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罗 第8节
尉戈的视线在三人身上转了一圈,还是很难下定决心,只是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他的态度既不是疏离也不是欣喜,态度含糊,舒仪也不见怪,转开话题:“侯爷练过武?”
“练过……跟府里的武师学过几年功夫。”
舒仪笑了笑:“我想也是,侯爷一人从劫杀中逃脱性命,必不是偶然。”
尉戈闻言,想起了在树林里挡在他身前的李俊,心中一痛,表情僵硬地说道:“也只会几招粗浅功夫,能逃脱性命全靠侍卫舍身成全。”
舒仪叹道:“侯爷的侍卫全部都护主身亡,只怕侯爷还会遇到行刺,不知侯爷府上还有没有侍卫,可以在养伤这段时间调来?”
尉戈叹了口气:“这次去永乐城,我已经把府里无用之人全遣散了,府中下人全带在身边,谁知会让他们在这里丧命……”话到这里,他突然警觉,舒仪状似语出无心,怎么句句都像是旁敲侧击?
舒仪见他神色悲伤,忽而又有些复杂,又道:“侯爷也不必太过伤怀,回永乐城的途中,我弟弟舒轩会护卫侯爷。”
尉戈抬起眼看向舒轩,心里苦笑:居然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口中却道:“那就有劳了。”
舒轩容色平静地回答:“侯爷客气了。”
舒仪的眸光在流连在房内,漫不经心地说道:“听说侯爷已经有十七年没有回过永乐城了?”
尉戈挑起眉,眼神凝重。他记得,离开永乐城时他正好十岁——宁远侯是杜老王爷妾室所生的第三子,性格娇纵无理,自幼不受王爷的喜爱,十二岁时调戏前来王府做客的官员女眷,王爷为此大怒,将他遣到昆州边界的小县,也算眼不见为净。如今算来,跟随宁远侯离开永乐城,正好十七年了。
“的确有十七年了,”尉戈想到这里,低笑出声,盯着舒仪,语气隐隐冰冷,“想必许多故人都已不认识我了!”
房中一时静谧无声,远远的听到院中叽叽喳喳的鸟鸣,格外清脆动人。
“这天好热啊,”舒仪展眉一笑,像是没有注意到尉戈的话语,以袖为扇甩了两下,“说了这么多话,侯爷怕是累了,我们不打扰了。”
三人施礼离开。舒仪最后一个跨出房门,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房中正摆着一面屏风,隔绝了内外的视线。她试探性地对着里面喊:“杜若晋?”
尉戈半瞌眼,紧张的精神才刚松懈,骤然听到这个名字,心神为之一颤,张开口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半晌才冷冷道:“即使你是舒家子弟,这样直呼本侯的名字,也太放肆了!”话说完,他手心已捏满了汗。
屏风后什么声音也没有,尉戈忍着伤口的不适,坐起半个身子,往外张望。房门大开,晨曦洒进房中,带着一种特有的瑰丽色彩,房门前,却已没有半个人影。
******
宁远侯在覃乡养伤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这正是给了昆州大小官员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大量的珍贵的药材和官员的礼单往覃乡县令府邸送来。头几天,送来的大都是名贵药材,接着陆续而来的是一些金玉古玩,这些都还好处理,最让覃乡知县头疼的是,居然有两个官员别出心裁,送来了两个千娇百媚的舞姬。
县令府并不大,东厢住进了宁远侯,西厢让给了舒家姐弟,如今又多了两个娇客,在这样下去,恐怕自己就要搬到大街上去睡了,张任知苦恼的想。
这件事很快就让正在养伤的宁远侯知道了,他面色铁青,扔了一句话:从哪里来的就让她们回哪里去。
很快,昆州又有了新传闻,宁远侯劫后余生,性情大变。
初夏转眼已过去,芳华早谢,天气燥热,昆州的热又与别处不同,湿闷难耐。舒仪在四季中最惧怕酷暑,初来几日还能忍受,随着天气的变热,她渐有不胜之感。
张任知立刻命人将西瓜放在篮中,在清晨泡入井中。每到午时,暑气逼人,把西瓜取来给舒仪食用,清热解暑,凉爽无比。舒仪大喜,此时西瓜刚从西域传入启陵,京城少有,她每日午时以西瓜为食,兴致好时,和舒轩一起,抱着西瓜到宁远侯处一起享用。
宁远侯对舒仪大有防备之态,每次见舒仪和舒轩抱着西瓜而来,啼笑皆非。
舒仪再也没有试探性地提过问题,每日只是避暑谈笑,宁远侯也仿佛忘记了当日直呼其名的事,态度渐渐软化。
这日,暑气正浓,舒仪带着西瓜走进房中,看到宁远侯坐在窗前看书,略有些惊讶:“侯爷的伤已经好了吗?”
“前几日已经好了,”尉戈抬起头,眼光扫过她提着的西瓜,笑道,“又是西瓜?”
“我只恨不能晚上也抱着西瓜睡。”舒仪宝贝地拍了拍手中的瓜,放在桌上,大方地撩起袍角,坐在没有阳光照射的阴暗处。尉戈却直对着窗外的夏日骄阳,他大病初愈,体虚气弱,身体只感到有丝阴冷,半点不觉酷暑。
舒仪看着如此情景,佩服无比,注意到他书页半晌没有翻动,开口道:“侯爷是有心事?”
尉戈合上书,淡然道:“昆州今年水患成灾,良田被淹,灾民流离失所,我想出去看看情况到底如何了。”
舒仪有些诧异,望着宁远侯,他眸底始终有一抹悲色,没有半分假装的痕迹,微笑道:“这有什么难的,这些天,张县令招来二十几个有武功底子的青年,舒轩正在训练他们,过几天,有了侍卫随行,侯爷就可以出门了。”
这个出行机会很快就来了。
尉戈看着院中一众威武出众的侍卫,惊讶地看着张任知,张任知笑着摇头,意思是“这可不是我的功劳”。
张任知招来的,都是覃乡青壮男子,其中包括他的儿子。本来想找个武师将这些人好好调(tiao)教一番,这日正好被舒仪看见了,二话不说,笑眯眯地把这训练的责任包揽了。张任知不敢忤逆,只好听之任之。
舒仪每日在院中乘凉,自然而然就变成了舒轩来训练。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方法,短短一个月,就让侍卫们焕然一新,多出了威武之气。张任知对其训练方法感到好奇,曾偷偷问过几个侍卫,几人都是脸皮抽筋地说:“大人,您别问了,一想起就是恶梦啊。”
张任知偷偷看了舒仪和舒轩一眼,心想:年纪轻轻倒不可小觑了,到底是来自舒家的。
尉戈决定去覃乡县的东面,张任知大惊,那里聚集着一群流民,怎敢让宁远侯犯险,一力劝说:“侯爷,万万不可去那里,流民无知,万一冲撞了您……”
“无妨,”尉戈态度坚硬地道,“我就去看看。”
一行人围着宁远侯往县城东面而去。覃乡的位置靠近昆州西方,民风淳朴,街道清洁,县城虽然不大,却是气象万千,显出一县长官管理有方。张任知带着众人走过主街,面有得色。
“张县令,”舒仪笑指前方,说道,“你们这街上怎么看不到女子?”
众人听她这么说,望向前方,果不其然,路上走的都是男子,其余就只剩下一些年迈的老妇。
张任知稍一细想,便知道其中原因。前几日他已通知手下,侯爷这几日要出行——这宁远侯贪花好色,强抢民女,那是世人皆知,如今街上哪还有妙龄女子敢孤身行走。
这个原因他当然不会当众说出来,只能干笑着打哈哈,转过头,正好看到舒仪一脸捉狭。
尉戈脸上不免有些尴尬,装作不闻。
街道渐渐变窄,热闹升平的景象很快被抛到身后。县城的东面一片潦倒,想是张任知也未曾来过,大批流民被官兵挡在县城外。无处可睡,就以地为枕,以天为席。到处搭建着一些简陋的茅屋,几个衣衫褴褛的妇女围着一个临时搭起锅,不知在煮什么。走近了,还能闻到一阵酸臭的气味。
守卫在县城东面的士兵看到张任知来了,拦着说:“大人就不要过去了,那些乱民进不了县。”
张任知暗骂他不懂察言观色,调来一队士兵,陪同宁远侯等人走出县城。
那一片流民看到有达官贵人走了过来,先是瞠目结舌,反应过来之后,很快围了过来。
“大人,我们家乡的田被淹了,无家可回了。”
“大人帮帮我们吧……”
“我娘被淹死了……”
被流民围住,再也无法前行。舒仪看着周围,开始感到无措,口舌干燥,不知该讲什么好。
舒轩也显出动容的神色,轻声叹息。
回府的路上,宁远侯脸色森然,像是一块化不开的千年寒冰。
众皆默然。
第10章
入夜,舒仪辗转反侧,难以入睡,随意披了件外袍,走出厢房。
凉风阵阵拂面,她精神为之一爽,抬头一望,暮色低垂,宝蓝色的天穹仿佛伸手可及,一轮冰月孤独地挂在树梢上,月色如乳,泄了一地清华,草木如披银泽。
像是还在江陵的梨园里,那里的月色也是这样的美好,她如是想,仰首一笑,今日种种在脑中一晃而过,连带着扯起了她深潜心底的思念,无可遏止地涌来。借着月色,她低头看着右手腕上戴着的那个黑色镯子,以指腹轻轻摩挲着上面交错的纹路,低头沉吟。
“舒仪?”
听到唤声,她侧过头,院中栽着两棵枣树,月光青碧如水,映着随风作响的树影,婆娑如画。树下站着颀长如劲竹的身影,绛色衣袂随风而动,于暮色中若隐若现。
“侯爷,”舒仪眨眼,片刻才缓过神来,唇角含笑,走上前,“怎么?侯爷也睡不着吗?”
“酒兴大发,想喝两杯。”晃晃手中的两个酒壶,尉戈道。
舒仪眸光一转,看着那两个枣红色酒壶,道:“侯爷刚刚伤愈,喝酒怕是会伤身的吧。”
“这伤都没要我的命,难道区区几杯酒就能送我见阎王。”尉戈哈哈一笑,提着酒壶走到廊下,就地坐在台阶上,对舒仪说道,“侍卫都被我支开了,想不到碰上你。”
舒仪见他这样举动,略感讶然,眸中闪过一丝不可捉摸的光芒,笑道:“侯爷真性情。”
尉戈扯开酒壶封口,将酒壶口倾斜,壶中一半的酒倾泻在地上,醇香袭人。
“酒兴大发,可是陪我喝酒的人,已经长眠覃乡了。”看着酒液渗入土中,他轻声叹息。
舒仪缓步来到廊下,悠然坐下:“侯爷不易多饮,那一壶酒就让给我吧。”
任由她抓走酒壶,尉戈道:“这酒只怕你喝不惯。”
举起酒壶就口而饮,仿佛火烧似的一团窜进喉口,她呛地一时说不出话,眉角高扬。
“这可不是什么好酒。五文钱,随处都可以打一壶,像你这样世家小姐,喝不惯吧。”尉戈稍带讥诮地说道,看向沉默不语的她,月泽光润,兜了她一身的清辉,他平日见她肤色素白,此刻更像是美玉,隐隐带有透明光泽,烈酒入喉,脸颊上熏出些微红润,真如落锦红霞,头发随意地束起,此时倒有几根调皮的发丝随风轻抚她唇边轻漫的笑,仿若淡墨勾勒而出,掩不住的清扬洒脱。
他目不转睛地注视她良久,心里无端有些烦躁,忙撇开视线。
看这地上隐现的酒渍,舒仪又抿了一口酒,问道:“什么故人,能让侯爷亲自祭酒?”
他皱眉,忆起往事种种,道:“如果不是他,我定然死于覃乡外的那场劫杀。”
晚风徐徐,院中枝叶簌簌轻响,如人低语,又如细雨缠绵,夜色愈浓,天幕如墨,越显地一轮冰月如水青碧。
尉戈提起酒壶,猛灌了一口,身上暖了起来,望着院中寂寥,不由想起——曾经和李俊一起把酒言欢,李俊戏言:你我俩兄弟,有今生没来世,有难,大哥我顶,有福,你我同享——如今竟然一语成谶。心头说不出的苦闷,多日来的压抑一泻而出,尉戈苦笑道:“有今生没来世……你抛下兄弟一个人走了,真他妈不讲义气。”
他偏过脸,仰脖子又喝一口,看着舒仪:“你笑我粗鲁是不是?呵呵,你们门阀子弟,王侯贵胄,出身高贵,自然不懂这些。”
舒仪笑着摇头,尉戈却好像没有看见,目光落在远处,满面悲色:“你今天看到没有,有多少流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回,你根本就不知道,有的人,可以为了几两银子,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卖了,可是能怪他们吗?不能,实在是日子过不下去了……王侯占几成,贫苦百姓占几成?你们穿着绫罗绸缎草荐他人性命,凭什么?就凭命好?”
舒仪怔住,看着尉戈大口灌着酒,狂笑如哭。
“大哥常说不甘心,屈居人下,苟延残喘,算什么男儿本色,如果能谋得一官半职,使得一方百姓尽得衣食饭饱,方才心满意足。可我如今算什么,阎王面前走一遭,竟然连自己都不认识了,这么多……这么多人衣食无所依,妻离子散,我……我算什么……”
将心中愤懑发泄一通,尉戈脸色苍白,耳根却是通红,喃喃道:“男儿在世,当争作人杰……。”
当争作人杰!
舒仪将这话含在嘴里念了一遍,眉心蹙起。尉戈已是酒酣耳热,静坐廊下,半垂着眼,似是忆起了过去,神情迷茫空洞。
“侯爷,”舒仪仍旧小口小口地品着酒,“争作人杰,对如今的你来说,也并非这么难。”
尉戈一颤:“人杰?我连自己都不认识了,还作什么人杰……”
绽出笑容,她一脸从容:“侯爷是杜若晋,未来的昆州之主。”
他倏地睁开眼,森冷地道:“你早已经知道了不是吗?”见第一面的时候,虽然他不知道哪里出了破绽,但是可以肯定,她从那时候起就已经知道他并不是宁远侯。
“我是舒家第七女,前来昆州只为辅佐侯爷。”舒仪纹丝不动,眸瞳冷敛,直直地对上尉戈的目光,截断了他的试探。
尉戈看着舒仪,仿佛要看透她似的,目光深远,对视半晌,终是长长一声叹息:“还请你倾力帮我。”
舒仪复又笑:“侯爷放心。”
尉戈亦是微微一笑,老话重提地说道:“覃乡一县就已经有这么多流民,昆州之内真不知道受水患所害有多少人。”
舒仪道:“这倒容易,回到了永乐城,一则,向朝廷上书,请求拨款赈灾,二则,调度昆州内的粮食储量,必能解灾民之难。”
尉戈点点头,想了又想,神色有些为难,说道:“离开永乐城已经十七年了,要想接管王府只怕要下大功夫,我的名声……”
舒仪眉眼舒展,笑的狡黠无比:“想必侯爷也发现了,覃乡县令治理有方,一县事物井井有条,而且他为人极善变通,是巧智善谋之人,侯爷不妨带他一同回永乐城,他是寒士出身,侯爷给他这个恩惠,他肯定会感激侯爷,不会有二心。永乐城的情况我们都还不清楚,侯爷身边有可信之人,做事才方便。最重要的一点,他是救起侯爷的人,说什么也不能把他放在覃乡,万一以后有了什么纰漏也可以尽早防范。回到永乐城,侯爷尽可礼贤下士,招纳贤才,对于真正贤能的人,侯爷不妨可以破格提拔,何论出身。只要侯爷这么做,用不了多久,自然会有贤士汇聚而来。”
他的态度既不是疏离也不是欣喜,态度含糊,舒仪也不见怪,转开话题:“侯爷练过武?”
“练过……跟府里的武师学过几年功夫。”
舒仪笑了笑:“我想也是,侯爷一人从劫杀中逃脱性命,必不是偶然。”
尉戈闻言,想起了在树林里挡在他身前的李俊,心中一痛,表情僵硬地说道:“也只会几招粗浅功夫,能逃脱性命全靠侍卫舍身成全。”
舒仪叹道:“侯爷的侍卫全部都护主身亡,只怕侯爷还会遇到行刺,不知侯爷府上还有没有侍卫,可以在养伤这段时间调来?”
尉戈叹了口气:“这次去永乐城,我已经把府里无用之人全遣散了,府中下人全带在身边,谁知会让他们在这里丧命……”话到这里,他突然警觉,舒仪状似语出无心,怎么句句都像是旁敲侧击?
舒仪见他神色悲伤,忽而又有些复杂,又道:“侯爷也不必太过伤怀,回永乐城的途中,我弟弟舒轩会护卫侯爷。”
尉戈抬起眼看向舒轩,心里苦笑:居然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口中却道:“那就有劳了。”
舒轩容色平静地回答:“侯爷客气了。”
舒仪的眸光在流连在房内,漫不经心地说道:“听说侯爷已经有十七年没有回过永乐城了?”
尉戈挑起眉,眼神凝重。他记得,离开永乐城时他正好十岁——宁远侯是杜老王爷妾室所生的第三子,性格娇纵无理,自幼不受王爷的喜爱,十二岁时调戏前来王府做客的官员女眷,王爷为此大怒,将他遣到昆州边界的小县,也算眼不见为净。如今算来,跟随宁远侯离开永乐城,正好十七年了。
“的确有十七年了,”尉戈想到这里,低笑出声,盯着舒仪,语气隐隐冰冷,“想必许多故人都已不认识我了!”
房中一时静谧无声,远远的听到院中叽叽喳喳的鸟鸣,格外清脆动人。
“这天好热啊,”舒仪展眉一笑,像是没有注意到尉戈的话语,以袖为扇甩了两下,“说了这么多话,侯爷怕是累了,我们不打扰了。”
三人施礼离开。舒仪最后一个跨出房门,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房中正摆着一面屏风,隔绝了内外的视线。她试探性地对着里面喊:“杜若晋?”
尉戈半瞌眼,紧张的精神才刚松懈,骤然听到这个名字,心神为之一颤,张开口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半晌才冷冷道:“即使你是舒家子弟,这样直呼本侯的名字,也太放肆了!”话说完,他手心已捏满了汗。
屏风后什么声音也没有,尉戈忍着伤口的不适,坐起半个身子,往外张望。房门大开,晨曦洒进房中,带着一种特有的瑰丽色彩,房门前,却已没有半个人影。
******
宁远侯在覃乡养伤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这正是给了昆州大小官员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大量的珍贵的药材和官员的礼单往覃乡县令府邸送来。头几天,送来的大都是名贵药材,接着陆续而来的是一些金玉古玩,这些都还好处理,最让覃乡知县头疼的是,居然有两个官员别出心裁,送来了两个千娇百媚的舞姬。
县令府并不大,东厢住进了宁远侯,西厢让给了舒家姐弟,如今又多了两个娇客,在这样下去,恐怕自己就要搬到大街上去睡了,张任知苦恼的想。
这件事很快就让正在养伤的宁远侯知道了,他面色铁青,扔了一句话:从哪里来的就让她们回哪里去。
很快,昆州又有了新传闻,宁远侯劫后余生,性情大变。
初夏转眼已过去,芳华早谢,天气燥热,昆州的热又与别处不同,湿闷难耐。舒仪在四季中最惧怕酷暑,初来几日还能忍受,随着天气的变热,她渐有不胜之感。
张任知立刻命人将西瓜放在篮中,在清晨泡入井中。每到午时,暑气逼人,把西瓜取来给舒仪食用,清热解暑,凉爽无比。舒仪大喜,此时西瓜刚从西域传入启陵,京城少有,她每日午时以西瓜为食,兴致好时,和舒轩一起,抱着西瓜到宁远侯处一起享用。
宁远侯对舒仪大有防备之态,每次见舒仪和舒轩抱着西瓜而来,啼笑皆非。
舒仪再也没有试探性地提过问题,每日只是避暑谈笑,宁远侯也仿佛忘记了当日直呼其名的事,态度渐渐软化。
这日,暑气正浓,舒仪带着西瓜走进房中,看到宁远侯坐在窗前看书,略有些惊讶:“侯爷的伤已经好了吗?”
“前几日已经好了,”尉戈抬起头,眼光扫过她提着的西瓜,笑道,“又是西瓜?”
“我只恨不能晚上也抱着西瓜睡。”舒仪宝贝地拍了拍手中的瓜,放在桌上,大方地撩起袍角,坐在没有阳光照射的阴暗处。尉戈却直对着窗外的夏日骄阳,他大病初愈,体虚气弱,身体只感到有丝阴冷,半点不觉酷暑。
舒仪看着如此情景,佩服无比,注意到他书页半晌没有翻动,开口道:“侯爷是有心事?”
尉戈合上书,淡然道:“昆州今年水患成灾,良田被淹,灾民流离失所,我想出去看看情况到底如何了。”
舒仪有些诧异,望着宁远侯,他眸底始终有一抹悲色,没有半分假装的痕迹,微笑道:“这有什么难的,这些天,张县令招来二十几个有武功底子的青年,舒轩正在训练他们,过几天,有了侍卫随行,侯爷就可以出门了。”
这个出行机会很快就来了。
尉戈看着院中一众威武出众的侍卫,惊讶地看着张任知,张任知笑着摇头,意思是“这可不是我的功劳”。
张任知招来的,都是覃乡青壮男子,其中包括他的儿子。本来想找个武师将这些人好好调(tiao)教一番,这日正好被舒仪看见了,二话不说,笑眯眯地把这训练的责任包揽了。张任知不敢忤逆,只好听之任之。
舒仪每日在院中乘凉,自然而然就变成了舒轩来训练。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方法,短短一个月,就让侍卫们焕然一新,多出了威武之气。张任知对其训练方法感到好奇,曾偷偷问过几个侍卫,几人都是脸皮抽筋地说:“大人,您别问了,一想起就是恶梦啊。”
张任知偷偷看了舒仪和舒轩一眼,心想:年纪轻轻倒不可小觑了,到底是来自舒家的。
尉戈决定去覃乡县的东面,张任知大惊,那里聚集着一群流民,怎敢让宁远侯犯险,一力劝说:“侯爷,万万不可去那里,流民无知,万一冲撞了您……”
“无妨,”尉戈态度坚硬地道,“我就去看看。”
一行人围着宁远侯往县城东面而去。覃乡的位置靠近昆州西方,民风淳朴,街道清洁,县城虽然不大,却是气象万千,显出一县长官管理有方。张任知带着众人走过主街,面有得色。
“张县令,”舒仪笑指前方,说道,“你们这街上怎么看不到女子?”
众人听她这么说,望向前方,果不其然,路上走的都是男子,其余就只剩下一些年迈的老妇。
张任知稍一细想,便知道其中原因。前几日他已通知手下,侯爷这几日要出行——这宁远侯贪花好色,强抢民女,那是世人皆知,如今街上哪还有妙龄女子敢孤身行走。
这个原因他当然不会当众说出来,只能干笑着打哈哈,转过头,正好看到舒仪一脸捉狭。
尉戈脸上不免有些尴尬,装作不闻。
街道渐渐变窄,热闹升平的景象很快被抛到身后。县城的东面一片潦倒,想是张任知也未曾来过,大批流民被官兵挡在县城外。无处可睡,就以地为枕,以天为席。到处搭建着一些简陋的茅屋,几个衣衫褴褛的妇女围着一个临时搭起锅,不知在煮什么。走近了,还能闻到一阵酸臭的气味。
守卫在县城东面的士兵看到张任知来了,拦着说:“大人就不要过去了,那些乱民进不了县。”
张任知暗骂他不懂察言观色,调来一队士兵,陪同宁远侯等人走出县城。
那一片流民看到有达官贵人走了过来,先是瞠目结舌,反应过来之后,很快围了过来。
“大人,我们家乡的田被淹了,无家可回了。”
“大人帮帮我们吧……”
“我娘被淹死了……”
被流民围住,再也无法前行。舒仪看着周围,开始感到无措,口舌干燥,不知该讲什么好。
舒轩也显出动容的神色,轻声叹息。
回府的路上,宁远侯脸色森然,像是一块化不开的千年寒冰。
众皆默然。
第10章
入夜,舒仪辗转反侧,难以入睡,随意披了件外袍,走出厢房。
凉风阵阵拂面,她精神为之一爽,抬头一望,暮色低垂,宝蓝色的天穹仿佛伸手可及,一轮冰月孤独地挂在树梢上,月色如乳,泄了一地清华,草木如披银泽。
像是还在江陵的梨园里,那里的月色也是这样的美好,她如是想,仰首一笑,今日种种在脑中一晃而过,连带着扯起了她深潜心底的思念,无可遏止地涌来。借着月色,她低头看着右手腕上戴着的那个黑色镯子,以指腹轻轻摩挲着上面交错的纹路,低头沉吟。
“舒仪?”
听到唤声,她侧过头,院中栽着两棵枣树,月光青碧如水,映着随风作响的树影,婆娑如画。树下站着颀长如劲竹的身影,绛色衣袂随风而动,于暮色中若隐若现。
“侯爷,”舒仪眨眼,片刻才缓过神来,唇角含笑,走上前,“怎么?侯爷也睡不着吗?”
“酒兴大发,想喝两杯。”晃晃手中的两个酒壶,尉戈道。
舒仪眸光一转,看着那两个枣红色酒壶,道:“侯爷刚刚伤愈,喝酒怕是会伤身的吧。”
“这伤都没要我的命,难道区区几杯酒就能送我见阎王。”尉戈哈哈一笑,提着酒壶走到廊下,就地坐在台阶上,对舒仪说道,“侍卫都被我支开了,想不到碰上你。”
舒仪见他这样举动,略感讶然,眸中闪过一丝不可捉摸的光芒,笑道:“侯爷真性情。”
尉戈扯开酒壶封口,将酒壶口倾斜,壶中一半的酒倾泻在地上,醇香袭人。
“酒兴大发,可是陪我喝酒的人,已经长眠覃乡了。”看着酒液渗入土中,他轻声叹息。
舒仪缓步来到廊下,悠然坐下:“侯爷不易多饮,那一壶酒就让给我吧。”
任由她抓走酒壶,尉戈道:“这酒只怕你喝不惯。”
举起酒壶就口而饮,仿佛火烧似的一团窜进喉口,她呛地一时说不出话,眉角高扬。
“这可不是什么好酒。五文钱,随处都可以打一壶,像你这样世家小姐,喝不惯吧。”尉戈稍带讥诮地说道,看向沉默不语的她,月泽光润,兜了她一身的清辉,他平日见她肤色素白,此刻更像是美玉,隐隐带有透明光泽,烈酒入喉,脸颊上熏出些微红润,真如落锦红霞,头发随意地束起,此时倒有几根调皮的发丝随风轻抚她唇边轻漫的笑,仿若淡墨勾勒而出,掩不住的清扬洒脱。
他目不转睛地注视她良久,心里无端有些烦躁,忙撇开视线。
看这地上隐现的酒渍,舒仪又抿了一口酒,问道:“什么故人,能让侯爷亲自祭酒?”
他皱眉,忆起往事种种,道:“如果不是他,我定然死于覃乡外的那场劫杀。”
晚风徐徐,院中枝叶簌簌轻响,如人低语,又如细雨缠绵,夜色愈浓,天幕如墨,越显地一轮冰月如水青碧。
尉戈提起酒壶,猛灌了一口,身上暖了起来,望着院中寂寥,不由想起——曾经和李俊一起把酒言欢,李俊戏言:你我俩兄弟,有今生没来世,有难,大哥我顶,有福,你我同享——如今竟然一语成谶。心头说不出的苦闷,多日来的压抑一泻而出,尉戈苦笑道:“有今生没来世……你抛下兄弟一个人走了,真他妈不讲义气。”
他偏过脸,仰脖子又喝一口,看着舒仪:“你笑我粗鲁是不是?呵呵,你们门阀子弟,王侯贵胄,出身高贵,自然不懂这些。”
舒仪笑着摇头,尉戈却好像没有看见,目光落在远处,满面悲色:“你今天看到没有,有多少流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回,你根本就不知道,有的人,可以为了几两银子,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卖了,可是能怪他们吗?不能,实在是日子过不下去了……王侯占几成,贫苦百姓占几成?你们穿着绫罗绸缎草荐他人性命,凭什么?就凭命好?”
舒仪怔住,看着尉戈大口灌着酒,狂笑如哭。
“大哥常说不甘心,屈居人下,苟延残喘,算什么男儿本色,如果能谋得一官半职,使得一方百姓尽得衣食饭饱,方才心满意足。可我如今算什么,阎王面前走一遭,竟然连自己都不认识了,这么多……这么多人衣食无所依,妻离子散,我……我算什么……”
将心中愤懑发泄一通,尉戈脸色苍白,耳根却是通红,喃喃道:“男儿在世,当争作人杰……。”
当争作人杰!
舒仪将这话含在嘴里念了一遍,眉心蹙起。尉戈已是酒酣耳热,静坐廊下,半垂着眼,似是忆起了过去,神情迷茫空洞。
“侯爷,”舒仪仍旧小口小口地品着酒,“争作人杰,对如今的你来说,也并非这么难。”
尉戈一颤:“人杰?我连自己都不认识了,还作什么人杰……”
绽出笑容,她一脸从容:“侯爷是杜若晋,未来的昆州之主。”
他倏地睁开眼,森冷地道:“你早已经知道了不是吗?”见第一面的时候,虽然他不知道哪里出了破绽,但是可以肯定,她从那时候起就已经知道他并不是宁远侯。
“我是舒家第七女,前来昆州只为辅佐侯爷。”舒仪纹丝不动,眸瞳冷敛,直直地对上尉戈的目光,截断了他的试探。
尉戈看着舒仪,仿佛要看透她似的,目光深远,对视半晌,终是长长一声叹息:“还请你倾力帮我。”
舒仪复又笑:“侯爷放心。”
尉戈亦是微微一笑,老话重提地说道:“覃乡一县就已经有这么多流民,昆州之内真不知道受水患所害有多少人。”
舒仪道:“这倒容易,回到了永乐城,一则,向朝廷上书,请求拨款赈灾,二则,调度昆州内的粮食储量,必能解灾民之难。”
尉戈点点头,想了又想,神色有些为难,说道:“离开永乐城已经十七年了,要想接管王府只怕要下大功夫,我的名声……”
舒仪眉眼舒展,笑的狡黠无比:“想必侯爷也发现了,覃乡县令治理有方,一县事物井井有条,而且他为人极善变通,是巧智善谋之人,侯爷不妨带他一同回永乐城,他是寒士出身,侯爷给他这个恩惠,他肯定会感激侯爷,不会有二心。永乐城的情况我们都还不清楚,侯爷身边有可信之人,做事才方便。最重要的一点,他是救起侯爷的人,说什么也不能把他放在覃乡,万一以后有了什么纰漏也可以尽早防范。回到永乐城,侯爷尽可礼贤下士,招纳贤才,对于真正贤能的人,侯爷不妨可以破格提拔,何论出身。只要侯爷这么做,用不了多久,自然会有贤士汇聚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