钟的短途,短暂际会,面目都不必留下。
门在身后砰得一声关闭。维修工重新套上外套,随手摆正胸前狭长的铭牌。
上面写着他的名字——周羚。
第2章 索书号s685.12
“性功能障碍是性行为和性感觉的障碍,常表现为性心理和生理反应的异常或缺失,是多种不同症状的总称(我百度的)。大部分患者因为羞耻不会主动来就医,基本上很难发现。”
“sorry,我刚做完一台血管瘤剥除手术,才看到你的信息。”
“怎么了?你男朋友不行?”
翌日中午,接连收到三条新消息的宋明栖盯着和霍帆的聊天界面,反省自己到底是有多愚蠢,才会向一名把百度内容复制给自己的医生求教。
霍帆是宋明栖在广南大学读书时的同窗兼好友,和宋明栖学习心理学不同,霍帆学的是外科医学专业,两个人相识于一节通识课程,很快便一起探讨学术问题,争夺图书馆之星。
在大学时两人的名字常常被一同提起,不仅因为他们特别的性取向,还都是公认的geek,即众人眼中的学术变态、社交白痴。
霍帆毕业后去美国留学,现在在美国的一家私立医院担任外科大夫,而他的男朋友james正是生殖科的医生。
“我目前单身……”宋明栖老老实实回复。
“我以为是那个在图书馆和你用书传纸条的boy上钩了。”霍帆发了一个惊讶的猫猫头,“你不会还在跟人玩纯爱吧?”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聊天内容仅限兴趣爱好。”宋明栖揉了揉被眼镜压酸的山根,“而且我上周都没空去图书馆。”
“oh my god!那难道是你不行了?i’m so sorry!”不知道为什么同样是文字霍帆发出来却自带语音效果,“不过没关系的宋明栖,莱特有多动症,霍金有渐冻症,你这个病问题不大,不会影响你成为伟大的研究员。”
宋明栖无奈地重申,“霍帆,我在出侧写。”
“也对。”霍帆说,“你是0,不行有什么要紧呢?刚才忘了,吓我一跳。”
“……”宋明栖今天第三次深呼吸,“所以到底还有没有其他办法确认?”
过了一会霍帆回复:“刚刚james回我说,30岁以下男性,一个月5-8次是正常频率,可以看看他的频率咯。”
宋明栖把刚刚霍帆发来的问号猫猫头又发回去:“我怎么看?”
“我怎么知道?”霍帆说,“要么你认识他对象,要么你变成他对象。”
“不过……”他继续说道,“一般这类人很排斥异性接触,因为他不能满足对方的需求。而且从美国的司法体系讲,这些都没办法作为证据。我觉得把这个作为突破口,性价比不高。”
宋明栖回复:“好吧,谢谢。”
霍帆说:“对了,我正好有件私事想问你。”
“你说。”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怎么能看出james在床上说我很棒的时候,是不是真心实意的?”
要是换别人霍帆可能已经被拉黑十次了,但只有宋明栖把这个问题当作学术问题在探讨,他认真想了一下:“可以去看保罗·埃克曼的《说谎》。”
“好的谢谢。”霍帆委婉地说,“咱们就是说,有没有稍微浅显易懂一点的。”
“那就米兰达·道尔《谎言心理学》,谎言63。”
“63……好的,我会去看一下。”霍帆连发两个点赞表情,表达如获至宝的心情,“谢谢dr.宋!”
这次包袱埋得太深,无法立刻看到霍帆的反应,令宋明栖有些惆怅。
按灭手机后,他换上衬衣,往包里装了上上周借回来的两本书,准备开车去图书馆。霍帆提醒了他,因为研究新的案子,他除了去学校给学生上课,已经一周没有出门。
广南市图书馆建于1988年,总共三层,楼体不高,像一册打开的图书,上面的金字是广南大学的上一任老校长所题,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宋明栖将借出的书籍归还后,直奔二楼的外国文学分区,走入林立的书架之中,在一个非常偏僻的角落停了下来。
他想看的书依然在架,并没有被借出,他松了口气,照例将这本东野圭吾的《恶意》抽出来,走到落地窗边的桌椅坐下细细翻看。
在自己上一次夹在里面的批注纸上,他如愿看到了另一个陌生读者给他的留言——
“书呆子,你了解ted bundy吗?”
这个读者就是霍帆口中的图书馆boy。
他们第一次发生交集可以追溯到四个月前。
广南靠海,天气极不稳定,短时极端天气说来就来。那天他开车去赴一场讲座,眼看着从晴空万里变成乌云密布,紧接着一场瓢泼大雨混杂冰雹从天而降。
地面立刻积起不浅的雨水,车玻璃劈啪作响,水流蜿蜒,一点视线都捕捉不到。宋明栖迫不得已只能暂时停车,钻进最近的市图书馆消磨时间,等待雨势变小。
一般来说,他在图书馆更倾向阅读心理学方向的专业书籍,不过那天他等雨停就要着急离开,于是选择了有消遣性质的外国文学,打算随便看看。
到卫生间擦干外套后,宋明栖随意翻阅着书架上的图书。
当他翻开《恶意》这本书的时候,有一页纸飘落了下来。
捡起后他发现这是一个陌生读者做的摘抄和批注,夹在大概三十页的地方,显然他目前还没有读完。
上面的字迹非常潦草,甚至算得上狷狂。按照多年的教学经验,宋明栖猜测大概是一个男青年。
不过最吸引宋明栖注意的是,这位读者摘抄的内容都非常特别。
比如“您有什么话想对杀害日高先生的凶手说吗”“发现尸体的人”“日高是怎样被杀死的”等等,显然这些并不是什么金句,也不是推动剧情的重要段落,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片段,但这个读者在书写的时候力透纸背,还在后面打上了一连串大大的问号。
宋明栖不知道这个人为什么要抄录它们,觉得有些古怪。
雨势渐渐变小,出于某种直觉,他从自己的笔记本上也撕下一张纸留言:
“您好,能否和我分享一下阅读感受,以及这些句摘的妙处?”
他将这张纸同样夹进书里重新放回到书架上,走出图书馆以后,他忙于工作,很快就将这件事抛诸脑后。
直到一个星期后,他照例来到图书馆借阅,从洗手间出来时无意间看到外国文学专区的牌子,这才想起了那本书。
怀着某种期待的心情,他将它抽出来,看到那个读者竟然真的在他的留言后面回复了。
“这不是摘抄,只是我在思考时需要随手写点东西。”
“阅读感受不是太好,外国译本对我来说有些难度,很多东西我没有见过,比如八重樱。”
宋明栖想了想,掏出钢笔在后面写道:“索书号s685.12,可以看到八重樱图解。”
一个星期后,他再次收到这个读者的回复——
“你知道nerd是什么意思吗?”
宋明栖的人生中收到类似的评价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虽然不太友好,但不至于感到生气。
“你觉得我是书呆子。那你是什么样的人?”出于某种反击心理,宋明栖继续写道,“你二十出头,男性,也许是附近学校的大学生。儿时可能是左撇子,后来被矫正,身高应该在180以上?”
陌生读者:“你怎么知道?你认识我?(附画一朵愤怒的小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