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罗 第18节
漫山枝叶抽出新芽,树下没有他的身影。
她等到日落,却没有等到他。
他过去曾说过,有的人,错过一次就等于错过一世。
她不懂,却认死理,只要在这里等,他或许会回来看一次,哪怕只有一次,就不会错过一世。
日复一日,直到梨花谢又开,她始终没有再等到他。
烛花一爆,近在舒仪的眼旁,骤然亮如白昼,她恍然从沉思中惊醒,身侧烛泪堆积如丘,原来是长烛快要燃尽,那如豆粒的微芒渐渐暗淡。
忽地一声,烛火熄灭,房内陷入漫漫长夜,极浓亦极暗。
——————
虽然舒仪和舒陵一致认为这门婚事要成事并不容易,可显然宁妃与三皇子的想法不同。自那宦官离去两日后,宫中送来了好些礼物,大多是珍珠玛瑙绸缎玉帛。这些对舒家来说算不上什么珍贵的赏赐,但其中的含义却让人不能忽视——宁妃娘娘在对未来儿媳妇示好。这样一来二去,京城里谣言四起,都说舒家将要出一位皇子侧妃了,不少官员随后就到舒家来访,半是打探消息半是贺喜。
舒陵先不以为意,待舒家的访客多了,不禁烦躁起来,她对舒仪说:“我瞧宜寿宫的意思,是非要你做侧妃了。”
舒仪笑笑:“也不知道这宁妃娘娘图我什么。”
舒陵道:“来府里道贺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我想,宁妃是想把这事逼地毫无退路,要真是如此,全京城都知道你要嫁给三皇子,到时皇上那边一点头,我们能不答应吗,退一步想,到时候太公把婚事回了,还有哪户人家敢娶你,娶一个本应该是皇子侧妃的人。”
舒仪揉了揉额头,想到那张纸柬上的字迹,觉得眼前朦朦胧胧,似乎答案就在眼前,却又掩在层层迷雾中,不知道拨开后是明月当空,还是乌云蔽日。她细细一想,说道:“趁现在事还没有闹大,得让宁妃绝了这念头。”
舒陵点头称是。两姐妹似乎第一次有了这种默契,都想到了同一处。她们都是受舒阀正统教育长大的,从小就知道打蛇打七寸的道理。对待这种情况,只有在源头上掐断它才有最好的作用。
所幸的是婚事未定,还有很多可为之处。官宦世族的婚配,除了看身份相当,还要看品貌才智。除了这两点,婚配之前还会请方士对合双方的八字。
宁妃是个信道之人,据说在她年幼时,家中曾来了相士,对其家人说,此女不凡,有富贵相,不是凡夫俗子能般配的。当宁妃到了十五岁时,花容月貌不同一般,入宫之后果然受宠,然后又诞下三皇子,可不就应了当初相士的预言。自此之后,宁妃对这些玄术命理深以为然,对相士所言也极为相信。
舒仪和舒陵商量请一个方士,批一批命理,只要说舒仪和三皇子的八字不合,以宁妃的性格,必然会对这桩婚事重新考虑。
这一日舒仪正在看昆州的来信。仆人果然突然领来一个相士,衣袂飘飘,气韵超然,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模样。
“我见府上祥云笼罩,似有异像,故而想要进府一观,扰了小姐的清静,还望恕罪。”他口中不住道“恕罪”,态度却不卑不亢,神色严肃。
舒仪抬头望天,万里无云,澄空恬静,哪里有什么“祥云”,心中觉得好笑,脸上却不露分毫,依着相士的话说:“先生贵言,不如替府中指点一二?”
相士点点头。舒仪让文绮把准备好的生辰八字都拿来。她们坐在种满金钟梅的院中,行事让来往的奴仆看地清清楚楚。
相士仔细看了所有生辰八字,其中有舒老和八个兄弟姐妹,他口中喃喃点评,不是“富贵一世”就是“前程不可限量”,最后拿起一张八字,眉头皱起,面现不豫。
舒仪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八字,问道:“这怎么了?”
相士道:“这张八字也是富贵至极,但是不可轻易婚配,尤其是不可婚配属虎之人。命理中虽有锦上添花之说,但是如果运势太过圆满,难免天嫉,要知水满则溢,月圆即缺……”
属虎?三皇子就是属虎的。舒仪笑睨着相士,任由他对八字掐算一番。
相士算完了所有的八字,整整衣袖微笑道:“祖上荫蔽,子孙福泽不断,无论公子还是小姐,都是富贵一生,不必忧心。”
舒仪让文绮给了赏银,相士欣喜地离去。
他才走,舒陵和祥伯就从院子的另一头走来,日光拖着他们的影,长长的掩在梅树下。
舒仪道:“那相士刚走。”
“相士?”舒陵奇道,“你已经把相士请回来了?”
舒仪神色无异,眸光闪动不定:“刚才进府的相士不是五姐请的?”
舒陵笑容乍然一敛,旁边的祥伯接口说:“这几日老奴都在物色,还没找到人选。”
舒仪倏地站起身,裙上的穗带飘扬如舞,抛下一句“我去看看”,转身向刚才相士离开的小径追去。
真是没想到,居然有人比她还急着反对这门婚事。她与五姐能想到在婚事之前破坏的方法,别人当然也会,这相士到底谁派来的——是太子?还是刘阀?
舒仪隐隐觉得不安,这些日子官员到访,送礼拜会络绎不绝,舒家的风光一时无二。舒家是门阀为首,当初在昆州时,罗奕也曾直言:舒阀之势,好比攀山,已近峰顶,其势险峻。
真是其势险峻——这些年圣上病重,舒老行事大有收敛,为的不就是这一步之差。再进一步,就是千丈悬崖。自从宁妃娘娘提出婚事,隐隐然就把舒阀推前了一步。
舒仪想到这里,心底打了个寒颤。
穿过重重月牙门,沿着梅林小径一直向西,转到竹林旁,那一片竹依旧苍翠,竹身笔直如剑,片片叶子碧绿翡翠,远远望去倒似一片碧云天。
舒仪知道绕过竹林就是后门,舒府的奴仆散去大半,此处僻静,竟无人打理。她环顾四周,并无人影,伸出手,腕上那只黑丝盘绕的手镯露了出来。手一扬,黑丝镯转动起来,骤然展开,化成黑线缠上了竹枝,另一端依旧缠在她的腕间。
舒仪掂了掂手中的黑丝线,足尖一点,身形飞起,仿佛一只燕雀渡过枝桠,穿过竹林掠出舒府后墙。
舒府后门是一条僻静长巷,舒仪原以为相士会从此处离开,她轻巧地从竹枝上跃下,见一个身影在墙后徘徊不定。但是锦衣玉带,衣饰雅洁,绝非刚才的相士。
郑衍满是疑惑地站在小巷内,凝睇着灰墙高瓦,沉思不已。
他今日去舅父家拜会,席间谈论都围绕着三哥的婚事,且出言不善。他心下不喜,便一个人踱到后院,瞧见舅父同一个相士窃窃私语,倒是有什么隐秘。偶然让他听到“三皇子”“舒家”几个字眼。
舅父是刘阀家主,同舒家势成水火,他心知其中蹊跷,悄悄尾随相士来到此处。这个宅院他从未来过,但是灯笼上的“舒”字清楚地表明了身份。
抬眼望着院内伸出的竹枝,郑衍唇角微抿,神色间有丝不耐。
竹林忽然娑娑作响,他仰起脸,并没有风,竹叶却如波般轻舞。他生出警觉,倏然转身。
但见一片碧叶摇曳中,西斜的日光从叶间的缝隙漏了进来,细碎如星,闪烁不定,忽然丛丛叶中跃下一道身影,携着金芒碎点。
他以为那是一片叶子徐徐飘落,可是那衣带翻飞,精工刺绣着花饰,又像是满天叶落花舞。
深秋之际,哪里来的花?
郑衍眸光一迸,紧紧锁住前方,从竹叶中落下的原来是个少女。
素衣乌发,肤腻如玉,似乎也疑惑地看着他。
郑衍神色掠过一丝恍惚,指着她,惊讶地问:“你……你是谁?”
第25章
舒仪捋捋额边的散发,同样惊疑不定地看着眼前的少年,他五官削挺,如墨笔所绘,瑰丽的日光更在其眉目间添上异彩,进城那日不过匆匆一瞥,今日才知他相貌不俗。
可堂堂四皇子居然会在她家的后巷?舒仪感到疑虑的同时又有些想笑。
郑衍走上前两步,似乎想看清她,口中又问:“你到底是谁?”
舒仪一挑眉,说道:“那你又是谁?”
郑衍很认真地盯着她看了片刻,唇角弯起,笑道:“我瞧你是心虚,哪有小姐跃墙跳出的,你不是飞贼吧?”
舒仪瞪了他一眼,在自家后门口,她居然被指为飞贼,反唇讥道:“看你鬼鬼祟祟,也不像好人,怕不是飞贼的同伙。”
郑衍倒不恼,眼睛弯弯地笑,“这可奇了,飞贼居然不认识同伙,”说着扫了一眼舒仪的两手空空,“难怪今日一无所获呢。”
舒仪见他笑容可掬,没有一丝阴霾,倒也不好一直板着脸,心里暗暗称奇,舒刘两阀素来不合,她往常耳边听到的都是刘阀如何如何奸诈阴险,倒真没想到,这刘家的皇子像个不懂世间忧愁的少年。
她对他的身份了如指掌,他却对她一无所知,她既不能说破,也不能当着他的面回舒家去。这让她犯愁不已,有家不能归的意思今天算是明白了。
舒仪不再多话,整整衣饰,转身走出小巷。
“你怎么走了?生气了?”郑衍跟着她走出来。
“难道留在别人家的后门等着被抓吗,飞贼同伙。”舒仪回头捉狭地一笑。
这条巷子说长不长,只有几户人家,都是舒家的旁支末系。一路转出巷口,景象顿时一变,市井繁庶,人声熙攘徐徐展现在眼前。
舒仪朝着人多的地方走,希望就此甩掉身后的郑衍。又穿过两条小街,就瞧见市人行客,商旅店铺越来越多。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常——京畿繁华果然是与众不同。从街口卖胭脂的到街尾卖小食的,长长的大街望不到底。
舒仪自入京十多日还没有到街上走过,一路看着形形色(se)色的商铺,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她停停走走,把路旁的摊铺逛了个遍,其实路上卖的就是些奇巧的小玩意,平时在舒府极少看见,此刻看地她不亦乐乎。
有个小摊上卖一种九扣连环,九个玉环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扣在一起,让买家解开。舒仪拿在手中又转又提,玉环泠泠作响,半晌解不开。
“姑娘,你到底买是不买?”小贩脸色有些难看,要不是看在舒仪穿着素绸的份上,他早就要赶人了。
舒仪尴尬地笑了笑,她出门时分文未带,可对这九扣连环又实在喜欢,只好摘下一只耳坠子递给小贩。小贩一看就乐了,红宝石的坠子,闪闪夺目。
“这九扣连环的玉是杂色玉,你怎么拿这个换!”旁边一道声音急忙喊。
舒仪转头一看,郑衍离她三步远,眉峰挑地老高。看到他,舒仪苦笑,走了这大半日都没甩掉他,白辛苦了。
小贩紧紧捏着耳坠子说:“这位客官可不要胡说,我这玉环色泽晶莹,可不是那些下等货色。”
郑衍一脸慷慨地说道:“我来付银子。”他把手伸进袖口掏了掏,面色一变,又在腰带间摸了摸,却什么都没摸出来,唇角渐沉。
舒仪看他神情,就知道他和自己一样囊中羞涩,忍不住笑了起来,怕他真拿出什么贵重事物,摆手说道:“我喜欢这东西,它就有这价格,千金难买心头好这句话你没听过吗?”
小贩忙不迭点头应声。
郑衍看看小贩,又看看舒仪,收回手,展颜一笑。等舒仪走开后,他又几步追了上来,“我知道刚才你是为我解困,走了这么长时间,你也该累了吧,为了答谢你,我做东请你一顿如何?”
舒仪斜眼看他:“你连银子都没有,”末了又语气鄙夷地加一句,“比我还穷。”
郑衍笑道:“那是我母亲娘家兄弟开的酒楼,要真付不了饭钱,就拿我押在那,好不好?”
舒仪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他,说道:“我们不过是萍水相逢,你对第一次见面的人都这么热情吗?”
郑衍怔了怔,笑道:“我在家的时候总觉得不自在,我家的下人都惧怕我父亲,又希望讨好我母亲,他们个个笑着对我说一些好话。我小时候总想看清他们笑容后藏了什么,可是当我能看清时,却又后悔去看了。你我不过是陌路人,我不知你,你不知我,岂不是少了许多负担,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轻松地和人说话了,为了这一点,我也该请你好好吃一顿。”他嘴角微扬,仿佛含笑,可眸光分明沉了下去。
舒仪没有想到他会说出这么一番话,这让她忆起了小时候——她一个人坐在舒老的身边,看着许多人前来拜见,他们一个个都满面笑容,可她偏偏觉得害怕,只好紧紧攥着舒老的袖子……
郑衍一见她表情松动,心中高兴,指着街尾道:“拐过那里就到了!”
他所指的似乎是一幢小楼,等两人走近了,舒仪才发现,那是一户独门独户的院落,临街而立,榆柳门庭。黑漆大门紧闭,只有偏门半阖,似乎正等人来。
舒仪有些诧异,这是酒楼?
才走到门口,就有一个老仆迎了出来,他看到两人,很是惊讶,“客官这是……?”
郑衍道:“我是刘皓的侄儿,快让人去备些一桌酒菜。”
那老仆听到刘皓的名字,浊黄的老眼一睁,半晌没答上话。最后把眼光投在郑衍的腰间,那是一条青琅秆,品质上层。平常的富贵人家用来做玉佩不少,要用色泽几乎一样的作腰带还真没几个。
老奴忙打开门,口中说着客套话,一路把郑衍舒仪引进门去。
进了门中,便听到水声。舒仪放眼看去,想不到门内竟是别有洞天,院中假石嶙峋,嵯岈陡峭,花木相间中引了一道泉水,水流淙淙犹如鸣乐。院中庭阁与树木融为一处,其雅致的格局是江南林园的风格。
舒仪疑惑更深,这显然是刘阀的一处产业,酒楼白日闭门,这里到底用来做什么的。
老奴来到楼前,请扣门。一个红衣丽人打开门,看到郑衍和舒仪,绽出一个甜美的笑容。老奴在她耳边说了几句,就走开了。
红衣丽人敛衽行礼,对郑衍说道:“下人不懂礼数,怠慢了刘少爷。”她听守门老奴说来人是刘皓的侄子,以为对方是刘阀的公子。轻摆袖子,她侧身让开道,“两位随我来。”
这是一座西面八角的小楼,到了楼上,舒仪环顾四周,院中景色一览无余,环楼几株青松,掩着一角朱漆栏杆,檐角铜铃闻风轻响。
红衣丽人把他们带到主厢房的厅堂,镏金铜炉早已燃碳,融融如春日一般。八名娉婷女子很快端上玉盏银筷,四季果疏,紫檀吉祥桌上放满了精致的点心。
其中一女为郑衍奉上温热的布巾,嫣然一笑说道:“两位贵客要唤我们的时候,只管摇墙上的铃。”婢女们一福身,动作一致地转身退出房,脚下没有一点声响。红衣丽人退到房门口,忽而转过身,上下打量了舒仪几眼,眸光盈盈一转,柔声对郑衍道:“刘少爷还要留个人服侍么?”
她等到日落,却没有等到他。
他过去曾说过,有的人,错过一次就等于错过一世。
她不懂,却认死理,只要在这里等,他或许会回来看一次,哪怕只有一次,就不会错过一世。
日复一日,直到梨花谢又开,她始终没有再等到他。
烛花一爆,近在舒仪的眼旁,骤然亮如白昼,她恍然从沉思中惊醒,身侧烛泪堆积如丘,原来是长烛快要燃尽,那如豆粒的微芒渐渐暗淡。
忽地一声,烛火熄灭,房内陷入漫漫长夜,极浓亦极暗。
——————
虽然舒仪和舒陵一致认为这门婚事要成事并不容易,可显然宁妃与三皇子的想法不同。自那宦官离去两日后,宫中送来了好些礼物,大多是珍珠玛瑙绸缎玉帛。这些对舒家来说算不上什么珍贵的赏赐,但其中的含义却让人不能忽视——宁妃娘娘在对未来儿媳妇示好。这样一来二去,京城里谣言四起,都说舒家将要出一位皇子侧妃了,不少官员随后就到舒家来访,半是打探消息半是贺喜。
舒陵先不以为意,待舒家的访客多了,不禁烦躁起来,她对舒仪说:“我瞧宜寿宫的意思,是非要你做侧妃了。”
舒仪笑笑:“也不知道这宁妃娘娘图我什么。”
舒陵道:“来府里道贺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我想,宁妃是想把这事逼地毫无退路,要真是如此,全京城都知道你要嫁给三皇子,到时皇上那边一点头,我们能不答应吗,退一步想,到时候太公把婚事回了,还有哪户人家敢娶你,娶一个本应该是皇子侧妃的人。”
舒仪揉了揉额头,想到那张纸柬上的字迹,觉得眼前朦朦胧胧,似乎答案就在眼前,却又掩在层层迷雾中,不知道拨开后是明月当空,还是乌云蔽日。她细细一想,说道:“趁现在事还没有闹大,得让宁妃绝了这念头。”
舒陵点头称是。两姐妹似乎第一次有了这种默契,都想到了同一处。她们都是受舒阀正统教育长大的,从小就知道打蛇打七寸的道理。对待这种情况,只有在源头上掐断它才有最好的作用。
所幸的是婚事未定,还有很多可为之处。官宦世族的婚配,除了看身份相当,还要看品貌才智。除了这两点,婚配之前还会请方士对合双方的八字。
宁妃是个信道之人,据说在她年幼时,家中曾来了相士,对其家人说,此女不凡,有富贵相,不是凡夫俗子能般配的。当宁妃到了十五岁时,花容月貌不同一般,入宫之后果然受宠,然后又诞下三皇子,可不就应了当初相士的预言。自此之后,宁妃对这些玄术命理深以为然,对相士所言也极为相信。
舒仪和舒陵商量请一个方士,批一批命理,只要说舒仪和三皇子的八字不合,以宁妃的性格,必然会对这桩婚事重新考虑。
这一日舒仪正在看昆州的来信。仆人果然突然领来一个相士,衣袂飘飘,气韵超然,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模样。
“我见府上祥云笼罩,似有异像,故而想要进府一观,扰了小姐的清静,还望恕罪。”他口中不住道“恕罪”,态度却不卑不亢,神色严肃。
舒仪抬头望天,万里无云,澄空恬静,哪里有什么“祥云”,心中觉得好笑,脸上却不露分毫,依着相士的话说:“先生贵言,不如替府中指点一二?”
相士点点头。舒仪让文绮把准备好的生辰八字都拿来。她们坐在种满金钟梅的院中,行事让来往的奴仆看地清清楚楚。
相士仔细看了所有生辰八字,其中有舒老和八个兄弟姐妹,他口中喃喃点评,不是“富贵一世”就是“前程不可限量”,最后拿起一张八字,眉头皱起,面现不豫。
舒仪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八字,问道:“这怎么了?”
相士道:“这张八字也是富贵至极,但是不可轻易婚配,尤其是不可婚配属虎之人。命理中虽有锦上添花之说,但是如果运势太过圆满,难免天嫉,要知水满则溢,月圆即缺……”
属虎?三皇子就是属虎的。舒仪笑睨着相士,任由他对八字掐算一番。
相士算完了所有的八字,整整衣袖微笑道:“祖上荫蔽,子孙福泽不断,无论公子还是小姐,都是富贵一生,不必忧心。”
舒仪让文绮给了赏银,相士欣喜地离去。
他才走,舒陵和祥伯就从院子的另一头走来,日光拖着他们的影,长长的掩在梅树下。
舒仪道:“那相士刚走。”
“相士?”舒陵奇道,“你已经把相士请回来了?”
舒仪神色无异,眸光闪动不定:“刚才进府的相士不是五姐请的?”
舒陵笑容乍然一敛,旁边的祥伯接口说:“这几日老奴都在物色,还没找到人选。”
舒仪倏地站起身,裙上的穗带飘扬如舞,抛下一句“我去看看”,转身向刚才相士离开的小径追去。
真是没想到,居然有人比她还急着反对这门婚事。她与五姐能想到在婚事之前破坏的方法,别人当然也会,这相士到底谁派来的——是太子?还是刘阀?
舒仪隐隐觉得不安,这些日子官员到访,送礼拜会络绎不绝,舒家的风光一时无二。舒家是门阀为首,当初在昆州时,罗奕也曾直言:舒阀之势,好比攀山,已近峰顶,其势险峻。
真是其势险峻——这些年圣上病重,舒老行事大有收敛,为的不就是这一步之差。再进一步,就是千丈悬崖。自从宁妃娘娘提出婚事,隐隐然就把舒阀推前了一步。
舒仪想到这里,心底打了个寒颤。
穿过重重月牙门,沿着梅林小径一直向西,转到竹林旁,那一片竹依旧苍翠,竹身笔直如剑,片片叶子碧绿翡翠,远远望去倒似一片碧云天。
舒仪知道绕过竹林就是后门,舒府的奴仆散去大半,此处僻静,竟无人打理。她环顾四周,并无人影,伸出手,腕上那只黑丝盘绕的手镯露了出来。手一扬,黑丝镯转动起来,骤然展开,化成黑线缠上了竹枝,另一端依旧缠在她的腕间。
舒仪掂了掂手中的黑丝线,足尖一点,身形飞起,仿佛一只燕雀渡过枝桠,穿过竹林掠出舒府后墙。
舒府后门是一条僻静长巷,舒仪原以为相士会从此处离开,她轻巧地从竹枝上跃下,见一个身影在墙后徘徊不定。但是锦衣玉带,衣饰雅洁,绝非刚才的相士。
郑衍满是疑惑地站在小巷内,凝睇着灰墙高瓦,沉思不已。
他今日去舅父家拜会,席间谈论都围绕着三哥的婚事,且出言不善。他心下不喜,便一个人踱到后院,瞧见舅父同一个相士窃窃私语,倒是有什么隐秘。偶然让他听到“三皇子”“舒家”几个字眼。
舅父是刘阀家主,同舒家势成水火,他心知其中蹊跷,悄悄尾随相士来到此处。这个宅院他从未来过,但是灯笼上的“舒”字清楚地表明了身份。
抬眼望着院内伸出的竹枝,郑衍唇角微抿,神色间有丝不耐。
竹林忽然娑娑作响,他仰起脸,并没有风,竹叶却如波般轻舞。他生出警觉,倏然转身。
但见一片碧叶摇曳中,西斜的日光从叶间的缝隙漏了进来,细碎如星,闪烁不定,忽然丛丛叶中跃下一道身影,携着金芒碎点。
他以为那是一片叶子徐徐飘落,可是那衣带翻飞,精工刺绣着花饰,又像是满天叶落花舞。
深秋之际,哪里来的花?
郑衍眸光一迸,紧紧锁住前方,从竹叶中落下的原来是个少女。
素衣乌发,肤腻如玉,似乎也疑惑地看着他。
郑衍神色掠过一丝恍惚,指着她,惊讶地问:“你……你是谁?”
第25章
舒仪捋捋额边的散发,同样惊疑不定地看着眼前的少年,他五官削挺,如墨笔所绘,瑰丽的日光更在其眉目间添上异彩,进城那日不过匆匆一瞥,今日才知他相貌不俗。
可堂堂四皇子居然会在她家的后巷?舒仪感到疑虑的同时又有些想笑。
郑衍走上前两步,似乎想看清她,口中又问:“你到底是谁?”
舒仪一挑眉,说道:“那你又是谁?”
郑衍很认真地盯着她看了片刻,唇角弯起,笑道:“我瞧你是心虚,哪有小姐跃墙跳出的,你不是飞贼吧?”
舒仪瞪了他一眼,在自家后门口,她居然被指为飞贼,反唇讥道:“看你鬼鬼祟祟,也不像好人,怕不是飞贼的同伙。”
郑衍倒不恼,眼睛弯弯地笑,“这可奇了,飞贼居然不认识同伙,”说着扫了一眼舒仪的两手空空,“难怪今日一无所获呢。”
舒仪见他笑容可掬,没有一丝阴霾,倒也不好一直板着脸,心里暗暗称奇,舒刘两阀素来不合,她往常耳边听到的都是刘阀如何如何奸诈阴险,倒真没想到,这刘家的皇子像个不懂世间忧愁的少年。
她对他的身份了如指掌,他却对她一无所知,她既不能说破,也不能当着他的面回舒家去。这让她犯愁不已,有家不能归的意思今天算是明白了。
舒仪不再多话,整整衣饰,转身走出小巷。
“你怎么走了?生气了?”郑衍跟着她走出来。
“难道留在别人家的后门等着被抓吗,飞贼同伙。”舒仪回头捉狭地一笑。
这条巷子说长不长,只有几户人家,都是舒家的旁支末系。一路转出巷口,景象顿时一变,市井繁庶,人声熙攘徐徐展现在眼前。
舒仪朝着人多的地方走,希望就此甩掉身后的郑衍。又穿过两条小街,就瞧见市人行客,商旅店铺越来越多。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常——京畿繁华果然是与众不同。从街口卖胭脂的到街尾卖小食的,长长的大街望不到底。
舒仪自入京十多日还没有到街上走过,一路看着形形色(se)色的商铺,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她停停走走,把路旁的摊铺逛了个遍,其实路上卖的就是些奇巧的小玩意,平时在舒府极少看见,此刻看地她不亦乐乎。
有个小摊上卖一种九扣连环,九个玉环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扣在一起,让买家解开。舒仪拿在手中又转又提,玉环泠泠作响,半晌解不开。
“姑娘,你到底买是不买?”小贩脸色有些难看,要不是看在舒仪穿着素绸的份上,他早就要赶人了。
舒仪尴尬地笑了笑,她出门时分文未带,可对这九扣连环又实在喜欢,只好摘下一只耳坠子递给小贩。小贩一看就乐了,红宝石的坠子,闪闪夺目。
“这九扣连环的玉是杂色玉,你怎么拿这个换!”旁边一道声音急忙喊。
舒仪转头一看,郑衍离她三步远,眉峰挑地老高。看到他,舒仪苦笑,走了这大半日都没甩掉他,白辛苦了。
小贩紧紧捏着耳坠子说:“这位客官可不要胡说,我这玉环色泽晶莹,可不是那些下等货色。”
郑衍一脸慷慨地说道:“我来付银子。”他把手伸进袖口掏了掏,面色一变,又在腰带间摸了摸,却什么都没摸出来,唇角渐沉。
舒仪看他神情,就知道他和自己一样囊中羞涩,忍不住笑了起来,怕他真拿出什么贵重事物,摆手说道:“我喜欢这东西,它就有这价格,千金难买心头好这句话你没听过吗?”
小贩忙不迭点头应声。
郑衍看看小贩,又看看舒仪,收回手,展颜一笑。等舒仪走开后,他又几步追了上来,“我知道刚才你是为我解困,走了这么长时间,你也该累了吧,为了答谢你,我做东请你一顿如何?”
舒仪斜眼看他:“你连银子都没有,”末了又语气鄙夷地加一句,“比我还穷。”
郑衍笑道:“那是我母亲娘家兄弟开的酒楼,要真付不了饭钱,就拿我押在那,好不好?”
舒仪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他,说道:“我们不过是萍水相逢,你对第一次见面的人都这么热情吗?”
郑衍怔了怔,笑道:“我在家的时候总觉得不自在,我家的下人都惧怕我父亲,又希望讨好我母亲,他们个个笑着对我说一些好话。我小时候总想看清他们笑容后藏了什么,可是当我能看清时,却又后悔去看了。你我不过是陌路人,我不知你,你不知我,岂不是少了许多负担,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轻松地和人说话了,为了这一点,我也该请你好好吃一顿。”他嘴角微扬,仿佛含笑,可眸光分明沉了下去。
舒仪没有想到他会说出这么一番话,这让她忆起了小时候——她一个人坐在舒老的身边,看着许多人前来拜见,他们一个个都满面笑容,可她偏偏觉得害怕,只好紧紧攥着舒老的袖子……
郑衍一见她表情松动,心中高兴,指着街尾道:“拐过那里就到了!”
他所指的似乎是一幢小楼,等两人走近了,舒仪才发现,那是一户独门独户的院落,临街而立,榆柳门庭。黑漆大门紧闭,只有偏门半阖,似乎正等人来。
舒仪有些诧异,这是酒楼?
才走到门口,就有一个老仆迎了出来,他看到两人,很是惊讶,“客官这是……?”
郑衍道:“我是刘皓的侄儿,快让人去备些一桌酒菜。”
那老仆听到刘皓的名字,浊黄的老眼一睁,半晌没答上话。最后把眼光投在郑衍的腰间,那是一条青琅秆,品质上层。平常的富贵人家用来做玉佩不少,要用色泽几乎一样的作腰带还真没几个。
老奴忙打开门,口中说着客套话,一路把郑衍舒仪引进门去。
进了门中,便听到水声。舒仪放眼看去,想不到门内竟是别有洞天,院中假石嶙峋,嵯岈陡峭,花木相间中引了一道泉水,水流淙淙犹如鸣乐。院中庭阁与树木融为一处,其雅致的格局是江南林园的风格。
舒仪疑惑更深,这显然是刘阀的一处产业,酒楼白日闭门,这里到底用来做什么的。
老奴来到楼前,请扣门。一个红衣丽人打开门,看到郑衍和舒仪,绽出一个甜美的笑容。老奴在她耳边说了几句,就走开了。
红衣丽人敛衽行礼,对郑衍说道:“下人不懂礼数,怠慢了刘少爷。”她听守门老奴说来人是刘皓的侄子,以为对方是刘阀的公子。轻摆袖子,她侧身让开道,“两位随我来。”
这是一座西面八角的小楼,到了楼上,舒仪环顾四周,院中景色一览无余,环楼几株青松,掩着一角朱漆栏杆,檐角铜铃闻风轻响。
红衣丽人把他们带到主厢房的厅堂,镏金铜炉早已燃碳,融融如春日一般。八名娉婷女子很快端上玉盏银筷,四季果疏,紫檀吉祥桌上放满了精致的点心。
其中一女为郑衍奉上温热的布巾,嫣然一笑说道:“两位贵客要唤我们的时候,只管摇墙上的铃。”婢女们一福身,动作一致地转身退出房,脚下没有一点声响。红衣丽人退到房门口,忽而转过身,上下打量了舒仪几眼,眸光盈盈一转,柔声对郑衍道:“刘少爷还要留个人服侍么?”